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培正中學

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培正中學
Remove ads

香港培正中學(英語:Pui Ching Middle School)是香港的一所傳統基督教名校。位於九龍何文田培正道20號。

快速預覽 香港培正中學 Pui Ching Middle School, 地址 ...
Remove ads

校史

早期

  • 1889年11月28日,廣州浸信會中的華人牧師於秉正街創辦基督教書院,定名「培正書院」,成為廣州培正中學的雛型。
  • 1893年,貸款改建珠光里校舍,易名「培正書塾」。
  • 1903年,清廷頒《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學制),改稱「培正學堂」。
  • 1906年,賃榨粉街房屋兩間為校舍,定名為「羊城培正師範傳習所」,學生有50人。同年,創辦梧州市最早的學校梧州市培正學校。
  • 1907年,於東山興建新校,即廣州市培正中學現址。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改名「培正學校」。
  • 1922年,接管「培坤女校」,聯合兩校改為「培正國民學校」。
  • 1928年,改校名為「私立廣州培正中學」。
  • 1929年,創立「培正同學會」。

香港培正中學

香港培正中學的歷史始於1933年,校長黃啟明及校董林子豐、王國璇與譚希天在九龍何文田購地五萬餘方呎興建校舍,聘麥會華先生為主任,最初祗設小學。再在1935年,增辦初中。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培正被迫停辦。1945年,香港培正中學暫借九龍塘學校校舍復課。翌年,駐港英軍發還校舍,學生人數漸增至千多人。1950年,校董林子豐博士義務出任校長,培正得到社會人士、美南浸信會及香港政府之支持,捐款共得一百二十萬元,並獲政府贈地十二萬方呎,用以增建校舍,充實設備;並經校董會議決定改名為「香港培正中學」。

1953年,中學部校舍(E 座)落成。1956年,建成六十五周年紀念校舍(包括宗教館、體育館及 G 座十二個課室)。1958年,本校改隸香港浸信會聯會。是年發動籌建培正七十周年紀念校舍。1959年,七十周年紀念校舍啟用,即六層小學課室。1965年春,林子豐博士因年事日高,辭校長之職,改任校監;李孟標副校長繼任校長。校董會紀念林子豐博士十六年來義務為校長,貢獻重大,特將 E 座命名為林子豐堂,又設獎學金,以紀殊勳。翌年,林博士堅辭校監之職,由黃汝光博士繼任。1969年,本校舉行培正八十周年校慶,於十一月五日至八日四天慶祝,極一時之盛。1971年,教務主任林英豪先生升為副校長仍兼教務主管。同年4月,前校長林子豐博士息勞歸主。1974年6月28、29日舉行慶祝培正八十五周年校慶,各海外同學均有代表返母校慶祝,充分表現紅藍精神。校董會以李孟標博士服務培正近五十年,貢獻良多,准予退休,聘副校長林英豪先生繼任校長職務。

成為資助學校

1975年9月起,中學部接受政府資助,轉變為資助中學,並改為五年制。資助計劃分二期進行,是年九月開始實行第一期,1977年9月,進入第二期。1978年9月起正式成為完全資助學校。1976年2月,前校長李孟標博士息勞歸主。1978年,學校當局決定擴建校舍,增添設備。該新建校舍命名「培正中學九十周年紀念堂」。1979年秋,新校舍落成,九月先行啟用,是年11月15日至17日,隆重慶祝九十周年校慶,並於16日下午校感恩會後,舉行九十周年紀念堂奉獻禮,海外各地校友及時回港為母校祝嘏者達一百五十餘人。1981年3月,校董會派遣助理教導主任何澤乾先生赴星、馬、泰考察教育。1983年,學校當局設黃汝光博士獎勵教員進修之獎學金是年獲得此項獎學金者有中學教員二人。黃博士乃於2月25日親臨頒發。是年11月5日舉行港校立校五十周年紀念感恩會,會後並舉行金禧室落成奉獻典禮。此室位於中學 E 座課室之旁,乃1958年級銳社所籌建,作為離校廿五周年銀禧紀念敬獻與港母校祝嘏之禮物,學校用為教員休息室。

Remove ads

中小學分立

1984年9月1日起,校董會決定中小學各自獨立,中學為政府資助之「香港培正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則為私立「香港培正小學」。校門有二:一臨窩打老道,一臨培正道。林英豪先生仍為中學校長,原任小學校主任之李仕浣先生則受聘為小學校長,並聘馮肇誠先生為小學副校長。培正港校,自開辦至今,已歷五十一年,現在又展開另一新里程矣。目前港校園地21.5萬方英呎,有校舍九座,其中六座為課室、辦公廳,餘三座為禮堂、體育館及宗教館,宗教館樓下為圖書館,此外則為運動場及遊戲場各一。1985年,林英豪校長榮休,何澤乾繼任。林思顯為校監。張彬彬調任澳校校監。1986年,開辦培正中學禮拜堂。林思顯校監請辭,張彬彬兼任港澳兩校校監。

1988年,培正中學向教育署申請拆卸「馬子修體育館」,改建為禮堂及特別室大樓。小學募捐計劃重建。1989年,培正小學與同學會聯合舉行籌建百周年紀念大樓步行籌款,進行 A 座拆卸工程。1990年1月,培正中學校監張彬彬博士離任,楊國雄博士接任。培正小學教職員惜別何澤乾校長離任,陳力行2月署理校長職,張子江9月接任校長職。1991年7月,張子江校長被崇真會按立為牧師,鄭成業9月接張子江任本校校長職。小學 A 座「百周年紀念大樓」重建工程完成,林氏基金捐贈港幣二百萬元東座並以「林子豐博士紀念堂」命名。1992年,皓社校友蜚聲國際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回母校演講。小學實施三段考學制。1993年,皓社校友蜚聲國際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回母校演講。小學實施三段考學制。1994年,中學校舍改建及擴建工程第一期完成。1996年,梁泳釗語言實驗中心揭幕,培正中學首個多媒體現代化語言室啟用。1997年,特區首長董建華來校視察。[1]1998年,中學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撥款一千萬元獲准。此外校友崔琦教授獲得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夫人王冶坪蒞臨幼稚園結業禮暨遊藝會。2003年,鄭成業校長榮休,葉賜添校長繼任。培正中學新禮堂、體育館大樓「何添夫人紀念堂」落成啟用。2006年,中學演藝活動中心「許士芬博士大樓」落成啟用。2009年,培正創校一百二十周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親臨主持開幕禮。2011年,英國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王子殿下於11月3日到校訪問及參與多項活動,欣賞培正中學中樂團表演。

Remove ads

傳統

校色

校色分為紅色和藍色,學生們被稱為「紅藍兒女」,而學校的優良傳統被校友們稱為「紅藍精神」。

  • 紅色:代表澎湃的熱情,火熱的心,特別是基督的愛心—感性。
  • 藍色:代表冷靜機智,週到的思考和策劃,避免衝動和魯莽—理性。

校訓

至善至正[2]

校歌

目前廣州、香港、澳門此三地的學校一般只唱誦第二版校歌的第一段,港澳分校一直以廣東話唱誦。廣州培正在1984年獲當局復名後被換成了國語,直至2009年才恢復廣東話

民間歌謠

廣州早年流傳民歌歌謠(或稱順口溜),活現了五間在廣州開辦的基督教教會學校學生特質,其年代和作者已不可考。

真光豬,嶺南牛,培正馬騮頭,培英咕喱頭,培道女子溫柔柔」

參見:

  • 《從廣州到香港 真光流金歲月的口述故事》,第63頁 ISBN 9888119796
  • 《唐德剛與口述歷史: 唐德剛教授逝世周年紀念文集》 ,第154頁 ISBN 9573267225
  • 《教育與承傳(2):南來諸校的口述故事》,第1頁,ISBN 9888118110

班別

在最多學生的時代,每級可分為信、望、愛、光、善、正、真、誠、忠、毅、培共十一班。隨學位減少,現每級只餘最多六班(信、望、愛、光、善、正)。

級社

成立級社培正的傳統,每一個畢業班年級皆於小五年級成立級社,社名由、港、三地的培正學生投票決定,社旗由港澳學生以習作方式輪流設計。設立級社的目的是要薪火相傳,並聯繫畢業後的舊生,使聚首一堂。

校呔

香港培正中學的校呔為藍紅斜紋,除了在穿著冬季校服時為強制打上校呔外,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中穿著夏季校服時亦須在短袖裇衫上打上校呔[3][4][5],但沒有在日常上課日要求的。

而在新加坡國際數學編程挑戰賽中,學生亦罕有地被要求穿著夏季校服且必須在短袖裇衫上打上校呔。[6]

著名校友

學術界

教育界

醫學界

  • 鄔顯庭:腦外科專科醫生、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王英偉:家庭醫學科專科醫生、任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法律界

  • 陳海翔:署理高級助理民事法律專員

宗教界

  • 溫偉耀:靈修神學及漢語神學專家

政界

工商界

建築及測量界

文化界

演藝界

體育界

傳媒界

校友組織

培正同學會

培正同學總會遍佈全球,以聯繫當地培正舊生。廣泛分佈於整個亞洲,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天津廣州江門中山珠海台山梧州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地。亦分佈於美國的加省會二埠、夏威夷大湖區密西根)、德州休士頓華盛頓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紐約舊金山聖地牙哥西雅圖等地,以及加拿大卡加利愛明頓渥太華多倫多溫哥華溫尼伯沙省等地。也分佈在英國法國兩地。也分佈於澳洲坎培拉墨爾本雪梨三地以及紐西蘭奧克蘭

香港培正同學會是香港的分會,現任會長為何浩元、香港培正中學校監為何建宗、香港培正小學校監為王寧添,中學校長為何力高。小學校長為葉展漢。

1964年11月由香港培正同學會召集,假座恆生銀行博愛堂舉行聯席會議,議決組織「世界培正同學會」,於1965年11月6日正式宣告成立。

紅藍校友團體

培正校友曾以「紅藍校友團體」(非官方同學會組織),育有馬匹「紅藍精神」、「紅藍精英」,綵衣主色以紅藍色為主。

公開考試佳績

在歷屆香港中學會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香港培正中學是產生最多會考「10A狀元」及文憑試「7科5**狀元」(在甲類科目中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的學校之一。截至2025年,共有7位,其中2位會考「10A狀元」及5位文憑試狀元,排名全港第12。[20][21][22][23]

  • 1993年:10A狀元:盧國章,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24]
  • 2005年:10A狀元:吳偉洭,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25]
  • 2012年:周澔楊,8個5**超級狀元(包括數學延伸單元二),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26]
  • 2016年:房穎儀,覆核試卷後由6科5**升至7科5**,躋身狀元之列,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藥劑學 。[27]
  • 2019年:葉卓穎,7科5**狀元,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28][29]
  • 2022年:焦采溢,8個5**超級狀元,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30][31]
  • 2024年:鄺弘哲,超級狀元,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32][33]

課外活動

更多資訊 宗教團體, 服務團體 ...

歷任校長

  • 黃啟明(1933–1939年)
  • 楊元勳(1939–1942年)
  • 馮棠(1946–1950年)
  • 林子豐博士(1950–1965年)
  • 李孟標博士(1965–1974年)
  • 林英豪博士(1974–1985年)
  • 何澤乾(1985–1990年)
  • 張子江(1990–1991年)
  • 鄭成業(1991–2003年)
  • 葉賜添博士(2003–2015年)
  • 譚日旭(2015–2018年)
  • 何力高(2018年–,現任)

歷任校監

  • 林子豐博士(1958–1959年、1965年)
  • 譚希天(1960年)
  • 黃汝光博士(1961–1964年、1966–1980年)
  • 張彬彬博士(1981–1984年、1987–1989年)
  • 林思顯博士(1985–1986年)
  • 楊國雄博士(1990–2004年)
  • 何建宗博士(2005–2010年)
  • 陳之望(2010年–2017年)
  • 何建宗教授(2017年–,現任)

事件

  • 2017年3月,學校舉辦「中二成長日營」,其中一個項目要求學生赤腳下行街市和行馬路,結果被人拍攝有關活動。有學生指出街市地面濕滑下,如果受傷會容易感染細菌。校方開會討論後,決定以後不作赤腳行此類體驗活動安排。[34]
  • 2020年6月底,353名香港培正中學校友及師生實名登報聯署聲明反對「港區國安法」,當中包括培正中學副校長。教育局之後收到有關投訴,正按既定程序嚴肅處理,並已要求學校跟進、解釋及提交報告。而培正中學亦張貼聲明,表示「不容許學生受到個人政見及政治爭拗影響。」[35]
  • 2023年3月,校方相隔3年再次復辦「北極科研考察之旅」,為期12日11夜,雖然首次提供5個名額給小五及小六同學,但親子2人同行需付18萬,有網民認為價錢十分昂貴,但亦有人覺得合理。不過媒體翻查翻查於2020年的考察團,當時每名學生只需支付6萬,餘數亦由校方及校友資助,亦無要求家長必須參與。[36]
  • 2023年10月17日下午1時許,一名12歲中一男生從學校高處墮下,經搶救證實不治。據了解男生生前因家庭問題感不開心。[37]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