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4街-聯合廣場車站
位於紐約市的鐵道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4街-聯合廣場車站(英語:14th Street – Union Square station)是美國紐約地鐵一個車站複合群,由BMT百老匯線、BMT卡納西線和IRT萊辛頓大道線共用,位於曼哈頓聯合廣場第四大道與14街交界地下,設有以下列車服務:
2014年有35,677,468名乘客進入此站,成為紐約地鐵第四繁忙的車站[4]。
此複合站位於幾個有名的商業區、住宅區和夜生活地帶的鄰里邊界,包括東南面的東村、南及西南面的格林尼治村、西北面的雀兒喜、北及東北面的熨斗區和葛萊美西公園。
此站原先為三個分開的車站,於1940年各地鐵統一以後才合併。它們現時共用夾層、入口以及統一指示牌。此複合於2005年列入國家史蹟名錄[6]。

Remove ads
車站構造
G | 街道 | 出入口 |
B1 | 夾層 | 閘機、車站詢問處![]() |
B2 | 側式月台,不使用 | |
北行 | ![]() ![]() ![]() ![]() ![]() | |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 ||
北行快速 | ![]() ![]() ![]() ![]() | |
南行快速 | ![]() ![]() ![]() ![]() | |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 ||
南行 | ![]() ![]() ![]() ![]() ![]() | |
側式月台,不使用 | ||
B2 | 南行 | ![]() ![]() ![]() ![]() ![]() ![]() ![]() ![]() |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 | ||
南行快速 | ![]() ![]() ![]() ![]() | |
北行快速 | ![]() ![]() ![]() ![]() | |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 | ||
北行 | ![]() ![]() ![]() ![]() ![]() ![]() ![]() | |
B3 | 北行 | ![]() ![]() |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 | ||
南行 | ![]() ![]() |
Remove ads
IRT萊辛頓大道線月台
14街-聯合廣場車站於1904年10月27日,是IRT萊辛頓大道線的快車地鐵站,設有兩個島式月台和四條軌道。上下城月台有少許偏差和彎道。月台伸縮踏板和下城側可移動月台自動按照列車到站時營運。車站夾層位於月台上方。
車站設有兩個已廢棄的慢車側式月台。
-
Old IRT "14" eagle cartouche
-
右邊為已停用的側式月台,其邊沿仍可見。
Remove ads
BMT百老匯線月台
14街-聯合廣場車站於1917年9月5日啟用,是BMT百老匯線的一個快車地鐵站,設有兩個島式月台和四條軌道。
此站亦是曼哈頓最南面設有全部四條途經BMT百老匯線的路線的跨月台轉車站。夾層與上跨層亦已經重建。部分舊行人道和樓梯已經關閉,包括直接與北行側最南端樓梯的一個
車站於1970年代末翻新。MTA更換了原先的瓷磚、舊指示牌和燈泡,改為1970年代的瓷磚、指示牌和光管。同時亦整頓了樓梯和月台邊緣。2002年,車站再升級為無障礙通行,並裝上舊的1910年代末期瓷磚。升級同時MTA維修了樓梯、重鋪牆磚和地磚、升級車站的照明和公共地址系統,在月台邊緣安裝黃色安全踏板,加入新指示牌和在來回方向鋪設新道床。車站現時已經在來回方向月台,以及往IRT萊辛頓大道線的車站入口和通道設有電梯(但萊辛頓大道線月台仍未安裝電梯)。
2005年在此站安裝了一個由Chiho Aoshima創作,名為「City Glow」的藝術品。
-
Depiction of the junction of Broadway and the Bowery Road in 1828
-
R Broadway Local train arriving
-
New tile name tablets on the mezzanine with 9-11 memorial
BMT卡納西線月台
聯合廣場車站位於BMT卡納西線,於1924年6月30日作為「14街-東線」一部分啟用,由第六大道通過東河和威廉斯堡前往蒙特羅斯大道及布什維克大道[10][11]。車站設有一個島式月台和兩條軌道,並設有大量樓梯和出口。此站設有一個夾層,入口位於介乎百老匯和大學廣場之間的14街南側。車站複合其他入口服務其他停靠此站的路線。車站已翻新並設有一部無障礙通行電梯,但只有月台前往夾層。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