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制糖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製糖所map
Remove ads

25°01′59.66″N 121°29′41.06″E

事实速览 台糖台北仓库 Taisugar Taipei warehouse, 旧称 ...
事实速览 糖廍文化园区, 概要 ...

台北制糖所,是一所曾经存在于台湾日治时期蔗糖制造工厂,位于台北厅古亭村区下崁庄[1](今台北市万华区糖廍里大理街160巷20弄内[2]:103),设立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是日治时期在桃园以北唯一设立的制糖所[3]:78昭和十八年(1943年)太平洋战争战况紧张,因甘蔗原料供应不足,且人手短缺而废除台北制糖所[2]:103,厂房与机器设备随之逐渐被拆毁。直至战后仅剩仓库台湾糖业公司使用。台北市政府在2003年指定原为其所属的3栋仓库与古月台为市定古迹[4][2]:103,并于2011年更名为“糖廍文化园区”[注 1][1],为台北市文化局的自营馆所之一。2022年,文化园区的部分区域重新改建为剧场后开幕,由在地的文化团体晓剧场所承接,团体与场馆共生营运,成为台湾第一个百年古迹改造的表演艺术场馆。[5][6][7][8]

Remove ads

沿革

清代

清治时代木材是艋舺地区的主要产业,而下崁(今大理街附近)自清朝中叶,私人糖廍就极为盛行。当时以只拖动石造磨礅[9]:109,榨蔗成汁,并以蔗叶生火煮成焦糖。这也是本地被称作糖廍的由来。[10]

日治时代

Thumb
C栋仓库,目前由明华园进驻。
Thumb
A栋仓库屋檐。
Thumb
甘蔗园。

台北制糖株式会社

进入日治时代后,总督府推动“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由于各糖廍规模不大且产品品质不一[11]:28,遂逐渐收购私人糖廍,而进行大型集约化的经营模式[10]。除引进国内财团投资台湾制糖业外,并以关税壁垒抑制廉价外糖[11]:28。台北制糖所前身为杨埤杨碧山父子经营的“电器制糖工厂[2]:103[3]:78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8月25日,木下新三郎高桥虎太板桥林家第四代林熊征等人成立台北制糖株式会社[1][12],收购电器制糖工厂,为北台湾第一家新式制糖厂,林熊征是监事中唯一的台湾人。四十四年(1911年)1月选定艋舺下崁庄下石路(今中国时报总社、华强社区一带)设置台北制糖所[1],此处为新店溪大嵙崁溪合流点,又与铁路连结,水路运输利于集散输出,也具有水道设施,适合制糖与运送。3月台北制糖厂开始动工,4月6日由台湾神社神官举行“地镇祭”,6月15日举行上栋仪式。12月17日,台北制糖株式会社举行试运转典礼,当时与会人有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板桥林家林鹤寿、艋舺仕绅吴昌才等;当日试榨的蔗料来自士林锡口(今松山)的蔗园,在20日制成“初糖”一瓶,与“初穗”共同献纳台湾神社。四十五年(1912年)1月16日,台北制糖株式会社首度展开制糖作业[1],每日压榨甘蔗量为700公吨[13]。为当时大台北地区唯一的制糖所。[10]

Remove ads

台湾制糖株式会社

大正五年(1916年)9月1日,台北制糖株式会社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并购[注 2]。六年(1917年),台北制糖所开始使用甘蔗细烈机,是台、日首度使用该机器的制糖厂。七年(1918年)4月27日艋舺停车场举行落成典礼,并建造一条干线至台北制糖所的仓库以便甘蔗运送,长530米。后又增设2条支线。九年(1920年)台北制糖所开始以碳酸法制造纯度较红糖高的白糖,主要输出至中国。十三年(1924年)台北制糖所与其他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的各糖厂开始栽植含糖率较高的爪哇大茎种甘蔗。后因大平洋战争爆发,战事吃紧,征招丁男投入战场,产糖量逐渐减少[10][9]:109。昭和十八年(1943年)总督府禁止制造耕地白糖,原设备移转至战力化工厂,台北制糖所宣布废止,厂房设施也逐日拆毁。[14]但台北制糖所在十九年(1944年)年初仍有榨糖作业。二十年(1945年)台北大空袭时,盟军以制糖所的高耸烟囱为轰炸目标,却误中同样具有烟囱的中央汤[10](位于今环河南路和平西路口圆环)。

Remove ads

光复后

台湾糖业公司

1946年6月1日,台北制糖所由中华民国政府接管,隶属台湾糖业公司第二分区。1947年,台糖设立万华仓库,成为统管台糖物料运输与进出口的重要转运节点[1],包括现今之3栋糖仓与其他4栋仓库。仓库用以储存销至北部剩下回销台北的糖,部分存放从日本进口的物料[10]。但附近以糖厂为中心的相关产业如化学、化工、食品加工纸业等中小型工厂仍然盛行。1940年代《征信新闻报》(今《中国时报》)接收仓库展开报业,吸引周边印刷业的聚集[15]。1955年后,台糖陆续将部分厂区土地售予征信新闻报与台湾电力公司[2]:103。1960、70年代起铁路运输之便吸引了成衣批发业的聚集[1]。1973年台糖配合台北市政府万大计划工程,拆除台北制糖所的铁路支线,改以卡车运输。1979年台糖拆除糖厂烟囱、仓库与民宅,并与台北市政府合建国宅、台糖员工宿舍。至此台北制糖所仅存3栋仓库与月台,由于台糖作为发货仓库,仍继续使用,故能维持较原始的面貌。

Remove ads

糖廍文化园区

成立辩证过程
Thumb
糖廍文化园区入口。

1997年台糖原欲将仓库与月台拆除,将土地租予西园医院兴建老人安养院,遭到附近居民反对。1998年7月1日台北市民政局组成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李干朗等六人小组,鉴定其为产业特色的历史建筑,李干朗表示:“大理街居民愿意保留老社区的文化,不仅可以找回过去的人情味,更重要是古迹不应冻结,而应加以活化利用!”。经一连串行动与抗争后,台糖放弃原定计划。台北市政府将月台与仓库的基地将一分为二,属于C1街廓公二公园)的部分,以容积移转的方式取得,不足部分采编列预算征收,并配合《中国时报》回馈建造简易公园;属于C2街廓部分,仍为台糖所有。

艋舺甘蔗季

2000年初,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局长陈威仁万华区区长徐汉雄等官员巡视大理街时,基于尚未征收的糖廍文化园区预定地上荒烟蔓草、蚊虫滋生,乃主动向台糖提议先行作简易绿化[10],也自此时起,每年开始举办“艋舺甘蔗祭”文化季。有点燃甘蔗祭坛圣火、甘蔗舞表演、“糖诗”朗诵、剖削甘蔗比赛与甘蔗大胃王比赛等活动。[9]:111

规划为市定古迹

2003年9月23日台北市政府指定仓库与月台为直辖市定古迹[注 4]。2008年由台北市文化局进行建筑修复与展示设置,并于2011年9月25日以“糖廍文化园区”名称正式开幕[1],并设置公园与地下停车场。

设置初期A栋仓库作为展览馆使用,规划“糖仓开门”糖业文化特展,介绍台北糖厂的历史及城西产业发展轨迹。B栋仓库自2011年起作明华园排练场使用。[15]

万座晓剧场

剧场本身是一个当代的英雄历程。我希望从捷运站出来就打造出一种仪式感,你会有个仪式性般的路线,然后进到这个魔幻的剧场里⋯⋯从龙山寺捷运站出来之后,看到这片很不一样的地方,走过这条小小的巷子,进到剧场看这里的演出,整体让人有种好像在做城市历险的感觉……这个城市历险是,你期待观众来这里,感觉这里的创作跟作品都会是很不一样,很挑战、或是很刺激的。

——锺伯渊(晓剧场艺术总监),[17]

2022年起,B栋仓库以及其他地区改由在地当代戏剧表演剧团晓剧场承接,申请“老房子文化运动计划2.0”的经费补助,邀请吕大吉建筑师修缮更新厂区[18],也因此获得2024年的台北老屋新生大奖[19]。万座晓剧场的名称来自“‘万’华”、日文的剧场“座”、以及承运的剧团“晓剧场”三词合体,同时也有万人入座的期许[20],打开了台湾首个由剧团申请老屋翻新的案例,主剧场可容纳两百个座位[21],在此陆续开设各种文化实验、戏剧[22]、舞蹈表演、艋舺国际舞蹈节[23]等活动节目。至2025年,万座晓剧场已有毛皮玛莉潮来之音茉娘不可能在一个晚上演完沙士比亚全集吧等12部戏剧作品在此演出[24]

制糖过程

制糖过程首先以自走式收割机于甘蔗田采收甘蔗,甘蔗被吸入收割机,去除叶子后由排出口释出,装上在一旁并行前进的蔗箱车货台。如果遇到石头很多的区域,收割机无法进入,则使用镰刀以人力采收后再去除叶子[16]:245。收割下来的甘蔗,由蔗箱车运送至最近的集蔗场,装上糖业铁路甘蔗车[注 5][16]:246。蔗叶则可做为牛的饲料。

集蔗场的装载方式分为以下三种:

  • 高台式:使用集蔗场的卸蔗台,由蔗箱车自行将甘蔗卸至停靠于卸蔗台的甘蔗车上。
  • 先将甘蔗卸至地面,再使用抓蔗机将甘蔗装载至甘蔗车上。
  • 背载式:蔗箱车将甘蔗车载上货台,到集蔗场后以特殊的支架将甘蔗车溜放回轨道上。[16]:246、247

铁路机车将空的甘蔗车糖厂拉出,在沿途的集蔗场一一放下空车,再把载满甘蔗的甘蔗车(称为重车)相互连结,运回糖厂。台糖于1978年全面改用内燃机车。没有铁路抵达的甘蔗田,则以蔗箱车直接运送甘蔗至糖厂。[16]:247

甘蔗车抵达糖厂后被放入卸蔗台,卸下甘蔗。甘蔗由输送带运至糖厂内部,用切割机切成约30公分长,已采收的甘蔗不能久放,必须趁新鲜处理[16]:248。切碎的甘蔗送入四重压榨机,榨出糖汁,榨完汁的纤维称为“蔗渣”,可作为锅炉的燃料或肥料。榨出的糖汁通过输送管进入滤净程序[16]:249。糖汁进入沉淀槽后加入石灰,使杂质凝固沉淀,沉淀物称为“滤泥”,可做为肥料使用。过滤完的糖汁首先在蒸发罐中加热,以提高纯度。再进入结晶罐结晶。最后结晶被放入分蜜机,利用离心力分出固体与液体,固体称为“粗糖”,液体则被称为“糖蜜[16]:250

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的制程只到粗糖为止,之后便是由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进行精糖的炼制。制作精糖要先将粗糖以热水溶成糖液,加入小苏打去除钙质维生素,再用活性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过滤脱色,得到的产品即为精糖。糖蜜则可做为制造酒精的原料。[16]:251

建筑

Thumb
台北制糖所的月台,现已修复。
Thumb
园区内展示的糖业铁路车辆。

台北制糖所的厂区内因职务而区分为宿舍招待所蔗田发电厂制糖厂以及铁道系统等,规模庞大。同时具备农务、公务及商务功能,亦对当时居民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10]。台北制糖所的糖厂是钢筋建物,烟囱高135尺,是当时(1911年)台北市最高的建物。现今糖厂、烟囱等皆已拆除,仅存3栋仓库与货运月台[9]:109。台北制糖所种植甘蔗原料的区域,除了下崁大加蚋附近之外[12],尚包括台北桃园总面积27594,大都分布在大嵙崁溪新店溪基隆河沿岸[9]:109,并自建铁路用以运蔗,总长41834。其中厂区附近有一座横跨大嵙崁溪的木造桥梁,运送板桥树林三峡一带采收的甘蔗至台北制糖所。[10]

仓库古迹以红砖堆砌,利用大跨距木桁架撑起仓库所需的空间。东侧的B、C栋仓库具有特殊的M字型屋顶[2]:103,A栋虽无M字型的屋顶,但其跨距仍相当的大,且具有砖砌的拱门及梯形柱[9]:109。仓库外墙曾经绘有大幅的糖厂景象画[9]:111。B栋目前还保有货车的卸货平台,以TR砖砌成[注 6][26],长达50米、宽20米[2]:103,推估是当初糖业铁路载运原料的古月台。[12]园区内展示隶属于溪湖糖厂的843号日立牌机车[27],并加挂平车蔗箱车守车。西侧辟有种植不同种类甘蔗的象征性甘蔗园[9]:111

月台破坏事件

台北市文化局于2010年邀请明华园进驻台北制糖所旧址[4]。但明华园于2011年4月将区域内的旧月台拆除部分,引发当地人士不满。同时发现月台由TR砖砌成,表层再敷上水泥所建造[28]。台北市文化局后决定修复该月台,并要求明华园负担费用。[26]

附注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