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列赫·卡欽斯基

波蘭前總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萊赫·卡欽斯基
Remove ads

列赫·亞歷山大·卡欽斯基波蘭語Lech Aleksander Kaczyński波蘭語發音:[ˈlɛx alɛkˈsandɛr kaˈt͡ʂɨj̃skʲi] ,1949年6月18日—2010年4月10日)。波蘭政治人物。2005年12月23日至2010年擔任第4任波蘭第三共和國總統。1992年至1995年擔任最高檢察院院長,2000年至2001年擔任波蘭司法部部長,2002年至2005年擔任華沙首都市市長。他曾任法律與公正黨主席、第1屆參議員與第4屆眾議員。他是華沙斯特凡·維辛斯基樞機大學(Uniwersytet Kardynała Stefana Wyszyńskiego)勞動法學博士、副教授、格但斯克大學前副教授。孿生哥哥是曾任波蘭總理(2006-2007)的雅羅斯拉夫·卡欽斯基

Thumb
2009年7月,卡欽斯基接見到訪的韓國總統李明博
快速預覽 列赫·卡欽斯基 Lech Kaczyński, 第4任波蘭總統 ...

2010年4月10日,卡欽斯基乘搭的飛機,在俄羅斯西部的斯摩棱斯克機場降落失敗墜毀而罹難,享壽61歲。[1][2]

Remove ads

童年

1962年與孿生兄長雅羅斯拉夫·卡欽斯基在導演簡·巴托瑞(Jan Batory)的電影中分別飾演了考奈兒·馬庫申斯基(Kornel Makuszyński)的小說《偷月亮的雙胞胎》(The Two Who Stole The Moon,又名《偷月二人行》)中的Jacek和Placek。

教育

早年進入華沙約阿希姆·萊萊韋爾第四十一普通中學與別拉尼波蘭航空第三十九普通中學學習。畢業於華沙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1967—1971年在此學習)。1971—1979年在格但斯克大學研究部學習勞動法。在1980年獲得勞動法學博士學位。1990年被授予博士後學位。1996—1999年擔任格但斯克大學副教授,自1999年以來,名義上就職於華沙斯特凡·維辛斯基樞機大學

經歷

2000年6月14日被時任波蘭總統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任命出任政府司法部長。

法律與公正黨

2001年6月13日與哥哥雅羅斯拉夫·卡欽斯基共同組建保守主義政黨:法律與公正黨

2005總統選舉

2005年3月19日,卡欽斯基正式宣布競選10月的總統選舉。在總統選舉中,卡欽斯基提出要建立「第四共和國」,他將他與圖斯克之間的競爭界定為「團結波蘭」與「自由波蘭」之爭,其支持者主要來自農村教會,並且獲得了農村2/3選民的支持。[3] 在2005年10月23日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他獲得54.04%選民里的8 257 468票,擊敗第二名競爭者唐納德圖斯克,贏得選舉,取代了左翼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從而奠定了右派的最終勝利。

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丁向當選的卡欽斯基發來賀電,其中尤其強調:「我期望在新起點,您的工作將會幫助俄羅斯與波蘭之間繼續發展睦鄰友好與多方面的關係。關於我們雙方,我們準備好一起在波蘭俄羅斯之間,從事感興趣的擴展有益互助協作,以及在歐洲的安全與合作,並且加強其穩定性。」[4]

波蘭共和國總統

2005年總統大選,他擊敗親歐派候選人唐納德·圖斯克當選總統。

2008年6月26日,波蘭《選舉報》新聞《2010年總統:圖斯克或卡欽斯基》,「在報紙的第一期總統民意調查,調查對象不是展示一名單的候選人,但是或多或少提及他們希望的一些名字。在這些候選者中有他們的喜好,其中只有兩個認真的競爭者:唐納德·圖斯克總理和現任卡欽斯基總統」。[5]

國際關係

和美國的關係

Thumb
2007年7月15日卡欽斯基在白宮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會面

卡欽斯基在2006年2月8日至11日出訪美國,與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會談。2007年,波美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得到鞏固,雙方在經濟科學、高新技術和軍事等領域的合作續有發展。7、9月,波蘭總統卡欽斯基兩次訪美,4、6月,美國國防部長、總統分別訪波。兩國就在波蘭建設反導基地問題舉行了數輪磋商。波美就波蘭從伊拉克撤軍達成協議,波軍將於2008年10月底前從伊拉克全部撤出。波蘭視北約為跨大西洋及全球安全體系的關鍵,積極參與美國旨在加強北約能力的各項倡議和計劃。[6]

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2008年2月,卡欽斯基特使烏雅茲多夫斯基訪華,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陳至立遞交其就波蘭弗羅茨瓦夫申辦2012年世博會事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的親筆信。西藏314事件,他強烈譴責當局血腥鎮壓。敦促中國領導人開始與西藏人對話。在一份聲明中,卡欽斯基說只有尊重人權,包括宗教權利,才能通向持久的,和平解決衝突。[6][7]

2008年5月13日,對於汶川大地震,他代表全體波蘭人民並以個人名義向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慰問,祝傷者早日康復。[8]

2008年12月10日,卡欽斯基在總統府以個人身份會晤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卡欽斯基「對達賴喇嘛為爭取西藏真正意義上的自治、特別是為促進世界宗教和諧等所做出的努力表達了讚揚。」並表示「他對中國憲法有所了解,波蘭之前的共產主義政權中共共產主義政權更加溫和。他說,他同意達賴喇嘛的觀點,就是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但是中國方面就有關人權民主應採取有原則的立場。」[9] 在達賴接受波蘭城市弗羅茨瓦夫榮譽市民頭銜的時候,卡欽斯基曾發函表示恭賀,他在函中表示「我的國家、作為團結工會的所在地,和所有權利未受尊重的人團結一致。」 就卡欽斯基接見達賴喇嘛,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表示不滿,並且作出「嚴正交涉」,警告波蘭「不要損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在中波關係發展上設置障礙」。[10]

與歐盟成員之間

2006年7月,卡欽斯基因德國《每日新聞報》將他稱為土豆而取消了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希拉克威瑪的會晤。他與哥哥雅羅斯拉夫·卡欽斯基主政波蘭後,歐洲懷疑論在波蘭政府中抬頭,波蘭在歐盟中陷入孤立。一位德國學者認為,儘管波蘭於2004年加入了歐盟,但是在精神上卡欽斯基兄弟並沒有入盟,沒有將波蘭視為歐盟的組成部分,而是視為其對手。[3]

對待俄羅斯和喬治亞

2008年卡欽斯基訪問美國,期間接受前《新聞周刊》資深編輯安德魯·納戈爾斯基Andrew Nagorski)的訪談,當被問到「我們可以從俄羅斯喬治亞的衝突中學習到什麼教訓」時,卡欽斯基回答[11]

對於「您(是否)確信俄羅斯想要廢黜喬治亞政府」這一問題,卡欽斯基回答道:

被問及「喬治亞在8月7日攻擊南奧塞提亞不是個重大的失誤嗎?」,卡欽斯基說:

關於「一些歐洲人說你在評論俄羅斯時走得太遠」,卡欽斯基表示:

Remove ads

訪問波蘭的外國元首

總統卡欽斯基接待與會見的包括:

國家政策

卡欽斯基在就職演說中,對參眾兩院表示「希望結束緩慢而拙劣的改革,從而走出後共產主義時代」。並且承諾結束腐敗,加速改革,徹底擺脫後共產時代的影響。他希望在三大保守價值觀基礎上建設波蘭,說道:「也許可以用這樣的字眼來概述他們,正義團結誠實。沒有團結就沒有正義。而沒有誠實的話,特別是那些對其他人的生活掌握決定權的人的誠實,就不會有一個機制將團結的原則貫徹到生活中去。」[12]

提名和任命

卡欽斯基在總統任期內指定兩項總理任命,接受宣誓

能源政策

烏克蘭高加索各共和國舉辦,並且宣布打算建立一個連接歐盟國家的共同能源政策組織。2007年7月11日至12日的克拉科夫能源峰會,有亞塞拜然喬治亞立陶宛烏克蘭的領導人出席。在這次會議上,宣布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所謂協議

《里斯本條約》

2007年6月21日至23日參加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高峰會會議。2008年4月1日,他在國民議會宣布「我將會很高興的在條約上簽字」,因為有384名議會代表在投票中贊成,並且委託卡欽斯基這麼做。但是卡欽斯基於2008年7月1日表示:「暫時,條約(里斯本條約)是無意義的」。儘管波蘭國會在4月批准了條約,但是仍然需要總統的簽字。[13][14]

導彈防禦系統

卡欽斯基2007年7月16日在美國白宮布什總統會談時表示:「另外一個重要議題是導彈防禦問題,而且我想要強調我們從防禦的手段商議,因為這是致力於捍衛我們國家的民主制所應該具有,或者已經有核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這是真正的防禦工具(導彈防禦系統)。那麼,因此我希望所有的這項計劃(導彈防禦系統),整個計劃將會順利完成」。[15]

2008年8月20日,波蘭外交部長拉多斯瓦夫·西科爾斯基與美國國務卿賴斯正式簽署波美反導基地協議

墜機與死亡

Thumb
列赫·卡欽斯基棺木在華沙總統辦公的小聖堂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卡欽斯基乘搭的飛機,在俄羅斯西面的斯摩棱斯克機場降落時墜毀,機上包含卡欽斯基夫婦在內所有乘客全數罹難,搭載著波蘭總統與其夫人,總共97人的座機,屬於圖波列夫154型俄製客機,在準備降落在俄羅斯的斯摩棱斯克時,當地起了大濃霧,懷疑是因為天氣不佳,導致飛機在降落時墜毀,墜機地點距離機場,僅有1.5公里。

波蘭總統此行,是為了參加卡廷大屠殺70週年的活動。[1][2]

飛機墜毀後,波蘭總統由眾議長布羅尼斯瓦夫·科莫羅夫斯基暫時擔任。

波蘭政府於2010年4月18日在南部城市克拉科夫瓦維爾主教座堂為卡欽斯基夫婦舉行國葬[16]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