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安市

中國安徽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安市map
Remove ads

六安市[註 1],別稱皋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西部。市境東臨合肥市,南鄰安慶市,西南接湖北省黃岡市,西北毗河南省信陽市,北界阜陽市,東北與淮南市接壤。地處皖西山地,大別山北麓丘陵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境中部為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有淠河史河灃河東淝河等河流,主要呈南北走向,上游建有梅山響洪甸佛子嶺磨子潭龍河口五大水庫。全市總面積15,451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438萬,市人民政府駐金安區佛子嶺中路。六安為全省主要產糧及產茶基地,盛產茶葉,尤以六安瓜片霍山黃芽最為著名。

快速預覽 六安市 六, 國家 ...
Remove ads

名稱讀音

「六」本與「陸」同音,《廣韻》注音均為「力竹切」,在今保留入聲的大部分方言中仍同音。過去在北京兩字均有lù/ㄌㄨˋ、liù/ㄌㄧㄡˋ的文白異讀,今普通話中「六」的文讀lù/ㄌㄨˋ已淘汰(「陸」則是白讀liù/ㄌㄧㄡˋ被淘汰)。《現代漢語詞典》曾為六安市及南京市六合區設lù/ㄌㄨˋ的異讀,自第六版(2012年)起刪去,以liù/ㄌㄧㄡˋ為唯一正音[2]。雖然規範性詞典變更其字標讀為liù/ㄌㄧㄡˋ,但當地民眾仍習慣讀作舊音,而時社會輿論亦對變更做法有異議[3],在2006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保留舊音。民政部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國家地名信息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均注lù音。目前中央電視台及其他大部分地方廣播電視台的主播遵從《現代漢語詞典》的讀法,而安徽廣播電視台、六安廣播電視台的主播播報新聞時則保留舊音[4][5]

歷史

遠在新石器時代,六安就有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全境。上古時期,相傳中國遠古時代司法鼻祖皋陶封地於此,其族人在此生息,故六安又稱皋城。[6][7]

時,為淮河以南方國。至西周春秋,境內封國林立,主要有群舒等侯國。戰國時,六安境內反覆為相爭,直至秦國統一。[6][7]

秦朝時,六安境內分屬衡山郡九江郡,東南部的霍山舒城大部地區屬衡山郡,設灊縣,其餘地區屬九江郡,分屬安豐壽春三縣。秦亡後,項羽於公元前206年封英布九江王,都於六縣。[6][7]

西漢高帝四年(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仍都六縣。[8]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英布叛亂而死,封劉長為淮南王,都壽春。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從淮南國分出衡山國廬江國。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改衡山國為六安國,一說取「六地平安」之意,一說取境內六縣、安豐、安風等縣之首字,同時改王都六縣為六安縣,六安之名即始於此。[6][7]

新朝王莽改制,改六安國為安風郡,安豐縣為美豐縣。新朝覆滅後逐漸復原名。

東漢六安分屬九江郡、廬江郡三國時屬魏國西晉分屬豫州安豐郡揚州淮南郡、廬江郡。[6][7]五胡亂華北民南遷東晉南朝於六安境內廣置僑郡僑縣南齊時六安分屬豫州南豫州,境內設廬江郡、開化縣、灊縣、舒縣、蒙縣、松滋縣。南梁時於霍山霍州岳安郡。北齊時撤霍州。[9]

隋朝六安境內分屬廬州壽州開皇初年(581年)設霍山縣,開皇十九年(599年)設霍邱縣[10]隋煬帝改州為郡,境內分屬廬江郡和淮南郡。[6][7]

唐朝初年復改郡為州,六安分屬廬州和壽州。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置舒城縣、二十七年(739年)置盛唐縣[6][7]

北宋初年置六安縣,屬壽州。重和元年(1118年)升六安縣為六安軍,直屬淮南西路[6][7]

元朝時分屬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廬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設六安州,領有六安、英山二縣,屬廬州路。明朝時北屬鳳陽府壽州,南屬廬州府六安州,弘治七年(1494年)於六安州境內復置霍山縣。雍正二年(1724年)升六安州為直隸州安徽省直轄。[6][7]

民國成立後廢州府存縣,六安州改六安縣,同霍邱、霍山、舒城、英山、壽縣等一同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年),舒城、六安、霍山屬安慶道,霍邱屬淮泗道。民國21年(1932年)壽縣、霍邱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六安、舒城、霍山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同年10月析霍山、霍邱、六安、商城固始等縣地置立煌縣,同年11月英山劃歸湖北省抗戰期間安徽省政府曾臨時設置於立煌縣。[6][7]

1947年9月改立煌縣為金寨縣,10月皖西行署成立。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設六安地區專員公署,領六安、霍山、舒城、壽縣、霍邱、金寨等縣。此後肥西縣曾於1952年2月和1961年4月兩度劃入六安專區,又分別於1958年6月和1983年6月劃歸合肥市廬江縣曾於1958年7月劃入六安專區,又於1965年7月劃歸巢湖專區。1971年3月改為六安行政公署。1978年以六安縣城、城郊為基礎設縣級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縣併入縣級六安市。1999年9月撤六安地區設地級六安市,原縣級六安市劃分為金安區裕安區。2000年3月地級六安市正式成立。2015年10月12日,以霍邱縣1998年成立的葉集改革發展試驗區為基礎設六安市葉集區,12月3日將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6][7]

歷史上的六安州治所在六安城西側臨河處,六安州城共建有4個正城門,分別為東門朝京門、南門德勝門、西門通濟門、北門武定門。另外出於便捷還有兩個偏門,即東南側城牆的魁星閣、西北側臨河的便儲門,而州治所,也就是當時六安州的政府行政機構,便是設立在便儲門旁的鼓樓附近。

2007年初合武高鐵工地上發現了六安王劉慶墓葬。

Remove ads

自然環境

六安市位於東經115°20′-117°14′,北緯31°01′-32°40′之間,地處大別山北麓與江淮丘陵過渡帶,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兼備。西南部為大別山腹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最高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中部為江淮分水嶺崗丘地帶;東北部為淮河沖積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全市山地面積占30.5%,丘陵占31.2%,平原占38.3%。[11]

境內河流分屬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淮河水系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83%,主要支流有史河淠河灃河東淝河等;長江水系占17%,主要為杭埠河豐樂河等。淠史杭灌區是中國三大灌區之一,總灌溉面積1,000萬畝,其中六安境內占70%。[12]

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均氣溫15.6℃,1月平均氣溫2.4℃,7月平均氣溫28.1℃;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主要集中在5-8月;年均日照時數2,000-2,300小時;無霜期210-230天。[13]

更多資訊 六安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

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45.5%,活立木蓄積量3,800萬立方米。已探明礦藏40餘種,其中霍邱鐵礦探明儲量25億噸,居華東第一;金寨鉬礦探明儲量220萬噸,居亞洲第二。水資源總量100億立方米,五大水庫總庫容67億立方米。[14]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六安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六安市下轄3個市轄區、4個

更多資訊 六安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9]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7.9萬人,[23]比上年末減少2.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5%,提高1.0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393,699人[24]。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603,58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209,886人,下降4.56%,年平均增長率為-0.47%。其中,男性人口為2,257,485人,占總人口的51.38%;女性人口為2,136,214人,占總人口的48.6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68。0-14歲的人口為814,090人,占總人口的18.53%;15-59歲的人口為2,645,572人,占總人口的60.2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34,037人,占總人口的21.2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40,901人,占總人口的16.8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30,346人,占總人口的48.4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263,353人,占總人口的51.51%。

Remove ads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377,775人,占99.6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5,924人,占0.3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13,153人,下降4.64%,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267人,增長25.8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9個百分點。

經濟

2022年,六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0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7.5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814.8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981.2億元,增長3.1%。三次產業結構為14.6:38.7:46.7。[25]

農業:六安是安徽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茶葉、蔬菜、水果、中藥材、皖西白鵝、霍壽黑豬等特色產業。2022年糧食總產量357.7萬噸,茶葉產量3.8萬噸(其中六安瓜片1.2萬噸),蔬菜產量302.5萬噸。[26]

工業:形成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五大主導產業。霍邱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鋼鐵產業,年產能800萬噸;金寨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光伏組件產能10GW。[27]

服務業: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6.3億元。旅遊業快速發展,擁有5A級景區2家(天堂寨萬佛湖),4A級景區26家,2022年接待遊客4,5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50億元。[28]

Remove ads

交通

鐵路

公路

航空: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4E級)約70公里,車程約50分鐘。規劃建設金寨支線機場[30]

水運:淮河航道霍邱段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周集港年吞吐能力500萬噸[31]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李氏莊園: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馬店鎮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民國時期皖西大地主李夢庚家族所建、集居住與防禦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地主莊園,其規模宏大、布局嚴謹、融匯中西的建築風格,是研究中國近代社會形態、宗法制度及江淮地區民居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遺存。
  • 六安漢代王陵墓地: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三十鋪鎮雙墩村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西漢所封六安國第一代王劉慶及其家族的同塋異穴合葬墓群,其完整墓園結構與出土「六安王」金印、漆器等遺存,是研究西漢諸侯王葬制及江淮地區漢代歷史文化的關鍵考古實證。
  • 程端忠墓: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湯家匯鎮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組成部分),為南宋抗金將領程端忠的紀念性墓葬(現存墓碑為明代重立),是研究大別山地區宋代歷史人物、葬制葬俗及徽文化傳承的重要實物遺存。
  • 獨山和金寨革命舊址群:分布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及金寨縣境內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9-1932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核心區域的重要遺存,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蘇維埃政權建設、軍事鬥爭及蘇區社會生活,是研究大別山革命史的核心實物見證。
  • 霍山文廟: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城關鎮、始建於明代並經歷代重修(現存主體為清代建築)的官學祭祀場所,為現存較完整的以大成殿為核心的明清古建築群,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研究當地儒學教育及古建築藝術的重要實例。
  • 壽春城遺址(霍邱部分):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境內、作為戰國晚期楚國都城壽春城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垣與附屬遺蹟遺存,是研究楚國晚期政治軍事防禦體系及壽春城空間布局的關鍵考古實證。
  •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湯家匯鎮的國家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於1932年正式成立並早期指揮作戰的核心場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歷史見證。
  •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前沿指揮部: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天堂寨鎮的革命舊址,為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實施戰略反攻、千里躍進大別山期間的重要指揮場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淠史杭灌區:位於中國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以淠河、史河、杭埠河為主要水源,於1958年動工興建的世界最大灌區之一,是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發電、供水、航運、水產等綜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系統。[32]

文化與特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 廬劇:流行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及其周邊皖西地區的地方戲曲劇種,為安徽代表性劇種廬劇(原名「倒七戲」)的主要流派(西路)之一,其唱腔高亢質樸、表演貼近生活,是承載江淮地區民間藝術與鄉土文化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省級)。
  • 大別山民歌:流傳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所轄皖西大別山區的傳統民間音樂形式,其高亢嘹亮的山歌、細膩婉轉的小調及豐富的勞動號子,生動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與情感世界,是承載江淮分水嶺地域文化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列入國家級名錄)。
  • 霍邱柳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33]
  • 六安瓜片製作技藝: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產

  • 六安瓜片:產自中國安徽省六安市一帶的著名歷史名茶,屬綠茶類,其獨特之處在於由單片嫩葉精製而成,不含芽頭和茶梗,成品茶葉自然平展、形似瓜子,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 霍山黃芽:原產中國安徽省霍山縣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06年獲批)和中國歷史名茶,唐代《唐國史補》即載其入貢,現代工藝定型於1971年,屬黃茶類(按GB/T 21726分類為黃小茶),核心產區分布於大別山北麓海拔300-800米雲霧帶,其干茶形似雀舌、顯毫露鋒,沖泡後湯色黃綠透亮,具獨特"栗香透蘭"風味,黃烷醇含量≥8.5%(2020年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 2150),現全縣種植面積達20.3萬畝(占黃茶類全國種植面積18%),為全國首批茶葉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2016年),並形成"區域公用品牌+龍頭企業"運營體系(擁有國家級示範合作社7家),年出口額超1200萬美元。
  • 皖西白鵝:原產於中國安徽省西部六安市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2000年列入名錄)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0年獲批),屬中型肉毛兼用型鵝種,核心產區分布於霍邱、壽縣等沿淮河流域,其羽毛純白、絨朵大而蓬鬆(蓬鬆度≥18cm),成年鵝平均體重5.5-6.5公斤,羽絨產量與品質居中國鵝種之首,占全國羽絨原料年出口量約10%,同時形成"活鵝養殖-羽絨加工-鵝肉深加工"全產業鏈體系,為安徽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主導產業。
  • 金寨獼猴桃:產於中國安徽省金寨縣的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2017年獲批),屬中華獼猴桃紅心品種,核心產區位於大別山北麓海拔600米以上生態區,其果實以果肉瑩綠透紅、酸甜適度、可溶性固固形物含量≥14%為特徵,現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020年入選)及六安市鄉村振興支柱產業之一,採用"統一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雙標管理體系。
  • 舒城小蘭花:產於中國安徽省舒城縣的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2015年獲批),屬烘青綠茶類,創製於明清時期,其外形芽葉相連似蘭草、沖泡後具獨特蘭花香,核心產區位於大別山東麓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傳統製作技藝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4]

教育

高等教育

  • 皖西學院: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的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為創建於1918年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種農業學校,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原皖西聯合大學、六安師範專科學校和六安師範學校合併組建而成,現為安徽省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以應用型學科為特色,重點發展農林、材料化工、中藥學等區域支柱產業相關專業。設有15個二級學院,65個本科專業。
  •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的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始建於1974年,2003年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現為安徽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院校,隸屬於安徽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主要承擔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等領域軍民融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任務。
  • 六安職業技術學院: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的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成立於2001年6月,由原六安聯合大學、六安工業學校和六安經濟貿易學校合併組建而成,現為安徽省示範性高職院校,重點培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 皖西衛生職業學院:位於中國安徽省六安市的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主要培養醫學相關專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其前身為創建於1958年的六安衛生學校,於2009年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現為皖西地區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基礎教育: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共計1488所(截止2024年數據)。其中六安一中2000年被評為安徽省示範高中,有4個校區,創辦於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35] [36]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