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州地鐵14號線
2018年开通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州地鐵14號線是廣州地鐵的路線之一,屬通勤鐵路。本線大致呈西南-東北走向,連接廣州市區北部的嘉禾望崗站和從化區,同時在新和站分出一條支線,經過知識城一帶,至黃埔區的鎮龍。14號線是首批按照「大站快線」建設的路線之一,主線設有大站快車班次。
Remove ads
概要

14號線由主線和知識城支線組成。主線及知識城支線現時分別為獨立綫路營運。
目前主線始於嘉禾望崗站,出站後向北行進,下穿松園路後轉向東沿規劃永石路向東行進,接著轉向105國道向北,在龍興中路向西北轉向龍歸城東側規劃道路向北行進。之後路線轉向東北下穿北二環高速,再次沿105國道向北行進,在大羅村附近出地上高架後繼續向北,跨越廣韶高速公路後,在新和西街北側的新和站分岔出知識城支線。主線則繼續沿105國道敷設,進入從化區後路線在赤草村附近離開105國道轉向東北,同時路線由高架再次轉入地下,下穿流溪河進入從化中心區街口,沿從化大道行走。最終轉向正北,再次下穿流溪河後抵達在規劃迎賓大道路口的終點東風站。
知識城支線始於新和站,路線出站後折向東南方向並轉入地下,一直沿知識大道向東南方向行走,最終轉向正東,抵達廣汕公路北側的終點站鎮龍站。
14號線主線在逸泉山莊、105國道南側地塊設有鄧村機廠,位於赤草站以東;亦在105國道東側、石坑村南側地塊設石湖停車場,位於夏良站東北方,該停車場為全地下式;支線則在九龍大道東側、廣汕公路北側地塊設與21號線共用的鎮龍機廠,緊鄰鎮龍站北側。14號線主線和知識城支線控制中心設於鎮龍機廠內。
14號線一期工程曾獲評2020-2021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獎[4]和第十九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5]。
Remove ads
歷史
在1987年提出的「十字線網」規劃中,當時的2號線北段由三元里開始,沿機場路北上,以江夏為終點站,沿途設置4個站。至1997年的規劃,2號線更繼續沿106國道延長至新機場。踏入2000年代後,由於白雲機場搬遷至白雲及花都交界,為了在機場原址發展白雲新城,2號線北延段縮回至嘉禾,線位更由機場路改為行經舊機場中軸線,整條機場路及106國道南段變為沒有地鐵經過。
同時,在2003年的規劃方案中,當時的新華線(曾先後被稱為「9號線」及「14號線」)由花都汽車城出發,先經過人和及太和,再經過廣從公路到達從化街口,全長60km。後來這條線的新華到人和段納入了2010年實施方案,演變成現在的9號線。
隨後在2008年的新版遠期規劃中提出了新的14號線。路線沿舊9號線的廣從路線位及舊2號線的機場路線位,在太和之後繼續南下,經過嘉禾及新市,到達廣州火車站。後來路線以嘉禾望崗為分界點,分成了一二期,分開報批及建設。
Remove ads
2010年,為了落實廣州市的「北優」發展戰略、及支持從化和知識城的地區發展,《廣州市軌道交通2011~2015年建設方案和2020年規劃方案公示》提出興建14號線一期及支線。當時的知識城支線由新和站到知識城南站,途中設置3個車站,其後延長至鎮龍與21號線轉乘。
2012年1月9日的廣州兩會報告中,提到14號線一期工程由2、3號線的轉乘站——嘉禾望崗站開始,以從化街口為終點站,全長54.1公里。其功能定位是通過縮短交通時間,加強市區及從化的經濟聯繫,解決從化區居民前往廣州中心的交通需求,照顧白雲區、從化區發展。
2012年8月13日,14號線一期發布了第二次環評,基本確定了14號線一期以及支線的走向以及車站位置。
當時主線有13座車站,其中地底站6座,高架站有7座;而支線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延長到鎮龍,僅規劃了7個車站。到了2013年4月13日,當日公開的支線施工監理招標文件提到,支線在原來的7個車站基礎上增加2個車站,在馬頭莊站(現新南站)和知識城站之間增加楓下站;在知識城南站(現何棠下站)和康大站(現湯村站)之間增加旺村站,一共是9個車站。同年4月27日公開的主線施工監理招標亦提到,原計劃高架的太和站改成了地底站;停車場改為設置於石湖,在石湖站及太和站之間與14號線主線接軌。
最初14號線一期主線和支線計劃在2011年動工、2015年通車。但是開工時間不停地推遲。根據發改委的批覆,主線計劃在2013~2017年期間動工,而支線開工時間視乎周邊開發程度而定。
2014年3月4日,廣東省發改委批覆了14號線一期和知識城支線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開始動工。
Remove ads
二期工程與早期2號線機場路和106國道段的規劃走向基本一致,但直至2000年方案中改為三元里以北也改為沿舊白雲機場中軸線行走並最後成型。而該段直到2008年的規劃中納入本線的一部分。
2015年的廣州地鐵新一輪建設規劃(即其後的第三輪建設規劃(2017~2023))中提到,14號線二期路線由嘉禾望崗出發,然後經106國道,廣花公路及機場路一直向南行,最後到達廣州火車站與2、5、11號線三條路線轉乘。路線早期規劃階段僅有鶴南、黃石路、崗貝和廣州火車站四個站,但線路確定進入第三輪建設規劃後,設站方案進行了變更:鶴南站位置向北移動,並在原位置以南增設創意園站;黃石路站向南移動至齊富路口,並改稱為新市墟站,在原站位偏北的位置增設馬務站;崗貝站位置往北移動,同時在樂嘉路口增設樂嘉路站;14號線廣州火車站地鐵站則改為設於火車站南廣場。與12號線轉乘的車站則受到12號線改經棠溪火車站的影響,而從崗貝站改為新市墟站。
2017年初,廣州市將14號線二期和其他9條路線納入廣州地鐵第三期建設規劃,上報給國家發改委;到了3月20日,廣州地鐵第三期建設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3月23日,14號線二期進行了第一次環評公示。5月初,有市人大代表提議在鶴南站和嘉禾望崗站之間增設彭邊站,後來廣州市發改委接納該提議;同年8月21日,14號線二期進行第二次環評公示,加入了彭邊站。10月27日,地鐵方發布的招標公告中提到南延段的轉乘站確定包括廣州火車站和新市墟站;同年11月13日,南延段路線確定設置彭邊站。最終在12月12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覆14號線二期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Remove ads
在早期的規劃中,14號線及其支線原定2011年動工、2015年通車。後來動工時間不斷推遲,在2012年的環評報告中指出「爭取年內動工」。而根據發改委的批覆,主線計劃於2013年至2017年建設,支線則改為根據沿線開發情況動工,其後支線與主線計劃一同於2013年至2017年建設[6][7]。
2012年8月13日,環保部開始公示第二次環境影響報告,基本確定了首期的路線走向和車站設置[8]。12月20日,新公布的設計招標中確定了14號線主線各站的車站形式[9]。2013年4月27日,根據公開的施工監理招標文件顯示,太和站由高架改為地下,同時原本位於東平站附近的停車場改為在太和站接軌[10]。
2014年3月,地鐵十四號線一期及知識城支線獲廣東省發改委批准動工。2015年1月,十四號線一期13座車站中,街口(現東風站)、江浦(現從化客運站)、石湖(現夏良站)、嘉禾望崗等4座車站進行土建施工;知識城支線10座車站中,已有9座車站進行土建施工。3月17日,知識城站-知識城南站(現何棠下站)的盾構機正式啟動轉盤,向何棠下站的方向掘進,成為全線首個進行隧道建設的區間[7]。
2017年5月15日,鎮龍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標誌著知識城支線全線車站完成主體結構工程。5月28日,新南站至楓下站盾構隧道完工,標誌著知識城支線全線隧道貫通[11]。8月22日,知識城線全線軌道順利貫通。11月2日,十四號線一期全線最大的車站——街口(現東風站)站主體結構封頂[12]。
2018年1月30日,鐘落潭站主體結構實現封頂,標誌著主線首期全線車站完成主體結構工程。5月8日,街口站(現東風站)至江埔站(現從化客運站)盾構隧道完工,標誌著主線全線隧道貫通[13]。
值得一提的是,因14號線首期與新廣從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走向基本重疊,廣州地鐵根據當局要求承接了該工程[14]。原計劃先完成新廣從路改造拓寬,利用改造後的道路作為交通疏解道,再進行路中14號線高架段的施工;但因徵地拆遷嚴重滯後等原因,地鐵方面改為先施工十四號線高架段,後施工新廣從路改造[15]。最終,新廣從路主線於2021年6月28日實現全線通車[16]。
Remove ads
2018年1月,廣州市發改委正式批覆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7],11月19日二期正式開工建設。
2019年6月30日,首台盾構機從嘉禾望崗站工地始發,崗貝站圍護結構破土動工[18]。2022年4月,鶴南站成為繼彭邊站之後全線第二個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的車站,也是廣州地鐵首次使用永臨結合結構工法施工的車站。與此同時,創意園至鶴南區間左線盾構順利始發[19]。2023年12月,隨著廣樂區間2號中間風井至樂嘉路站段盾構始發,標誌著14號線二期所有在建區間開始盾構施工[20]。2024年11月,嘉禾望崗至樂嘉路區間盾構隧道全部貫通[21];該區間隨後在2025年1月相繼完成長軌貫通[22]和電通[23]。
2025年4月,嘉禾望崗至廣樂中間風井區間軌行區及彭邊、鶴南兩站完成「三權」移交[24]。2025年7月,樂嘉路、馬務以及創意園等三座車站「三權」移交[25]。
截至2025年7月,二期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8%。8座車站中,6座車站已「三權」移交、1座已封頂並進行機電施工、剩餘1座進行前期準備;全線9個區間,8個區間已貫通(不含廣州火車站至廣樂中間風井段),樂嘉路至嘉禾望崗段軌行區已「三權」移交[26]。
2017年11月2日,知識城支線全部車站及軌行區從建造事業總部將屬地管理權、調度指揮權、設備操作維護使用權移交給營運事業總部,隨即進入營運調試階段。從11月24日開始全線進行營運時刻表演練,不載客試運行。2017年12月28日,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開通營運[2]。
2018年10月,廣州市交委與廣州地鐵集團在14號線知識城支線湯村至鎮龍段開展列車脫軌緊急疏散應急演練,其中10月11日19時起至營運結束為預演,10月31日18時至次日12時為正式演練。演練期間沿線車站停止對外服務。此次為廣州地鐵首次於營運時間內在正線上開展相關演練[27][28]。
2018年10月30日,十四號線主線全部車站及軌行區從建造事業總部將屬地管理權、調度指揮權、設備操作維護使用權移交給營運事業總部,隨即進入營運調試階段。2018年12月28日12:28,14號線主線正式開通試營運[3]。
自2023年2月28日起,十四號線採取新的列車運行圖,在工作日21點30分至營運結束的時段,增加3列車上線營運,並壓縮行車間隔,令其候車平均間隔縮小3分鐘[29]。
2025年8月1日,十四號線二期進入營運測試階段,列車全天執行「樂嘉路-東風」交路,工作日高峰期上線27列列車[30]。
Remove ads
車站
14號線主線全長54.3公里,設有13座車站,其中高架車站7座,其餘6座均為地下車站;知識城支線全長22公里,設有10座車站[註 2],除新和站為高架車站外均為地下車站。嘉禾望崗站及鎮龍站為轉乘站,新和站為主支線轉乘站。此外,主線採取「大站快線」設計,在部分車站設置越行線,實施「快慢車」(即各站停車與快速並存)的營運模式。
14號線在設計之初也融入了更多的人性化設計理念,如按照新的設計規範,儘量充分利用車站大廳、月台或者通道的位置,在全線各車站均設置了公共洗手間。[31]
Remove ads
- 已投入使用
- 嘉禾望崗站:主線與2號線、3號線轉乘。由於2號線和3號線建設期間沒有作出預留,因此為車站大廳轉乘。
- 新和站:主線與知識城支線轉乘,雙島四線平行轉乘。
- 鎮龍站:知識城支線與21號線轉乘,雙島四線平行轉乘。
- 未來轉乘站
- 二期轉乘站
行車安排


現時14號線在主線和知識城支線分別開行各自獨立運行的普通車,同時在主線開行快車。三種班次列車開行安排如下:
- 普通車(各站停車):全日開行,非快線站低/高峰時段約8分鐘一班,快線站高峰時段約6分鐘一班。
- 快車(停車站:東風、從化客運站、新和、白雲東平、嘉禾望崗):周一至周四全天、周五周六及節假日15:00前、周日13:00前開行,約35分一班[33]。
目前主線全天安排快車在鐘落潭站超越前方1列普通車[34]。
- 普通車(各站停車):全天為12分鐘一班。
現時14號線所有列車在報站前均會提醒乘客該班列車的種類和方向,車載走字屏更會因應列車種類使用不同的顏色顯示:慢車為紅色文字,快車則為綠色文字。全線車站月台顯示螢幕均有顯示接下來三班列車的種類、終點站和到達時間。因全線班次均以普通車為主,超過半小時才有一班快車開出,現時快車停靠站各站均會公佈途經該站的快車班次時刻表,供乘客參考[35]。
隨著14號線沿線客流的增長,地鐵方面為提升運力,於2020年起每逢周五至周末會在部分時段暫停快車服務,改為只有普通車行駛[36]。2021年2月21日起,星期日下午至傍晚時段常態化不提供快車服務[37]。期間因疫情原因,2022年2月13日起,周日下午及晚間恢復開行快車服務;隨著防控措施放寬使得客流增長,2023年3月4日起逢周末及節假日14時至末班車暫停快車服務[38],9月1日起再調整為逢周五至周日的15時至末班車暫停快車服務[35],2024年3月31日起周日快車服務再提前至13時結束[39]。2024年11月起,為疏導路線沿線院校師生返校的客流,14號線每逢周日14時至21時將增加3列車上線,行車間隔大幅壓縮至約4分45秒[40]。
在節假日前一天或節假日期間,全線更會提前改為只有普通車行駛,例如在2023年端午節假期前一天則提前至12時改為普通車運行,假期期間則提前至13時改為普通車運行[41]。2024年部分假期更開行嘉禾望崗至太平的區間車[42]。
2021年6月12日起,快車增停白雲東平站[43]。
知識城支線在設計上沒有預計開設快慢車,因此所有車站沒有建設任何越行線。但因2018年12月28日21號線僅局部開通東段,只與知識城支線轉乘,未能接入廣州市區;同時知識城支線客流仍然偏低,未有開行更頻密班次的需求。故在知識城支線的普通車班次之間加插貫通至主線嘉禾望崗的快車,中途僅停靠新和站,以求儘量縮短21號線沿線乘客來往廣州市區的時間。隨著21號線剩餘段開通營運,21號線自身可以直接來往廣州市區,嘉禾望崗來往鎮龍的快車班次於2019年12月20日起取消,知識城支線亦回歸開通初期新和來往鎮龍單一交路各站停車的營運模式[44]。
乘客量
14號線率先開通的知識城支線當時孤懸在廣州東北部,因14號線主線及21號線未建成開通而脫離線網營運,需要公交接駁至廣州地鐵線網。再加上線路途經的中新知識城仍未發展至一定規模,沿線其它地方仍為鄉郊,全線僅在開通初期以前來遊覽嘗鮮的客流為主,又以位於黃埔區九龍鎮中心的知識城站的客流稍為佔多。在其脫網營運的一年期間,因客流極低,每逢節假日等特別日子,知識城支線均未能如其它線路般延長營運時間,而只能按正常時間收車。
而14號線主線開通後,因連接廣州市區、白雲區105國道沿線各鎮街以及從化區,而成為聯通廣州市區和北郊的重要交通途徑。平日客流以龍歸城和沿線鎮街來往廣州市區通勤的乘客為主,週末則有來往從化遊覽的乘客乘坐;因線路亦經過鐘落潭高校園區,週末及節假日亦會吸引鄰近高校的學生乘坐。而快車模式亦受到乘客歡迎,不少長途乘客亦會特意查看時刻表以等候快車,從而節約乘車的時間。
在2024年,14號線及支線的日均客流量為23.54萬人次[45]。14號線客流雖不斷增長,但列車班次長期維持開通時的水平,亦開始出現擠迫的情況,無論是快車還是普通車在嘉禾望崗站始發時車廂更已滿載乘客,座無虛席。逢節假日客流更會進一步上升,更會令與2、3號線轉乘的嘉禾望崗站非常擠迫。目前,嘉禾望崗站已連續多年位居廣州地鐵線網客流量第三位。為了緩解嘉禾望崗的轉乘壓力,節假日前後亦會在14號線主要的人流大站(如:白雲東平、太和、竹料、鐘落潭、從化客運站等)實行客流管制。並令營運方在節假日前一天及最後一天高峰時段更需要取消快車運行,加密普通車班次,疏導客流。
列車

14號線目前採用6輛B型編組,最高時速120km/h的列車[8]。列車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負責製造,除首列列車(14x001-14x002)於株洲主廠生產外,其餘列車均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公司屬下的廣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公司生產,該批列車共生產30列(180輛)。
鑑於21號線列車和14號線列車規格大致相同,且知識城支線與21號線共用鎮龍機廠[46],因此在知識城支線通車初期暫時使用21號線列車進行營運。而14號線使用的列車於2018年4月正式交付[47],在主線開通營運之日起才開始投入營運。在主線開通初期因14號線列車未完全交付,因此14號主支線皆有使用21號線列車行駛,後期隨著有更多的14號線列車投入營運及21號線營運調整,21號線列車在2023年全數調回21號線營運。
為滿足列車在兩線之間常態化調配的需要,自2023年底起,兩線列車車內的路線圖被逐步更換為14號線+21號線共用路線圖。2024年開始再次有21號線列車借調至本線營運。而自2024年5月起,部分14號線列車亦開始在21號線載客運行,標誌著兩條路線正式實行列車常態化混跑模式(與18號線、22號線列車調配方式相同)。
14號線二期工程將增購96輛/16列新列車。為緩解現時14號線和21號線列車不足的情況,地鐵方面加快了該批列車的生產進度。其首列車已於2023年10月運抵鄧村機廠,較原計劃提前兩年完成交付[48]。2024年4月29日,本型列車上線營運[49]。
意外事件
2022年6月16日,受白雲、從化部分區域龍捲風影響[50][51],地鐵集團20時03分將鍾落潭站-太平站區間進行中止營運處理,鍾落潭站-嘉禾望崗站,太平站-東風站則改為小交路運行,受中止營運的區間使用公交進行接駁[52]。而在20時25分,地鐵集團再次通過官方微博告知,中止營運區間調整為鍾落潭站至赤草站[53]。21時31分,地鐵集團在微博發布公告,14號線全線恢復正常營運[54]。
據廣州地鐵官方微博23時消息,在19時30分,有異物掉落在新和至太平區間軌道上,為確保行車安全,官方緊急開行小交路運行模式。20時56分,異物清理乾淨[55]。
未來發展
本條目或章節是關於正在建設或詳細規劃中的公共運輸計畫。 |
在建的14號線二期工程(廣州火車站~嘉禾望崗)從廣州火車站至嘉禾望崗。二期路段均為地下線,共設置8座車站(不含嘉禾望崗站)。二期工程南起越秀區廣州火車站的南廣場,出站後下穿二號線、京廣鐵路和站西商貿聚集區並轉向北接廣園西路,經過二號線三元里站西側後下穿廣園立交、瀋海高速、機場路高架橋後,沿機場路東側行進,往北至106國道路口折向北,至鶴南站後沿黃邊中街南側魚塘向東北行進至嘉禾望崗站接入一期主線。
二期工程長約11.74km,平均站間距1.46km,最大站間距2954m,為廣州火車站至樂嘉路站區間;最小站間距874m,為新市墟站至馬務站區間。擴建十二號綫白雲文化廣場主變電站供十四號綫供電。二期與一期路段(東風至廣州火車站)直通運轉,將採用站站停模式,一期路段(東風至嘉禾望崗)繼續維持快車運行,但二期路段會預留快車運行條件,以便更好切換交路模式及營運模式。[58]
該段已於2017年3月下旬獲國家發改委批覆立項,工可報告亦在2018年1月上旬獲批。2018年11月19日,14號線二期舉行開工儀式,正式開工建設。
2025年4月28日,彭邊站、鶴南站及嘉禾望崗站至樂嘉路站區間軌行區完成「三權」移交。
在2013年的地鐵規劃方案中,14號線會由從化街口繼續向北大致沿105國道延伸,經過溫泉和碧水灣,最後抵達良口鎮。2017年7月31日,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與新豐政府方討論了交通對接問題,爭取路線在良口鎮的基礎上繼續向東北延長到韶關新豐並達成共識[59]。但是在廣州市政府於2020年11月批覆的《廣州市都市軌道運輸線網規劃方案》(2018—2035年)中顯示,14號線不再向北延伸,原北延段線位已改由規劃中的高速地鐵37號線使用[60]。
在未來規劃中,知識城支線將拆離14號線,鎮龍一端將會向東南延伸至增城區新塘鎮的江南站,形成27號線獨立營運[60]。
該線定位為承擔知識城與新塘地區的交通聯繫,主要途經科教城、增城西站、新塘站、增城科技小鎮及富士康產業園。路線還將預留繼續向南延伸至東莞市的條件[61]。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