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朝內閣輔臣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朝內閣輔臣列表,旨在列舉明朝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明朝內閣成員。內閣初為皇帝咨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1]。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2]。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3]。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或稱內閣首輔)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4]

Remove ads

永樂年間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登基,為明成祖,廢除建文年號,復稱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樂。洪武三十五年八月,明成祖解縉黃淮等人入直文淵閣[5];次月,再召胡廣楊榮楊士奇金幼孜胡儼等人入直,參與機務,內閣制度至此建立[6]。然而,當時進入內閣的成員均來自翰林院編修檢討侍讀等官職,並不兼任六部職位,也不得專制九卿。而九卿等官員上奏,亦不得向內閣通知[7]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8] ...
Remove ads

洪熙年間

洪熙年間,明仁宗因楊士奇、楊榮等為東宮舊臣,升楊士奇為禮部侍郎華蓋殿大學士,楊榮為太常卿謹身殿大學士[53],於是從明仁宗起,內閣逐漸受到重視。之後楊士奇、楊榮等人均兼有尚書職位,雖然身居內閣,其頭銜均以尚書為尊[54]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宣德年間

明宣宗在位期間,國力強盛,政治清明,與其父明仁宗時期,合稱「仁宣之治」。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正統年間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率眾北征瓦剌,在宣化土木堡,明軍被蒙古軍圍困,英宗被俘,內閣成員曹鼐、張益等數十名官員陣亡,史稱土木之變。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Remove ads

景泰年間

景泰年間,王文左都御史吏部尚書後進入內閣,自後後,誥敕房、制敕房俱設中書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內閣權力更大[102]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Remove ads

天順年間

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奪回了政權,改年號為「天順」。英宗復辟後,內閣成員大換血,其中首輔陳循充軍遼東;王文遭棄市斬首;蕭鎡商輅削職為民。天順二年,李賢奏定纂修專選進士,自此「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形成固定的制度[129]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Remove ads

成化年間

明憲宗成化初年,吏治尚佳。但成化中期以後,憲宗寵信萬貴妃及宦官汪直,朝綱敗壞,民不聊生。史書多載,成化十九年後,內閣成員萬安劉吉劉珝與六部長官合稱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152]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Remove ads

弘治年間

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時期的年號。其上任後,重新任免內閣、六部官員,任用賢能,使得其統治時期,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史稱「弘治中興」。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Remove ads

正德年間

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時期的年號,朱厚照在位前期,寵信劉瑾等宦官,並設立豹房,驕奢淫逸。中後期雖治理內政,剷除宦官,但聽信江彬等奸臣,後因落水染病身亡。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嘉靖年間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時期的年號。明武宗死時無子,朱厚熜是由內閣及六部大臣經明朝宗法順序尋找確立的繼承人,為明憲宗孫。其繼位初期,改革吏治,節省浪費,清除宦官,多有建樹。因大禮議事件,明世宗與內閣、六部為首的文臣相抗,並最終以強權鎮壓而獲勝。嘉靖以後,內閣朝位班次均列六部之上[269]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Remove ads

隆慶年間

隆慶明穆宗朱載坖的年號。穆宗在位,改革明世宗弊政,平反冤案並懲治方士宦官,重用賢臣。北部與蒙古俺答汗議和、南方蕩平倭寇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Remove ads

萬曆、泰昌年間

萬曆明神宗朱翊鈞在位期間的年號,其亦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早年登基,因孝定皇太后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扶政,在位前十四年社會改革卓越,史稱「萬曆中興」。萬曆十四年,因立儲之事(國本之爭)與內閣、六部官員對抗,從此三十年不再參與任何朝政事務,史為「萬曆怠政」。而萬曆三大征女真部族的崛起,使得明朝內貧外患。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天啟年間

天啟為明朝第十五個皇帝熹宗朱由校的年號。朱由校為光宗之子,在位期間,寵信宦官魏忠賢,朝廷官員多依附魏,是為閹黨。天啟年間,奸臣當道、朝綱混亂,閹黨與東林黨鬥爭激烈。天啟七年(1627年),熹宗病故,遺詔傳位五弟朱由檢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崇禎年間

崇禎為明朝第十六個皇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在位年號,朱由檢為明熹宗之弟。明思宗在位時期,旰食宵衣,勤於政務,事必躬親。繼位後,即迅速剷除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使得朝綱大肅。然而,其用人遲疑,國家治理及官員選用朝令夕改,官員黨爭仍此消彼長。明朝經萬曆、天啟年間國力大損,恰逢當時各地民變勢力強大,以及後金(清)的連年入侵,朱由檢最終無力回天。李自成攻入順天府後,明思宗於紫禁城景山自盡,明朝滅亡。過後南明政權所任命之內閣輔臣,請參閱南明內閣輔臣年表

更多資訊 時間, 內閣首輔 ...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