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戴河近代建築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戴河近代建筑群
Remove ads

北戴河近代建築群,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包括多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等。

快速預覽 北戴河近代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快速預覽 北戴河近代別墅群,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

簡介

北戴河近代建築群位於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海濱[1]。1893年,在興建天津山海關(又稱「榆關」)的津榆鐵路時,英國籍鐵路工程師金達發現鐵路附近的北戴河村以南不遠的海濱風景秀麗、潮平沙軟,適合避暑。當年,金達自己在海邊高地建木屋避暑辦公,並建議在北戴河村西設火車站,還在北京天津廣泛宣傳,吸引了許多中外人士來北戴河避暑度假。次年,津榆鐵路建成,英國人史德華建了北戴河第一棟石木結構的別墅。此後數年,在北戴河興建了一批洋別墅。1898年清政府宣布北戴河為「各國人士避暑地」。為免列強強租強占,清政府1898年辟秦皇島為自開通商口岸,為限制外國人活動範圍而劃定「戴河以東至金山嘴沿海向內三里,及往東北至秦皇島對面為各國人士避暑地,准中外人雜居。」此後更多外國傳教士及外國商人、官員到北戴河海濱購地建屋,並成立各類自治組織,插手地方行政[2]

1916年,朱啟鈐初到北戴河,次年在聯峰山南為自己建造一棟中式風格的別墅「蠡天小築」。朱啟鈐見外國勢力在北戴河「幾有喧賓奪主之勢」,便聯絡北京、天津的中國上層人士,在1919年成立地方自治團體北戴河海濱公益會,「保護主權,規劃市政,管理避暑區之行政事宜。」[2]

到1920年代,北洋政府達官顯貴的別墅成為北戴河更具代表性的建築。當時流傳的民諺說「吳家樓,段家牆,霞飛館的大草房」,分別指當時北戴河最豪華的別墅「吳鼎昌樓」,段芝貴別墅以花崗岩毛石砌成的數百米圍牆,以及北戴河第一座公園「蓮花石公園」內的霞飛館(咖啡館)[2]

1917年在北戴河修建中國第一條旅遊鐵路支線後,北戴河進入繁榮時期,七年間增建別墅273幢。加上以前三十餘年建的253幢,到1924年北戴河海濱擁有中外別墅526幢,其中中國人的別墅占四分之一;此後24年間,又新建別墅193幢,其中中國人的別墅占一半。這些建築分布在北戴河海濱從西聯峰山到鴿子窩的沿海,總面積18平方公里,建築風格大多屬於西式別墅[1]。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北戴河時統計,北戴河有719棟別墅,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其中483棟是外國人別墅,涉及20餘個國家。北戴河別墅區也是中國四大近代別墅區中外國人別墅最多的一個[2]。719棟別墅里,中國236幢,美國137幢,英國127幢,俄國50幢,德國55幢,日本27幢,法國10幢,比利時20幢,義大利9幢,加拿大7幢,奧地利8幢,希臘7幢,丹麥2幢,西班牙1幢,瑞士7幢,愛爾蘭1幢,挪威1幢,韓國1幢,波蘭2幢,無國籍1幢。到1955年,北戴河興建療養院時,由人民政府接收和代管的別墅尚有528座。這些別墅多由德國工程師魏迪錫、奧地利工程師羅爾夫·蓋苓設計,建造者都是中國人,以草廠村建築包工頭闞向舞最有名。

這些別墅結構講究「上空、下空」,風格多為「紅頂、素牆、大迴廊」,位置多依山傍海,舒適優雅,與自然和諧。關於「紅頂」,北戴河別墅屋頂以歐式建築坡屋頂為主,包括單坡頂、雙坡頂,細部沿襲了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頂覆紅漆鐵皮瓦,展現了浪漫主義藝術風格,故稱「紅頂」[3]

截至2013年,北戴河近代別墅僅剩110多棟。數量銳減的原因除了自然侵蝕、殘毀、地震等之外,大部分是改革開放初期因遊客數量劇增,有些療養院等單位鑑於老別墅占地面積大、建築面積小、可使用客房少等因素而將其拆除,新建了一批體量大的休療建築[2]

保留下來的老別墅里,不少經內部改裝用於接待住宿,有的被改成標準間租給遊客,也有的作為高端旅遊接待整租,還有部分老別墅被改造成餐廳、酒吧等。2000年代,北戴河曾嘗試開發名人別墅游,但未能做起來,原因之一是老別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許多單位接收和購買,產權不一導致各單位保護利用的目的很難協調一致[2]

2004年3月,北戴河區出台《北戴河近代建築保護規定》,同時公布64處近代建築為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0月,秦皇島市人民政府公布23處近代北戴河建築為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北戴河開始著手老別墅申報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預備工作。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以老別墅為主的20幢建築組成的「北戴河近代建築群」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五鳳樓5幢、喬和別墅、漢納根別墅、東嶺會教堂、布吉瑞別墅、王振民別墅、徐世章別墅、東金草燕別墅、常德立別墅、來牧師別墅、白蘭士別墅、張學良樓、吳鼎昌樓、段芝貴樓、海關樓、八貝樓)。此後,五鳳樓、瑞士小姐樓、東金草燕別墅、東嶺會教堂、白蘭士別墅等老別墅和近代建築陸續獲得保護修復[2]

北戴河區在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還開拓了「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總部經濟」,吸引知名大公司將總部設在這裡。2006年,北戴河區租用北京工人療養院的五鳳樓,經裝修改造,啟動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工程,截至2010年代初,園區內五棟別墅分別入駐五家企業。截至2010年代初,已通過改造東金草燕別墅、王瑞書別墅、雍劍秋別墅等,招攬了一批大型企業將總部設在北戴河[2]

2008年起,北戴河區連續多年實施街區景觀改造工程。到2016年,區內46條道路和2個片區的改造工程完工,改造923棟建築,超6成道路街區景觀改造完成。分別打造了北歐風情海寧路、新時代德式風情聯峰路、歐式建築風格海北路、英倫都鐸式建築風格鴿赤路、法式新古典主義風格劉赤路、歐式風情中海灘路。北戴河最早改造的保二路已成為地標,50米街區集觀光、購物、餐飲、娛樂於一體。與其隔路相望的石塘路步行街充滿德國羅爾非期大街的氛圍,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珍珠批發市場。同時該區建成「五鳳樓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雍劍秋別墅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沈鈞儒、何香凝別墅文化創意產業園區」[4]

Remove ads

名錄

北戴河近代建築群主要包括[5][3]

  • 五鳳樓:又稱平安公司別墅,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6][5]。舊門牌是草廠西路15至19號[5]。建於1920年代,由5棟別墅組成,5棟別墅風格統一又略有不同。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1960多平方米,平面為長方形,坐北朝南,地下一層,地上一層,毛石基礎,磚砌牆體,木質梁架,鐵瓦屋頂。為防潮而建的地下室,高台階,用來遮陽的寬敞外廊,紅色鐵瓦頂,百葉窗等,具有典型的北戴河近代建築特色。別墅是民族企業家周學熙次子周志俊美國律師愛溫斯1928年在天津合辦的中華平安公司設計建造,傳說是周志俊為其五個女兒建造的別墅,當地人稱「五鳳樓」。平安公司在美國註冊,周志俊任董事長,以經營天津和北戴河海濱房地產出租業務為主,並兼營美商美亞保險公司在華業務。1937年,愛溫斯病逝,其股份由公司買進。因當時洋股僅占5%,為保持美商註冊關係,從華股中撥出16%,由美國律師樊克令、東伯利分別出面代表,故洋股表面上仍達21%。平安公司在北戴河海濱經營房地產20多年。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相繼攻占秦皇島、天津,平安公司美方代表東伯利於1949年11月離華回國,委託中方代表周新如為代理人。1952年5月7日,東伯利的代理人周新如登報聲明放棄平安公司在北戴河的14幢樓房別墅的所有權,1953年7月17日經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批准,將這批房產移交天津市管理。1953年8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秘書廳批准將原平安公司在草場西路15、16、17、18、19號五幢別墅撥給北京市總工會,作為勞模休養院。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市工人北戴河療養院[3]。2010年代正由北京市工人北戴河療養院北區使用。
  • 原天津正興德茶莊: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草廠西路11號。天津正興德茶莊位於天津北馬路1號,始建於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原名「正興茶鋪」,是天津的百年老店。
  • 德國·老起士林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草廠西路[7]
  • 比利時·吉由木別墅:又稱六國飯店舊址,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北嶺路13號(舊門牌是北嶺路4號[5])。六國飯店1933年由比利時人吉由木建造,當時各國駐華公使、官員及上層人士常在此住宿、餐飲、娛樂,成為達官貴人聚會場所。2010年代正由國土資源部北戴河幹部教育中心使用。
  • 德國·陶靠夫別墅: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北嶺路8號[5]。2010年代正由國土資源部北戴河幹部教育中心使用。
  • 西班牙·阿法拉攜夫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北嶺路10號[5]。建於1917年,建築面積382.07平方米。阿法拉攜夫是西班牙人。2010年代正由國土資源部北戴河幹部教育中心使用。
  • 徐世章別墅:又稱雍劍秋別墅、徐世昌別墅(晚晴軒)、李四光休養樓。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舊門牌是北嶺路14號[5]。地處聯峰山東南麓的林中,占地22.717畝,建築面積575.99平方米。晚清時由德國人建造,建築式樣原為純西洋式,轉賣給中華民國時期大軍火商雍劍秋後略加修改,成為中西合璧式。中華民國初期,雍劍秋任德商禮合洋行捷成洋行買辦,推銷軍火。雍劍秋到北戴河購地建別墅,曾和朱啟鈐參與創辦北戴河海濱自治公益會,成為該會發起人之一,並與張文孚、朱啟鈐成為公益會捐款最多的三人。據不完全考證,雍劍秋在北戴河先後購買和建造三座別墅,北嶺路14號別墅是其中之一。(另兩處分別位於劉莊和東山,雍劍秋約在1918年底花8000元從朱啟鈐手中購得劉莊附近別墅一座,後來雍劍秋在東山另建別墅,將劉莊別墅贈給朱啟鈐五女兒朱湄筠。)後來雍劍秋將北嶺路14號別墅出售給徐世章。據說徐世章花重金購得後曾給哥哥徐世昌作為別墅晚晴軒。徐世章五女兒徐緒玲在該別墅居住時,與朱啟鈐四孫朱文榘相愛後結婚。1953年初,徐世章家屬將該別墅出售給新建的地質部療養院(後來為地質礦產部療養院)。1953年6月18日,地質部黨組周恩來報告:「李四光部長因患動脈硬化症,曾在協和醫院休養過一星期,準備天熱時去青島或北戴河休養。」周恩來批示到北戴河休養。同年夏,李四光到北戴河住在該別墅,病情很快好轉,常在聯峰山上及海邊散步,考察地質構造,拍攝了聯峰山花崗片麻岩山體構造照片,將在海灘搜集的礫石送回北京測量放射性,從中發現了具開採價值的獨居石綠簾石等。李四光還將成果介紹給在海灘上遇見的朱德李富春,次日朱德特邀李四光同游聯峰山,在聯峰山龍山景區岩石旁,朱德、李富春聽李四光講解了山體構造。1954年夏,李四光第二次來北戴河休養時仍住該別墅,當時他剛完成《旋卷構造及其他有關中國西北部大地構造體系複合問題》論文,在該別墅繪製了《燕山運動以來中國西北部大地構造相發展的綜合簡圖》[8][3]。2010年代該別墅正由國土資源部北戴河幹部教育中心(2014年前為國土資源部北戴河療養院)使用。
    • 雍劍秋在北戴河的其他遺蹟:1923年由雍劍秋捐資、公益會修建的「劍秋路」南起西經路,北向雞冠山方向延伸,長541米,平均路寬5米,1979年後改成水泥路面,並南延至西海灘路,北延至聯峰山公園北口,全長1200米。北戴河闢為避暑區後,一些達官貴人在此購地建私塋,著名的有朱家墳、盧家墳、雍家墳。雍家墳由雍劍秋在東聯峰山東側購買,原為西式建築,松柏環繞,雍劍秋1948年病逝天津,後移葬此處。文革期間,墳墓被掘,棺槨被砸,墓室石料被附近農民取走使用,雍劍秋與幾位親屬的屍體被拋在野外失蹤。如今該墓地仍有一個深2米的墓坑。草廠小學土地原是雍劍秋在北戴河的地產,1935年公益會原會長朱啟鈐用雙橋路9.6畝地換得雍劍秋10畝劍秋路地作為草廠小學校址,校舍1936年7月竣工,定為完全小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更名為草廠小學,直到1990年代仍在使用。
  • 德國·史婁納別墅:又稱鄰峰館。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北嶺路15號[5]。建於1900年,是德國公使史婁納的私人別墅,有典型的德國建築風格。2010年代正由國土資源部北戴河幹部教育中心使用。
  • 德國·史婁納別墅(黑樓):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北嶺路15號[5]
  • 詹宗增別墅:又稱詹氏公主樓。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北嶺路16號[5]。民國建築,建築面積180平方米。該樓從地基到牆體均用赭色花崗岩砌成。據說該別墅是詹宗增為其女兒所建。2010年代正由國土資源部北戴河幹部教育中心使用。
  • 英國·司鳩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海灘路2號。司鳩(施交爾)的父親史德華是最早在北戴河建別墅的外國人之一,司鳩曾任職麥加利銀行,又在天津仁記洋行當職員,做過騎馬師。現存的該別墅是翻建後的建築。
  • 華俄泰合公司別墅:又稱郭沫若休養樓。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海灘路4號。
  • 施肇基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海灘路6號。主人是施肇基
  • 海關樓: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稱為「海關樓」的別墅在北戴河有5座,均在臨海的西海灘路,分別是西海灘路7、8、10、16、17號[2]。這些樓修建年代不同,其中標有「1903」字樣的海關別墅樓是最早的一座,並由此產生了海關胡同,這條胡同並非兩側都是房子,而是指經過海關樓。在標有年號的樓前,從荒草中發現一塊「總稅務司」界碑,在西海灘10號樓院牆上又發現另一塊「總稅務司」界碑。海關樓是為接待各級稅務司避暑休養而建,而當時清朝的稅務司均由外國人擔任,「幫辦」各口岸海關稅務[2]
  • 張學良樓:又稱章瑞庭樓、章家樓,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6][5]。位於西山,西經路、西二路附近。建於1920年,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7],總面積1050平方米,坐北朝南,是一座西洋式樓房,樓高14米,分為上下兩層。樓前院牆有個雕花鐵門。庭院內種植花草樹木。別墅主人原是天津商人章瑞庭,他和奉系軍閥張作霖交情深厚,張作霖暑期到北戴河避暑時都住在章瑞庭的別墅。後來,章瑞庭將這座別墅送給張作霖。1928年張作霖死後,該別墅成為張學良在北戴河的住所。1929年7月初,張學良來北戴河避暑時,在此同趙一荻相會並戀愛。1930年夏,張學良在此接待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汪精衛派來的各路代表,表明了在中原大戰中的中立立場,並在此指揮平息馬廷福叛變。1932年夏,國聯調查團中國東北調查九·一八事變真相前,在此進行準備工作,調查結束後在此起草了調查報告書。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侵占了這座樓房,作為日本在華侵略軍最高級軍官的療養院。1945年日本投降時,這裡已殘破不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樓由人民政府接收,於1953年至1954年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大修。1954年,毛澤東首次來北戴河便在此下榻,同年夏季第二次來北戴河時作《浪淘沙·北戴河》[7][2]
  • 吳鼎昌樓:又稱吳家樓,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6][5]。位於西山(東聯峰山下),西經路51號。建於1919年,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7]。面海背山,是一座歐式二層建築,帶地下室,整座建築用花崗岩為牆體,結構嚴密,有「全地之冠」的美名。原主人是吳鼎昌。由德國工程師衛梯西設計,本地包工頭闞向舞施工。當地傳說此樓是1916年北洋政府中國銀行總裁、財政部次長吳鼎昌用一晚賭博贏的3萬銀元建造[2]
  • 朱啟鈐別墅:又稱蠡天小築。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山。建於1917年,建築面積460平方米[7]。朱啟鈐自1916年初來北戴河後,每年「暑期必往,歲以為常」,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才停止。朱啟鈐在聯峰山購地,於1918年建成一座別墅「蠡天小築」,並於1923年在別墅附近選了塊吉地作為朱家塋地,準備死後葬此。1964年朱啟鈐病逝後,有關部門曾問其家屬子女是否仍按其遺願葬在北戴河塋地,答覆是「老人生前另有準備」,故未堅持葬在北戴河塋地。後經周恩來批准,遺體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為表彰朱啟鈐開發北戴河和對文化建設的貢獻,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由朱氏海內外親友集資,1999年7月在北戴河聯峰山朱家墳內建起「蠖公亭」,亭內立朱啟鈐半身銅像一座。
  • 義大利·齊亞諾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四路6號。義大利大使加萊阿佐·齊亞諾墨索里尼女婿)曾住此樓。
  • 莊家樓: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山,西經路北側20畝松林中。建於1916年,建築面積1328平米。房主莊樂峰是天津煤炭承包商,主銷棗莊中興煤礦開灤煤礦生產的煤炭。莊樂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德國人手中買下該樓。莊樂峰在北戴河有許多產業,北戴河的「樂峰路」便以其名字命名。
  • 聶家樓: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經路61號。主人是聶雨南,曾投資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廠等企業。
  • 段芝貴樓: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位於西經路68號。建於1918年。段芝貴作為陸軍總長來北戴河時要帶許多隨從侍衛,於是段芝貴在原別墅西南約1公里處的西經路68號建起一座有21個房間、建築面積1348.8平方米的兩層大樓別墅,又在大樓西北建了座小樓,作為家庭教師授讀及隨從住所。段芝貴的該別墅為德國建築設計師魏迪錫設計,當地包工頭闞向舞施工。1925年段芝貴病逝,遺囑將該別墅連同土地贈給其日本友人玉井立三郎,後玉井立三郎又轉贈給天津日本居留民團。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國民政府收歸國有。
  • 八貝樓: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位於西山。原為德國人八貝所建,2010年代正由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北戴河管理處使用。占地16畝,房基面積3畝,建築面積1534.36平方米。建築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磚木結構。
  • 穆竹孫別墅: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西經路116號[5]
  • 希臘·司比瑞狄斯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西經路141號。司比瑞狄斯是希臘人。2000年代正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北戴河服務局使用[5]
  • 德國·起士林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經路94號。德國人威廉·起士林(W. Kiessling)原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御廚,做點心最拿手。1900年隨八國聯軍來華,在軍隊裡主廚。退役後留在天津,經人介紹給袁世凱家做西餐廚師。袁世凱本來不吃西餐,僅在接待外國人時才用起士林做西餐。但袁世凱長子袁克定常以西餐招待親友。起士林乃成袁克定專用廚師。1912年,起士林在北戴河海濱購地建起兩棟別墅,即今中國鐵路療養院17號樓及原西經路131號。此後他年年來此避暑,並在自己別墅里辦起西式糕點加工廠,出售牛奶及西式麵包糕點,生意紅火,遊客及北戴河各大飯店紛紛購買。後來起士林在今西經路94號租地建起一棟豪華別墅[7]
  • 德國使館樓(2棟):又稱德國府。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經路49號。建於1902年,一戰後德國為戰敗國,此樓被接管。1932年國聯調查團到中國東北調查九·一八事變真相時,團長英國人李頓和美國代表各住一棟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收歸有關部門。
  • 蒙古達爾罕王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經路50號。
  • 王郅隆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經路56號。王郅隆是天津大糧商,皖系安福俱樂部成員,1923年死於日本關東大地震。王郅隆別墅是最早由中國人在北戴河建造的高級別墅。王郅隆別墅被當地人俗稱為王家大樓,與吳家大樓均為當時賭博的主要場所。王郅隆別墅現已重建。
  • 海濱公益會事務所:保護級別不詳。位於西經路。1916年朱啟鈐首次到北戴河,號召在海濱避暑的中國上層人士創辦地方自治公益會。公益會的成立有效制止了外國人霸占海濱的企圖。在朱啟鈐領導下,公益會為社會做了不少實事。一是募捐,朱啟鈐每年捐1000元;二是修橋築路,修築的公路有東經路、西經路等36條幹線、支線。三是設醫院,朱啟鈐在西山事務所東北以公益會名義利用德兵舊營房籌建「蓮蓬醫院」。四是興辦教育,朱啟鈐將每年獲利息114元補助劉莊國民小學。五是開闢蓮花石公園。六是引進樹種興建苗圃,1919年8月起朱啟鈐在此建10畝苗圃,培育銀杏羅漢松馬尾松合歡樹等苗木,以綠化道路和公園。七是整修名勝古蹟。八是加強海濱管理。
  • 俄國·崔古柏夫別墅:又稱蔡暢楊之華休養樓。2004年3月4日公布為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保一路4號[5]。崔古柏夫是俄國人。2010年代時正為中國煤礦工人北戴河療養院11號部長樓。
  • 俄國·崔古柏夫別墅(北院):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西經路136號[5]
  • 顧維鈞別墅(1):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中海灘路1號,中海灘賓館院內[5]。建於1905年[7](一說建於1925年),建築面積472.78平方米。歐式建築,分為兩層,底層是地下室,平面呈橢圓形,四面圍廊呈封閉狀,白牆紅瓦。顧維鈞任外交總長等職務的20年間,1920年代和1930年代,顧維鈞、黃惠蘭夫婦每年暑期都來此休養。《顧維鈞回憶錄》中說:「那時,每逢夏季,我經常在星期五晚上去北戴河休周末。」「我在北戴河休假,很喜歡游泳和釣魚。」1930年夏季中原大戰期間,汪精衛的反蔣派中要人陳公博郭泰祺來此拉攏顧維鈞反蔣,參加籌劃中的閻錫山任主席,汪精衛任行政院院長的政府,並許諾顧維鈞任外交部長,被顧維鈞當即拒絕,並強調新政府不會獲民眾支持和列強承認。陳公博請顧維鈞到北平與汪精衛面談。次日,顧維鈞、陳公博等離北戴河到北平,在北平火車站受到汪精衛、閻錫山、馮玉祥歡迎。隨即汪精衛在其公館向顧維鈞談了計劃,顧維鈞說:「就我個人而言,我暫時還不願意捲入政治,北京太熱了,我還是回北戴河去。」後組織新政府的計劃無果而終。1931年夏,在此避暑的顧維鈞鑑於日本捏造的「中日300件懸案」及日軍中國東北連續挑釁的動態,對來避暑的張學良秘書長王樹翰奉天省省長臧式毅等官員談到形勢緊迫,並寫一封信加急送張學良,兩天後張學良打來電話,並派專機從赤土山機場接顧維鈞到北平面談。但張學良未對日軍採取防範措施。顧維鈞當天返回北戴河別墅,不久發生九一八事變。1932年國聯調查團先到北平會見張學良,張學良指示在北戴河為調查團提供辦公場所,由國民政府代表顧維鈞接待,顧維鈞帶領「觀察團」與國聯調查團一起在北戴河做準備工作後,赴瀋陽等東北地區調查[3]。2002年進行了整修。2003年7月以來接待普通遊客。2010年代正作為中海灘賓館36號樓。
  • 顧維鈞別墅(2):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中海灘路1號,中海灘賓館院內[5],顧維鈞別墅1號的旁邊,是小型的日式別墅,建築面積56.65平方米。
  • 英國·根納弟夫人別墅:又稱黃炎培休養樓。2004年3月4日公布為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中海灘路2號[5]。民國建築,建築面積426.61平方米。根納弟夫人是英國人。2010年代是中海灘賓館33號樓。
  • 何文境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中海灘路3號[5]。民國建築,建築面積502.5平方米。2010年代是中海灘賓館34號樓。
  • 比利時·狄西葉別墅:2004年3月4日公布為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中海灘路4號[5]。民國建築,建築面積554.83平方米。狄西葉是比利時人。2010年代正由中海灘賓館使用。
  • 英國·王木孫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保一路9號[5]。2010年代正由中海灘賓館使用。
  • 英國·德輔郎別墅:2004年3月4日公布為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保一路10號[5],中海灘賓館院內。民國建築,建築面積343.56平方米。與顧維鈞別墅相鄰。別墅後面有一株古杏樹,樹齡到21世紀初已達200年。德輔郎是英國人。2010年代正由中海灘賓館使用。
  • 德國·斯牧師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中海灘路12號。2000年代正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北戴河服務局使用[5]
  • 美國·范克令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中海灘路13號[5]
  • 希臘·吉利阿吉利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中海灘路17號[5]
  • 許秀琳別墅:又稱松濤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保二路11號[5]。由浙江寧波人許秀琳建於1913年。2010年代正由天津市老幹部北戴河休養所使用。
  • 俄國·羅克文別墅(Roxwen Villa):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保三路3號,位於保四路和保三路之間。建於1920年,建築面積258.34平方米。羅克文是俄國人。2000年代正由北戴河交通療養院使用[5]
  • 美國·陶牧師別墅:又稱陶通伯別墅[5]。2004年10月22日公布為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經路124號起士林大飯店內。民國建築,建築面積120平米。2010年代正由起士林大飯店西餐廳使用。門口有棵油松,1958年暑期周恩來曾在起士林大飯店此樹下就餐,朱德劉少奇任弼時鄧小平鄧穎超王光英王光美彭德懷劉伯承陳毅賀龍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胡耀邦李瑞環楊尚昆錢學森郭沫若等領導或名人以及100多個國家政要、外交使節、國際友人等都曾在此樹下駐足、休憩用餐。
  • 德國·漢納根別墅: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6][5]。舊門牌是保四路7號,今公安部北戴河辦事處院內[5],建築面積1385.34平方米。漢納根生於1855年,是德國陸軍大尉,也是中國海關稅務司德璀琳的長婿,曾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刊行「紅皮書」,建議北戴河仿照上海、天津、廣州、漢口等租界辦法,設立工部局、巡捕房。他把別墅建在北戴河海濱中部距海灘不到100米的臨海高地,樓基占地1100餘平方米,左側有條深溝,別墅傍溝而建,從西面和南面看是二層,從北面和東面看是三層,底層為寬敞的地下室,向東的一面有一排拱形門洞。別墅原有20個房間,南向的房間可吹進涼風、聽見海濤。
  • 龔立民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保六路2號[5]
  • 高興樵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中海灘路(又作保六路3號)。建於1920年,建築面積760平方米[7](一說建築面積508平方米)。地處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北戴河服務局的海濱度假村。為羅馬式建築,拱券形門窗,厚石牆體。原房主是中國人高興樵,為井陘煤礦津保售煤處總經理,德國人漢納根買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十世班禪多次在此居住,俗稱「班禪樓」。
  • 美國·戴維森別墅:又稱張治中休養樓。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中海灘路16號[5]。民國建築,建築面積657.51平方米。
  • 美國·高厚儒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安一路1號。2000年代正由北戴河交通療養院使用[5]
  • 美國·謝衛樓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安一路。謝衛樓(Devello Zelotos Sheffield,1841年—1913年)是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在華傳教40多年,歷任通州潞河書院華北協和大學校長,編譯《心靈學》、《理財學》、《政治源流》、《神道要論》等。
  • 美國·甘德夫人別墅: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安一路9號(舊門牌是安三路7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374.3平方米。甘德夫人是美國人。2010年代正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北戴河療養院使用。
  • 瑞士·喬和別墅(Joehee Villa):又稱瑞士小姐樓。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9][5]。位於安二路2號(舊門牌是安二路5號[5]),今水利部北戴河療養院內。建於1920年代,為歐式堡壘建築,總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62平方米,建築物高11米,坐北朝南,平面為不規則長方形,地上兩層,地下一層,毛石基礎,牆體是磚砌水刷石貼面,局部是毛石壘砌,木質梁架,鐵瓦屋頂。建築造型獨特,占地面積較大,別墅西側有長廊,別墅附有花園,園內種有花木[1]。中華民國時期,北戴河是駐華外國外交人員休療避暑地,瑞士天津領事喬和在北戴河建造了這幢避暑別墅。因為傳說這是喬和為8歲的女兒興建,所以當地俗稱瑞士小姐樓[2]。2010年代正由新華假日酒店使用。
  • 英國·陸斯夫人別墅(Mrs Luca's Villa)[註 1]: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安二路2號(舊門牌是安二路7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210.11平方米。燕京大學教授、英國人陸斯夫人曾在此居住。2010年代正由新華假日酒店使用。
  • 英國·伯利溫別墅(Brian Villa)[註 1]:又譯柏理溫別墅、伯理溫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安二路2號(舊門牌是安二路8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323.71平方米。伯利溫是英國傳教士,曾任北戴河石嶺會董事,為北戴河海濱避暑地開發作出了貢獻。2010年代正由新華假日酒店使用。
  • 俄國·歐西維斯克別墅: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安二路2號(舊門牌是安一路6號[5])。建於20世紀初。別墅為單層建築,由對稱的兩個30平方米的套間組成。紅頂、素牆、大陽台,建築小巧玲瓏。2010年代正由新華假日酒店使用。
  • 奧地利·白蘭士別墅(Blache Villa):又稱馬海德別墅。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位於東經路65號(舊門牌是安三路1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別墅占地面積11畝,建築面積483.95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坐東朝西,地上一層,局部二層,地下一層,毛石基礎,磚木結構,木質梁架,鐵瓦屋頂,四面環廊,東側有高台階。高台、環廊、紅屋頂是典型的北戴河老別墅建築特徵。該建築原為奧地利人白蘭士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接待過許多中外友好人士,馬海德每次來北戴河都在此居住,故又稱馬海德別墅。2010年代正由東經路賓館使用[3]
  • 英國·班地聶別墅(Bandeenium Villa):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經路65號(舊門牌是安三路2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535.26平方米。高台、環廊、紅屋頂是典型的北戴河老別墅建築特徵。班地聶是英國人。2010年代正由東經路賓館使用。
  • 英國·阿溫太太別墅(Madame Avan's Villa):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經路65號(舊門牌是安三路8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400.38平方米。寬敞的外廊,紅鐵瓦屋頂,具有典型的北戴河老別墅建築特徵。阿溫太太是英國人。2010年代正由東經路賓館使用。
  • 英國·查克松別墅(Jackson Villa):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經路65號(舊門牌是安三路6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485.38平方米。高台建築,紅鐵瓦屋頂,具有典型的北戴河老別墅建築特徵。查克松是英國人。2010年代正由東經路賓館使用。
  • 義大利·卡其別墅(Kacki Villa):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經路65號(舊門牌是東京路173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521.59平方米。寬敞的外廊,紅鐵瓦屋頂,具有典型的北戴河老別墅建築特徵。卡其是義大利人。2010年代正由東經路賓館使用。
  • 美國·阿普蓋提夫人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安三路5號。2000年代正由東經路賓館使用[5]
  • 張雋英別墅: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黑石路2號[5]
  • 英國·比亞德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黑石路7號。民國建築,建築面積238.32平方米。比亞德是英國人。2000年代正由共青團中央北戴河培訓基地使用[5]
  • 英國·克納地別墅(2幢):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黑石路12、13號[5]
  • 日本·東金草燕別墅(Tokya Serna Villa):又稱何香凝別墅。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位於東經路5號(舊門牌是東經路240號[5])。建於1942年,建築面積440.92平方米,中式硬山加前卷棚式建築,地上一層,地下一層,磚木結構,帶敞開式外廊。原為日本人東金草燕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該別墅被收歸國有。此後何香凝曾多次來此休養,故又稱何香凝別墅。2010年代正由黑龍江省北戴河幹部療養院北院使用[3]
  • 王瑞書別墅:又稱沈鈞儒別墅,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經路6號(舊門牌是東經路239號[5])。始建於20世紀初,建築面積480.81平方米,是具備現代建築風格的外廊建築。磚石混合結構,高兩層。一層是花崗岩外牆,二層是清水磚外牆。一層正面設外廊,其上為二層的露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沈鈞儒曾來此休養。2010年代正由黑龍江省北戴河幹部療養院北院使用。
  • 美國·馬克敦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安三路9號[5]
  • 美國·馬德別墅: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安四路13號[5]
  • 英國·史高德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東二路3號。民國建築,建築面積488.13平方米。史高德是英國人。
  • 王振民別墅: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位於東經路196號(舊門牌是東經路4號[5])。建於1938年,建築面積220平方米,美式建築風格,坐北朝南,地下一層,地上一層,毛石基礎、牆體,平面為長方形,木質梁架,鐵瓦屋頂。前有寬敞外廊,後有圍廊,前牆飾有石砌連年有魚,變形錢紋圖案,明柱用毛石壘砌,兩側山牆飾有階梯式造型,後部屋頂飾有城堡式垛口。別墅東側有一口百年老井。中華民國時期,別墅歸天津的民族資本家王振常、王振民兄弟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北京市購得,以該別墅及周邊的5幢小樓為基礎,建立了後來的北京市北戴河幹部休養所。2010年代正由北京市北戴河幹部休養所使用。
  • 英國·赫博夫人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經路196號(舊門牌是東二路8號[5])。是英國赫博夫人暑期休養居住樓。建於1930至1940年代,依海而建,占地面積375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一層是休息、起居室,二層是閣樓。曾因年久失修而被列為北戴河區搶救保護的老別墅之一。2007年,北京市北戴河幹部休養所在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支持下,對該別墅進行了搶救性修繕。2010年代正由北京市北戴河幹部休養所使用。
  • 法國·進宜雅別墅:又譯進宜亞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經路196號(舊門牌是東二路12號[5])。民國建築。進宜雅是法國人。2010年代正由北京市北戴河幹部休養所使用。
  • 蘇聯·郭布連次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東經路1號。2000年代正由天津市使用[5]
  • 梁璜明別墅: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經路194號(舊門牌是東經路5號[5])。民國建築,建築面積363.6平方米。
  • 英國·鮑滿基別墅: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東經路6號。2000年代正由公安部北戴河辦事處使用[5]
  • 日本·居池五別墅(1):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三路6號(舊門牌是東三路7號[5])。建於1920年。居池五是日本人,在今東三路6號院內共建有三座別墅,這是其中之一。該座建築2004年列入北戴河近代名人別墅,2006年經北戴河區文物管理部門批准按原貌翻建。曲格平曾多次在此度假。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總工會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日本·居池五別墅(2):保護級別不詳。位於東三路6號。建於1920年。居池五是日本人,在今東三路6號院內共建有三座別墅,這是其中之一。2006年該座別墅翻建後,聯合國環境署創始人、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世界銀行總裁高級顧問的加拿大莫里斯·斯特朗多次在此度假。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總工會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英國·戴維斯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三路6號。建於1928年。戴維斯是英國人,1936年在北戴河成立第一個馬術俱樂部。該建築1975年按原貌翻建,2004年列入北戴河近代名人別墅。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馬海德曾多次在此度假。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總工會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英國·懷和謙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東三路6號。建於1898年。懷和謙是英國人。該建築1975年按原貌翻建,2004年列入北戴河近代名人別墅。1950年代末,作家梁斌在此創作完成了小說《紅旗譜》第二部《播火記》。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總工會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美國·愛溫斯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東三路6號。建於1928年。愛溫斯是美國人,1914年在北洋大學法科任教,是知名律師。1928年與中國人周志俊合辦平安公司,在北戴河經營房地產。該建築1975年按原貌翻建,2004年列入北戴河近代名人別墅。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總工會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德國·克立本別墅(1):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三路6號(舊門牌是中海灘路102號[5])。建於1927年。克立本是德國人,中興公司棗莊分公司(現棗莊礦業集團)機務處工程師。克立本在今東三路6號院內共建有兩座別墅,這是其中之一。該建築1975年按原貌翻建,2004年列入北戴河近代名人別墅。2006年經當地文物管理部門批准重新修繕。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總工會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德國·克立本別墅(2):保護級別不詳。位於東三路6號。建於1927年。克立本在今東三路6號院內共建有兩座別墅,這是其中之一。克立本1936年娶棗莊金玉為妻,生一子一女,每年暑期攜家人來此避暑,1946年中共軍隊第一次攻占棗莊時被批准回德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漢斯·米勒曾多次在此度假。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總工會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奧地利·陶必治別墅(Toebich Villa):保護級別不詳。位於東三路6號。建於1939年。1907年,阿爾伯特·起士林和巴德創辦「起士林」,奧地利人陶必治(Robert Toebich)是主要管理者。起士林很信任陶必治,並將妹妹嫁給陶必治。1934年,陶必治和德國人瑞卻爾接兌了起士林,二人在天津共同經營起士林大飯店。陶必治擅長經營,先後在南京、北戴河開設起士林分店,專門接待外國元首和達官貴人。該建築是陶必治的私人別墅。2004年列入北戴河近代名人別墅。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總工會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李升伯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東三路9號[5]
  • 郭忠德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東三路10號[5]
  • 曹文別墅:2004年3月4日公布為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經路201號(舊門牌是東三路12號[5])。民國建築,建築面積108平方米。2010年代正由天津市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曹錕別墅舊址:保護級別不詳。位於東經路201號。始建於1893年。史稱「曹錕別墅二號樓」。曹錕曾在此居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修繕,劃歸天津工人療養院。2000年9月8日,北京舞蹈藝術學校成立,學生在此聽潮起潮落,故命名「聽潮園」。2010年代正由天津市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怡心園別墅:名稱不詳,保護級別不詳。位於東經路201號。2010年代正由天津市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華文學校(Mandarin School):2004年10月22日公布為秦皇島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經路201號(舊門牌是東三路1號[5])。原是美國華文學校。2010年代正由天津市北戴河工人療養院使用。
  • 東嶺會教堂: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6][5]。位於鷹角路7號(舊門牌是鷹角路39號[5])。始建於1898年,建築面積250.49平方米。由美國在北戴河的傳教組織東嶺會建造,是東嶺會的教堂。為外廊式建築,石木結構,地上兩層,地下一層。主體由花崗岩砌成虎皮牆面,形成相對封閉的建築體。屋頂是四坡頂,建築一角有高出屋面的六角形塔樓,攢尖頂,內部是旋轉樓梯。屋面鋪雜色石板瓦,是目前北戴河僅存的採用該做法的老別墅。建築正面設木柱、木棚的外廊空間[3]。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北戴河管理局(東山賓館)使用。
  • 美國·來牧師別墅: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位於鷹角路7號(舊門牌是玉溪路8號[5])。建於20世紀初,建築面積472.98平方米。為外廊式別墅建築,石木結構,高一層,另有防潮層。主體由花崗岩砌成虎皮牆面,石柱外廊。屋面鋪機制紅瓦。建築正面用鐵藝托架支撐。深遠挑檐用木肋及窄條木板密排,上面覆瓦。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接待過許多名人。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北戴河管理局(東山賓館)使用。
  • 美國·常德立別墅: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位於鷹角路7號(舊門牌是玉溪路7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別墅占地面積2.1畝,建築面積418.79平方米,平面為不規則長方形,坐東朝西,地下一層,地上一層,毛石基礎、牆體,木質梁架,鐵瓦屋頂,東、西側有高台階。常德立是美國人。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北戴河管理局(東山賓館)使用,為東山賓館10號樓。
  • 美國·戴維斯別墅(Davis' Villa):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鷹角路7號(舊門牌是鷹角路32號[5])。建於20世紀初,建築面積297.5平方米。戴維斯是美國人。2010年代正由河北省北戴河管理局(東山賓館)使用,為東山賓館31號樓。
  • 美國·赫華爾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鷹角路2號[5]
  • 英國·牛敦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鷹角路4號。2000年代為果園[5]
  • 美國·東嶺會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鷹角路4號[5]
  • 英國·斯牧師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鷹角路17號。2000年代正由國家測繪局北戴河培訓中心使用[5]
  • 美國·胡本德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鷹角路23號[5]
  • 鷹角亭: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鴿子窩公園[5]
  • 朝鮮·金得洙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金山嘴路20號。2000年代正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八醫院使用[5]。後該醫院合併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北戴河療養院。
  • 梁連奎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金山嘴路21號。2000年代正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八醫院使用[5]。後該醫院合併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北戴河療養院。
  • 英國·司提婁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1號[5]
  • 法國·賽克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2號[5]
  • 美國·高青禮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3號[5]
  • 美國·陶牧師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8號[5]。2005年經過了較大改造,原別墅石砌的煙囪及別墅旁的古柳仍保留。2010年代正由友誼賓館使用。
  • 比利時·布吉瑞別墅:又稱傅作義別墅。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戴河近代建築群」[5]。舊門牌是康樂路11號[5](康樂路北側),北戴河外國專家休養所院內[5]。始建於1900年。現建築建於1941年,歐式建築風格,整個別墅擁有占地5畝的獨立小院,建築面積692.50平方米,平面為不規則長方形,坐西朝東,主體建築為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局部三層,面闊9間,進深4間,毛石基礎、牆體,陶瓦屋頂,木質梁架,外牆由粗毛大理石砌成,設有取暖壁爐和休閒外廊。站在二樓走廊可見海上日出。附屬建築地上一層4間。原房主布吉瑞是比利時人。1954年國務院外國專家局從其手中購得該別墅,供中外專家暑期休養用。傅作義曾在此居住[3]。2010年代正由友誼賓館使用。
  • 美國·狄姓別墅(Villa of Family Dee)[註 2]: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海灘路8號(舊門牌是康樂路25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225.07平方米。高台、敞廊、紅屋頂,具有典型的北戴河老別墅建築特徵。狄姓家庭是美國人。2010年代正由東海灘花園(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培訓基地、河北省老幹部北戴河休養所)使用。
  • 美國·布德馬別墅(Buddymar Villa)[註 2]:位於東海灘路8號。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250平方米。高台、敞廊、紅屋頂,具有典型的北戴河老別墅建築特徵。布德馬是美國人。2010年代正由東海灘花園(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培訓基地、河北省老幹部北戴河休養所)使用。
  • 美國·美利德別墅(Merrid Villa)[註 2]: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海灘路8號(舊門牌是康樂路24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240.43平方米。高台、敞廊、紅屋頂,具有典型的北戴河老別墅建築特徵。美利德是美國人。2010年代正由東海灘花園(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培訓基地、河北省老幹部北戴河休養所)使用。
  • 英國·康木恩別墅(Canmune Villa)[註 2]:又稱康牧師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海灘路8號(舊門牌是康樂路21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187.99平方米。高台、紅屋頂,具有典型的北戴河老別墅建築特徵。康木恩是英國人。2010年代正由東海灘花園(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培訓基地、河北省老幹部北戴河休養所)使用。
  • 美國·杜維義別墅[註 2]: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海灘路8號(舊門牌是康樂路13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218.30平方米。杜維義是美國人。2010年代正由東海灘花園(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培訓基地、河北省老幹部北戴河休養所)使用。
  • 英國·艾禮門別墅[註 2]: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海灘路8號(舊門牌是康樂路12號[5])。建於20世紀初,歐式建築風格,建築面積166.22平方米。艾禮門是英國人。2010年代正由東海灘花園(中共河北省委組織部培訓基地、河北省老幹部北戴河休養所)使用。
  • 美國·吳姓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23號[5]
  • 盧慕齋別墅(3幢):2004年3月4日公布為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5]。位於東坡路1號(舊門牌是康樂路28、29、30號[5])。建於1920年代。由盧慕齋購地興建。1925年,盧慕齋捐款興辦北戴河海濱單莊小學。他還多次捐助北戴河的公益事業。2010年代正由華北油田療養院使用。
  • 盧家花園雙亭: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康樂路[5]
  • 盧家花園圓亭: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康樂路[5]
  • 美國·東伯立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31號[5]
  • 英國·畢牧師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32號[5]。2010年代正由友誼賓館使用。
  • 倫敦教會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33號[5]
  • 美國·康皮里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34號[5]
  • 波蘭·富瑞根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35號[5]
  • 美國·方牧師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37號[5]
  • 美國·魏大夫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38號[5]
  • 美國·林森別墅(1):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39號[5]
  • 美國·林森別墅(2):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40號[5]
  • 馬炳南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42號[5]
  • 杜成恩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43號[5]
  • 美國·愛溫斯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康樂路44號[5]
  • 英國·湯姆斯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淵明路2號[5]
  • 美國·科立木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淵明路5號[5]
  • 美國·甘成恩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淵明路7號[5]
  • 美國·雷爾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東坡路5號,建於1928年6月,建築面積380.41平米。雷爾教授是美國人。2000年代正由總參三部使用[5]
  • 美國·溫牧師別墅(Clergyman Wen Villa):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東坡路10號。民國建築,建築面積368.19平方米。溫牧師是美國人。2000年代正由總參三部使用[5]
  • 美國·賀悅漢別墅(Mr. John D. Hayes Villa):又譯賀約翰別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東坡路3號。民國建築,建築面積594.93平米。賀約翰是美國人。2000年代正由總參三部使用[5]
  • 徐維廉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東坡路8號[5]。徐維廉原名徐萬良,字維亨,1894年10月4日(光緒二十年九月六日)生於直隸省臨榆縣永安堡村(今屬遼寧省綏中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山海關教會學校畢業後被保送至北京教會中學,後考入燕京大學。1917年大學畢業後,被教會保送美國密西干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25年學成回國,拒絕了東北大學禮聘,沒去當大學教授。1926年接受美國基督教會華北美以美會委派,到距臨榆上百里的昌黎匯文中學接替已回國的美國牧師康敦瑞主持校政。2000年代正由總參三部使用[5]
  • 美國·甄牧師別墅:已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公布為近代建築,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舊門牌是東坡路23號。2000年代正由總參三部使用[5]
  • 聶榮臻元帥別墅:保護級別不詳。2010年代時正由北京軍區作為賓館使用。
  • 史良休養樓:保護級別不詳。
  • 章伯鈞休養別墅:保護級別不詳。
  • 許老夫人別墅:保護級別不詳。許老夫人是張學良之弟張學思的母親。
  • 李濟深休養別墅:保護級別不詳。
  • 許德珩休養樓:保護級別不詳。
  • 宋慶齡休養別墅:保護級別不詳。
  • 李宗仁休養別墅:保護級別不詳。曾是李宗仁和妻子胡友松到北戴河休養的場所。
  • 鄧小平休養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中直療養院內。從「文革」後復出到1992年最後一次下海游泳,幾乎每年夏季鄧小平都到北戴河休養並處理政務。1983年夏,鄧小平在北戴河聽取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陰法唐匯報後,拍板建設青藏鐵路。1983年,鄧小平在北戴河聽取公安部部長劉復之關於全國各地治安問題嚴重的匯報,決定開展嚴打。1985年8月,鄧小平在北戴河會見英國培格曼出版公司董事長羅伯特·馬克斯韋爾,獲馬克斯韋爾贈送一本羊皮燙金精裝英文版《鄧小平文集》。鄧小平曾居住過的中直療養院和垂釣過的碧螺塔垂釣處均保持原貌並修葺,中直療養院內鄧小平住所原貌保存完好,各種曾使用的物品仍存放原處。
  • 林彪休養別墅:保護級別不詳。位於東聯峰山蓮花石旁,故名蓮花石別墅,又因在北戴河中直管理處別墅樓中排序為96號(毛澤東居住的別墅為95號),又名96號樓,當地百姓俗稱林彪樓。1971年林彪一家便是從這裡出逃,自山海關機場起飛[10]

……

已毀的著名近代建築有:

  • 德國·畢爾夫別墅:位於聯峰山公園的龍山上。是德國海德堡式二層建築,是北戴河最早的別墅。原主人是史德華,後來轉讓給畢爾夫。1924年,田中玉買下此別墅及周圍300多畝山林。日本侵占冀東後,鑑於該別墅地理位置便於了望沿海,田中玉白天常派人來此值班。後來田中玉怕落下資敵罪名,便派管家趙雨夜將別墅燒毀,留下一片廢墟。
  • 英國·甘林別墅:位於聯峰山東峰雞冠山。甘林原名坎德林·喬治·托馬斯(Condlin George Thomas),又譯甘淋、甘陵,原為英國偕我會教工。1978年25歲到中國,通中文,喜中國文化,會寫中文文章。先後在華北、天津武定唐山等地傳教。來北戴河海濱後,租下聯峰山東峰雞冠山約400畝的全部山地,並在租地上蓋起兩座別墅,1896年別墅建成後,雞冠山更名為甘林山,其別墅稱甘林別墅。甘林一生大部分在中國度過,60歲後定居北戴河,在聯峰山度過餘生,終年71歲[7]
  • 美國·辛柏森別墅:人稱「怪樓」。位於北戴河海濱東山園藝場院內。外型為七角八面,木製門窗,共有44門、46窗,外牆用花崗岩砌築,樓頂各角突出尖形牆垛。樓體共四層,底層為地下室,室中央有一眼水井;二層(一樓)13間房,室內平面和室外地面齊平,正面有凸出樓外的花室、養魚池、假山等。三層(二樓)9間房,作為臥室、書房等。四層(三樓)周圍是涼台,中間凸起圓頂,用薄石鱗片覆蓋。此樓樓小室多,一日之內時刻都能享受來自各方向的陽光。別墅的主人辛柏森是美國人,林學博士,1928年受美國衛斯理宗美以美會派遣,到北戴河創辦園藝場,1940年回國。1936年,辛柏森親自設計了該別墅,由當地建築師蘇全仁主持建造。辛柏森別墅因詭譎多姿,成為北戴河海濱獨特風景。文革期間該別墅被拆除。1991年,在黑石路上設計修建了「怪樓奇園」,是仿照辛柏森別墅的建築風格建設,園名「怪樓奇園」由華君武題寫,占地110.8畝,建築面積999平方米,設置奇景、怪景99處。
  • 周學熙別墅:又稱趣園。位於東聯峰山西麓。周學熙出任開平礦務局總辦不久,便受上司、北洋大臣裕祿委派,會同津海關道李琛、候補道王修植、海關稅務司杜維德等官員來北戴河勘定各國人士避暑地的地域,最終確定為「戴河以東至金山嘴沿海向內三里及往東北至秦皇島對面。」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勘定秦皇島東山自北戴河赤土山為自辦通商口岸。光緒二十五年二月,北洋大臣裕祿委任周學熙於秦皇島設臨撫通商口岸清地局。中華民國成立後,受袁世凱之託,周學熙兩次任財政總長。1916年,周學熙來北戴河,開始創建「趣園」。趣園地處東聯峰山西麓、河東寨村東北一塊左右有溪溝的高地,面海背山,具有中國園林格局和建築特色。別墅建築不高,牆用花崗岩堆砌,窗多花飾,紅瓦鋪頂,院內有花壇、假山、荷池、石舟等等。趣園是中國人在北戴河海濱最早修建的別墅之一,後為周學熙晚年主要活動場所。其父周馥、其子周志俊及子女等人都曾在趣園棲息。1922年,周學熙在秦皇島開創中外合資企業耀華玻璃廠。1941年,日軍侵占北戴河,同年夏季周志俊攜子女重遊北戴河,見趣園已面目全非,庭院房屋均被士兵占用,十分殘破,回天津後向周學熙報告了情況[11]。趣園現已無存。其舊址2000年代正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療養院內[3]
  • 霞飛館:是「咖啡館」的諧音。位於北戴河第一座公園「蓮花石公園」內,木架結構,茅草頂,造型古樸,供遊人飲宴。康有為曾在此賦詩:「暮卷濤聲看海浴,朝飛霞翠挹山研。東山月出西山雨,士女嬉遊化樂天。」霞飛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便已因失火焚毀[2]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