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都会区

臺灣首都圈及第一大都會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都會區
Remove ads

台北都会区,又称大台北地区台北都市圈大台北北北基,是台湾首都圈及第一大都会区,以首都台北市为中心,包含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其中前两者又合称为“双北”。人口聚集区域以台北盆地为主,并扩及周边山区、台地及沿海平地。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人口6,863,457人,中华民国约30%的人口居住于此。

事实速览 台北都会区, 国家 ...
事实速览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 ...

更广义的范围,则在大台北之外再加上桃园市所组成的“台北生活圈”(北北基桃),人口达9,253,001人,面积达3,678平方公里,在世界人口组织里为世界排名第41大都会区[1][2],约40%的台湾人在此居住、生活、就学和工作。若按生活圈规划,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属于“大台北首都生活圈”,依生活圈概念为一体来实施区域联合治理

Remove ads

聚居地人口

更多信息 聚居地城市, 英语 ...

都会区划分

台北都会区包含了

发展趋势

Thumb
南港软件产业园区(2020年摄)
Thumb
内湖科技园区(2007年摄)
Thumb
太空人佩斯凯于2021年自国际太空站拍摄的台北盆地夜景[a]
  • 多核心发展
战后初期的台北市区以台北站前商圈西门町一带为中心,之后逐渐东扩,至1990年代信义计划区成为首要之中心商业区,并吸引许多移入人口居住。1990年代后期以来,则有内湖科技园区的兴起聚集了大量的工作人潮,而大直重划区的发展则成为台北市另一个代表性的商务娱乐核心区域,2010年代起则积极开发位于南港东区门户计划区
另一方面,淡水河西岸的人口大量增加并逐渐凌驾台北市中心,新北市(原台北县)的板桥永和新庄三重芦洲新店等市镇的开发也趋于成熟。由于早期众多卫星城市环绕台北市单一核心的结构已不符大都会区的发展需求,故自2000年代以后,在公共交通捷运路网连通的基础上,以板桥新板特区为首的淡水河西岸都会核心亦逐渐成型,而其北侧的新庄副都心[4]亦于近几年开始进入具体开发阶段,整个台北都会区呈现明显的“多核心”发展趋势。
政府在台北都会区外围规划的新市镇,则有林口新市镇淡海新市镇等两处。
  • 范围维持稳定
台北都会区早期的范围仅止于台北市中心,以及台北县(今新北市)较早因都市化而升格为县辖市的区域,如三重永和板桥中和新庄新店等。后逐步往外扩张,目前已扩及台北市以及新北市的平原地带,并连结至基隆市及桃园市的精华区域。
Thumb
台北都会区日景
Thumb
台北都会区夜景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