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州地鐵21號線
2018年开通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州地鐵21號線是廣州地鐵的路線之一,屬通勤鐵路。大致呈東西走向,連接增城區、黃埔區與天河區,是首批按照「大站快線」建設的路線。代表色是紺色。
2018年12月28日,鎮龍西至增城廣場段共26.2公里開通;員村[註 1]至鎮龍西段共35.3公里於2019年12月20日開通[2]。
21號線開通初期為了能與現有軌道交通銜接,利用了11號線的區間由天河公園延伸至員村以銜接5號線。2024年10月2日起,該區段啟用拆解改造施工以便配合11號線開通,21號線南端起訖站由員村站調整為天河公園站,路線總長度因此縮減至60.5公里[3]。
Remove ads
概要
21號線起於天河區天河公園內西南角的同名車站,經過天府路、棠德南路、大觀南路及規劃高唐大道,進入黃埔區(原蘿崗區)科學城。再往東沿科學大道、開泰大道、科豐路和水西路行進,然後轉入原廣汕公路(324國道)東側,穿越沿線山嶺。隨後大致沿原廣汕公路(324國道)行進,經過鎮龍、增城區中新鎮、朱村鎮(規劃教育城),進入增城大道後於荔城街道的增城廣場站終止。
路線全長約60.5公里,其中地下線長約39.1公里,穿山隧道6.8公里,地上線14.7公里[4]。
線路設置鎮龍機廠(與14號線共用),位於鎮龍站北側。同時設置兩座停車場:位於山田站以東的象嶺停車場和位於水西站以北的水西停車場。

歷史
21號線黃村至水西段原本屬於4號線北延段,2010年底,為促進東部的蘿崗北部和增城的發展,這一段規劃被獨立並向兩端延長,成為21號線。因配合21號線的快線定位,黃村至水西段部分車站曾被取消,當時規劃設17個車站。
2012年8月13日,環保部開始第二次環評公示,與此前公布的站點不同的是,增加了智慧城站(現天河智慧城站)[5]。同年8月14日,環評公示修改,珠吉路站拆分為神舟路站和科學廣場站(現科學城站),至此黃村至水西段原規劃的所有車站均恢復設置[6]。9月7日,環評公示再次修改:中新站西移,新增中新東站(現坑貝站);同時,鎮龍機廠亦往南移。2013年5月6日,根據公開的施工監理招標公告,水西—長平站前區間改為地下[7]。2015年4月29日,廣州地鐵發佈車站設計招標公告,明確21號線再增加一個朱村東站(現朱村站)[8],車站數目確定為21個。
由於21號線進行進一步規劃的時候,預計到通車之時途經21號線規劃終點天河公園站的11號線和13號線兩條市區線路仍未通車,導致天河公園終點站成為「斷頭路」,因此在初期先行建設並借用屬於11號線的天河公園—員村區間,暫時把該線與5號線交匯,從而令21號線接入5號線,更好地融入市區線網[9]。

21號線勘察於2012年4月開始現場勘察工作。鍾崗站作為全線試驗性工點,於2013年11月15日率先開工。2014年2月,二十一號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廣東省發改委批覆,可以正式動工建設[10]。增城廣場站作為首個非實驗性工點,於2014年6月27日開工。而全線首台盾構機於2016年3月21日在鍾崗至增城廣場區間右線隧道始發[11]。
2015年11月30日,鍾崗站主體結構封頂,為全線首個封頂車站。2018年8月,天河公園站主體結構封頂,標誌著二十一號線所有車站完成主體結構工程[12]。
2018年7月30日,鎮龍至增城廣場段軌行區移交營運部門進行測試[13]。同年10月30日,首通段全部車站及軌行區從建造事業總部將屬地管理權、調度指揮權、設備操作維護使用權移交給營運事業總部,隨即進入營運調試階段[14]。
2019年1月,天河智慧城站至大觀南路站盾構隧道完工,標誌著21號線全線隧道貫通。同年5月31日,剩餘段全線路軌貫通。6月10日,剩餘段全線送電成功。剩餘段部分車站及全線軌行區已於7月15日從建造事業總部陸續將屬地管理權、調度指揮權、設備操作維護使用權移交給營運事業總部[12]。
2019年8月23日,全綫開始按營運時刻表演練,首通段(鎮龍西-增城廣場)保持目前營運服務水平,圖定快車在此段將停站,但不會開門載客;進入剩餘段(員村-金坑)後所有列車不載客運轉,只停站測試開關車門及全高式月台門[15]。
Remove ads
2018年12月28日12時28分,21號線鎮龍西站至增城廣場正式開通試營運[16]。2019年12月20日6時,21號線後通段(員村-鎮龍西)正式通車[17]。
2022年8月1日起,21號線上線強弱冷車廂,與18號線、22號線一樣,首尾兩節車廂設置為弱冷車廂,其餘車廂為強冷車廂,兩種模式下的車廂溫度相差約為1至2度[18]。
因11號線即將通車,2024年10月2日起,本路線的南端終點站由員村站正式調整為天河公園站,天河公園至員村段停運進行拆解改造施工以歸還予11號線營運[3]。同時,天河公園往增城廣場方向的末班車亦自該日起延後約13分鐘[19]。
車站
21號線共設有20座車站,其中地下站16座,高架站4座。現時有5座轉乘站。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路站、水西站、金坑站、鎮龍西站、中新站、朱村站、山田站設置了越行線或待避線,用於實現慢車待避。
Remove ads
- 已投入使用
- 天河公園站:轉乘11號線。11、13、21號線車站統一設計,分期建成。其中11號線與21號線兩線大致平行,為雙島四線月台平行轉乘。
- 黃村站:轉乘4號線。兩線大致平行,但4號線建設期間無預留,且21號線的車站比4號線車站偏北,因此為車站大廳通道轉乘。因通道較長,設有自動人行道。
- 蘇元站:轉乘6號線。兩者分期建設,T字型節點轉乘。本站設計時並不是轉乘站,後來在6號線動工後突然確定為轉乘站,才緊急停工並更改設計作出預留。
- 水西站:轉乘7號線。本站設計時並不是轉乘站,後來在21號線動工後突然確定為轉乘站,才更改設計作出預留。為月台節點轉乘及站廳轉乘。
- 鎮龍站:轉乘14號線知識城支線。14號線和21號線兩者同期建設,雙島四線式平行轉乘。
- 未來轉乘站
- 未來擴建的轉乘站
Remove ads
行車安排


21號線目前採取快慢車形式營運,普通車和快車開行比例約為4:1[2]。開行安排如下:
- 天河公園-增城廣場,普通車(各站停車),約8-12分鐘一班。
- 天河公園-增城廣場,快車(停車站:天河公園、棠東、黃村、天河智慧城、神舟路、蘇元、水西、鎮龍、鳳崗、增城廣場),工作日高峰期約30分鐘一班,離峰期約48分鐘一班;周六日高峰期約40分鐘一班,離峰期約48分鐘一班。
- 天河公園-水西,短線普通車(各站停車),早傍晚尖峰開行[20],開行後該區段普通車間隔約為4分鐘。
現時21號線所有列車在報站前均會提醒乘客該班列車的種類和方向,車載走字屏更會因應列車種類使用不同的顏色顯示:慢車為紅色文字,快車則為綠色文字。全線車站月台顯示螢幕均有顯示接下來三班列車的種類、終點站和到達時間。
因全線班次均以普通車為主,超過半小時才有一班快車開出,現時快車停靠站各站均會公佈途經該站的快車班次時刻表,供乘客參考。另外亦會在節假日期間會啟用不同於工作日及周六日的快車班次時刻表。
21號線在2020年7月6日起,工作日早上尖峰時段加開天河公園至水西的短線普通車[21];2021年2月18日起,工作日早傍晚尖峰時段均有開行短線普通車[20]。此後地鐵方面根據客流情況數次調整了短線普通車的開行情況,現時在工作日早上尖峰開行6列、傍晚尖峰開行5列[22]。
2021年7月24日起,快車增停天河智慧城站和神舟路站,而大觀南路站設為非快車停靠站[23]。2023年8月29日起,快車增停水西站[24]。
Remove ads
乘客量
21號線在2018年底開通時只有東段路線,只能轉乘14號線支線,未能直接進入廣州市區。雖然當時14號線支線加開了鎮龍來往嘉禾望崗的快車,以求儘量縮短21號線沿線來往市區的時間,但因路線迂迴,轉乘次數多,對沿線居民吸引力有限。當時21號線客流僅以來往沿線鎮街及荔城的乘客為主。
而2019年底全線正式開通後,因線路連接了廣州市區、廣州科學城、黃埔區、增城區北部的荔城等各鎮街,成為聯通廣州市區和東部外圍地區的重要交通途徑,亦吸引了不少在廣州科學城上班的通勤乘客,客流亦開始明顯增加。全線開通營運首日,21號線客運量達23.49萬人次,相較於12月13日增幅近19.43萬人次。而快車模式亦同樣受到乘客歡迎,不少長途乘客亦會特意查看時刻表以等候快車,從而節約乘車的時間。惟現時21號線班次仍較為疏落,早傍晚尖峰期間來往市區和科學城一段更會出現擁擠的情況,員村至水西段在全線開通半年後的滿載率最高超過100%,而全線的日均客流量由3.4萬人次增加到18.1萬人次,近80%的客流集中於員村至水西段[21]。在2024年,21號線的日均客流量為28.57萬人次[25];而2021年12月31日,21號線日均客流量達36.80萬人次,打破該線客流量記錄[26]。
另一方面,在路線開通前的營運快慢線設計中,作為與規劃19號線轉乘的大觀南路站獲得指定為快車停靠站[27]。而路線開通後的初期,快車停靠站之一的大觀南路站由於周邊設施未完善,導致出入站客流甚少。而未能獲指定為快車停靠站的天河智慧城站以及神舟路站,由於周邊有寫字樓等建築以及完善的接駁交通,導致上述兩站的出入站客流較多。這種資源錯配的現象亦為不少乘客所詬病[28]。廣州地鐵其後決定自2021年7月24日起,快車增加停靠天河智慧城站和神舟路站,同時不再停靠大觀南路站[23]。
列車

21號線採用6輛B型編組,最高時速120km/h的列車。列車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負責製造,除首列列車(21x001-21x002)於株洲主廠生產外,其餘列車均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公司屬下的廣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公司生產。該批列車共生產33列(198輛)[29]。
為滿足列車在兩線之間常態化調配的需要,2023年底起,二十一號線列車(B8型)和十四號線列車(B7型)的車內路線圖被逐步更換為14號線+21號線共用路線圖,而十四號線列車(B7型)亦於2024年5月19日首次在21號線載客營運。目前,21號線工作日早上尖峰最高上線列車數為31列,傍晚尖峰則為30列[30]。
事件
2018年1月25日下午5時左右,蘇元至水西左線盾構區間,盾構機帶壓開倉動火作業時,焊機電纜線短路引起火災,造成3名倉內工作人員失蹤,而施救過程中土倉壓力急速下降,掌子面土體失穩,突發坍塌,最後造成3人死亡。事故發生後,施工單位虛報意外發生時間是「2018年1月26日上午7時左右」,以及意外事件為「盾構機在換刀作業時隧道突發塌方」。該標段施工單位為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為廣東至藝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31][32]
2021年7月30日中午,廣州出現短時強降雨天氣。12時46分許,因神舟路站正在施工的預留出入口工地所在地勢較低、排水不暢,工地積水不斷升高,後衝垮地面擋水牆,導致地面積水通過通道湧入車站。地鐵公司於13時14分宣布該站暫停服務,13時20分再宣布21號線黃村至蘇元段暫停服務,黃村至員村、蘇元至增城廣場執行小交路運轉,21號線快車亦暫停服務。滯留在神舟路站的乘客隨後被疏散,進水點亦被封堵;地鐵公司同時安排應急接駁公車行走於黃村至蘇元段[33]。同日19時15分,地鐵公司宣布21號線雙向恢復通車,應急接駁公車終止服務;神舟路站則在同日20時恢復營運[34]。這次事故因10天前鄭州地鐵才發生嚴重水浸事故而引起關注,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35]。
事後調查顯示,工地施工單位為防止泥漿水污染烏涌,在雨水井位置違規設置了擋水牆,降低了雨水管道排水能力;而其自行設置的臨邊防護牆達不到原有的防淹能力。施工單位中鐵隧道集團和監理單位石家莊鐵源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以及其相關負責人,被調查組建議給予行政處罰或政紀處分[36][37]。
未來發展
21號線增城廣場站已預留延伸條件,未來可繼續往東延伸,跨過增江進入東岸的增江街道及更遠地區。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8月發布的《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年》,21號線西端終點站為天河公園站,東端終點站為廣工華立學院站,全長70.5公里[38]。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