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國防部
Remove ads

國防部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資通電軍指揮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與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1]。並於部外設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安全研究院

快速預覽 國防部, 機構概要 ...
Thumb
國防部本部大樓(博愛營區)

國防部是唯一有設副部長及不設政務次長的行政院部會。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及《國防法》的規定,總統統率全國陸海空軍,為三軍統帥,行使統帥權指揮軍隊,直接責成國防部部長,由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執行之。

Remove ads

歷史

國防部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時,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陸軍部中華民國海軍部。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同時設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最高軍事機關。1928年10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軍事委員會停止運作,所轄事務分別移交由行政院管轄的軍政部、海軍部、參謀本部軍事參議院訓練總監部辦理。

軍政部隸屬於行政院,1928年11月21日國民政府公布《軍政部組織條例》,轄總務廳、陸軍署、海軍署、航空署、軍需署兵工署,掌理全國陸軍、海軍、空軍行政事宜,監督指導各省區軍政事務。軍事參議院是國民政府最高軍事咨詢機關。[2]:236不久,海軍署獨立為海軍部。

軍政部首任部長馮玉祥。1929年3月馮玉祥稱病呈請辭職,鹿鍾麟任軍政部政務次長、代理軍政部部務。1929年10月鹿鍾麟辭職,政務次長朱綬光代理部務。1930年3月何應欽任軍政部長,直至1945年。

1932年1月,為統一軍政系統,國民政府恢復軍事委員會,蔣中正為委員長兼參謀本部參謀總長。直到中國抗日戰爭結束。1933年底航空署改為航空委員會,直屬於軍事委員會。1935年重新頒布了軍政部組織法,軍政部隸屬於行政院,掌理全國陸軍行政事宜。轄總務廳、軍務司、交通司、軍法司、軍需署、兵工署。

1946年6月1日,撤銷軍事委員會及軍政部等組織,改組設立國防部,首任國防部部長白崇禧上將、參謀總長陳誠上將。[3]:48當時由國防最高委員會行政命令國防部組織綱要》成立,國防部承國民政府主席之命,綜理軍令事宜,並承行政院院長之命,綜理軍政事宜。

行憲後,行政院分別於1947年、1954年將《國防部組織法》送請立法院審議,但均以未能適應動員戡亂機宜為由退回;直至1970年立法院通過《國防部組織法》,國防部才完成法制化。2002年3月1日,《國防法》、《國防部組織法》新條文等國防二法施行後,正式確立以國防部為中心的國防一元化體制:全國國防組織分為國防部、參謀本部、軍事機關(即陸軍總司令部海軍總司令部空軍總司令部聯勤總司令部後備司令部憲兵司令部)等三大系統,參謀本部和各軍事機關直接向國防部部長負責,國防部本部並增設副部長(軍政及軍備各1名)以輔助部長。

1999年1月1日,國防部成立「國軍人才招募中心」。

2006年2月,國防部將各軍種總司令部改為「司令部」,總司令更名為「司令」。2008年11月1日,聯合後勤司令與後備司令的軍銜二級上將降編為中將。2010年3月1日,成立「國防智庫籌備處」,規劃成立國防部專屬智庫。[4]2013年元旦,國防部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實施組織調整,軍法司與法制司合併為國防部本部一級單位「法律事務司」;參謀總長非戰時降編為二級上將,戰時仍維持一級上將;聯合後勤司令部裁撤整編為「陸軍後勤指揮部」;後備司令部和憲兵司令部改為直屬國防部的「後備指揮部」、「憲兵指揮部」;總政治作戰局更名為「政治作戰局」。

2021年3月25日行政院會議通過組改法案,其中後備動員制度為統合、提升動員整訓及調度量將增設國防部防衛後備動員署。[5] 2021年6月9日,修正公布《國防部組織法》,新設全民防衛動員署,後備指揮部移編至全民防衛動員署,資通電軍指揮部改為直屬國防部。

2022年1月1日,全民防衛動員署成立。3月5日,新制教育召集正式實施[6][7],每日施訓10小時(含夜間2小時),合計訓練136小時[8]

Remove ads

部址沿革

中華民國國防部部址,最早可以追溯至南京市黃埔路2號。該地原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址,中國抗日戰爭後改為國防部本部所在地。中共建政後,先後為華東軍政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佔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部機關所在地。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址設於臺北市博愛特區忠愛營區(日治時代臺灣軍司令部位址,今臺北市中正區博愛路172號),當時在博愛特區另有貴陽大樓、博愛大樓等辦公廳舍。此時的國防部各單位長期散駐於臺北市內各地辦公,工作協調不便,亦不利戰時指揮管制。

1997年起,由於部分辦公處所老舊、空間狹小,國防部開始實施「博愛專案」[註 1][9][10],於臺北大直三軍大學舊址新建國防部大樓(國防部本部)以及空軍司令部新址。全區於2004年動工[11][12]

2012年10月5日,空軍司令部遷入新址大直「忠勇營區」啟用[13][14];位於臺北市仁愛路的空軍總司令部舊址(仁愛營區,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55號),先由空軍保修指揮部空軍儀隊使用,後由行政院接管,2014年11月10日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國防部本部大樓的部分,因原承包機電工程的榮電公司發生財務問題,後改由城安新科技接手,延後至2014年7月10日完工,同年12月8日正式遷入,同年12月27日完成落成啟用典禮。目前的本部位於大直「博愛營區」,與鄰近的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圓山指揮所衡山指揮所等單位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國防指揮中心。

2014年12月8日,國防部部址從忠愛營區遷至博愛營區;同年12月27日,博愛營區落成啟用,忠愛營區原部址由現全民防衛動員署後備指揮部國防安全研究院使用,博愛第一、第二與採購大樓移撥法務部

Remove ads

組織

部本部與直屬機構編制[15] [16]

  • 部長[17](1名,特任,為組織法所定)
    • 副部長(特任政務職文官或二級上將,為組織法所定,軍政、軍備各1名)
    • 常務次長(2名,簡任第十四職等或中將,為組織法所定)
      • 參事(6名,簡任第十二職等或中將
      • 總督察長(1名,簡任第十二職等或中將
      • 司長(4名,簡任第十二職等或中將
      • 主任(2名,簡任第十二職等或中將
      • 研究員(2名,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二職等)
      • 副總督察長(1名,簡任第十一職等或少將
      • 副司長(4名,簡任第十一職等或少將
      • 副主任(2名,簡任第十一職等或少將
      • 處長(28名,簡任第十一職等或少將上校
      • 專門委員(15名,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簡任技正(1名,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副處長(20名,簡任第十職等或上校
        • 科長(16名,薦任第九職等或上校
        • 公職律師(2名,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或中校)(內1人得列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或少將、上校)
        • 秘書(4名,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內2人得列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技正(2名,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
        • 副研究員(2名,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
        • 視察(36名,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內15人得列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專員(17名,薦任第七職等至第九職等)
        • 科員(36名,委任第五職等或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七職等)
        • 技士(5名,委任第五職等或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七職等)
          • 技佐(2名,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
          • 助理員(5名,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內3人得列薦任第六職等)
          • 書記(5名,委任第一職等至第三職等)
人事室
  • 主任(1名,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科長(2名,薦任第九職等)
    • 視察(2名,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內1人得列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科員(2名,委任第五職等或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七職等)
      • 助理員(1名,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
政風室
  • 主任(1名,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專門委員(1名,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科長(3名,薦任第九職等)
      • 視察(3名,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內1人得列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專員(2名,薦任第七職等至第九職等)
      • 科員(5名,委任第五職等或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七職等)
        • 助理員(4名,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內2人得列薦任第六職等)
        • 書記(1名,委任第一職等至第三職等)

※編制另有兩名軍職員額。

主計室
  • 主任(1名,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科長(3名,薦任第九職等)
    • 稽核(3名,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內1人得列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
    • 專員(1名,薦任第七職等至第九職等)
    • 科員(1名,委任第五職等或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七職等)
      • 佐理員(1名,委任第四職等至第五職等)
      • 書記(1名,委任第一職等至第三職等)
Remove ads

部本部單位[17]

  • 戰略規劃司:司長室、戰略研析處、國防政策處、建軍規劃處、軍制編裝處
  • 資源規劃司:司長室、人力資源處、財物資源處、科技企劃處,兼辦財團法人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
  • 法律事務司:人權保障處、法紀調查處、法規研審處、訴願權保處
  • 整合評估司:司長室、效益評估處、模式模擬處、國防淨評估處、國防創新小組
  • 總督察長室
  • 國防採購室
  • 政務辦公室:政務綜合處、公共事務處、文書檔案處、總務管理處、史政編譯處
  • 人事室
  • 政風室
  • 主計室
常設性任務編組:
  • 法規會
  • 訴願審議會
  • 官兵權益保障會
  • 國家賠償事件處理會
  •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
  •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 國防事務涉密審查會
  • 安全調查辦公室[18]
直屬機關(構)
研究機構
直屬單位
  • 國防部勤務大隊
  • 國防部醫務組聯合診所
Remove ads
  • 參謀總長(1名,非戰時降編為二級上將,除非戰爭時期或承平時期有重大功績才能晉升為一級上將
    • 副參謀總長執行官(1名,二級上將
    • 參謀本部單位
      • 行政人事參謀次長室次長(陸軍中將)、助次(海軍少將)
      • 作戰情報參謀次長室次長(空軍中將)、助次(陸軍少將或海軍少將)
      • 作戰訓練參謀次長室次長(陸軍中將)、助次(海軍少將)
      • 後勤參謀次長室次長(海軍中將)、助次(空軍少將)
      • 通信電子資訊參謀次長室次長(空軍中將)、助次(海軍少將)
    • 直屬機構
    • 直屬單位
      • 國防部參謀本部博愛營區裝備維保管制中心

軍事機關

負責執行軍隊指揮,軍事機關及其所屬部隊得編配參謀本部。[17]

軍事機構

軍事法院

  • 戰區臨時法庭(戰時)
  • 作戰區臨時法庭(戰時)
  • 特定部隊臨時法庭(戰時)

其他

歷任首長及部長

歷任首長

更多資訊 序, 姓名 ...
更多資訊 序, 姓名 ...

廣州政府時期

更多資訊 序, 姓名 ...

國民政府(北伐統一後、行憲前時期)

更多資訊 序, 姓名 ...

行政院國防部籌組與編成期

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按造美制編組後,美國方面仍欲更大範圍地改組國民政府的國防/軍事體制架構;惟國民政府方面認為茲事體大,無法輕易做出決定。[19]從日記史料看來,國民政府當局在抗日戰爭結束前後確已進行一系列的國防/軍事體制架構研究。例如,1945年1月25日,軍政部長陳誠自記,奉命於部內成立整軍建軍研究會,研究今後整軍建軍方案。[20]10月,《大公報》社披露了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美籍參謀長,兼美軍在華作戰司令部司令官麥克魯(Robert B.McClure)之建議,謂國軍應成立一元化軍事機關,名稱可為國防部,下轄陸海空及供應部門。[21]1950年3月,國防部在臺北進行較大的組織架構、人事改組。

據先後擔任軍事委員會銓敘廳科長、國防部第一廳科長等職位的徐世江所述,自抗日戰爭中後期起,史迪威、魏德邁等人業已建議改組軍事委員會,實行新軍事體制。1945年10月,何應欽向蔣介石條陳「軍事改制,勢在必行」,建議仿照美國體制,結合國情,撤銷軍事委員會,成立行政院國防部,藉以還軍於政,國府主席則兼任大元帥指揮陸海空三軍。魏德邁亦致信蔣介石稱:「今後貴我兩國長期協作,軍事體制必須緊密配合,達到中美國防體制一元化」,並提出新國防體制藍本,隨函供參。不久之後,蔣介石做出回應,手諭軍政部長陳誠、次長林蔚著手組織復員整編委員會,研議軍事改制問題。蔣介石又同意參造魏德邁提出的國防體制藍本,但表示「大元帥暫不必提,仍用主席名義也可」。30日,陳誠主持的軍制改制籌備會議在重慶召開,參加者計有林蔚、劉斐、劉士毅、袁守謙、秦德純、陳良、王叔銘、劉詠堯、錢卓倫、方天等人。幾經討論,陳誠等人終於在1946年1月底確定初步方案,試圖建立一個中美混合式的國防體制架構。[22][23]

本部
部長(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參謀本部
參謀總長(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國防部(現制)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30][31]

歷任副部長、次長

國防部副部長高於其他部會的政務次長及常務次長,依功能得分為軍政二級上將)、軍備二級上將)各一位,但正式職稱均為「副部長」,其中軍政副部長原本是由文人政務官或退役將官出任,但從李喜明海軍二級上將就任後才改成現役軍人。[32]

參謀總長是掌理軍令系統的最高長官,相當於軍令二級上將)「副部長」,依法為國防部部長之軍令幕僚長。

另再設置二名常務次長(中將或簡任第十四職等)。

行政院國防部籌組與編成期

當時稱副部長為次長,並同時能有多位次長就任。1950年3月,國防部在臺北進行較大的組織架構、人事改組。此處不表。

部本部(舊制)
次長(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姓名, 任職日期 ...
參謀本部(舊制)
參謀次長(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姓名, 任職日期 ...

國防部(現制)

副部長(西元2000年前)
更多資訊 姓名, 就職時間 ...
軍政副部長(西元2000年後)
更多資訊 姓名, 就職時間 ...
軍備副部長(西元2002年後)
更多資訊 姓名, 就職時間 ...

常務次長

《國防部組織法》(西元2012年後)

更多資訊 姓名, 就職時間 ...

歷任部本部各部門主管

1946-1950年

部長辦公室
部長辦公室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民用工程司
民用工程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特種計畫司
特種計畫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軍職人事司
軍職人事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文職人事司
文職人事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工業動員司
工業動員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土地及動員司
土地及動員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預算財務司
預算財務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人力計畫司
人力計畫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徵購司
徵購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法規司
法規司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國防科學委員會
國防科學委員會主管一覽表(西元1946-1950年)
更多資訊 職稱, 姓名 ...

圖片集

部徽

更多資訊 部徽, 徽章特徵 ...

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選訓教育

2017年,開始試辦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選訓教育,與各縣市大專院校25間簽約。[35]

與大專院校(普通大學&技職院校)策略聯盟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