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尿酸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尿酸
Remove ads

馬尿酸Hippuric acid),學名苯甲醯胺乙酸分子式C9H9NO3結構簡式:C6H5CONHCH2COOH,該詞起源於希臘語Hipposhorse)和ouronurine)。它是一種在草食性動物尿液中發現的有機酸。苯甲醯胺乙酸晶體易溶於熱水,在187℃左右熔化,大約於240℃分解。許多種的芳香化合物(比如苯甲酸甲苯)攝入體內後,都會通過和胺基酸(如甘氨酸)反應轉化為苯甲醯胺乙酸,因此,體內馬尿酸濃度過高可能是由甲苯中毒導致的。由於引起苯甲醯胺乙酸中毒的因素還有很多,因此科學家對兩者之間的聯繫仍存懷疑。[2][3]

快速預覽 馬尿酸, 識別 ...
Remove ads

物化性質

歷史

  • 1829年: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發現苯甲醯胺乙酸和苯甲酸是兩種不同物質。
  • 1839年: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確定了苯甲醯胺乙酸的分子式。
  • 1873年:Victor Dessaignes利用苯甲醯氯甘氨酸鋅之間的反應,合成苯甲醯胺乙酸[4]

製備

除了上述利用的化學反應合成外,在西奧多·庫爾提斯英語Theodor Curtius的報告中還描述了另一種合成方式,將氨基乙酸溶於氫氧化鈉溶液中,並且攪拌加入苯甲醯氯氫氧化鈉溶液,保持反應物呈鹼性。令液體飽和後加鹽酸使pH值下降至2,過濾並將固體溶於水中重結晶後可以得到苯甲醯胺乙酸。[5]參見下圖。

Thumb
製造馬尿酸

體內產生

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進入體內,會被肝臟中的細胞色素P450(CYP2E1)甲羥基化,產生苯甲醇(同時產生5%的環氧化合物);苯甲醇被醇脫氫酶氧化,產生苯甲酸苯甲酸甘氨酸脫水縮合,產生苯甲醯胺乙酸。見下圖:

Thumb
甲苯的代謝途徑
Thumb
苯甲醇的代謝途徑

參見

  • 氨基馬尿酸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