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兴滨北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兴滨北线(日语:興浜北線こうひんほくせん Kōhinhoku sen */?)曾经是一条连结北海道枝幸郡滨顿别町滨顿别站,沿鄂霍次克海沿岸南下至枝幸郡枝幸町北见枝幸站,属于日本国有铁道(国铁)的铁路线(地方交通线)。

事实速览 兴滨北线, 日语原名 ...

受1980年施行国铁再建法日语日本国有鉄道経営再建促進特別措置法影响,获指定为第1次特定地方交通线,1985年7月1日全线废除[1]

Remove ads

路线资料

  • 管辖:日本国有铁道
  • 路段(营业距离):滨顿别-北见枝幸(30.4公里)
  • 站数:9个(包括起点站。车站6个,临时乘降场3个)
  • 复线路段:没有(全线单线)
  • 电气化方式:没有(全线非电气化日语非電化
  • 闭塞方式:票券闭塞式(全线1闭塞)

※过去曾经在目梨泊进行闭塞。

车站列表

接续路线的公司名、车站所在地以废除时为准。所有车站都位于北海道

更多信息 中文站名, 日文站名 ...

※临时乘降场没有设定营业距离。括弧内记载的是实际距离。

Remove ads

历史

本线是日本的改正铁道敷设法附表第145号规定的计划线的一部分,原计划是与兴滨南线连接,成为兴部滨顿别之间的鄂霍次克海纵贯铁路(兴滨线),以开发沿岸地区,但建设进展并不顺利。直到1929年,当时的枝幸村村长等人至东京陈情,才出现动工的可能。[2]

1933年开始动工,1936年7月10日滨顿别站北见枝幸站区间通车,对于沿线渔场和森林的开发助益甚大。但在太平洋战争末期,于1944年11月1日被指定为不要不急线而停驶,计划拆除轨道用于战争(预备要送到库页岛使用,但还没运走,战争就结束了)。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枝幸村向政府请求修复铁路,立即获得许可并从北海道各地招募工人,于1945年12月5日恢复营运。[2]

1956年7月1日开始行驶小型柴油客车,于1966年4月8日改使用一般型柴联车。[2]

兴滨北线与兴滨南线之间的未完工路段于1956年2月列为测量线,1957年4月成为施工线,1958年7月雄武至北见音标之间工程获得批准,1960年4月决定将雄武北见枝幸之间的全部路段列为建设线。1966年5月,雄武至北见音标之间动工。[2]、1974年5月北见音标至北见枝幸区间工程获得批准,计划全线将于 1980 年通车。[3]不过沿线的开发计划失败影响了本路线的兴建。

由于人口减少和私家汽车普及,每年运送的人数从 1970 年的 203,000 人减少到 1981 年的 84,000 人。1983年度的营业系数为2,542,赤字为4.78亿日圆。最后本线与预定连接的兴滨南线被指定为第一次特定地方交通线。本线于1985年7月1日停驶,比兴滨南线早了两周。[3][4]。已部分完工的未通车路段的路基也被废弃。

此外,与兴滨北线、兴滨南线连接的天北线名寄本线也被指定为第二次特定地方交通线,国铁分割民营化后,JR北海道于 1989 年 5 月 1 日停驶两线。

曾经计划从宗谷本线美深站兴建美幸线北见枝幸站,美幸线也已通车至仁宇布站,且仁宇布站之后的路段也已进行了路基、桥梁、隧道、雪棚等建设,但其营运状况极差,成为“日本第一赤字线”。结果美幸线并未能全线通车至北见枝幸站,而被指定为第一次特定地方交通线,于1985年9月17日停驶。[3]

在废止协商过程中,还出现了“鄂霍次克纵贯铁路计划”,也就是完成北见枝幸至雄武路段,连接天北线名寄本线涌网线钏网本线[3]不过估计通车后每年会有数亿日圆的赤字,最后还是放弃了[3]

参考资料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