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化地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化地部(梵文:Mahīśāsaka,巴利文:Mahiṃsāsaka),音译弥沙塞部,义译为化地部、正地部、教地部等,由部主“匡化土境”的事迹得名,为部派佛教的早期部派之一,《异部宗轮论》记载它于佛灭后第三百年中分立而成。有记载称部主名为“不弃”,称此部为“大不可弃部”[1]。
![]() |
佛教大纲 ![]() |
![]() 初期佛教 |
![]() |
Remove ads
音义
Mahī(मही)是大地、领土[2][3],Śās (शास्)是教化、惩戒、匡正、统治[4][5]。
《玄应音义》卷23:“化地部,第三百年中从一切有部出也,梵言磨酰奢娑迦,亦名弥喜舍娑柯,此云化地,亦云教地,或言正地,人名也。但此罗汉在俗为王国师,匡化土境,故名化地。今入佛法,佛法如地,又匡化之,故以名也。旧云弥沙塞者,讹也。”
历史源流
南传《岛史》记载它根源于分别说部而来并分化出说一切有部,北传《异部宗轮论》记载它根源于说一切有部,二者记载法藏部是由化地部所分化出来的。藏传记载中有大众部说法称它源出分别说部,与说一切有部是同时发展而成。
理论
化地部的理论继承了分别说者的学说,与大众部和说一切有部并列为三大体系,其部分观点与大众部一致,特别是“心性本净”[6]、“缘起是无为”和“阿罗汉无退义”。
“ | 颇有一智知一切法耶?……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或复有执:心心所法,能了俱有,如化地部。彼作是说:慧有二种,俱时而生,一相应,二不相应,相应慧知不相应者,不相应慧知相应者。……为止如是他宗异执,显自所说:诸心心所,不了自性、相应、俱有,补特伽罗性不可得,故作斯论。 世第一法,当言欲界?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复次、为止他宗差别执故。……若化地部执:世第一法,通三界系,所以者何?彼谓:若地有尽智时、所修善根,此地即有世第一法。……为止如是他宗别执,显示己宗故作此论。世第一法,当言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耶?答:应言色界系。 |
” |
《异部宗轮论》记载化地部本宗同义:
“ | 其化地部本宗同义。谓过去未来是无,现在无为是有。于四圣谛一时现观[7],见苦谛时能见诸谛[8],要已见者能如是见[9]。随眠非心亦非心所,亦无所入。眠与缠异,随眠自性心不相应,缠自性心相应[10]。 异生不断欲贪瞋恚,无诸外道能得五通[11]。亦无天中住梵行者[12]。定无中有[13]。无阿罗汉增长福业[14]。五识有染亦有离染[15]。六识皆与寻伺相应[16]。亦有齐首补特伽罗[17]。有世间正见[18]。无世间信根[19]。无出世静虑[20]。亦无无漏寻伺[21]。善非有因[22]。预流有退,诸阿罗汉定无退者[10][23]。道支皆是念住所摄[24]。 无为法有九种,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不动,五善法真如,六不善法真如,七无记法真如,八道支真如,九缘起真如[25]。入胎为初命终为后,色根大种皆有转变,心心所法亦有转变[26]。僧中有佛[27],故施僧者便获大果,非别施佛。佛与二乘[28]皆同一道同一解脱[29]。说一切行皆刹那灭。定无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 |
” |
Remove ads
《异部宗轮论》记载化地部末宗异义:
“ | 其末宗异义者。谓说实有过去未来。亦有中有。一切法处皆是所知,亦是所识。业实是思,无身语业。寻伺相应[30]。大地劫住[31]。于窣堵波兴供养业所获果少[32]。随眠自性恒居现在[33]。诸蕰处界亦恒现在[34]。 此部末宗。因释一颂执义有异。如彼颂言。“五法定能缚。诸苦从之生。谓无明贪爱。五见及诸业。”[35] |
” |
《异部宗轮论》没有具体记载化地部的支末宗派。后世唯识学派称化地部末派提出的穷生死蕴,成为阿赖耶识学说的前身之一[36]。
存世经典
注释及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