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泉漳片

閩南語分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泉漳片
Remove ads

泉漳片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中最主流的方言,於福建稱為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在臺灣通稱臺語福佬話臺灣閩南語;在中南半島主要被稱為福建話,在菲律賓則稱為咱人話。其起源於福建南部(閩南)的一帶,與潮汕片瓊雷片等其他閩南語方言有語言學親緣關係;除通行於閩南地區外,亦於東南亞聚居大量閩南民系移民的地區廣泛流行,包括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並在這些地區發展出在地化變體(如臺語即為當中最典型例子)。

事实速览 泉漳片,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事实速览 白話字 ...
Remove ads

名称

民間理解的闽南语通常特指泉漳片,即所谓“狭义闽南语”,語言學界按語言譜系分析,所定義的「闽南语」(即福佬话)統括潮汕片雷州片等,在区别时被称为“广义闽南语”。泉漳片的慣用英文稱呼「Hokkien」是泉漳片對「福建」二字的發音,最先在1832年由傳教士麥都思的字典記錄(當時他記為Hok-këèn)。泉漳片的各種次方言在民間的自稱繁多,一般僅指代該次方言點,不能越級指代整個學老話,[2]以下為常見閩南語之名稱:

  • 下南話(ē-lâm)
福建南部的傳統地理称呼为「下南」,方言为「下南話」,相對「北頂」。在早期,泉州和漳州都稱呼自己的方言為「下南話」、「下南腔」。直到民國時期慢慢被「閩南語」、「閩南話」所謂外來稱呼詞彙所替代。直至今天下南族群以此為稱呼,但是以福州民系為首的其它福建族群還仍保留這一稱呼。
  • Amoy(廈門語、廈語,為漳州話Ēe-mûi 的音譯)
清末的1873年,英國蘇格蘭長老會傳教士杜嘉德編撰的大型閩南語辭典《廈英大辭典》面世,稱之為 Amoy,認為其不是方言而是獨立語言,內部則有四種真正方言:漳州話泉州話(晉州)、同安話廈門話[3]
歐美至今仍有稱這種語言為 Amoy。美國本土英語權威辭典《韋氏詞典》錄有 Amoy 詞目。[4]
  • 福建話
  • 臺灣話臺語
臺灣漢族許多是來自福建南部的閩南人,閩南語成為臺灣島和澎湖群島使用人口最多的漢語方語,亦被稱作「臺灣話」或「臺語」。從文獻上來看,「臺語」、「臺灣話」的名稱最遲於清末即已出現,目前所知,「臺語」一詞最早出現於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中的註釋:「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5];而「臺灣話」最早出現的文獻則是1874年《李文忠公選集》第一冊/同治十三年/上海探信(三月十二日)(附):『所有東洋興兵打臺灣生番地方之事,連日議論紛紛,頃由長崎信來,知日本派柄川宮(柄川名,宮即親王也)總督其事,李仙德參議。李即去年隨副島來過,本美國人,曾任福建領事,會說臺灣話。』[6]
臺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將最多臺灣人使用的語言定義為臺灣話。而「早期臺灣話」指未接受西洋、東洋(日本)和南洋等影響以前的臺灣話,兼指漳、泉、潮等閩南話。[7][8]不過,實際上日本語出版物是以「臺灣語」表記,非「臺灣話」,如小川尚義以總督府名義所著《臺日大字典》等著作。但「臺灣語」不符合一般人語音習慣,二戰後直至今日,臺灣民間多以「臺灣話」(白話字:Tâi-oân-ōe;臺羅:Tâi-uân-uē)或「臺語」(臺羅:Tâi-gú)稱呼。連雅堂於1929年在《臺灣民報》第288號發表〈臺語整理之頭緒〉一文(後收錄在《臺灣語典》自序)中就出現了「臺語」「臺灣語」「臺灣之語」之名稱。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臺灣之初期也是用「臺語」一詞,譬如「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於1955年出版的《臺語方音符號》及國防部於1958年出版的《注音臺語會話》,之後因政治因素而改稱「閩南語」。[9]
Remove ads

次方言

以音韻而言,漳州市的郊縣的音系(尤其漳浦縣雲霄縣詔安縣、漳平永福鎮,另還有龍岩市)較為存古,例如/E/和/e/的開口度區別,其他泉漳片以至於其他閩南語大多合流為/e/。[10][11]

對泉漳片各個次方言的研究長期集中在地級市城區。以漳州而言,排除縣志不算,漳州地級市的單點方言材料除了長泰縣東山縣漳平縣永福鎮之外極其罕見。[10]

廈門話臺灣話泉州話漳州話的混合,即漳泉濫。其中,北臺灣和南臺灣的腔調分別是偏泉腔和偏漳腔。不過,雖然泉州話和漳州話在發音和詞彙用法上有些許的不同,但在文法上普遍是一致的。此外,臺灣話在經過半世紀日本統治的影響下,有許多日語外來詞融入日常詞彙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也存在來自馬來語英語潮州語粵語的外來影響。廈門話、泉州話、漳州話、龍巖話、臺灣話、棉蘭福建話檳城福建話新加坡福建話事實上是能夠互通的。

福建

福建的泉漳片闽南话,按《福建省志》的分类,可分为四个小片。[12]:199[13]

其他福建鄰近地區

泉漳片在江西廣東浙江廣西等地的部分地區亦有分佈,以語言島形式存在。

臺灣

臺灣話:主要混合泉州話漳州話的腔調,加上一些日語(含日式外來語)及其他外來語詞彙。語言學家洪惟仁將臺灣話的腔調分為三大腔,並在其下細分。雖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大腔,但台灣各地區之間的詞彙使用及部分發音有些許的差異。且從大航海時代就受到外來語影響的關係,現在台語已有一部份的詞彙和原本的漳州、泉州及廈門等地不通用,發音上也有些許的差異,比如台語的「五分鐘」福建閩南語念作「一字久」,台語的「臭屁」福建閩南語念作「排只」,台語的「好參詳」福建閩南語念作「好拍捨」等等 [14]

  • 混合腔(漳泉音混合,聲調偏漳音的漳泉濫
  • 偏漳腔(除了宜蘭腔跟桃園腔外,又被統稱為“內埔腔”)
  • 偏泉腔(除了臺北腔跟鹿港腔外,又被統稱為“海口腔”)

東南亞

音韵对比

更多信息 音调, 泉州话 ...

基礎詞彙

以下詳列現代標準漢語閩南語泉漳片斯瓦迪士所枚舉的207個核心詞:

更多信息 現代標準漢語, 白話字 ...
Remove ads

文法

福建泉漳話是一種分析語,因此在詞語在語句中的前後排列對於意思的表達是十分重要的。[16]福建泉漳話允許主-動-賓主詞動詞,然後再接受詞)的造句模式;然而,由於福建泉漳話是一種話題優先語言,所以這樣的語序通常會被打破。和綜合語不一樣的是,福建話沒有時態性別以及複數的型態變化(除了代名詞);相反地,欲表達時態、性別和複數等概念時,會通過複詞、標示、語法或者上下文來區別。福建泉漳話的動詞並沒有時態變化,時態的表達會透過時間副詞進行修飾。

代名詞

泉漳話內部的方言之間,在代名詞的選用上有些許不同。以下說明使用漢字及白話字

更多信息 人稱, 單數 ...
1 具排他性的「我們」,即不包含聽話者。
2 具包容性的「我們」,即包含聽話者。
3 東南亞福建話用法。

所有格通常後綴「个」(ê)(南方語言中,定語助詞與量詞同源),文言上後綴「之」(chi)。而複數則一般無後綴表達所有格,如:goán ang sèⁿ / sìⁿ Tân

Remove ads

注释

参见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