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多民族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多民族國家(英語:Multinational state),又稱多元族群國家,指擁有多個不同的種族和族群,或是是有一個占絕大多數的主要種族,再加上多個少數民族的國家或地區。歷史上,各民族通過移民、通婚、貿易、征服和戰後土地分割等多種方式,對國家和地區產生了許多政治和社會影響[1][2],因此許多國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民族性。[3]
![]() |

值得一提的是,本條目列舉的多民族國家,雖然其擁有極強的多民族性以及多民族主義,但因為此地區或國家的某一個民族和族群占了超過90%,有些會列入單一民族國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然而,一些西方國家普遍存在的多民族主義引發了一些反對它的論據,其中包括認為它會削弱每個社會的力量,以及認為政治-多民族國家的民族問題最好通過針對某些民族的不同法律來處理。[4][5]
Remove ads
概念歷史
1985 年,加拿大的歷史學家威廉·H·麥克尼爾 (William H. McNeill) 在多倫多大學就古代和現代文化中的多民族性進行了三場系列講座。他演講的主要論點是,社會由不同的種族群體組成是文化規範。麥克尼爾認為,同質社會的理想可能在 1750 年至 1920 年間在西歐有所發展,因為人們越來越相信社會政治組織的單一民族主義基礎。麥克尼爾認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同質國家的渴望開始減弱。
對政治的影響
多民族分裂國家,使政治複雜化,因為地方和國家政府試圖滿足所有民族。各國的許多政治家都試圖在本國的民族認同與整個國家的認同之間找到平衡。民族主義在這些政治辯論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文化多元主義和協商民主是多民族國家民族主義的民主替代品。民族主義是社會而不是種族的想法需要多樣化的文化、共同的認同感和不基於血統的社區。多元文化國家的憲法在分散和單一的國家(如英國)和聯邦國家(如比利時、瑞士和加拿大)之間有所不同。這些多民族地區的民族政黨不是反國家的,而是在這個國家內尋求最大的權力。許多多民族國家的政策決定面臨這種困境。以下國家和地區只是這種困境及其影響的幾個具體例子:
美國是一個由不同種族建立的國家,經常被描述為一個「大熔爐」,這個術語用來強調組成群體相互影響和相互影響的程度,或者是一個「沙拉盤」,一個術語最近創造了與「大熔爐」比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儘管這些群體彼此接近並且它們對所有這些群體所居住的整體文化產生影響,但它們仍然保留了根本不同的身份。
近年來一個有爭議的政治問題是雙語問題。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許多移民來自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西班牙裔美國人,並且在美國西南部許多地區已成為重要的少數民族甚至多數。在新墨西哥州,講西班牙語的人口超過 40%。關於語言政策的爭議已經出現,因為相當一部分人口以及在許多地區的大多數人口將西班牙語作為母語。
最大的爭論是關於少數民族學生的雙語教育、非英語選票和選舉材料的可用性以及英語是否是官方語言。它已經演變成支持雙語和語言獲取的多元主義者與強烈反對並領導唯英語運動的同化主義者之間的種族衝突。美國沒有官方語言,但英語是事實上的國家語言,該國絕大多數人口都使用英語。
加拿大在說法語和說英語的人之間進行了許多政治辯論,特別是在魁北克省。加拿大將法語和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魁北克的政治主要由民族主義定義,因為法國魁北克人希望基於種族和語言界限從整個加拿大獲得獨立。主要的分離主義政黨,魁北克人黨,曾兩次試圖獲得主權(一次是在1980 年,一次是在1995 年)並在 1995 年以 1.2% 的微弱優勢失敗。從那時起,為了保持統一,加拿大授予魁北克特別法規,承認魁北克是加拿大聯合國內的一個國家。[6]
在講荷蘭語的北方(佛蘭德)和在講法語的南方(瓦隆大區)之間的鴻溝導致議會制在種族上變得兩極分化。[7]儘管在眾議院(比利時)中的席位數量相等,但佛蘭芒人和瓦隆人都被規定為比利時政黨,但比利時政黨都分為兩個意識形態相同但語言和種族不同的政黨。[8]近年來,政治危機變得如此嚴重,以至於人們擔心比利時的分裂。
部分多民族國家典例
對社會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不同,多民族會改變社會實踐文化規範的方式,對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以下列舉幾個例子進行說明。美國通婚的增加導致種族界限的模糊。1967 年美國廢除了反異族通婚法(禁止異族通婚的法律)[15],現在估計到 2050 年美國五分之一的人口將成為多民族人口的一部分。2000 年,自我認同的多種族美國人為 680 萬,占總人口的 2.4%。
雖然種族間婚姻的數量正在增加,但某些種族群體被發現更有可能成為多民族並承認自己具有多個種族背景。Bhavani Arabandi 在他關於多民族性的文章中指出:
亞裔和拉丁裔的跨種族通婚率比黑人高得多,而且他們比經常聲稱單一種族和種族身份的黑人更有可能報告多種族。情況就是這樣,作者 [Lee,J&Bean,FD] 爭辯說,因為黑人有「奴隸制的遺產」,有歧視的歷史,並且是「一滴血規則」的受害者(有任何黑人血統自動視為黑人)在美國。
目前,大多數武裝力量由不同種族背景的人組成。由於種族、民族、語言或背景的差異,他們被認為是多民族的。雖然多民族力量的例子有很多,但最突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武裝力量,包括美國、前蘇聯和中國的武裝力量。多民族軍隊並不是一個新現象,因為多民族軍隊在羅馬帝國、中東帝國甚至蒙古可汗時期都存在。美國軍方是根據 1945 年哈里杜魯門總統的命令,最早開始種族融合的現代軍隊之一。
批評
有反對多民族的論據,以及多民族地區的民族同化。The Ethnostate 中的 Wilmot Robertson 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孤立的印度樂隊的政治要求中的 Dennis L. Thomson 主張某種程度的分離主義。
在《民族國家》中,羅伯遜宣稱多民族是一種只會削弱每種文化的理想。他認為,在多民族文化中,國家或地區作為一個整體,比構成它的各個民族更不可能達到文化頂峰。從本質上講,多民族性促進了民族性的稀釋,從而在文化的各個方面阻礙了每個民族。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孤立的印第安部落的政治要求中,湯姆森指出了分離主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儘管很小)的好處。他認為允許種族群體(如美國和加拿大的阿米什人和胡特爾派人或挪威的薩米人)生活在治理邊緣的好處。這些民族更願意保留自己的民族身份,因此更傾向於為自己制定分裂主義政策,因為他們不要求他們遵守針對全國所有民族的政策。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