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中国新疆的一个自治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Remove ads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語ᠪᠣᠷᠣᠲᠠᠯ᠎ᠠ ᠶᠢᠨ ᠮᠣᠩᠭᠣᠯ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ᠵᠧᠦ),簡稱博爾塔拉州博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的自治州,位於新疆西北部。面積24,934.33平方公里。博樂市為州府所在地。博爾塔拉是蒙古語,意為「棕色的草原」。博州漢族人口比例約65%,蒙古族人口比例約6%。

快速預覽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爾塔拉州、博州, 國家 ...
Remove ads
快速預覽 漢語名稱, 正體字 ...
Remove ads

歷史

博爾塔拉曾為塞人游牧地。後爲北方遊牧民族活動區域。西漢初,分布在河西走廊的月氏被匈奴單于冒頓擊敗,西遷到天山西部及博爾塔拉一帶。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隋開皇二年(582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博爾塔拉一帶屬突厥西面可汗。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朝設瑤池都督府,博爾塔拉等地屬瑤池都督府統轄。唐永徽二年(651年),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背叛唐朝在雙河(博爾塔拉河流域)自立為汗。顯慶三年(658年),唐朝擊滅阿史那賀魯勢力,在博爾塔拉設雙河都督府,武周長安二年(702),改金山都護府北庭大都護府,管轄包括雙河都督府在內的天山以北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西遼時,博爾塔拉屬西遼,1218年,蒙古滅西遼,征服西域,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諸子時,把包括博爾塔拉在內的額敏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封為三子窩闊台的領地。1252年,蒙哥汗為窩闊台汗後裔劃分封地疆界,將包括今博爾塔拉在內的伊犁河流域至阿姆河的廣大地區封為窩闊台之孫海都領轄。元中統五年(1264年),忽必烈在阿力麻里(今伊犁霍城附近)設行中書省,博爾塔拉隸阿力麻里行中書省管轄。元大德十年(1306年),察合台後裔篤哇盡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汗國領地,博爾塔拉亦成為察合台後王領地。明朝永樂至宣德年間,察合台後王歪思汗西遷阿力麻里,稱為亦力把里,博爾塔拉為其統治。明正德年間哈薩克人在阿拉套山一帶游牧。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蒙古衛拉特部進入博爾塔拉游牧。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準噶爾首領進攻哈薩克人,征服托克馬克地區及阿拉套山兩個哈薩克部落。博爾塔拉為蒙古準噶爾部所占有。

清朝乾隆年間,從察哈爾調八旗察哈爾兵丁進駐屯墾戍邊,後又有從伏爾加河流域回歸的舊土爾扈特部西旗落駐牧於精河,稱晶土爾扈特。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惠遠(今霍城縣)設伊犁將軍府,總理南北兩路軍政事務。乾隆二十七至二十九年(1762~1764年),清政府令河北張家口調察哈爾官兵2000名,攜眷移駐新疆,其中1800名被安置在博羅塔拉河(今博爾塔拉河)、賽里木湖等地。特設一營,稱為察哈爾營,並設察哈爾領隊大臣,專管察哈爾官兵事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自伏爾加河流域歸來,西路一旗約400戶,近3000人,被安置在精河一帶游牧,歸伊犁將軍節制。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晶河(今精河)築新城,改典史為糧員,隸烏魯木齊都統管轄。光緒十一年(1885年),改糧員為巡檢,隸庫爾喀喇烏蘇廳。光緒十四年(1888年),精河廳改設撫民直隸廳,隸鎮迪道。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精河廳改隸伊塔道。民國2年(1913年)4月,精河直隸廳改為精河縣。

  • 民國三年(1914年),察哈爾領隊大臣改為領隊官,隸新疆都督節制。
  • 民國九年(1920年)1月7日,建博樂縣。
  •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1日,成立溫泉設治局。
  •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10日,溫泉設治局改升溫泉縣。隸屬伊犁行政長官公署管轄。
  • 1954年7月13日,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區成立,首府設在博樂縣城,轄博樂精河溫泉3縣。
  • 1955年2月20日,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區改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1958年6月19日,撤銷博樂縣機構,保留博樂縣名稱,由自治州直接領導博樂縣各區、鄉。
  • 1962年11月7日,恢復博樂縣建制。
  • 1975年6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制撤銷,其所屬農五師併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州革命委員會下設農墾局管理相關事宜。
  • 1979年9月2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代管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改由新疆自治區直接管轄。
  • 1982午,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制,農五師也於4月1日恢復原建制。
  • 1985年9月21日,博樂縣撤縣建市,設立縣級博樂市
  • 1992年2月11日,成立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員會,為縣級建制。
  • 1993年1月8日,將阿拉山口行政區管理委員會、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員會合為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員會,直屬州政府領導。
  • 2012年12月17日,設立縣級阿拉山口市,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管轄。
Remove ads

地理

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南部,北部和西部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385公里;東部與塔城地區烏蘇縣、東北部與托里縣相連;南部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伊寧縣霍城縣三縣相鄰;另全境皆包圍雙河市。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博樂市東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524千米,西距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219千米,北距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居住區76千米(以上均為公路里程)。全州地域東西長315千米,南北寬125千米,總面積2.7萬平方千米,約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面積的1.7%。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屬北天山地槽褶皺帶的一部分,州境西、南、北三面環山,中間是喇叭狀的谷地平原,西部較窄,東部開闊。阿拉套山西端的厄爾格圖爾格山,海拔高度4569米,是全州最高點。東北部的艾比湖,海拔僅189米,是全州最低處。地貌特徵大致由南北兩側山地、中部博爾塔拉谷地和東部艾比湖盆地這三個較大的地貌單元組成。

博爾塔拉河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最大的河流,平均徑流量4.52億立方米,河長177千米,流域面積6627平方公里。精河次之,年平均徑流量3.55億立方米,長75.2千米,流域面積1119平方千米。有大小湖泊5個,其中艾比湖水域面積400平方千米,湖面高程195米,水量3.303億立方米,水質咸。賽里木湖水域面積457平方千米,湖面高程2074米,水質微咸。在全疆的湖泊面積中分別占第四、第五位。

Remove ads

氣候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遠離海洋,屬北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主要特點是氣溫日、年較差大,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春季氣溫回升快且不穩定,秋季降溫迅速;降水稀少、分布不均,蒸發量大,空氣乾燥,光照充足;夏季多雷陣雨和冰雹,春秋季多大風,冬季多連陰霧。日照充足,太陽總輻射年均5390~5700兆焦耳/平方米,年均降水量為90~500毫米。

更多資訊 1981–2010年間博樂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委員會 ...

行政區劃

博爾塔拉州下轄2個縣級市、2個

更多資訊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6]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州總人口50萬人[10]。有蒙古、漢、維吾爾、哈薩克、回等35個民族。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為433,46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43,680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0,213人,下降2.3%,年平均增長率為-0.23%。其中,男性人口為224,228人,占總人口的51.73%;女性人口為209,239人,占總人口的48.2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7.16。0-14歲的人口為76,287人,占總人口的17.6%;15-59歲的人口為297,176人,占總人口的68.5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0,004人,占總人口的13.8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2,061人,占總人口的9.7%。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84,699人,占總人口的65.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48,768人,占總人口的34.32%。

民族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288220人,占總人口的64.96%,各少數民族人口155460人,占總人口的35.04%。全州有35個民族成份,蒙古族是自治民族。超過萬人的少數民族有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

更多資訊 民族名稱, 漢族 ...
Remove ads

經濟

2010年博爾塔拉州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8.27億元(含農五師),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地方生產總值100.74億元,增長11.4%。全年對外進出口貿易總額為6.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4.5%。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67萬元,比上年增長19.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130元,比上年增加1167元,增長19.6%[12]

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國西北地區唯一的鐵路公路並舉的國家一類口岸。過貨量占全疆16個口岸總量的90%,在全國陸路口岸中僅次於滿洲里口岸,已連續8年居全國陸路口岸的第二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阿日夏特石人墓
  • 達勒特古城遺址
  • 賽里木湖古墓群
  • 阿日夏特科克石圍及石堆墓群
  • 阿敦喬魯石柵古墓群及岩畫群

教育

  • 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

參見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