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平色
银两每两的实际重量、实际含银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平,又稱平砝、銀平,指重量標準,對銀兩而言即每兩的實際重量;色指成色,即銀兩的實際含銀量。中國明、清至民國初年,國內匯兌多用銀兩,而各地平色標準不一,因此異地匯兌需首先折算平色[1]:200。

平砝
庫平,也稱庫平銀,是清政府部庫所用的衡量標準,用於政府收支出納。舊時中國各地銀兩的平砝不一,銀兩種類繁多,衡量標準各異,康熙年間,為同一各地衡量標準,制定庫平標準為全國徵收各項租稅的標準秤。但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的平砝仍不盡相同,甚至僅庫平在同一省內就存在藩庫平、道庫平和鹽庫平等差異。中國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中規定清朝中央政府的庫平每1兩合575.82英厘,也就是37.31256公克(一說為37.3125公克[2][3][4]:92)。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農工商部與度支部擬訂劃一度量衡制度,規定庫平1兩等於37.301公克[a][6][7]:1518[8]。光緒年間,清政府曾請法國製作庫平兩鉑銥合金原器,實測為37.301公克[9]:158。
自清朝與各國通商之初,因徵收進出口稅時無標準平砝,為商貿帶來諸多不便,因此設立關平。關平,又稱海關平,專用於海關徵收關稅,每兩約重581.4格林,合37.68公克[4]:93。另說合37.7993公克[6],等於廣平1.002927兩,庫平1.009986兩,漕平1.028108兩[10]。
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漕糧原本以米石徵收,後改為以漕銀徵收。漕平,也作曹平,為漕糧改徵白銀後所用平砝,民間也有使用。各地漕平重量不一,根據印度造幣廠試驗數據,上海漕平每兩重565.697格林;而根據日本大阪造幣局試驗數據,每兩合565.73格林;普通計算則用565.7格林[4]:97。另有資料記載,漕平每兩合36.65公克[6][11],或合36.6公克[12]。
各地商業及民間通用的衡量銀兩的標準中,除庫平、關平、漕平被稱為官平以外,其他的平砝均稱市平。各地慣用的市平名目繁多,直至廢兩改元後方逐漸廢止[1]:197。甚至各家票莊也特立成色,自成體系,由於匯款時銀兩成色的折合由票莊獨斷,由此所得利潤甚至超過匯水(按匯款金額所收的手續費)所得[13]:629。
Remove ads
成色
銀兩成色按純銀含量估定。「足色」、「十足銀兩」、「十足銀」、「足銀」等詞語本意均為純銀銀兩,但各地所指具體成色不同。湖南以987‰為十足銀兩[20][21],服部宇之吉記載北京1907年時足銀成色在980‰以上,另有記載清末北京十足銀成色不足99%[16]。由於清朝各地銀兩並沒有統一的成色,因此各地出於日常商業需要,會從銀兩成色挑選一種假定標準,這種假定的標準銀兩就稱作虛銀兩,虛銀兩是各地商鋪記帳和結算的單位,但在實際使用中並不一定需要接受標準規格的銀兩,可以根據各地銀兩平色折算為一定單位的當地標準銀兩。虛銀兩中出現最早的是紋銀,是康熙時期確定的法定銀兩標準,而各地根據本地流行的實銀兩確定虛銀兩,例如上海主要使用九八規元、天津用行化銀、漢口用洋例銀,海關也有關平銀(同紋銀),但始終沒有一種全國通用的虛銀兩標準。[34]
Remove ads
備註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