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4艦隊 (日本海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四艦隊(日語:第四艦隊だいよんかんたい Daiyon Kantai ?)是舊日本海軍的一支艦隊編制。日本海軍從明治時代後期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先後設立過3次第四艦隊:最初是日俄戰爭因應日軍進攻庫頁島(日方稱「樺太」、俄方稱「薩哈林島」)而編制;第二次1937年是為了支援進攻中國大陸而編制;第三次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為了防守南洋群島而編制[1]。此外,日軍為了進行演習而一度臨時編成過一次第四艦隊。

快速預覽 大日本帝國海軍, 官衙 ...
Remove ads

第一次編成

1905年6月14日,日軍為了進行庫頁島之戰而第一次組建第四艦隊[2]。編入的艦艇都是些老舊的軍艦,以及日軍捕獲的狀態較好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的艦艇。戰爭結束後參加了凱旋閱艦式,隨後解散。

編制

司令長官

  1. 出羽重遠海軍中將

參謀長

  1. 山屋他人日語山屋他人海軍少將

臨時編成

1933年(昭和8年),日本海軍舉行了海軍大演習,並特為此臨時組建第四艦隊作為假想敵(紅軍)。隨演習結束解散。[1]

1935年(昭和10年)7月20日,日本海軍再度舉行昭和10年度海軍大演習,是次演習中聯合艦隊(第一艦隊第二艦隊)作為藍軍,而第四艦隊作為假想敵紅軍再次臨時編成。9月26日,第四艦隊因受到颱風影響而發生第四艦隊事件,除了潛艇之外大部分艦艇均因受到颱風吹襲而受到損傷[3]。即使如此,演習也沒有取消,第四艦隊艦況較好的艦艇繼續參加演習,直到10月7日演習結束解散。

第一期

Remove ads

第二期

第二次編成

經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為了加強在華實力,決定將原本僅為臨時設立的第四艦隊改為常設艦隊。同年10月20日,正式組建第四艦隊,以支援駐上海第三艦隊[1],司令為豐田副武海軍中將[4][5]。之後日本海軍又將第三、第四艦隊聯合組成中國方面艦隊,規模上已經接近主力聯合艦隊[6]

第四艦隊的主要職責為在黃海東海一帶進行警戒,牽制歐美各國駐留在青島的艦艇。同年11月上旬,第四艦隊協助日本陸軍(柳川平助中將率領的柳川兵團)進行杭州灣登陸作戰[4],其後從第二艦隊手中接過封鎖華北的任務[7]。1938年(昭和13年)1月10日,登陸占領青島[8],而陸軍第2軍第5師團則姍姍來遲,雙方之間頓生齟齬[9],導致海陸兩軍之間因青島一事而產生緊張氣氛[10]

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第四艦隊改稱第三遣支艦隊[1][11]。第三遣支艦隊以野村直邦日語野村直邦海軍中將為司令,以第12戰隊及青島方面特別根據地隊日語海軍根拠地隊為主要組成[12]

其後第三遣支艦隊又陸續將部分部隊劃入第五艦隊。到改制一年多的時間點,中國戰場支持行動已經差不多,艦隊下屬大部分兵力均已調走,準備進行太平洋戰爭。1942年4月10日,艦隊降格為青島方面特別根據地隊,直到戰爭結束都一直在青島一帶陸地進行活動。

編制(新組建時)

歷任司令長官(改編前)

  1. 豐田副武海軍中將:1937年10月20日 -
  2. 日比野正治日語日比野正治海軍中將:1938年11月15日 - 改編同時調出

歷任參謀長(改編前)

  1. 小林仁日語小林仁 (海軍軍人)海軍少將:1937年10月20日 -
  2. 岡新日語岡新海軍少將:1938年9月1日 - 改編同時調出

第三次編成

經歷

太平洋戰爭前

至1938年(昭和13年)2月1日,日本海軍中國方面艦隊麾下共擁有第三、第四、第五三支艦隊的龐大兵力[13]。但日本海軍擔憂隨著在中國的戰事不斷延長,艦艇大量集中於中國方面艦隊,萬一日本必須與第三國開戰(如英國、美國等),海軍將會處於被動狀態[13]。1939年(昭和14年)4月左右,軍令部開始研究第四、第五艦隊從中國方面艦隊獨立出來,以加強和聯合艦隊進行演練的可能性[13]。同年11月15日[12],原第四艦隊改稱第三遣支艦隊[11],同時新設第四艦隊,以片桐英吉日語片桐英吉海軍中將為司令,負責南洋群島建設地的調查和防禦[1][14]。雖然這支第四艦隊沿用了舊名,但實際上已經是從新設立的新艦隊[1]

第四艦隊第三次組建時,一開始是直屬大本營,並不包括進聯合艦隊的編制[15]。行動區域為南緯25°以北、東經175°以西的外南洋群島,其中包括荷屬東印度全部地區。當其時日本海軍正在考慮對荷蘭開戰,故此第四艦隊也負有向荷屬東印度進軍的使命[16]。儘管如此,第四艦隊剛組建時也僅有兩艘水上飛機母艦和兩艘驅逐艦而已[17][18][19]

1940年(昭和15年)2月5日,大本營將橫濱海軍航空隊劃入第四艦隊[16]。5月1日開始,進一步增強艦隊實力,陸續將第18戰隊(水雷戰)[20][21]、第5潛水戰隊(潛艇戰)[22]以及一艘水上飛機母艦[23]劃入艦隊編制內[19][24]此時第四艦隊實力依然比較弱下,不足以維持戰爭的消耗[16][25]

同年5月10日,就在第四艦隊增強實力後不久,德軍開始揮師西進,發動荷蘭戰役。5月13日荷蘭政府流亡英國,5月15日荷蘭本土向德軍投降。[26]。因應情勢突變,大本營決定防備德國海軍在南洋群島進行布雷,同時顯示武力[25][26]。11日軍令部發出指示,要求第四艦隊以帛琉(帕勞)為基地,開始做出戰準備[26]。第四艦隊各隊接令,15-25日間以遠洋航海的名義陸續出動[25][26]。隨後日本政府與國聯、德國達成共識,維持荷屬東印度現狀,沒有發生武裝衝突,因此各單位在9月間陸續返回日本[26]

此時,德國看起來已經快要獲得二戰的勝利。阿道夫·希特勒揚言要重新奪回德國當年的舊殖民地,假若如此,日本很可能會丟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德國奪得的南洋群島[27][28]。日本海軍從南洋群島問題出發,開始討論進攻法屬印度支那和荷屬東印度問題[27][28]。原本負責南洋群島的第四艦隊,如今還要加上對英美作戰的任務,責任將會非常重大[29][30]。同年8月,日本海軍決定實施應急戰備,解散練習艦隊,將兩艘居住條件比較好的新造訓練艦分別作為第四、第六艦隊旗艦[31]。 同年11月15日,開始整編中部太平洋的戰力[32],第四艦隊增加擁有水上飛機能力的根據地隊,以及水雷戰隊,同時大幅度擴充司令部人手[32][33]。擴編後的第四艦隊開始隸屬於聯合艦隊麾下[32]

1941年(昭和16年)8月8日,原第四艦隊司令長官高須四郎海軍中將調任第一艦隊司令長官,時任海軍航空本部日語海軍航空本部井上成美海軍中將接手第四艦隊司令長官一職[34][35]。井上當時鼓吹戰艦過時論,強調海軍航空兵才是重點[36]

按照日軍的第一階段作戰計劃,第四艦隊將會展開對威克島的作戰行動[37]

太平洋戰爭

1941年(昭和16年)12月1日,第18戰隊單獨設立司令部,不再占用第四艦隊司令部[38]。同時,開始設置陸戰用的防備隊,防守加羅林群島、帕勞群島和馬紹爾群島等地。南洋群島的防守部隊稱為南洋部隊,指揮官依然為第四艦隊司令長官。第四艦隊需要防守廣大的地域,井上曾請求獲得更多增援,但日本海軍各處都捉襟見肘,並沒能給第四艦隊增派多少兵力[39]

中途島海戰後的1942年(昭和17年)7月14日,日本海軍鑑於在東南方向戰線擴大,第四艦隊需要同時負責內南洋與外南洋,力不從心;同時與東南方向的陸軍第17軍不睦,決定以三川軍一海軍中將組建第八艦隊,負責外南洋地區。而第四艦隊則專管內南洋,負責警備以及保護海上交通[40][41]

1943年11月,美軍發動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將反攻的前鋒推進到了內南洋地區。11月底美軍發起塔拉瓦戰役,攻占了塔拉瓦環礁;1944年1月底瓜加林戰役英語Battle of Kwajalein,奪取了瓜加林環礁。2月17日,美軍發起冰雹行動楚克群島(特魯克島)的指揮機能癱瘓。聯合艦隊主力被迫轉移到帕勞,但2月底的帕勞空襲日語パラオ大空襲又對帕勞的設施造成重創。至此日軍已經喪失了內南洋的制海權,第四艦隊的艦隊根據地守備隊已經失去了意義。3月4日,日本海軍組建中部太平洋方面艦隊,司令部設在塞班島。第四艦隊也轉隸屬於中部太平洋方面艦隊下。6月塞班島戰役開始,中部太平洋方面艦隊司令部全滅,孤懸海外的第四艦隊與日本本土失去了聯繫,只能依靠各地守軍自行籌備補給,直至戰爭結束。

編制

新組建時

1940年5月31日,增強時

  • 第17戰隊:(同新建)
  • 第18戰隊:多摩常磐
  • 第5潛水戰隊:由良
    • 第9潛水隊:伊123、伊124[42]
    • 第13潛水隊:伊121、伊122
    • 第21潛水隊:呂33、呂34[43]
  • 附屬:

1940年11月15日,年度艦隊編制

  • 第18戰隊:鹿島、天龍、龍田
  • 第19戰隊:沖島日語沖島 (敷設艦)、常磐
  • 第6水雷戰隊:夕張
  • 第7潛水戰隊:迅鯨
    • 第26潛水隊:呂60、呂61、呂62
    • 第27潛水隊:呂65、呂66、呂67
    • 第33潛水隊:呂63、呂64、呂68
  • 第3根據地隊:
    • 福山丸、第55駆潛隊、第3防備隊、第7航空隊、特設望樓2
  • 第5根據地隊:
    • 第8炮艦隊、勝永丸、第4防備隊、第5通信隊、第8航空隊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

1942年7月14日,中途島海戰後

  • 獨立旗艦:鹿島
  • 第4根據地隊:
    • 高榮丸、第2長安丸、第2長江丸、平壌丸、第57、58驅潛隊
    • 第41、42、43警備隊、第21航空隊、第3・4通信隊
  • 第5特別根據地隊:
    • 昭徳丸、勝泳丸、第59、60驅潛隊
    • 第54警備隊、第5通信隊
  • 第6特別根據地隊:
    • 生田丸、大同丸、八海山丸、光島丸、第16掃海隊、第62、63、65驅潛隊
    • 第61~65警備隊、第19航空隊、第6潛艇艦基地隊、第6通信隊
  • 第2海上護衛隊:夕張
  • 附屬:常磐、宗谷國川丸日語國川丸 (特設水上機母艦)
    • 第4港務部、第4測量隊

1943年4月1日,瓜島撤退後

  • 獨立旗艦:鹿島
  • 第14戰隊:那珂五十鈴
  • 第3特別根據地隊:
  • 第4根據地隊:
    • 高栄丸、第2長安丸、第2長江丸、平壌丸、第31、57驅潛隊、第31、32、33號驅潛艇
    • 第902海軍航空隊、第41、42、43警備隊、第85潛艇基地隊、第3、4通信隊、第4港務部
  • 第5特別根據地隊:
    • 昭徳丸、勝泳丸、第60驅潛隊
    • 第54警備隊、第5通信隊
  • 第6根據地隊:
    • 香取丸、光島丸、大同丸、第63、64、65驅潛隊、第16掃海隊
    • 第952海軍航空隊、第61~66警備隊、第6潛艇基地隊、第6通信隊
  • 第2海上護衛隊:
  • 附屬:常磐、筑紫日語筑紫 (測量艦)
    • 佐世保鎮守府第7特別陸戰隊、第4氣象隊
    • 第1測量隊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 獨立旗艦:長良
  • 第4根據地隊
    • 第32、57驅潛隊、第31~33號驅潛艇
    • 第902海軍航空隊、第41、42、44、67警備隊、第85潛艇基地隊、第4通信隊、第4運輸隊、第4港務部
  • 第6根據地隊
    • 第61~66警備隊
  • 附屬:第2、31魚雷艇
    • 橫須賀鎮守府第2特別陸戰隊、第6、43、46、48、81、84~86防空隊、第221、227工程隊

1945年6月1日,最終編制

  • 第4根據地隊
    • 第41~44、47~49、67警備隊、第4通信隊、第4港務部
  • 第6根據地隊
    • 第62~66警備隊
  • 附屬:東加羅林海軍航空隊、馬里亞納海軍航空隊、橫須賀鎮守府第2特別陸戰隊、第216、221、223、227工程隊

歷任司令長官

  1. 片桐英吉中將:1939年11月15日 -
  2. 高須四郎中將:1940年11月15日 -
  3. 井上成美中將:1941年8月11日 -
  4. 鮫島具重中將:1942年10月26日 -
  5. 小林仁日語小林仁 (海軍軍人)中將:1943年4月1日 -
  6. 原忠一中將:1944年2月19日 - 投降

歷任參謀長

  1. 岸福治少將:1939年11月15日 -
  2. 矢野志加三少將:1941年10月10日 -
  3. 鍋島俊策少將:1942年11月1日 -
  4. 澄川道男少將:1944年1月6日 -
  5. 有馬馨少將:1944年3月30日 -
  6. 澄川道男少將:1944年8月12日 - 投降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