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雞西市
中國黑龍江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雞西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市境北與七台河市、雙鴨山市相連,西與牡丹江市毗鄰,東、南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地處三江平原南端,地勢平緩,北部為完達山,西部為老爺嶺余脈。市境東緣的烏蘇里江及其支流松阿察河為中俄界河,穆稜河由西向東橫貫全境,注入烏蘇里江,南部為中俄界湖興凱湖。雞西是中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及石墨的生產地。市人民政府駐雞冠區紅旗路18號。
Remove ads
歷史
雞西因地處雞冠山(滿語:雞冠噶珊)之西而得名。古為肅慎、女真、高句麗等部遊獵之地。唐時期屬渤海國(今黑龍江省寧安縣)。金代、元代、明代時期,歷屬胡里改路、遼陽行省、奴兒干都司管轄。清朝初年,由於滿人入關,加之黑龍江作為女真族的發源地,被清王朝稱之為「龍興之地」,採取封禁的政策,雞西地區人口銳減。順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加強了對於黑龍江流域的行政管理,改變了明代所形成的衛所制度,將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土地劃歸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康熙元年(1662年)改設寧古塔將軍,並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將治所由寧古塔遷至吉林烏拉,始稱吉林將軍,原寧古塔將軍改稱寧古塔副都統。包括雞西在內的廣大烏蘇里江流域在這一時期內有大批居民從事墾荒、采參等行業,逐漸成為糧食藥材基地。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開放封禁政策,東北地區湧入大量移民。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在今黑龍江省密山市設蜜山府,雞西地區也在其管轄範圍之內。這一時期,雞西境內陸續發現煤炭資源。1914年9月,經原吉林省農礦廳批准,奉天商人袁大章在哈爾濱成立密西煤礦公司,開採地址在密山西北150華里的西大坡,並於1916年移至今恆山礦老一井。這標誌著雞西煤炭正規生產的開端。1924年1月,吉林省政府實業廳與俄國商人謝結斯簽訂《中俄官商合辦梨樹溝小鹼場溝煤礦合同》,成立穆稜煤礦公司(設於哈爾濱),由中俄共管穆稜煤礦(今雞西市梨樹區)。至1931年,共生產原煤163.1萬噸。1932年,以開採穆稜礦區煤炭、木材為主業的日本國際運輸株式會社成立。1933年,穆稜煤礦改為日俄共管,雞西地區亦淪為日本殖民地。1934年,發現滴道煤田。1935年6月,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同滿洲炭礦株式會社(「滿炭」)爭奪滴道煤礦的開發權,滿洲國政府裁定該礦由滿炭直營。旋即,滿炭在滴道街(今雞西市滴道區)成立密山炭礦株式會社。同年12月15日,四甲沒站(今雞西站)建成通車,因其位於雞冠山之西,故稱為「雞西驛」,「雞西」一稱由此出現。日本人大肆湧入雞西地區。1938年秋,滿炭興建滴道洗煤廠,並於1943年8月建成投產,時為亞洲最大洗煤廠。
1941年9月1日,東安省在今雞西市設置雞寧縣(取義平安),為省轄縣;縣長為日本人久保田豐。日治時期,雞寧縣人民特別是廣大礦工進行了殊死抵抗。據統計,滿洲國政權在雞西礦區共計製造萬人坑七處,煉人爐五座,殘害礦工十餘萬人;且由於不注重安全生產,曾發生多起死亡百餘人的特別重大安全事故。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逼近礦區,時任滴道炭礦礦長富檻一郎下令破壞了恆山、滴道、城子河、穆稜等煤礦以及柳毛石墨礦。

1945年8月12日,蘇聯遠東軍進入雞寧縣城。雞西地區得以解放。8月15日,蘇聯軍隊駐穆稜司令部指揮礦區開始恢復生產。1946年,中共東北局將雞寧、密山等地確定為解放戰爭的大後方和根據地。1946年6月,東北經濟貿易委員會成立東北工礦處,統一管理全東北的工廠、礦山、森林,辦公地點設在哈爾濱市。1947年10月18日,成立東北工礦處雞西辦事處,並於1948年7月15日在該辦事處的基礎上成立了雞西礦務局,領導雞西境內的各煤礦以及雞西煤礦總機廠。1949年7月30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改雞寧縣為雞西縣,為當時的松江省所管轄。1954年6月19日,松江省撤銷,雞西縣劃歸黑龍江省管轄。到1956年,全縣總人口增長到234,154人,比1949年增長83.3%;原煤產量達到500萬噸。1956年12月18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雞西縣,設立雞西市(地級),轄雞冠、滴道、恆山、麻山、梨樹五區。1957年3月7日,雞西市正式成立。1958年8月,降為縣級市,劃歸牡丹江專區代管。1966年2月恢復為地級市。1970年10月,設立城子河區。1983年,將雞東縣劃歸雞西市管轄。60-80年代是雞西煤炭工業高速發展的時期,煤炭產量大幅度增長;到1991年,雞西礦務局原煤產量居全國第二位,並曾援建內蒙古伊敏河等煤礦。1992年,原為牡丹江市代管的密山市改為雞西市代管。1993年,虎林縣劃歸雞西市管轄,並於1996年10月11日改為虎林市。至此,雞西市形成現有版圖。90年代末,由於經濟體制改革,雞西作為一座大型煤礦,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加之政府控制下的煤炭價格過低,雞西的煤炭行業出現大幅度虧損,曾出現過連續68個月拖欠礦工工資的現象,並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煤炭產量一度銳減。爾後,隨著煤炭行業形勢好轉和企業的改制,全市煤炭生產逐步恢復到了年產量3000萬噸的水平,經濟走上了高速發展的良性軌道。
Remove ads
地理
雞西市位於三江平原南緣,境內大部分地區屬長白山北脈的老爺嶺與完達山的接合部,以丘陵地帶為主。全市土地面積22351平方千米,平原占40%,丘陵占50%,其餘為大小湖泊河流等水系。境內有面積為4380平方千米的中俄界湖興凱湖;主要河流有穆稜河、烏蘇里江、松阿察河等,均屬黑龍江流域。境內最高峰為完達山山脈主峰神頂峰,海拔831米。全境森林覆蓋率為29.7%。
雞西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風顯著。冬季寒冷、漫長且乾燥;但由於距日本海較近,受海洋的影響和調節,夏季比較涼爽,降雨集中在5月至9月;春秋兩季短。1月平均氣溫−16.4℃,7月平均氣溫21.9℃,年平均氣溫3.6℃,極端最低溫度−34.7℃,極端最高溫度37.6℃;年降水量541.8毫米。[1]
Remove ads
政治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502,060人[12]。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862,16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360,105人,下降19.34%,年平均增長率為-2.13%。其中,男性人口為757,067人,占總人口的50.4%;女性人口為744,993人,占總人口的49.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62。0-14歲的人口為137,811人,占總人口的9.17%;15-59歲的人口為985,463人,占總人口的65.6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78,786人,占總人口的25.22%,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60,011人,占總人口的17.3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091,691人,占總人口的72.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410,369人,占總人口的27.32%。
其中,漢族所占的比重近95%。少數民族中朝鮮族占大多數,另有少量滿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赫哲族等。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451,562人,占96.6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50,498人,占3.3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347,321人,下降19.3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12,784人,下降20.2%,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4個百分點。其中,朝鮮族人口減少6,467人,下降17.6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滿族人口減少5,093人,下降25.77%,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8個百分點。
交通
雞西為林密鐵路(林口-密山)和城雞鐵路(下城子-雞西)的交匯點,雖為交通要地,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鐵路基礎設施投入不多,仍保持大量著滿洲國時期修建的鐵路基礎設施。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發展主要以貨運為主。客運方面,由於缺乏客車整備能力,高等級列車的開行依賴於牡丹江。雞西站為客貨混用一等站,也是雞西地區最大的國鐵客運站和編組站,承擔了牡丹江以東地區80%的客運量,年發送旅客逾250萬人,運輸貨物近千萬噸。目前,雞西站有始發往省內牡丹江、東方紅、虎林等地的旅客列車。雞西還因煤礦中保存有中國最後的蒸汽機車而著名,在日本、德國等地車迷中有一定知名度,常有各地遊客前來參觀、攝像。[14]2021年12月6日,隨著牡佳客運專線全線通車、雞西西站開通運營,結束雞西不通高鐵的歷史,同時有利促進雞西的對外聯繫。
雞西為 鶴大高速(鶴崗-大連)、
建雞高速(建三江-雞西)、方虎公路(方正-虎林)的交匯點,長途客車可達北京、大連、瀋陽、青島、哈爾濱、長春、吉林、延吉、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以及省內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等地。近年來,公路修建力度進一步加大。2010年雞西市建設的公路里程達到1772公里,總投資35.3億元人民幣。[15]
雞西興凱湖機場為國內支線機場,位於雞西市雞東縣哈達鎮境內,距離雞西火車站22千米,是中國最東的支線機場。飛行區標準為4C級別。飛機跑道長2300米,寬48米,站坪面積1.65萬平方千米。目前已開通雞西-哈爾濱,雞西-青島-上海[16],雞西-北京、雞西-大連、雞西-瀋陽-三亞等航線。
經濟

根據初步核算,雞西市2010年全年完成GDP419.5億元,增長16.1%. 雞西的經濟主要是圍繞著豐富的煤炭資源來建設的。煤經濟與非煤經濟的比重一度高達8:2,目前約為4:6。工業以煤化工、鋼鐵、機械製造為主。原雞西煤機廠曾為亞洲第一大煤機廠,現已改制為IMM國際煤機集團旗下的雞西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煤機製造商。
同其他資源型城市一樣,雞西也面臨著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問題。目前所發展的非煤經濟主要集中在環保產業、農業和旅遊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依託豐富的石墨儲量,政府正在強力推進石墨礦的大量開採和深加工,並取得了顯著效果,目前石墨產量占全國的38%[17] [18]。
- 全市三次產業構成為26.6:39.1:34.3
- 糧食總產量214.8萬噸,增長6.4%
-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6.7億元,增長24.1%
-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12.1億元,增長6.6%
- 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11.8億元,增長48.0%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7億元,增長19.2%
- 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2.5億元,增長23.1%
-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99億美元,增長4.1%
(以上均為2009年數據)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雞西依託豐富的自然生態以及人文歷史資源,主打以生態為主要特徵的旅遊品牌。根據景區的區域特徵,可分為環市區旅遊集合區、環興凱湖景區和環烏蘇里江景區三大板塊。

興凱湖,古稱北琴海,是東北亞地區最大的淡水湖,面積約4380平方千米,坐落於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邊界。在滿語中,「興凱」(Khanka)的意思是水從高處流往低處的地方。興凱湖被一條長達90公里的天然沙壩分為大興凱湖與小興凱湖兩個部份。湖岸中國一側多為細軟沙灘,俄羅斯一側則為沼澤濕地。由於面積較大,其景致與海濱無異。1996年,江澤民和葉爾欽代表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興凱湖保護生態的協定》,興凱湖成為中俄共同開發的自然保護區。2008年12月19日,興凱湖國家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湖中特產興凱湖大白魚(翹嘴紅鮊)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松江鱸,黃河鯉,興凱湖鮊,松花江鮭)之一,體型頎長,肉嫩味鮮,清香爽口。興凱湖白魚的鮮美肉質乃由湖中獨特的生物鏈所致,湖中特有的白蝦為其主要食物。興凱湖當地有湖水清燉白魚的吃法,其湯色白如乳,魚肉鮮嫩異常。另一種傳統吃法為清蒸,其特殊風味有「賽蟹肉」之稱,品味極佳。
烏蘇裡江為中俄界河,在伯力匯入黑龍江,全長890km,流域面積187,000平方千米。烏蘇裡江穿行在中國完達山山脈與俄羅斯錫霍特山脈之間的山谷中,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少數幾條未經污染的河流之一,江中盛產「三花五羅」等名貴淡水魚類。1969年3月2日,中國同蘇聯在江上的珍寶島爆發了軍事衝突。現在,珍寶島已成為國家森林公園與國家自然保護區。此外,江畔還有「東方馬其諾防線」虎頭要塞遺址以及「東方第一廟」關帝廟等旅遊區。近年來遊人增多,也有作家到此採風,詩人陳運和一路留下不盡親身感受留下文學作品。

雞西地區是朝鮮族的傳統聚居地之一。冷麵作為朝鮮族的特色風味飲食,在雞西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創新,放寬了選材範圍,融合了朝鮮及中國東北飲食風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冷麵飲食文化。在雞西,吃冷麵既是指「冷麵」,又指「冷麵菜」。冷麵的選材限於蕎麥與小麥,加工過程保持了「現吃現壓」,冷麵湯則口感清冽,令人回味無窮。經典辣菜則有幹豆腐、桔梗、豆泡、海桔梗、明太魚等五十多種,口味都是:辣、香、鮮。近幾年,流行一種「鴨食菜」的吃法,即將各種辣菜放於一個盆中,加入些許冷麵湯、老醋、辣椒油等作料,混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此外還有朝鮮風味的狗肉、魚鍋,輔以當地特產的「麻格里」米酒,使得品嘗過美食的外地遊客,都是一臉「禁不住唾津的潛溢」的樣子。
教育

- 黑龍江技師學院
- 雞西職教中心
- 黑龍江省雞西市第一中學
- 雞西市實驗中學(原雞西礦業集團第一中學)
- 雞西市第四中學
友好城市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