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2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2012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是由国际汽车联盟舉辦的年度一级方程式赛车賽事,是一級方程式第63屆比賽。2012年度赛事總共有20站,3月18日在澳大利亚开始,11月25日结束于巴西站。美国站赛事时隔4年重新回归,将在得州的奥斯汀举行。此外,2011年由于阿拉伯之春被取消的巴林大奖赛也会重新出现在赛程中。
2012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 錦標賽賽季 |
|
車手冠軍: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車隊冠軍:红牛-雷诺 | |
上屆:2011 | 下屆:2013 |
2012年的赛事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历史上首次迎来六位世界冠军同场竞技——2010年和2011年两届赛事冠军、卫冕冠军、红牛车队车手塞巴斯蒂安·维特尔;2009年度冠军、迈凯伦车队车手简森·巴顿;2008年度冠军、迈凯伦车队车手路易斯·汉密尔顿;2007年度冠军、路特斯车队车手基米·莱科宁;2005年和2006年两届赛事冠军、法拉利车队车手费尔南多·阿隆索;以及老车王、七届赛事冠军、梅赛德斯车队车手迈克尔·舒马赫。
红牛车队是卫冕冠军车队。衛冕冠軍的車手是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2012年11月18日,红牛车队在倒数第二场的美国大奖赛上凭借积分领先的优势成功卫冕年度车队总冠军,这也是该车队连续第三年获得车队总冠军[1]。2012年11月26日,塞巴斯蒂安·维特尔在巴西站成功卫冕世界车手总冠军。
车队及车手
以下為參加2012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隊及車手:[2][3][4]
2012年賽程
场次 | 赛事名称 | 大獎賽 | 賽道 | 日期 | 時間[53] | |
---|---|---|---|---|---|---|
當地 | UTC | |||||
1 | 澳洲航空澳大利亚大奖赛[54] | 澳大利亚大奖赛 | ![]() |
3月18日 | 17:00 | 06:00 |
2 | 马石油馬來西亞大奖赛 | 馬來西亞大奖赛 | ![]() |
3月25日 | 16:00 | 08:00 |
3 | 瑞银中国大奖赛 | 中国大奖赛 | ![]() |
4月15日 | 15:00 | 07:00 |
4 | 海灣航空巴林大奖赛 | 巴林大奖赛 | ![]() |
4月22日 | 15:00 | 12:00 |
5 | 桑坦德西班牙大奖赛 | 西班牙大奖赛 | ![]() |
5月13日 | 14:00 | 12:00 |
6 | 摩纳哥大奖赛 | 摩纳哥大奖赛 | ![]() |
5月27日 | 14:00 | 12:00 |
7 | 加拿大大奖赛 | 加拿大大奖赛 | ![]() |
6月10日 | 14:00 | 18:00 |
8 | 欧洲大奖赛 | 欧洲大奖赛 | ![]() |
6月24日 | 14:00 | 12:00 |
9 | 桑坦德英国大奖赛 | 英国大奖赛 | ![]() |
7月8日 | 13:00 | 12:00 |
10 | 桑坦德德国大奖赛 | 德国大奖赛 | ![]() |
7月22日 | 14:00 | 12:00 |
11 | 埃尼匈牙利大奖赛 | 匈牙利大奖赛 | ![]() |
7月29日 | 14:00 | 12:00 |
12 | 殼牌比利时大奖赛 | 比利时大奖赛 | ![]() |
9月2日 | 14:00 | 12:00 |
13 | 桑坦德意大利大奖赛 | 意大利大奖赛 | ![]() |
9月9日 | 14:00 | 12:00 |
14 | 新加坡电信新加坡大奖赛 | 新加坡大奖赛 | ![]() |
9月23日 | 20:00 | 12:00 |
15 | 日本大奖赛 | 日本大奖赛 | ![]() |
10月7日 | 15:00 | 06:00 |
16 | 韩国大奖赛 | 韩国大奖赛 | ![]() |
10月14日 | 15:00 | 06:00 |
17 | 巴帝電信印度大奖赛 | 印度大奖赛 | ![]() |
10月28日 | 15:00 | 09:30 |
18 | 阿提哈德航空阿布扎比大奖赛 | 阿布扎比大奖赛 | ![]() |
11月4日 | 17:00 | 13:00 |
19 | 美国大奖赛 | 美国大奖赛 | ![]() |
11月18日 | 13:00 | 19:00 |
20 | 巴西石油巴西大奖赛 | 巴西大奖赛 | ![]() |
11月25日 | 14:00 | 16:00 |
- 復辦美国大奖赛及巴林站。前者自2007年停辦,复办后由印第安納波里斯改為德州奧斯汀舉行。由於2011年阿拉伯政局問題,巴林站暫停一年。至於土耳其站賽事被賽會取消。
- 德国大奖赛在2011年由纽博格林赛道举办后,今年将回到霍根海姆举行。
主要改動
- 在2011赛季,各支车队都在赛车上使用了“鬆油门废气分散器”(Off-throttle Blown Diffusers),它可以在车手松开油门时繼續讓引擎製造大量的廢氣來排放,並将引擎产生的废气进行引导并扩散,增加赛车的下压力。但是这个概念从2011年英国大奖赛开始实施被全面禁止。
- 去年比賽中紅牛車隊的偉伯曾因車頭碰觸到前車後車輪,造成整輛車被運轉中的車輪往上捲到半空中,所以今年賽會規定所有車隊的車頭前端高度都必須降低,但是在不能使用完整破風板整理氣流的規定下,從車頭前翼與前懸吊支臂傳來的亂流仍不易處理,所以除了邁凱倫車隊和瑪魯西亞與HRT車隊外,其他車隊都將車頭前端降低,後方的車頭卻仍採大幅上揚的設計,讓前懸吊支臂的高度較高,使流經此處的亂流高度也較高,比較不會妨礙車身下半部氣流的快速流動,造成下壓力降低,但也造成車頭外型出現一節高低落差的platypus鴨嘴獸式車頭的奇特形狀。
- 本年度排氣管依規定排氣口全部朝向天空,但邁凱倫車隊仍利用Coanda效應的車尾設計,透過側箱上方邊緣引導氣流,把排氣口的大量氣體導向車尾底部氣流擴散器增加下壓力。
排名及分站成绩
比賽 | 大獎賽 | 桿位 | 最快圈速 | 冠軍車手 | 冠軍車隊 | 報告 |
---|---|---|---|---|---|---|
1 | ![]() |
![]() |
![]() |
![]() |
![]() |
報告 |
2 | ![]() |
![]() |
![]() |
![]() |
![]() |
報告 |
3 | ![]() |
![]() |
![]() |
![]() |
![]() |
報告 |
4 | ![]() |
![]() |
![]() |
![]() |
![]() |
報告 |
5 | ![]() |
![]() |
![]() |
![]() |
![]() |
報告 |
6 | ![]() |
![]() |
![]() |
![]() |
![]() |
報告 |
7 | ![]() |
![]() |
![]() |
![]() |
![]() |
報告 |
8 | ![]() |
![]() |
![]() |
![]() |
![]() |
報告 |
9 | ![]() |
![]() |
![]() |
![]() |
![]() |
報告 |
10 | ![]() |
![]() |
![]() |
![]() |
![]() |
報告 |
11 | ![]() |
![]() |
![]() |
![]() |
![]() |
報告 |
12 | ![]() |
![]() |
![]() |
![]() |
![]() |
報告 |
13 | ![]() |
![]() |
![]() |
![]() |
![]() |
報告 |
14 | ![]() |
![]() |
![]() |
![]() |
![]() |
報告 |
15 | ![]() |
![]() |
![]() |
![]() |
![]() |
報告 |
16 | ![]() |
![]() |
![]() |
![]() |
![]() |
報告 |
17 | ![]() |
![]() |
![]() |
![]() |
![]() |
報告 |
18 | ![]() |
![]() |
![]() |
![]() |
![]() |
報告 |
19 | ![]() |
![]() |
![]() |
![]() |
![]() |
報告 |
20 | ![]() |
![]() |
![]() |
![]() |
![]() |
報告 |
前十名车手可获得积分。
名次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
积分 | 25 | 18 | 15 | 12 | 10 | 8 | 6 | 4 | 2 | 1 |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 – 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賽程90%,因而有排名。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 – 車手未完成賽事,但已完成90%的原定賽程,因而有排名。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