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杭州地鐵3號線
杭州地铁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杭州地鐵3號線長57公里,大致呈西南-東北走向,西起餘杭區吳山前村站和西湖區石馬站,在西溪濕地南站併線、沿天目山路,經汽車西站後轉至西溪路、黃龍體育中心、曙光路至武林廣場、西湖文化廣場與1號線形成雙向同月台平行轉乘。再向北轉向河東路到長樂路,後往東北方向轉至沈半路、白石巷、新天地街、竹清路、華豐路、同協路、大農港路、天都路,終點為臨平區星橋站,共設車站39座。[1][2]
3號線經過餘杭區、西湖區、拱墅區、上城區和臨平區,位於市主要客流走廊之上,是軌道系統的骨幹線。目的是加強市西面、東北面與市中心的聯繫。[3]
2017年開工,首通段(星橋-潮王路)於2022年2月21日開通,後通段(潮王路-文一西路,西溪濕地南-石馬)於2022年6月10日開通[4]。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並開通,其中武林門站、創明路站暫緩開通。武林門站由於施工時遇到地下障礙物工期滯後,於2022年7月20日開通。吳山前村至文一西路段(北延段)於2022年9月22日開通[5][6]。
Remove ads
走向
3號線一期主線起點文一西路站,終點臨平區星橋站,路線全長43.8公里,平均站間距1.53公里,全為地下線。設車站29座,其中轉乘站9座,分別與杭州地鐵1號線(2座車站轉乘)、2號線、3號線小和山支線、4號線、5號線、10號線、16號線轉乘,另有2座車站(高教路、黃龍洞)預留轉乘條件。3號線主線由文一西路站起起依次沿景騰路-水鄉北路-良睦路-五常大道-天目山路-西溪路-曙光路-體育場路-中山北路-河東路-長樂路-大關路-沈半路-白石巷-新天地街-竹清路-華豐路-同協路-大農港路-天都路敷設,終點站星橋。路線依次經過了餘杭區、西湖區、拱墅區、上城區、臨平區等5個城區。
3號線一期支線起點西湖區石馬站,終點西溪濕地南站[1],路線長8.4公里,平均站間距1.98公里,全為地下線。設車站5座(含西溪濕地南站),其中轉乘站2座,分別與3號線主線、新增12號線轉乘。3號線支線由小和山站起依次沿留和路和天目山路敷設。遠景規劃中將拆分為14號線的一部分。
3號線北延段自文一西路向北經杭州西站至吳山前地塊。全長4.95公里, 共設4座車站(其中轉乘站1座,為火車西站站與19號線轉乘),全部位於餘杭區境內。
3號線在星橋設一座機廠,在小和山設一座停車場,大架修機廠位於星橋機廠,控制中心利用1號線的七堡控制中心。在綠汀路站附近設主變電所(3/5/16)、東新東路變電所(3/4/5共享)、丁橋變三座主變電所。
Remove ads
站點



- 營運距離:吳山前村-星橋:48.9公里,石馬-西溪濕地南:8.6公里
- 站數:39
- 軌距:1435公釐
- 動力電源:1500V電車線供電
- 雙線區間:全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
- 地下區間:全線
- 最長區間:屏峰-留下,長2750公尺
- 最短區間:吳山前村-湯家村,長720公尺

設計
3號線裝修風格為「杭城記憶」,通過文脈、傳統、自然、生態的設計理念,採用具象與抽象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將各個站點的文化歷史碎片悉心整理、糅合出新,打造地下古都風景線。[9]
特色裝飾車站:屏峰、留下、綠汀路、西溪濕地南、花塢、黃龍體育中心、黃龍洞、潮王路、香積寺、善賢、新天地街、桃花湖公園、黃鶴山
Remove ads
使用列車

- 廠商型號:杭州地鐵PM178型地鐵列車
- 車輛外觀設計:
西班牙 LKS Diara 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 列車整體設計:
中國 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
- 製造廠商:杭州中車車輛有限公司,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
- 製造年份:2020 ~ 2022
- 外觀特徵:列車採用鼓形車體設計,以黑、白、檸檬黃為主色調;車頭、側邊和車頂均以大面積檸檬黃色塗裝為底,窗框和門框周圍為黑色;車燈為熨斗形,排布形狀與其他AH型列車略有不同。
- 車體材質:鋁合金車體
- 列車編組:6節AH型編組(4M2T,Tc+Mp+M+M+Mp+Tc)[10]
- 車體尺寸:長:19 m × 寬:3.08 m × 高:3.8 m,全車總長:117.12 m
- 車門寬度:1.4 m
- 供電制式:高架電車線供電,DC 1500 V
- 最高營運速度:80 km/h
- 額定載客量:1584人
- 極限載客量:2260人
- 電氣牽引系統:
- 轉向架:中車南京浦鎮車輛制 PW-80E-Ⅱ 型無搖枕式空氣彈簧轉向架(6×2台)
- 車輛總數:
- 設施特徵:該批列車所有車門上設置有42寸LCD螢幕路線圖,車廂兩端設有LCD資訊屏,車頭設有紅色LED方向幕顯示終到站。
Remove ads
轉乘車站
目前營運及建設中共有以下個車站可以轉乘其他地鐵路線
歷史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8年1月) |
杭州地鐵3號線最早規劃為自留下始發沿天目山路至武林廣場,在武林廣場、西湖文化廣場兩個站與1號線轉乘之後,向北折向大關,再向東北折向丁橋、臨平。 由於留下機廠選址問題,在2010年《杭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中,3號線僅為花塢(西溪濕地)至臨平紅豐路[13],與9號線轉乘站則從臨平站改為邱山大街站[14]。而後,由於建設時序調整,3號線未能進入杭州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二期建設規劃(2010-2016年)。
- 2013年,3號線古蕩至武林門段從天目山路移至曙光路,新路線相比原路線多1個車站。[15]
- 2016年,杭州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2年)獲批,3號線一期列入其中,為「主線:文一西路-星橋,支線:小和山-百家園路」的Y型交路,長度約52.2km。其中文一西路-百家園路段為原杭州至臨安城際鐵路二期規劃調整而來,而小和山-百家園路段規劃在未來割接給14號線。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路線有所微調,從33個站增加為35個站。此時3號線預留西延至杭州西站,東延至臨平汽車北站(後又延伸至北沙東路)的遠期路線,與9號線遠期的轉乘站則從邱山大街站改回臨平站。
- 2018年,《杭州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2年)調整》發布,其中包含從文一西路站(不含)經杭州西站至吳山前村站的3號線北(西)延工程。[16]
- 2020年7月13日,3號線玉古路站、古蕩新村站、古蕩站~玉古路站區間、玉古路站~松木場站區間、古墩路站~古蕩新村站區間,共計兩站三區間的工程進行了調整,其中玉古路站由地下二層改為地下四層。[17]
- 2021年5月12日,3號線首列車(3001)運抵星橋機廠.[18]
- 2021年8月16日,星橋機廠熱滑成功。
- 2021年8月22日,3號線星橋路站-潮王路站電車線熱滑成功。 [19]
- 2021年10月9日,3號線一期(星橋路站-文一西路站/小和山站)全線洞通。[20]
- 2021年12月8日,3號線一期車站(調整段除外)正式名獲批。其中19個車站名與工程名不同。
- 2021年12月16日,3號線潮王路站-文一西路站(含小和山支線)區段實現「長軌通」。12月25日,該區段完成電車線熱滑試驗。
- 2021年12月31日,3號線星橋路站-潮王路站區段完成初期營運前安全評估,具備開通條件
- 2022年2月21日,3號線星橋路站-潮王路站開通營運。[21]
Remove ads
爭議
為配合3號線曙光路沿線車站建設,曙光路一帶尤其是松木場站(今黃龍洞站)附近大約500棵樹(其中大樹160棵)被移除,引發爭議。地鐵集團回應稱這些大樹日後將不再遷回,地鐵建成後將另外種植類似樹種。 [23]
未來發展
本條目或章節是關於正在建設或詳細規劃中的公共運輸計畫。 |
3號線二期工程起於星橋站(不含),終止於星光街站,路線長約7.43公里,設置5座車站,其中轉乘站2座,分別與已建9號線臨平站、規劃18號線世紀大道站轉乘。最大站間距3.21公里,最小站間距0.80公里,平均站間距1.49公里。全為地下線。本工程共享既有七堡控制中心,不新建機廠,不新建主變電所。3號線二期出一期工程終點星橋站後向東沿天都大道敷設,下穿杭州跑步中心後轉入世紀大道向東敷設,然後向北沿赭山港、東湖路敷設,到達位於東湖路與星光街交叉口的終點站星光街站。路線全部位於臨平區,主要經過星橋街道、喬司街道、南苑街道、東湖街道等。本工程區間5次下穿鐵路(滬杭鐵路路基段、宣杭鐵路高架橋、宣杭鐵路複線路基段、滬杭鐵路路基段及箱涵、滬杭鐵路箱涵);區間下穿望梅互通高架橋及望梅路隧道;車站下穿已營運臨平站;世紀大道站為與18號線轉乘站,車站納入本計畫實施。[24]
注釋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