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门神

大門處的神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门神
Remove ads

门神东亚住宅佛教道教寺庙大门处的神像,亦见于汉字文化圈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日本越南 ,主要贴在大门或后门,佛教道教寺庙也会在山门处设有门神塑像。门神是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之一。通常为威武之神祇可能成为门神,而神格位阶较高者则不作为门神,如玉皇大帝三清民间传说最广的是左右门分别贴的是秦琼敬德尉迟恭),单门则贴的是魏徵或是锺馗。 早期的门神是以桃木雕塑而成,并且将其悬挂于门上。古代的门户大都是双门为主,所以门神的悬挂或是张贴大都是以双数为主。相传,早期的两尊门神分别是神荼郁垒,据说这两位神明是由玉皇上帝指派的守门侍者,他们将害人或是骚扰百姓的魑魅魍魉收服后,丢到深山中让猛兽啃食,于是每当鬼怪看到这两尊守门神后,便都望风而逃,并且不敢骚扰或是祸害百姓。随着时代的前进,皇宫寺庙民宅开始将有名的文臣武将尊奉为门神,像是秦琼敬德萧何曹参,还有关羽张飞等等。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Remove ads

历史

门神的历史很久,其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代人认为桃木乃是五木(、桃、)之精,能辟鬼邪,故从汉朝时就有用桃木做辟邪之具。有的在桃木上刻上吉利文字,有的则刻上图形,分别形成春贴年画

随着的广泛应用,桃木逐渐被纸所代替。到后来有人把神荼郁垒绘在年画上,贴于门上,形成了门神。南朝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到了因小说《西游记[1]及《隋唐演义》内梦斩泾河龙等故事逐渐流传,部分地区门神被守护宫殿秦叔宝尉迟敬德代替。

门神题材列表

中华文化区

个体类门神人物:

更多信息 名称, 备注 ...
Remove ads

群体类门神人物:

更多信息 名称, 备注 ...
Remove ads

台湾

  • 原住民门神(台南市新市区新港庙,苏荣仁绘制[7]
Remove ads

日本

  • 四大天王(佛寺)
  • 金刚力士(仁王、二王)(佛寺)
  • 矢大神日语矢大臣(矢大臣、丰磐门户命)和左大神(左大臣、奇磐门户命)(神道神社隋身门)
  • Thumb
    东大寺南大门的金刚力士
  • Thumb
    东大寺南大门的金刚力士
  • Thumb
    白山社里宫随神门的左随神
  • Thumb
    白山社里宫随神门的右随神
  • Thumb
    日光东照宫阳明门的随神
  • Thumb
    日光东照宫阳明门的随神

朝鲜

  • 萨满教的门神(문신 ,Munshin英语Munshin
  • 金将军和甲将军(门排图朝鲜语문배[8]
  • 四大天王(佛教寺庙)
  • 鹊虎图(작호도)
  • 龙虎图(용호도)

其他地区

台湾著名门神彩绘艺师

早期台湾民间画师多来自于中国大陆潮汕地区的“唐山师父”。因此,自明末汉人迁台以来,台湾庙宇的兴建尚未出现属于本地土生土长的民间画师。

日治初期因政权转换,唐山师父来台的人数大减,但基于台湾庙宇兴修的需要,乃激发了本土画师的形成[9]

Remove ads

台南著名门神彩绘艺师

台南的门神彩绘艺师中,以潘春源[26][9][27](1891-1972)和陈玉峰[28](1900-1964)画师颇具代表。

1909年,潘春源年仅18岁,即于府城三官庙旁,即今台南市忠义路上,开设“春源画室”,正式挂牌为人绘制画作;时年陈玉峰9岁。

依二氏的后人[29]表示:在庙宇绘画方面,尤其是门神彩绘,他们的祖父辈均未曾正式拜师学艺,往往是趁唐山师父来台工作时,悄悄地从旁观察其所作所为,默记于心,返家后再迅速笔记写下,描成图形。这种“偷学”的工作,由于是犯忌讳的,因此总是背着唐山师父进行。

1920年左右,大陆画家吕璧松(1873-1937)客居台南,潘、陈二氏有机会问学于吕氏。吕氏系福建泉州人士,曾祖一度迁居台南。吕璧松实乃一水墨画家,而非民间画师,但他擅长南宗画法,无论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均颇为专精。据潘氏后人包括其子潘瀛洲、其孙潘岳雄表示[30]:其父祖在世时,从来不曾听闻他提及“拜师吕璧松”之事。而据陈玉峰后人表示[31]:吕璧松离台返回大陆时,曾将部分画稿赠送给陈玉峰。

潘、陈二人同时问学于吕氏,却逐渐发展出不同创作风格。吕璧松为水墨画家,潘、陈二人自然以请益水墨之事为主要内容。但以潘丽水及陈玉峰之后的创作而言,潘春源在水墨之外,亦从事胶彩写生的创作,并多次入选“台湾美术展览会”(简称“台展”)。陈玉峰则以水墨为主。潘春源与陈玉峰二人的绘画风格,也大体决定了府城画师[32]特色的二大系统[33]

Remove ads

台南潘氏彩绘[34]

潘春源之长子潘丽水[35]是潘式彩绘的主要继承者之一,其他重要弟子包含曾竹根、丁网等。丁网再传至其子丁清山、丁清石、丁清川及丁介斌等人。

战后的台湾社会在1950年代初期,庙宇彩绘工作逐渐复苏[36]。潘丽水在1954年,结束原本前往戏院进行的电影看板广告工作,重回庙宇画师岗位。同时,这一波的热潮,又培养了潘家系统的第三代接班人,包括年仅10余岁的长子潘岳雄,以及年纪较长的薛明勋、蔡龙进,和较年少的王妙舜等人。其中蔡龙进迁居北部,也成为北部寺庙争相聘请的重要画师;潘岳雄、薛明勋、王妙舜则留在府城,继续培养了一些传人[37]

台南陈氏彩绘[45]

陈玉峰在问学于吕碧松之后曾赴大陆潮汕等地游学。并于1922年参与桃园景福宫三川殿的门神制作、以及于1925年和潮汕匠师朱锡甘合作澎湖天后宫,负责三川殿的部分。

陈玉峰[46]于战后先后培养了一些优秀的传人,包括其子陈寿彝,以及姻亲宋森山,和较早的郑文淡、黄启受、陈振吟、谢平祥等人。较具代表性的为蔡草如[47]陈寿彝二人,但两人也因有感于寺庙画作的不易保存,逐渐减少庙画工作,转向纸本画作及纯粹的水墨创作[48]

蔡草如以其战后府城画坛的先辈角色[49][50],对府城水墨画发展颇有影响,在民俗绘画方面,也指导了一些传人如:其子蔡国伟,及一些末正式拜师,但时常问学于他的洪英杰、胡明宏、柯武钟等人。不过这些属于第三代的传人,主要工作偏于民俗画及神佛画的制作,旁及水墨、胶彩的纯粹创作[51]

  • 陈玉峰(1900年-1964年)
  • 陈寿彝(1934年-2012年),陈玉峰儿子,师承陈玉峰
  • 蔡草如(1919年-2007年),陈玉峰外甥,师承陈玉峰

鹿港郭氏彩绘(鹿港郭派)[52]

  • 郭友梅(1849年-1915年),郭氏第二代
  • 郭新林(1898年-1973年),郭氏第三代[53]
  • 郭佛赐(1910年-1981年),郭氏第四代
  • 柯焕章(1901年-1972年),师承郭友梅、郭启薰[54]

相关条目

研究书目

  • 朱青生:《将军门神起源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马书田: 《全像中国三百神》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