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湘南起義舊址群
中國大陸文物保護單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湘南起義舊址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的湘南地區與湘南起義相關的一系列建築。自2011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先後將部分郴州市、衡陽市和株洲市境內與湘南起義有關的建築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Remove ads
歷史
主條目:湘南起義
湘南起義又稱湘南暴動[1],是第一次國共內戰初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省發動的武裝暴動。1927年11月,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餘部在宜章縣發動了湘南起義首場戰役——年關暴動,其後一度控制了湘南10餘個縣份的廣大地區。但由於與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實力相距過於懸殊,1928年4月,朱德等人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最終被迫放棄湘南,轉入江西省境內的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宣告湘南起義結束。在起義過程中,當地的一些建築見證了起義的策劃、發展、高潮、衰落與完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湘南起義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部分之一,多個與之有關的建築先後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2]。
2011年1月24日,分布於郴州市、衡陽市、株洲市境內的多處建築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湘南起義舊址群」;2013年3月5日,分布在郴州市蘇仙區、汝城縣、嘉禾縣、宜章縣、永興縣、桂陽縣、安仁縣和資興市,衡陽市耒陽市以及株洲市炎陵縣等10個縣級行政區內的10處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聯合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湘南起義舊址群」。2019年2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公布第十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時,將嘉禾、桂陽境內各1處建築增補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湘南起義舊址群;2024年12月31日,湖南省在第十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為舊址群增補了1處汝城縣境內的建築[3]。
Remove ads
名錄
更多資訊 名稱, 子項 ...
名稱 | 子項 | 地址 | 圖片 | 建築信息 | 湘南起義相關歷史 |
---|---|---|---|---|---|
第七批(2013年3月5日公布) | |||||
洣泉書院 | 株洲市炎陵縣霞陽鎮新市街02-4號 26°29′29″N 113°46′00″E |
始建於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註 1],舊稱黃龍書院、烈山書院、酃湖書院。坐北朝南,為三進兩廂式土木結構建築,建築面積1942平方公尺,院內有58間房間,目前書院經修繕後被闢為「中國工農紅軍在炎陵縣革命活動紀念地」紀念館展廳[4][5]。 | 1928年3月,毛澤東、張子清等人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自江西前往酃縣(今炎陵縣)發動三月暴動,攻克酃縣後將團部設置於此;其後,中共在4月、6月兩度占領酃縣,毛澤東在這期間均居住於後廳右側房間內[4][6]。 | ||
培蘭齋 | 衡陽市耒陽市蔡子池街道聶洲社區十組[7] 26°24′39″N 112°51′02″E |
始建於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原是耒陽縣聶洲地區的謝姓居民的宗祠和私塾,坐西北朝東南,占地2900平方公尺,二進二廂房,磚木結構、硬山頂建築,上下兩層。經多次擴建後,以培蘭齋為主體的黨史陳列館建築面積達4000平方公尺,擁有「兩館一園」的展覽規模[8][9][10]。 | 第一次國共內戰初期,因國民黨清黨而遭到嚴重破壞的中共耒陽縣委曾在此秘密活動,開辦機關報《耒潮》。1928年湘南起義爆發後,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曾在培蘭齋設立招兵處,朱德、王爾琢等人曾在此辦公,朱德與其後來的妻子伍若蘭相識於此[8][9][11]。 | ||
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陳家大屋) | 郴州市蘇仙區南塔街道興中街35號 25°47′41″N 113°01′58″E |
![]() |
由清末時期郴縣的一戶陳姓生意人所建,磚木結構建築,建築面積728平方公尺。2008年郴州市人民政府修繕後面向公眾免費開放,2017年—2018年期間再度全面修繕[12]:28[13]。 | 1928年2月中國共產黨軍隊攻克郴縣,該建築被用作湘南起義總指揮部駐地。3月發生反白事件,郴縣蘇維埃政府原駐地東山書院被毀,政府機關遷至此地辦公,國軍加緊圍剿後,政府機構於4月2日轉入地下活動[13][14]。 | |
彭公廟聯席會議舊址 | 八角亭 | 郴州市資興市州門司鎮塘家灣村 26°06′15″N 113°36′48″E |
![]() |
又名懷清亭,始建於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磚木結構攢尖頂閣樓式建築[15],占地153平方公尺。文革時期受損嚴重,1982年頂部塌陷,2020年代照原貌重修,並布置相關陳列[16]。 | 1928年4月9日,陳毅、何長工等率領湘南起義餘部先後擺脫國軍追捕後在彭公廟地區會合[17],楊福濤、席克思等中共湘南特委成員也跟隨陳毅的農軍來到此地。由於對前往井岡山還是衡陽的問題產生分歧,陳毅等人遂將軍隊駐紮在西家田胡氏祠堂,與楊福濤等人在八角亭內召開聯席會議。會上,陳毅屢勸特委成員隨軍前往井岡山,但楊福濤堅決要求回衡陽繼續活動。翌日,特委機關四十餘人北上衡陽,起義軍數千人則在陳毅、何長工率領下前往井岡山[2][18]。 |
胡氏祠堂 | 郴州市資興市州門司鎮塘家灣村 26°06′12″N 113°36′53″E |
![]() |
始建於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當地的胡姓族人世代在此居住,坐東朝西,磚木結構懸山頂建築,分左右兩棟,占地796平方公尺[12]:42-4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胡氏祠堂日益年久失修,部分建築圮毀。2014年對建築進行了全面修繕和遺址保護[19],現設有相關歷史陳列[20]。 | ||
碕石暴動舊址 | 中共宜章縣委舊址承啟學校 | 郴州市宜章縣迎春鎮碕石村 25°12′31″N 112°42′13″E |
原為四合院式建築,始建於道光二十六年(1764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民國17年(1928年)4月兩度被毀,1931年重建。新建的書院建築風格受西方建築的一定影響,面積286平方公尺,建築外有蕭克題寫的「承啟學校」四字,人字形梁架、磚木結構、短檐廡殿頂,屋頂覆以青瓦,上下兩層,其中第一層被開發為供遊人參觀的陳列室[2][12]:67-68。 | 1928年1月18日,彭曬等中共宜章縣委特別支部成員自宜章縣城返回碕石,在承啟學校內秘密召開黨團組織會議,布置暴動工作。翌日早晨,彭曬以買槍防匪為名,召集村內30餘名鄉紳到村裡的玉公祠內開會,在各鄉紳到齊後將他們悉數逮捕,監禁於祠堂中。隨後,中共成員將鄉紳家中糧倉打開,把糧食分給農民。暴動後,碕石村300餘名赤衛隊被中共宜章縣委改組為「工農革命軍獨立營」,彭曬任營長,蕭克任副營長,龔楷任黨代表[2][12][21]。22日,朱德等人率軍協攻黃沙堡的暴動時經停於碕石,將軍隊駐紮在當地彭氏宗祠內並召開了群眾大會,其後在村內興辦「貧民夜校」,為村民傳播革命知識[22]。 | |
玉公祠 | 始建於乾隆元年(1736年),建築面積31.2平方公尺,磚木結構硬山頂,圍以尖山頂封火山牆。正門上方有「壽」字橫披窗,並刻有雕花。建築內原有供奉玉公的神龕,現今則供予當地老年人活動之用[22][23]。 | ||||
彭氏宗祠 | 始建於雍正五年(1727年),咸豐五年(1855年)、民國17年(1928年)兩度被毀,1930年重建。磚木結構建築,坐東北朝西南,建築面積288平方公尺,前後三進三廳,第一進門樓,第二進為迴廊明間,第三進為祭堂,正廳懸掛匾額「雍睦堂」,上方建有祖公神龕和牌位[2][22][23]。 | ||||
板梁暴動奪槍舊址(中村宗祠) | 郴州市永興縣高亭司鎮板梁村 26°04′59″N 112°51′44″E |
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占地288.2平方公尺,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單檐硬山頂建築,為當地劉姓村民供奉祖先的祠堂[24][25]。 | 1928年2月8日,經黃克誠、尹子韶及劉堯卿之弟劉承羔等人在宗祠內的策劃,中共領導的農軍通過板梁暴動一舉奪取了民團的全部槍枝彈藥,並在中村宗祠召開大會,宣布建立「永興縣工農革命軍第一師」[26][27]。 | ||
汝城會議舊址 | 郴州市汝城縣盧陽鎮津江村 25°32′46″N 113°41′01″E |
![]() |
始建於民國初年,原為當地朱姓人士的住宅,建築面積1464平方公尺,坐東朝西,院內6棟房。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舊址被多次修繕,並被開發為歷史陳列館[28]。 | 1927年11月19日,朱德率南昌起義殘部抵達汝城,26日,粵北、湘南地區十多個縣份的中共黨組織負責人被朱德、陳毅秘密召集於汝城,在院內開展了持續三天三夜的會議,敲定了湘南起義的基本計劃,史稱「汝城會議」[12]:138-139。 | |
中共嘉禾南區支部活動舊址(蕭克故居) | 郴州市嘉禾縣袁家鎮小街田村 25°32′30″N 112°25′56″E |
![]() |
始建於道光六年(1826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蕭克的曾祖父蕭人傑建造。為傳統湘南地區風格的四合院堂屋建築,坐東南朝西北,穿斗式梁架,磚木結構,屋頂為硬山頂式,鋪以青瓦[2][12]:122-123,屋內建有上下兩廳,東西兩側十二間廂房,中間是天井[29][30]。 | 1907年,蕭克出生於此宅。1927年12月,黃益善、蕭克、何輔漢等參加了廣州起義的中共黨員在上級的安排下潛回嘉禾縣,在蕭克家中成立了以黃益善為書記的中共嘉禾南區支部,並聚集了50餘人成立暴動指揮部,準備在嘉禾發動暴動,但計劃在其後流產。1928年4月,中共嘉禾南區支部成員向井岡山轉移[2][31]。 | |
桂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 郴州市桂陽縣鹿峰街道蔡倫井社區迴水街3號 25°44′16″N 112°43′36″E |
![]() |
始建於晚清時期,建築面積205平方公尺,坐西朝東,南北圍以風火牆,面闊11.3公尺,進深18.2公尺,整體則為青磚瓦木結構的湘南民居建築。中華民國時期,中共革命烈士何澄、楊呈祥曾居住於此。2008年受當地冰災破壞[12]:57,2010年代末得以修繕,建築內開設「紅色印記——湘南起義在桂陽史實陳列」展覽和「紅色書店」[32]。 | 1928年2月14日,由楊赤率領的郴桂農軍在國共工農革命軍第七師的配合下攻占桂陽縣城,15日,中國共產黨在桂陽縣城隍廟組織當地普通民眾和城鄉農民數萬人參與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正式宣布成立桂陽縣蘇維埃政府,政府的臨時辦公室設於七里街何家灣何碧雲的住宅內。16日,中國國民黨桂陽縣黨部和原桂陽縣政府率領軍隊和警隊反攻桂陽縣,蘇維埃政府遂遷往郴縣、桂陽交界的龍華山庵一帶[33][12]:57。 | |
轎頂屋會議舊址 | 郴州市安仁縣永樂江鎮安康路38號 26°42′21″N 113°16′06″E |
始建於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磚木結構硬山頂的四合院式建築,占地面積812平方公尺。建立之初為當地縣衙駐地,後被用作廣盈庫、縣圖書館及縣博物館。現今建築為安仁縣博物館館舍,其內依照轎頂屋會議相關歷史布展,展現當時的會議室、朱德住室等場景[12]:42-44。 | 1928年4月1日,中共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四師在朱德率領下占領安仁,轎頂屋的右廂房成為朱德居住、辦公場所。翌日晚間,朱德在轎頂屋內召開會議,對中共安仁縣委的組織機構、部隊向井岡山的轉移事宜與安仁農軍的軍事部署做出相關安排。4日晚,朱德再度在屋內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大部隊在5日離開安仁,並安排聯絡人員赴資興與陳毅會合,令安仁農軍留駐本地為大部隊斷後[12]:42-44[34]。 |
關閉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名稱, 子項 ...
名稱 | 子項 | 年代[35] | 地址 | 圖片 | 簡介 |
---|---|---|---|---|---|
第九批(2011年1月24日公布) | |||||
永興縣第九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安福司關聖祠及紀念塔) | 1876—1920年[註 2] | 永興縣金龜鎮安福村下街組 26°20′00″N 113°10′50″E |
1928年2月永興縣蘇維埃政府在此設立第九區政府,3月,朱德率部經由此地前往井岡山,曾暫住於左廂房內,並計劃了攻打安仁、攸縣的計劃[36]。建築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原為當地祭祀關羽的祠廟,面積530平方公尺,有中棟和左右廂房,後牆部分坍塌,其餘部分保存較好[12]:106。2020年代永興縣有關部門出資修繕[37]。 | ||
何昆故居 | 清 | 永興縣金龜鎮牛頭村 26°19′38″N 113°10′34″E |
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蘇北紅十四軍建立者之一何昆出生、成長的地方,始建於清代,為方形的磚木結構建築,坐東北朝西南,占地405平方公尺,前後二進,有前廳、天井和後廳等結構,圍以人字形硬山頂馬頭牆[38]。建築目前基本保存完好[12]:113,2014年修繕後作為展廳對外開放[39]。 | ||
湘南工農兵代表會議舊址—太平寺 | 1436—1449年 | 永興縣便江街道永興縣第一中學內 26°07′41″N 113°06′27″E |
1928年2月9日,朱德率部攻克永興縣城,在太平寺內成立永興縣蘇維埃政府。3月16日—20日,中共湘南特委在寺內召開湘南工農兵代表會議,宣告成立湘南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寺廟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原為當地佛寺[40]。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成為永興一中工作用房,1997年大部分拆除,僅餘殘垣[12]:107[41]。 | ||
聖公壇革命舊址 | 工農革命軍後方醫院舊址 | 1928年[註 3] | 宜章縣笆籬鎮聖公壇村 25°03′08″N 112°57′03″E |
1928年1月28日,陳毅率工農革命軍進駐聖公壇,將後方醫院設置於此。原為村內普通民房,磚木結構硬山頂建築,坐南朝北,三面圍以泥磚牆,正面牆刷有白灰,上下二層,但二層基本無法住人[12]:73-74[42]。現被開發為旅遊景點[43]。 | |
後壇岩兵工廠舊址 | 1928年[註 3] | 宜章縣笆籬鎮聖公壇村後壇 25°02′33″N 112°57′16″E |
為村後山的三岔形溶洞,1928年1月初年關暴動後,工農革命軍在28日輾轉到達聖公壇組建「後方營」,並在岩洞中創設兵工廠以製造大刀、土炮和梭鏢[12]:72-73。高5公尺、寬4公尺、進深68公尺,總面積約400平方公尺[42]。2020年代,有關部門為發展紅色旅遊業,修建了旅遊公路[44]。 | ||
汝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黃氏總祠 | 1929年[註 3] | 汝城縣盧陽鎮西街 25°32′55″N 113°40′51″E |
1927年9月29日,通過桂東起義占領桂東縣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第一團在何舉成的帶領下南下攻占汝城,隨後在黃氏總祠內宣告成立汝城縣蘇維埃政府。磚木結構(一說土木結構[12]:137)建築,坐西朝東,兩進、三開間,內有一天井。現為政府財政公房[12]:136-137[45]。 | ||
朱德、范石生談判合作舊址 | 1927年[註 3] | 汝城縣盧陽鎮津江村 25°32′51″N 113°41′12″E |
![]() |
1927年11月19日,朱德率南昌起義餘部抵達汝城縣,於20—21日和駐紮當地的國軍第十六軍軍長范石生在該建築內開展了為期兩天的談判,談判後朱德的部隊被編入第十六軍並配發軍餉和物資,范石生還保證中共政治自主、組織獨立且軍事自由[12]:137-138。始建於晚清,原為村辦學校,原址先後被用作城郊鄉中學和城郊中心小學校舍,1970年代後原建築僅餘殘垣[46]:253,611。2025年5月開設「朱范合作」歷史陳列展覽[47]。 | |
李濤故居 | 1905年[註 3] | 汝城縣延壽瑤族鄉壽水瑤族村新坡組金星寨下 25°27′09″N 113°30′09″E |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李濤出生、成長的地方,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48],為湘南地區傳統古民居式建築,建築面積約73平方公尺,坐東朝西,青磚、木、瓦結構,掛有「李濤將軍故居」保護牌[12]:160[49]。2010年代經修繕、布展後被闢為李濤生平故事的展示館,內展有李濤老照片、銅像雕塑、舊實物等[50][51][52]。 | ||
朱良才故居 | 1900年[註 3] | 汝城縣馬橋鎮外沙村 25°33′17″N 113°37′23″E |
![]() |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朱良才出生、成長的地方[53],始建於晚清時期,為湘南地區傳統古民居式磚混結構建築,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117平方公尺[12]:155,2010年代經修繕、布展後,被闢為朱良才生平故事的陳列館[54]。 | |
宋裕和故居 | 1902年[註 3] | 汝城縣延壽瑤族鄉壽水瑤族村宋家組 25°27′22″N 113°30′10″E |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宋裕和出生、成長的地方,始建於清朝時期,為普通古民居建築,宋氏家族世居於此,建築面積約93平方公尺,坐東朝西,磚土、木、瓦結構,掛有「宋裕和故居」保護牌,2010年代經修繕、布展後,被闢為宋裕和生平故事的陳列館[12]:159[54]。 | ||
中共嘉禾南區支部活動舊址(南薰亭) | 民國[註 3] | 嘉禾縣袁家鎮小街田村 25°32′21″N 112°25′37″E |
![]() |
1927年12月,黃益善、蕭克、毛中心等9名中國共產黨成員集中在南薰亭,通過會議決定建立中共嘉禾南區支部。該亭由村民蕭覃蔭等倡建,始建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註 4],是典型湘南地區路亭風格,占地56.6平方公尺,長10.12公尺,寬5.6公尺,石木結構硬山頂,現建築為2009年重建[12]:119-120[55][56]。 | |
資興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 清 | 資興市三都鎮三都村流華灣組 26°02′04″N 113°15′17″E |
1928年1月,中共湘南特委在資興縣三都發動武裝起義控制該地。3月6日,資興縣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辦公地點設在當地人袁才奇的家中,9日遷入資興縣城辦公。建築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式建築,面積280平方公尺,南北有馬頭牆,內有板房、繡樓等結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多次維修[12]:41-42[57],現為展示中共黨史的陳列館[58]。 | ||
沙田同益店(毛澤東活動舊址) | 1928年[註 3] | 桂東縣沙田鎮沙田圩 25°50′43″N 113°49′05″E |
1928年3月,為配合湘南起義,毛澤東率軍進駐沙田,多次在同益店前和群眾交談,4月1日,毛澤東在沙田同益店前發表過演說。建築面積150平方公尺,磚木結構,屋頂覆以小青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建築收歸國有並租賃給個人使用,2008年照原貌重修[12]:176-177。 | ||
第十批增補(2019年2月28日公布)[59] | |||||
嘉禾南區農民協會舊址 | 1926—1927年[3] | 嘉禾縣袁家鎮小街田村 25°32′30″N 112°25′56″E |
![]() |
位於蕭克故居旁側,1927年—1928年蕭克等中共成員在嘉禾活動時在此建立了農民武裝[60]。建築現被用作嘉禾縣黨政機關的廉潔教育場所[61],其內歷經修繕、綜合治理和布展,現懸掛農民協會的旗幟,並張貼中共的宣傳標語等[62][63]。 | |
鄧三雄故居 | 1926—1927年[3] | 桂陽縣洋市鎮南衙村 26°02′01″N 112°48′28″E |
是原工農革命軍第七師獨立營營長鄧三雄出生、成長的地方,始建於民國元年(1912年),磚木結構懸山頂式瓦房,總面積為492平方公尺,有房間25間,正門位於南側,入室為前廳,正廳位於天井後,東西向通道橫於正廳前方,建築物兩端置有耳門,內設有英烈事跡陳列館[64][65][66]。 | ||
第十二批增補(2024年12月31日公布)[67] | |||||
黃家大院 | 1927年[3] | 汝城縣土橋鎮黃家村3組 25°35′08″N 113°44′11″E |
![]() |
1928年4月7日,毛澤東的軍隊在策應朱德的途中途經黃家村,駐紮於黃元吉家中,並以此為據點進行宣傳、打土豪的工作,屋主還在毛澤東走後收到了部隊的酬謝。大院為坐東朝西的湘南古民居式建築,面積387平方公尺,青磚瓦房,上下二層[68]。現建築經屋主子孫多次維修,並成為旅遊景點[69]。 |
關閉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