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浦東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個一個副省級市轄區,範圍包括黃浦江以東到長江口之間個區域,西南面搭奉賢區、閔行區接壤,西面搭徐匯區、黃浦區、虹口區、楊浦區、寶山區等六區隔黃浦江相望,東北面搭崇明區隔長江相望。全區面積1429.67平方公里。
1990年4月1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出浦東開發開放個決策,並於1992年10月11號批准以川沙縣為主體設立浦東新區,並拉浦東進行了一系列大型開發建設項目。2005年,上海浦東新區獲批成為中國首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9年5月,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讓浦東新區成為上海市第二大個行政區。現在,浦東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副省級區搭國家級新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也是中國大陸經濟產業頂頂發達個地區之一。
Remove ads
歷史
浦東地區歷史上曾經是海洋,成陸地個辰光晏,差弗多只有兩千多年個歷史。 浦東箇只名字就是因為伊勒拉黃浦江東面[2]。
古代
南北朝個辰光,浦東地區畀信義郡崑山縣管。從唐朝天寶年間設華亭縣以後,箇面是華亭搭崑山縣頂頂東面。南宋個辰光設立嘉定縣以後後,浦東畀華亭(縣治勒拉現在上海松江區)、嘉定(現上海嘉定區)二個縣管。元至元廿九年(1292年),華亭縣東北面拆出上海縣,浦東地區畀分屬上海、嘉定二縣管[3]。清雍正三年(1725年),上海縣東南部個長人鄉拆成南匯縣,縣治勒拉原來個南匯嘴,現在個惠南鎮。嘉定縣東面拆出個寶山縣。箇個辰光,浦東地界畀上海、南匯、寶山三個縣拆開來管。嘉慶十五年(1810年),上海、南匯兩個縣拆出地方設置川沙撫民廳[4][5]。
近現代

中華民國成立,改廳為川沙縣,讓伊搭南匯縣一道畀江蘇省管。民國16年(1927年)成立上海特別市,南到楊思、北到高橋個沿江地區畀劃撥上海特別市[5]。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1月,中國輸脫淞滬會戰,長三角地區畀日本佔領。勒拉接下來個幾年裏向,除脫中國共產黨領導個游擊隊控制一些鄉鎮,浦東畀汪精衛政權搭日本控制。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上海及周邊地區。1950年,南匯縣北面有29個鄉劃撥川沙縣,箇個辰光,浦東地界畀上海個三個區——楊思區、洋涇區、高橋區搭仔江蘇省個上海縣、川沙縣、南匯縣管牢。
1952年,楊思區、洋涇區個沿江地帶變成東昌區。1956年楊思、洋涇、高橋三個區合併成東郊區。1958年東郊、東昌兩個區再合併成浦東縣;同一年,上海市擴大,南匯縣搭川沙縣儕劃撥上海市。箇個辰光個「浦東地界」是上海市個浦東、川沙、上海、南匯四個縣。
1961年,浦東縣撤銷,農村地區畀川沙縣,黃浦江邊分別畀楊浦區、黃浦區搭仔南市區。箇個辰光,浦東除脫沿江地區畀上海市個南市、黃浦、楊浦三區管拉,其他地區儕畀川沙縣、上海縣(於1992年與閔行區合併)、南匯縣管[5]。
開發開放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原浦東新區

原浦東新區下轄11個街道、12個鎮:
- 街道:濰坊新村街道、陸家嘴街道、塘橋街道、周家渡街道、東明路街道、洋涇街道、上鋼新村街道、滬東新村街道、金楊新村街道、浦興路街道、南碼頭街道、花木街道
- 鎮:川沙新鎮、合慶鎮、曹路鎮、高東鎮、高橋鎮、高行鎮、金橋鎮、張江鎮、唐鎮、北蔡鎮、三林鎮
原南匯區
原南匯區設1個街道、14個鎮
農場
蘆潮港農場、東海農場、朝陽農場
交通
航空
鐵路
- 滬通鐵路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