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立交通大学
台灣的國立研究型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立交通大学(英语: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的前身之一,2021年2月1日与国立阳明大学整并。交大为中华民国高教深耕计划遴选出参与全球链接全校型计划的四所大学之一[10][11],前身为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1958年在台复校,与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及国立清华大学相邻。该校主要目的为培育工程(engineering)、科学(science)及管理(administration)方面的人才,此宗旨现于校徽上的ESA;学校主要发展领域为电子、资通讯及光电等[11],为台湾顶尖大学之一。
![]() | 此条目汇集过多统计、数据、图表资料,或罗列搜集项目,请注意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 (2015年4月14日) |
曾一度与相邻的国立清华大学商讨合并事宜,但因校名问题而破局[12]。2018年12月26日与国立阳明大学商讨多时的合并定案,两校启动并校程序,校名暂定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13][14][15]。2019年9月18日,国立阳明大学及国立交通大学两校校务会议皆通过合并计划书,2020年8月12日其合并计划书获教育部同意。[16][17][18]
交大与中国大陆的上海、西安、西南(成都)、北京等五所交大并称“五校一家”,强调“饮水思源,同行致远”的精神。饮水思源纪念碑也成为各校精神团结的象征。[19][20][21]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 南洋公学
- 1896年,当时中国教育风气渐开,提倡新政的办理轮船电线事务大臣盛宣怀于上海设立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创办的大学。南洋公学隶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校内设立师范学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公学首任督办为盛本人,总理则为何嗣焜,是交通大学的沪校。于1905年改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校”,1906年改称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校”,1911年改称为“南洋大学堂”,1912年改称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 交通大学
- 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以交通部所属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及北平邮电学校四校散居各地,管理困难。决定于1921年4月统一学制,统称交通大学。而分称各校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沪校)、唐山学校(唐校)、北京学校(平校)。而在上海的分校也曾被赋予“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等校名称呼。1926年设立“工业研究所”。
- 国立交通大学
- 对日抗战八年时期,交通大学沪校因租界沦陷,因此于迁往重庆,称之“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之后随着对日抗战胜利,由重庆迁返上海。迁回上海后,1937年与全国各大学一同改隶教育部,称国立交通大学,并成立理、工、管理学院。
-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国立交通大学校务机关仍留沪。1949年6月15日,国立交通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高教处接管,校长王之卓向军代表唐守愚移交校务。
Remove ads
1958年在台复校[23]
历任校长
Remove ads
学校象徽
现行国立交通大学校训为“知新致远 崇实笃行”,1974年为凌前校长鸿勋先生手题制颁的毕业纪念题词,后来参与那届毕业典礼的学长将其刻成匾额,赠送给母校,目前悬挂于博爱校区图书馆礼堂,而现在成为该校之校训。[23]
现行校徽上画有中西图书数册堆列于铁钻之上,西文书背上所写的ESA代表工程(Engineering)、科学(Science)及管理(Administration),为交大主要的教育内容。铁钻前倚放一锤,尖端悬著铁环,表示学理间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理论与实作并重。铁钻基部的1896则是交通大学的创校年。校徽的背景是一盾形,盾纹历历可数,勉人忠于一己,勇于前进。环盾作齿轮状,略似电机中电枢之横截面,形状为圆形、齿数为六十,代表一甲子,此运转不息的齿轮,又隐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 但在台复校初期,由校友吴伯桢学长与卢善栋学长所设计的校徽,该校徽取消中英文校名,且齿数改为二四,代表二十四小时,隐含着“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自强不息”之意。
1958年在台复校时,由卢善栋、吴伯桢两位学长所设计的校旗,基本上图案与原交通大学是相同的:“蓝底黄图”,上面则印有由右至左白色楷体的校名“国立交通大学”,中间则是当时的校徽(齿数二四),三条黄色平行直线代表沪、平、唐三所交大彼此血脉相通之意。现行校旗保留原设计理念,改为现行的校徽(齿数六十)。
在台复校初期,交大沿用1943版校歌的前半段,歌作词者佚名[25],作曲为萧友梅教授。1975年,时任校长盛庆琜重新填词取代,曲调不变。词中提到中华之美、上海、成都、北平(或平越)、唐山的交大,也蕴含当时“反攻大陆”的政治期许。[26]

因学校规模成长、两岸关系的和缓,因此,时任校长的张俊彦在1999年时,宣布恢复使用复校之初所用的交通大学校歌原词。目前除了原版本外,2001年,音乐研究所师生,更以校歌旋律为素材,分别谱成七种不同形式的歌曲。
- 国立交通大学校歌
- 佚名词、萧友梅曲
-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楷模,邦国之荣华,
-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吾睿智,激励吾热忱,
-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交大的吉祥物为“竹狐”,其来自于交大光复校区内的人工湖“竹湖”。[5]
校区
国立交通大学在合校前共有五大校区,光复校区为校本部。
光复校区位于新竹市东区,为交通大学总校区,除了生物科技学院在博爱校区、客家文化学院在竹北校区外,其他学院、系所皆位于此。
初期筹设过程,艰困二字都不足以形容,沈君山在《浮生三记》中有这一段描述:“...后来交通大学也在新竹复校,资深校友凌竹铭担任复校筹备会的主任委员,却没地了,原来都给了梅校长。只好在清华后门外勉强的挤出九甲地,就这样的挤了二十年,才再买到新校地。...”
在博爱校区竹铭馆内,镌刻前任校长盛庆琜所著之〈新辟光复校区记〉更提到,因校地难寻,中华民国陆军威武营区也因屡次协调未成,已有迁往高雄澄清湖畔的想法,最后在行政院长蒋经国先生的“科学也是国防”说服了态度强硬的军方,使交大继续留在新竹。[27][28]。
博爱校区位于新竹市东区,是交通大学1958年在台复校初始校地,目前设有生物科技学院及跨领域生医工程实验动物中心。
1958年,政府征收新竹市郊十八尖山下博爱街三公顷土地,以校友会捐款及美援经费补助兴建第一栋校舍-竹铭馆(前任校长凌鸿勋,字竹铭),当时作为教学研究、办公与员生住宿之馆舍,至1960年才兴建第二栋校舍作为图书馆。1964年大学部恢复招生,先后设立四个学系。
1973年,原有11.13公顷的校地已无法负荷渐增的学系和学生,为了未来发展需要,交大开始寻觅新校地,最终找到中华民国陆军威武营区。
1978年,奉准有偿拨用威武营区;9月,光复校区行政大楼落成,校本部自博爱校区迁入,校务和办学重心正式移转。
2018年,交大除了与阳明大学启动合校作业,也规划博爱校区作为未来成功合校后附设智慧医院的预定地,希望解决大新竹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29][30][31]

台北校区位于台北市三级古迹台北邮局四楼,目前设有经营管理研究所[32](原名管理科学研究所),有硕士班(含在职专班)及博士班。由于地处台湾的政经中心,校方的媒体记者会、产学合作、校友联谊、招生宣传等,经常在此举行。
交大校友会台北分会及交大管研所校友会在台北校区设有常驻办公室,经常举办各项产学合作及校友联谊活动。运输管理研究所亦有部分硕士班及博士班设立于此。
台南校区位于台南市归仁区,邻近高铁台南站及台铁沙仑站,目前设有光电学院硕、博士班,智慧科学暨绿能学院(AI学院)硕、博士班[33][34][35][36][37][38][39]。
目前台南校区占地8.2公顷,总面积预计达49.2公顷。
竹北校区分为六家校区、璞玉计划两大部分。六家校区(客家文化学院)位于新竹县竹北市。而璞玉计划暂订于高铁新竹站旁。客家学院六家校区已于2009年落成启用,璞玉计划则因遭当地居民严重抗议,延宕许久,目前仍在协商阶段。
嘉义校区目前停止开发,一般认为当地高科技厂商较少和校方无力开发第六校区有关。
校方2002年与嘉义县政府签订契约,原预计2003年完成第一期校舍并开始招生[40],后因经费问题延期。
2006年,校务基金管理委员会将嘉义校区开发经费转移至台南校区,使嘉义校区开发停止。教育部也对交大拥有台南校区、竹北校区后,要如何同时开发嘉义校区持保留态度,未准许开发案。
桃园全球校区(Taoyuan Global Campus),起源为校方于2019年4月16日,与桃园市政府签订《桃园市教育研发暨医疗园区合作意向书》[41]。位置规划于桃园机场捷运A19桃园体育园区站走路五分钟,与文智路、文德路、高铁南路二段所包围的2.7公顷文教用地。主要作为共同推动“教育研发暨医疗园区”使用,目前规划办理国际联盟 EMBA 教育的全球商管学院,设立含有智慧生医教学与研究中心的医疗发展学院,并设立兼具教学研究功能之国际医疗医院,打造国家级智慧生医教学与研究中心[42]。预计2022年完工启用成为第六校区。
组织
学校行政系统包含一位校长、四位副校长。各学院、各系所则设立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系主任各一位,负责学院行政事务。 交大校长遴选也首创投票制,1992年4月进行第一次的校长遴选投票,学联会也争取到学生投票权两席,为台湾教育史首次[43]。现行依“交大组织法”规定,先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再由全校教职员投票,校长候选人必须票数过半或以上,才可顺利就任或连任。
|
|
|
|
|
|
|
|
教学相关
交通大学仿照MIT,所设立的BB系统,还有师生互动的E3教学平台[46],甚至是线上教学与自1996年开办至今的远距教学的系统-开放式课程[47],让学校的师生能有更多元的选择方式来学习。而交通大学的NCTU eTutor线上课辅系统让同学可以随时随地的问助教问题,让学生课堂之余能有更即时的咨询辅导机会,而交通大学与基金会合作的偏远地区小学课辅也是借由此平台来服务偏远地区的小学生。
交大与清大、阳明、中大等三所研究型大学于2002年获准共组,为台湾第一个大学系统。目前推动中的合作项目包括:合聘教师、相互承认学分、举办联合招生、校际转系及跨校修读辅系或修双学位、合办跨校之研究所及研究中心、共享图书及贵重设备之资源。短期目标为整合四校之行政、教学及研究资源,长期目标期待能“整并四校为一校”。
交大与中山、中大、中正、中兴、台科大、成大、政大、清大共同发起设立,期望有助于参与学校多元化发展独具之特色,彼此优势互补,提升台湾整体EMBA教育的国际竞争力。[48]
NCTU+(交大智慧校园系统)为一非校方建置之资讯平台,功能包括全校课程心得、模拟排课、二手书拍卖、毕业学分计算和活动BAR。[49]
校园景观
学校与雕塑艺术家杨英风的缘分始于缘慧润生-1996年庆贺交大百年校庆的作品。之后校方便与杨英风艺术教育基金会合作成立“杨英风艺术研究中心”,希望透过其个人思想及作品研究,带动美学艺术的提升并创造台湾艺术的独特价值。
学校之中另外还有正气、明月、海鸥、翔龙献瑞、水袖、茁生、风调雨顺、龙赋、凤凌霄汉、南山晨曦、龙啸太虚、梦之塔共13件杨英风的作品。这些雕塑虽有原版标示,但据悉为复制品。
浩然图书资讯中心前的凤凰来仪同为杨英风先生的作品。而校方也搜集校园美景并分别汇整为:图书馆八景、交大十六景。
1978年整建光复校区时,便计划在之中设立人工湖。隔年竣工,并命名“竹湖”,以纪念前校长凌鸿勋(字竹铭)。竹湖为交大的象征,也是附近居民平时散步的好场所,交大的学生也时常在竹湖附近约会,而竹湖音近似“竹狐”,因此梅竹赛交通大学的吉祥物为“狐”(而清大的吉祥物为熊猫,因为其主食为“竹子”)。竹湖同时也被选为新竹市的新八景之一[50]。


校园生活
学校在光复校区及博爱校区都设有运动场地,详细介绍参见国立交通大学体育室网页。[51]
-
田径场(光复校区)
-
室外运动场(光复校区)
-
室外网球场(光复校区)
-
50m游泳池(光复校区)
学生社团总览参见国立交通大学课外活动组[52]网页。交大全校性学生自治组织为国立交通大学学生联合会[53],1990年成立,1997年,学生议会修正“学生会章程”并更名为“学生联合会章程”,下设有行政部门,学生议会,评议委员会。
2006年因飙车族砍伤学生,时任学生会长陈𬀩轩与其他同学曾至新竹市警察局第二分局表达对维持治安消极的不满。[54]
交大总共有十项体育活动设有代表队,包括篮球、排球、羽球、网球、桌球、棒球、足球、田径、游泳、射箭,参见国立交通大学体育室[55]网页。
106年全国大学运动会获得9金12银4铜。
105年全国大学运动会获得7金8银5铜,也获颁教育部推展体育绩优学校奖(大专组)。
梅竹赛是交大与清大间,一系列十余项的大型学艺、体育活动。梅竹赛于每年三月举办,竞赛内容包括:棋艺、篮球、排球、足球、桌球、羽球、棒球、桥艺、网球等......,为两所大学间的年度盛事。第一届梅竹赛是在1969年,期间停赛过8次,截至2011年,交通大学以19比13暂时领先,当中有3次平手。此活动因在台复校后校区相邻而诞生,时至今日,梅竹赛已成为两校共同的传统,甚至是家喻户晓的活动。1995年,梅竹赛与TVBS电视台合作制播梅竹赛专辑,将比赛实况透过网络播放。
2005年,交大开始举办环校路跑,以光复校区为竞赛场地,每人跑完两圈(约4.4公里)视为跑完全程。2013年路线更改,第一圈为环校道路,第二圈为环校道路+西区(总计约5公里),完赛将可领取原创纪念衫一件[56]。
Open House 企业校园征才[57]为学校为了帮助即将自交大毕业的学生顺利进入职场就业所举办的活动,表达出“打开学校大门,让学生接触社会的开始”。活动自1988年开始举办,当时第一届学长姐提出了“一流人才,进一流企业”的标语。现在是校内每年吸引众多的厂商及学生参与的活动之一,活动内容包括公司说明会、名人讲座、企业征才、抽奖等。
交大艺术季自2000年开始举办,由国立交通大学艺文中心筹办,每年皆有不同规划且内容多元,多为讲座、剧团演出、展览。
学术成就
- 英国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世界501-600名,为台湾排名第六(并列)
- 在2015年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国立交通大学全亚洲大学排名第31名[59]。在2021年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国立交通大学则在全亚洲排名第46名。[60],在莱顿大学的世界大学论文引用排名(CWTS)中,交大排名在全台湾第2名(2014年)[61]。
- 世界大学整体评比排名世界401-500名之间
- 网络学术影响力排名世界第153名,为台湾排名第二
- 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240名,为台湾排名第四
- 依据Quacquarelli Symonds所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66]
- QS亚洲大学排名世界29名,为台湾排名第二
- 依据Quacquarelli Symonds所公布的“QS亚洲大学排名”中[66]
- QS世界大学排名“科技”(Engineering & IT)领域排名世界整体第133名, 为台湾排名第四
- 依据Quacquarelli Symonds所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计算机科学领域”中[67]
- 世界1000大商学院排名
- 依据在“Eduniversal商学院排名网”所公布的世界1000大商学院排名
- 2013年,台湾有七所大学的商管学院被分别列入世界1000大商学院,其中交大位在“卓越商学院”(EXCELLENT Business Schools,地区影响力)之列,排名为世界前700大、全台第6[68]。[69]
依据2009年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ESI论文排名
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在2008年得到了AACSB的认证,成为继辅大、中山、政大后,国内第4所获得认证的大学。
由机械工程学系教授吴宗信教授主导,与台湾其他大学合作,希望能打造纯台湾研发、设计与制造的火箭系统、团队,目前计划募资达83%。[71]
校友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