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後晉

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朝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后晋
Remove ads

後晉(936年—947年)是中國歷史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三個朝代,從後晉高祖石敬瑭936年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個皇帝,總計11年。為與司馬氏的晉朝相區別,又別稱為石晉

快速預覽 晉, 京城 ...
更多資訊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Remove ads

建國

後晉的開國皇帝沙陀人石敬瑭是後唐開國的功臣,他曾經多次在危難中救護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和明宗李嗣源。李存勖和李嗣源都十分器重他,李嗣源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後唐建立後石敬瑭任河東節度使(今山西),石敬瑭成為當地軍民最高指揮官。石敬瑭在河東政績很高,而且生活清廉,很受當地人的歡迎。但李嗣源死後後唐內部互相傾軋,石敬瑭受李從珂的猜忌,因此漸漸產生了反唐的計劃。當李從珂決定將石敬瑭調離河東時,石敬瑭決定反唐,不用李從珂的清泰年號,以明宗年號稱長興七年。

石敬瑭在河東的兵力不足以抵擋後唐的進攻,因此石敬瑭決定求救於契丹。作為條件,他同意割讓燕雲十六州(此十六個州,屬今河北和山西)給契丹,並對遼太宗耶律德光稱「兒」。在這種情況下,耶律德光決定幫助石敬瑭。

石敬瑭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國號,然後契丹和石敬瑭的聯軍打敗後唐,攻入首都洛陽。後唐滅亡,石敬瑭遷都開封,史稱後晉。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唐的「土」德之後為「金」德,因此後晉以「金」為王朝德運。[1]後晉建都開封,並按約將16州讓給契丹。這16州是:幽(今北京市)、薊(今天津市薊州區)、瀛(今河北省河間市)、莫(今河北省滄州任丘市)、涿(今河北省涿州市)、檀(今北京市密雲區)、順(今北京順義區)、新(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媯(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儒(今北京市延慶區)、武(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蔚(今河北蔚縣)、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省朔州市東)、朔(今山西省朔州市市區),並向契丹稱兒皇帝,契丹封其為「晉帝」。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為遼國和金國後來對宋朝長江以北地區的威脅打開了門戶。

Remove ads

建國後的動亂

後晉建國後一直處於動盪中,石敬瑭割地稱兒的做法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他自己過去的親信。石敬瑭本人到死沒有改變依附契丹的政策,但國家多處發生叛亂如導致石敬瑭的兩個兒子被殺的范延光張從賓之亂、安重榮安從進之亂等。種種事情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打擊。為了對付叛亂,石敬瑭加重嚴刑峻法,同時非常猜忌自己的手下。

石重貴反遼亡國

石敬瑭死時,立石重貴為繼承人。石重貴是他的侄子,因為在戰場上立戰功獲得石敬瑭的賞識。但石重貴僅是一勇之夫,根本無法在國家面對困境下應付各種政治問題。石重貴登基後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但不稱

契丹對此當然不能坐視。944年契丹伐晉,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戰敗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率軍向契丹投降,後晉喪失主力,契丹派張彥澤率先部入開封。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滅亡。

後晉亡後,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太原稱帝,建立後漢

行政區劃

君主

君主列表

更多資訊 肖像, 廟號 ...


Remove ads

君主世系圖

後晉獻祖
石紹雍
後晉宋王
石敬儒
後晉高祖
石敬瑭
892-936-942
後晉出帝
石重貴
914-942-946-974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