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空军
中華民國航空軍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民国空军,为中华民国国军的空中武装部队,隶属于国防部空军司令部,下辖空军作战指挥部、空军防空暨导弹指挥部、空军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指挥部、空军保修指挥部、空军军官学校以及各作战联队、基地指挥部。法定员额约35,000人,是中华民国主要之航空军事力量。
此条目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2020年11月19日) |
中华民国《国防报告书》之中指出,中华民国空军的任务为“平时负责台湾海峡侦巡、维护台湾海峡空域安全,坚实战备整备及部队训练任务,充实战力完成战备,主动协助灾害防救;战时全力争取制空,并协同陆、海军遂行各类型联合作战,以有效发挥空军作战之效能,击灭进犯敌军,确保国土安全。”[2]
Remove ads
历史

中华民国空军可以追溯至1913年北洋政府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与航空研究所[3]。在1913年至1928年间,民国军阀大量购买、部署各式飞机,直到1928年北伐成功为止。与此同时,孙中山在1920年于广州护法军政府下成立航空局,这被认为是中华民国空军的滥觞。[4]随后这个组织持续发展,并且先后成立了飞机制造厂、航空司令部与中央航空学校。1934年5月军政部航空署改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到了1937年,国民政府的航空部队正式独立于陆军总司令部,成为独立的军种。[5]
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华民国空军参与了多场战役,包括攻击长江沿岸的日本帝国海军军舰以及支援淞沪会战。此时中华民国空军主力战斗机机型是柯蒂斯霍克II战斗机与霍克III战斗机。1937年8月14日,日本帝国海军轰炸机轰炸杭州笕桥机场,遭中华民国空军攻击而退败;因此8月14日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1938年5月,中华民国空军出动两架B-10轰炸机至日本本土投放传单。
到了战争中期,日本帝国海军的情报单位破解中国军队的无线电密码,使中华民国空军受到打击。[6]。第二次中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陈纳德等外籍飞行员的加入[7]、以及美国加入同盟国而提供的支援,使得中华民国空军战力重新建构,并参与了新竹空袭、以及空袭日本。[8][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6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改为空军总司令部。内设:
- 空军总司令部
- 咨议室
- 督察室
- 秘书室
- 统计室
- 第一署(人事政策处、人事业务处)
- 第二署(战斗情报处、照相情报处、反情报处、技术情报处、情报训练处)
- 第三署(作战处、训练处、飞行安全处、防空处)
- 第四署(技术补给处、一般补给处、飞机修护处、征购处、交通处)
- 第五署(作战计划室、组织计划室、训练计划室、工业计划室)
- 医务处
- 财务处
- 军法处
- 气象处
- 通信处
- 工程处
- 军械处
- 总务处
- 副官处
- 新闻处
另在沈阳、北平、西安、重庆、汉口分别设立空军第一军区、第二军区、第三军区、第四军区、第五军区司令部。共有8个空军大队21个中队。飞机936架,飞机大量装美国战机。轰炸机大队装备B-24、B-25轰炸机;驱逐机大队装备P-51、P-47、P-40战斗机;空运大队装备C-46、C-47运输机;侦察大队装备P-38型侦察机。空军军区司令部编制包括中将司令、少将副司令、少将参谋长、第一至第四处(分管人事、情报、作战、供应),秘书、督察两室,财务、总务两科,通讯、气象两个大队、担任警卫的特务营、空军总站下辖多个航空场站、高射炮兵团。实有总兵力235,837人。
在1946至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华民国空军在中国以及台湾海峡周边参与作战支援与空袭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并且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发生至少11次空战。1949年4月,中华民国空军与中华民国的其他政府部门一起退往台湾。[10]同年10月,中华民国空军在金门的古宁头战役中协助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推进。
Remove ads

在1949年后与冷战时期,中华民国空军的飞机在海峡两岸巡弋,并多次与解放军空军交战。此时中华民国空军从美国方面获得大量装备,例如F-86、F-100、F-101、F-104等。这时的空军也成为美国的技术试验平台,并且完成了史上首次利用空对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纪录。
于此期间,中华民国空军还在美国空军以及中央情报局合作进行对中国大陆的侦照、空投与空降任务,其中包括操作U-2侦察机的黑猫中队。任务期间,黑猫中队总共执行了220次任务;其中有102次任务是在中国大陆执行,并在任务中失去了5架飞机。
1967年11月,中华民国空军秘密组建一个运输分队,协助美国和越南共和国参与越南战争。这个分队是利用空军第34中队组建,并配置2架C-123运输机、7名飞行员和2名机工人员。分队的任务包括运输、空投和电子侦察,黑蝙蝠中队也有前往南越进行支援。[11]这个单位总共损失了25名人员,其中包括17名飞行员;另外还有3架飞机失踪。[12]
从1979年开始,中华民国空军在沙特阿拉伯开展了一项名为大漠计划的机密军事援助计划。这项计划每年派遣约100名现役飞行员与地勤人员以沙特阿拉伯军人的身份军援也门阿拉伯共和国。这项计划一直到1990年也门统一与中华民国与沙特阿拉伯断交才结束。[13] [14] [15]。
由于国际政治及区域战略形势的转变,中华民国空军的主要任务逐渐转变为维护台海空域制空权,并且参与中华民国的救灾、救难任务。中华民国空军也参与多项国际人道救援任务,例如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16][17]、2010年海地地震[18][19]与2013年的海燕风灾。[20][21]
组织


根据中华民国《国防法》,总统统率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并且透过国防部指挥三军。而根据《国防部组织法》,中华民国空军隶属国防部,并由空军司令部与参谋本部指挥。[22]
在空军司令部辖下,设有作战指挥部、防空暨导弹指挥部、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指挥部、保修指挥部等4个指挥部;以及7个直属空军司令部的作战联队[23]。松山基地指挥部的名称中虽然同为“指挥部”,但实际编制与其他作战联队同级。[24]另外,空军军官学校、空军航空科技发展中心以及中区人才招募中心则直属空军司令部。[23]
中华民国空军的指挥单位组成与美国空军编制相似。大致而言,在空军司令部下,可以分为指挥部与作战联队;其下设置作战队、大队;并按照任务需求,再分为中队、小队、分队、小组等。比较特殊的是,在防空暨导弹指挥部辖下的指挥单位,并非以空军编制组成,而是比较类似陆军的编制。[25][26]
人员
中华民国空军法定员额为35,000人,来源包含志愿役官兵、以及军事训练役士兵。2017年以前,在中华民国空军中也包含一定数量的义务役官兵;然而随着全募兵制的推动,最后一批义务役官兵已于2018年退伍。[30]
中华民国空军的组成大多为航空与地勤相关人员。除了航空人员外,中华民国空军也具有专责气象预测、情报、救护的官兵。不同于中华民国的其他军种,中华民国空军并不具有兵科的分别,而是将官兵以专长做区分。这些专长包含飞行、人事行政、情报、气象、防空枪炮、一般作战、化学、补给、兵工、导弹保修、运输、航机保修、工兵、资通电共14项。 [31]另外,因为国军的组织架构,也有一些跨军种兵科的官兵隶属于空军。例如行政、财务、政战、军法或是军医。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华民国国军之中,飞行并不是空军独有的专长;反而陆军与海军皆有隶属于该军种的航空兵。
在中华民国空军中,官兵分为军官、士官、以及士兵。军官分为10官阶;士官分为6个官阶;而士兵则分为3个等级。一般而言,飞行专长仅开放给军官受训。在完成半年的基本飞行训练后,分配至战斗或是空运组进行高阶飞行训练。大致来说,中华民国空军的飞行员基础养成需一年半的时间。[32]由于中华民国空军并没有专属该军种的新训中心,新兵是由陆军与海军代为进行入伍训练、称为一阶段训。[33] 入伍训练结束后,再转往空军航空技术学院等单位进行专长训练、称为二阶段训。 通常于完成新兵训练之一阶段与二阶段训后实施拨交入部队。
Remove ads
现行的中华民国空军军衔与其他军种统一由《陆海空军军官任官条例》规范。该法规将军官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共3官等10官阶;士官分为6个官阶;而士兵则分为3个等级。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民国国军曾经出现特级上将作为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但已于2000年11月1日废止;另外,在承平时期,二级上将立下特殊功勋才得以晋升一级上将。2012年12月12日制定《国防部参谋本部组织法》实施以来,空军及国军第一位于承平时期晋升四星一级上将者为沈一鸣空军一级上将。
中华民国空军制服受《陆海空军服制条例》规范,现行服装于2007年11月公告。与国军其他军种相同,空军制服分为军常服、军便服与作战服三类。
在空军的制服中,军官、士官与士兵服装样式皆相同。男性军常服为深蓝色西装外套、天蓝色衬衫与深蓝色长裤;并且配戴深蓝色的大盘帽、领带与阶级标示。空军的男性人员穿着军常服时同时必须著黑色袜子与皮鞋。女性方面,除帽子样式为檐帽、下装改为窄裙、以及需穿着肤色丝袜外,其他部分与男性军常服相同。
军便服大致而言与军常服相同,但是不穿着西装外套与领带,同时可以选择配戴大盘帽或是船形帽;作战服则是因应任务需求而有所不同,例如飞行服、迷彩服等。

旗帜


-
空军军旗
-
空军司令旗
-
空军一级上将旗
-
空军二级上将旗
-
空军中将旗
-
空军少将旗
-
空军上校旗
装备







目前中华民国空军约有400多架主力战斗机 ,并拥有各式侦察机、运输机、教练机等辅助机型,构成总数约为550架飞行器的机队。[34]其中主力战斗机机型包括F-CK-1经国号战斗机、F-16战斗机、以及幻象2000战斗机[35]。[36] 除此之外,中华民国空军也负责防空预警系统与各式导弹的操作。
中华民国空军的军备来源包含国内自制以及外购。美国是中华民国空军的主要的外购设备供应国,并提供路克空军基地作为中华民国空军训练飞行员使用,2021年转至位于图森国际机场的莫里斯空军国民警卫队基地进行训练。[37]
在1980年代前,中华民国空军的战斗机来源以向美国购买或由美国授权生产为主。然而,由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美国拒绝向中华民国空军出售F-16战斗机。因此中华民国开始发展“自制防御战机”计划(IDF),并生展F-CK-1经国号战斗机。经国号战斗机在1989年首飞之成功后,于1994年服役至今。
中华民国空军曾经于1970年代与美国诺斯洛普公司(Northrop)合作研发AT-3教练机,取代T-33教练机。2000年代开始计划自制66架高级教练机以汰换逐渐老旧的AT-3教练机和F-5E/F。2010年代决定以F-CK-1经国号战斗机作为基础研发,也就是T-BE5A高级教练机。预计2026年完成交机。[38]
纪念
1940年,空军抗战3周年,时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建议国民政府为纪念八一四空战,这首次中日空战的胜利,进一步激励民心士气,鼓舞全国人民抗战热情,决定将每年8月14日这一天,定为中华民国“空军节”。[50]
曾经使用的国籍标志
-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空军
(1916–1920) -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空军
(1920–1928) -
汪精卫政权空军
(1940–1945) -
中华民国空军
(1920–1991) -
中华民国空军
(低能见度)
(1920–1991)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