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御堂筋線

大阪地下鐵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御堂筋線
Remove ads

御堂筋線(日語:御堂筋線みどうすじせん Midōsuji sen */?)是位於大阪府吹田市江坂堺市北區中百舌鳥大阪地下鐵路線,為大阪第一條開通的地下鐵路線,是大阪乘坐人數最多的路線之一,為縱貫大阪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早期稱為高速電氣軌道第1號線,簡稱為1號線(御堂筋線)。御堂筋線的線號的英文字母為「M」,與北大阪急行電鐵南北線進行直通運轉

快速預覽 御堂筋線, 日語原名 ...
Remove ads

路線名稱由來於該路線主要在大阪市的主要街道之一的御堂筋的地下行走,路線顏色為深紅色(胭脂色)。

Remove ads

路線資料

  • 路線距離(實際距離):24.5公里(與營業距離(車費計算距離)相同)
  • 軌距:1435毫米
  • 站數:20個(包括起終點站)
  • 複線路段:全線
  • 電氣化路段:全線電氣化(直流 750 V第三軌供電
  • 閉塞方式:自動閉塞式
  • 地面路段:江坂站-西中島南方站(-淀川南側)間
  • 保安裝置:WS-ATC
  • 最高速度:70公里/小時
  • 編組輛數:10輛(1996年-)
    • 截至2016年7月,此線是日本以第三軌供電的列車編組最長的。另外關西的鐵道路線使用10節固定編組的路線除了此線以外只有與此線直通運轉的北大阪急行電鐵南北線[1]
  • 月台最大編組對應輛數:10輛
  • 半高式月台門設置站:全線
  • 車內導覽裝置設置率:100%
  • 混雜率
    • 往江坂、千里中央方向:135%(2016年度:難波站→心齋橋站間)[2]
    • 往中百舌鳥方向:147%(2016年度:梅田站→淀屋橋站間)[2]

概要

御堂筋線是大阪首條地下鐵,於1933年(昭和8年)通車,起初路段為梅田站(臨時站)-心齋橋站。自從通車以來,御堂筋線就已經成為大阪市交通的大動脈。御堂筋線是公營地下鐵當中最多收入的路線,2006年度賺約370億日元。

御堂筋線是大阪主要的路線,其存在日本地下鐵最多乘客的區間(梅田站淀屋橋站,根據國土交通省站間斷面交通量調查)。御堂筋線連接許多私鐵,分別於1963年4月與京阪電氣鐵道京阪本線、1970年3月的近畿日本鐵道奈良線(即難波線)轉乘。而御堂筋線亦加停與新幹線連接的新大阪站。此外,加上連接梅田站阪急電鐵阪神電氣鐵道淀屋橋站京阪電氣鐵道難波站南海電氣鐵道與近鐵、天王寺站的近鐵(南大阪線──大阪阿部野橋車站),因此可以連接大阪市內關西5大私鐵(將會連接南海汐見橋線阪急千里線阪神難波線)。

運轉方式

千里中央站 - 中百舌鳥站間的直通(通稱為大運轉)與新大阪站(朝夕的一部與深夜以後的中津站) - 天王寺站(朝夕的一部我孫子站和新金岡站)間折返的列車(通稱為小運轉)的2個營運模式,清晨約4分鐘,日間約7 - 8分鐘、傍晚約5分鐘的間隔運轉。原則是交互發車,重複的新大阪車站(一部中津車站) - 天王寺車站間約半分之班距運轉,早上時2分間隔運轉。起點為江坂站折返的列車限清晨、深夜。「繁忙時間的最擁擠區間」是難波站心齋橋站間擁擠率為151%(2005年)。關西地區降低擁擠率至150%以下目標之達成。為混雜高企的路線,近年乘客的分散和車輛增加等等,擁擠狀況開始緩和。

1970年的日本萬國博覽會的會場,同年的江坂站北大阪急行電鐵東西線(會場線)的萬國博中央口站的相互直通運轉開始。萬博閉幕後東西線廢止,直通運轉區間至千里中央站。所以,司機員與車掌在江坂站會與北大阪急行電鐵的職員交接。

女性專用車輛

2004年9月6日開始,平日運轉的全列車編成中的6號車為指定的女性專用車輛,6號車的車身廣告有顯眼提示。

Thumb
御堂筋線仕樣、21系(新大阪 - 西中島南方間攝影)
Thumb
10系(北大阪急行千里中央 - 桃山台間攝影)
Thumb
直通列車──北大阪急行8000形(新大阪 - 西中島南方間攝影)

車輛

自有車輛

其他公司直通運轉車輛

過去的自有車輛

期間是本路線運用期間。型式是運用當時。

  • 100型(初代)(1933年 - 1969年)
  • 200型(初代)(1935年 - 1969年)
  • 300型(1938年 - 1969年)
  • 400型(1943年 - 1969年)
  • 500型(1949年 - 1969年)
  • 600型(1951年 - 1969年)
  • 1000型(1953年 - 1969年)
  • 1100型(1957年 - 1969年)
  • 1200型(1958年 - 1969年)
  • 5000型(1960年 - 1969年)
  • 30系(1968年 - 1993年)

過去的其他公司直通運轉車輛

  • 北大阪急行電鉄
    • 7000型、8000型(初代)(1969年 - 1970年)
    • 2000型(1969年 - 1993年)

歷史

  • 1933年(昭和8年)5月20日:時為大阪地下鐵1號線的御堂筋線梅田(臨時站)-心齋橋段通車。
  • 1935年(昭和10年)
    • 10月6日:梅田車站正式啟用。
    • 10月30日:心齋橋-難波段通車。
  • 1938年(昭和13年)4月21日:難波-天王寺段通車。
  • 1945年(昭和20年)3月13日 - 3月14日:大阪大空襲。因為是特殊情況,所以通宵營運協市民避難。當初利用市內之防空洞,但美軍炸彈直擊地下建築導致其倒塌,空襲之時全面停止營運並關閉。
  • 1951年(昭和26年)12月20日:天王寺-昭和町段通車。
  • 1952年(昭和27年)10月5日:昭和町-西田邊段通車。
  • 1960年(昭和35年)7月1日:西田邊-我孫子段通車。
  • 1964年(昭和39年)9月24日:新大阪-梅田段通車。
  • 1968年(昭和43年)8月29日:30系列車開始載客。
  • 1969年(昭和44年)12月6日:確定路線名稱為御堂筋線
  • 1970年(昭和45年)2月24日:江坂-新大阪段通車,並與北大阪急行電鐵直通運轉。
  • 1976年(昭和51年)2月16日:10系原型車在谷町線運轉。
  • 1979年(昭和54年)4月:10系量產車開始載客。
  • 1987年(昭和62年)
    • 4月18日:我孫子-中百舌鳥段通車,並開始將列車改為9節。
    • 8月24日:列車全數改為9節。
  • 1988年(昭和63年)11月4日:發生地下鐵御堂筋線事件,其後大阪府警察以及關西各鐵路公司加強對性犯罪的監視與應對措施[3]
  • 1993年(平成5年):完成空調化。非空調化列車最後只餘下30系列車的14編成和21編成,從其他公司直通運轉的車輛北急2000型退役。
  • 1996年(平成8年)9月1日:列車增編至10節。
  • 2002年(平成14年)11月11日:引入平日繁忙時間的女性專用車。
  • 2004年(平成16年)9月6日:女性專用車延長時限。
  • 2005年(平成17年)3月26日:更新站內廣播。
  • 2011年(平成23年)12月10日:開始使用30000系列車。
  • 2013年(平成25年)3月23日:從中百舌鳥站開往梅田的末班列車改為繼續載客直至新大阪站。
  • 2014年(平成26年)4月28日:開始使用北急9000型列車。
  • 2015年(平成27年):開始在主要車站加設半高式月台門
  • 2022年(令和4年):所有車站的半高式月台門加裝完畢。
Remove ads

營運資料

經由大阪市營地下鉄御堂筋線

更多資訊 調査年月日, 乗車人員(人) ...

與北大阪急行電鐵線直通運轉

以下是大阪市營地下鐵御堂筋線的與北大阪急行電鐵南北線直通運轉。

更多資訊 調査日期, 乘車人員(人) ...

車站列表

關連商品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