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

2004年中華民國最高立法機關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Remove ads

立法院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于2004年12月11日举行。本届选举由中华民国台澎金马居民及海外侨民共同选出第六届立法院全部225个立法委员席次,包括168名区域立委、41名不分区立委、8名侨选立委与8名原住民立委。本次选举亦为泛绿阵营与泛蓝阵营于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后的首次对决。

事实速览 共选出225席 获得过半多数需113席, 投票率 ...
事实速览 立法院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 投票日 ...
Thumb
第六届立法院委员席次分布图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89)
  台湾团结联盟 台湾团结联盟(12)
   无党团结联盟(6)
   无党籍(4)
   新党(1)
  亲民党 亲民党(34)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79)

选举结果,民进党获得89席,较上届选举增加2席,仍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从68席增长11席至79席,保持第二大党地位;亲民党从46席减少12席至34席,但仍为第三大党;台湾团结联盟则获得12席较上届减少1席,但仍为第四大党;新成立的政党无党团结联盟,则获得6席,为第五大党;而新党仍获得1席。区域部分(包括原住民选区),民主进步党当选70席,中国国民党61席,亲民党27席,台湾团结联盟7席,无盟6席,新党1席,独立参选4席。不分区部分,民进党16席,国民党15席,亲民党6席,台联4席。侨选部分,民进党与国民党各3席,亲民党及台联各1席。

从政党联盟来看,最后选举结果,泛蓝阵营获114席,占总席次225席的50.67%;泛绿阵营获101席,占总席次44.89%;无党籍及无盟人士获10席,占总席次4.44%。

Remove ads

背景

绿营方面

对于这次的选举,绿营方面充满信心。台湾执政党-民进党在总统大选以不足1%的差距过半胜出,挟总统大选胜利的余威,民进党希望能在这次选举,加上台联后在国会过半。

2001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民进党与台联合作也未能取得过半席位。加上国民党为首的蓝营在立法院的优势制约民进党政府的施政。所以民进党期待以最新民意支持的执政党的身份,再一次获得人民投票支持得到国会多数席次,使陈水扁政府不用再受立法院泛蓝多数席次牵制。因此,台联在每一选区(离岛县市除外)也提名一个候选人,期待得到二十五席。而民进党则期待得到一百零八、零九席,届时就会过半。

蓝营方面

对泛蓝阵营来说,今次是一次最艰苦的战役。国亲合并不成,年底选举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加上民进党的割喉策略。2004年4月13日,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更在民进党“立委辅选策略小组”第一次会议毫不讳言指出,民进党在这次选举要继续“割喉”策略,“割到断为止”[1]

加上总统大选以不足1%输给陈水扁,之后的抗争活动又未能成功,使蓝营的气势大跌。国亲为了保住立法院多数席次,采用总量管制的提名方法,以现任者为优先。面对来势汹汹的民进党,又要面对与亲民党的竞争,对国民党来说,可算是一场苦战。

议题

举办时间争议

在选举举办的时间方面,已经发生不小的争议,中央选举委员会未顾及前两届立法委员选举在12月第一个周六举办的例子[注 1],选择在12月第二个周六,亦即12月11日举办,而前一天(12月10日)为美丽岛事件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中选会被指摘曲从执政的民主进步党的压力,而且,中央选举委员会在总统大选后改组,在公投辩论时身为主持人而出言支持公投的委员张政雄被任命为主任委员。中选会选在民进党精神指标的美丽岛事件纪念日隔日举办选举,造成民进党可能借由前一日的纪念活动达成竞选的宣传目标。

政党竞合与内部矛盾

在选举前夕,泛蓝内部关于国亲合并的呼声高涨,两党内的许多重要人物都寄希望于国民党亲民党在选举前完成合并。虽然两党的高层都表达了愿意尽快合并之愿望,但是国民党内部存在着本土派反对的阻力,而亲民党内部也有要求国民党首先清除“亲李登辉”人马后再谈合并的要求。但是新党所推出的8名候选人中,有7名以国民党的名义参选,以免未突破5%政党得票门槛,造成不分区选票浪费,该党并推荐一人列在国民党不分区名单的第12名。选战后期,国民党与新党在台北县联合配票,将亲民党摒除在外,造成橘军席次大幅滑落。

至于绿营部分,则没有政党合并的操作。由于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陈水扁以五成多一点的票数胜出,加上在非执政县市台中县(上届总统选举时蓝营在该县胜出)得到过半票数。而蓝营则在选后仍然对两粒子弹事件耿耿于怀,甚至利用席次优势强行通过真调会法案。所以绿营希望利用大胜的余威,达成绿军在立法院掌握过半席次的目标。不过在选前,为了避免台联借由举办台湾正名大游行吸收深绿选票,陈水扁总统在竞选场合提前喊出驻外使领馆、国营企业更名等诉求。台联精神领袖李登辉也不甘示弱,在部分选区喊出“尪投民进党一票,某投台联一票”(丈夫投民进党一票,妻子投台联一票),使得绿营本身选情紧绷,也为争取选票而爆出许多同志内讧的事件。由于绿营对是次选举的结果非常乐观,在一些选区高额提名,相反因蓝营提名人数非常保守,导致绿军因票源分散而造成有些席次落在蓝营手上。

Remove ads

重量级人物参选

此外,本次选举也吸引了许多重量级人物跃跃欲试,希望能够进入立法院。包括许信良李敖施明德张俊雄等人都明确表示参选。此外,无党联盟立委蔡豪一度表示,艺人吴宗宪有意愿加入无党联盟并代表无党联盟参选;但吴宗宪的经纪人刘玲华说:“以他(吴宗宪)忙碌的情况,无法顾及政治工作。”[2]

选举中立性问题

身为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的邱国昌,被媒体爆料同时身兼台湾团结联盟候选人黄适卓的竞选总部总干事,使选务中立的话题被社会大众关注。随后邱国昌在争议之中辞去中选会委员的职务。

策略与过程

助选团

参加此次选举的主要政党都成立了助选团至各选区为各地的候选人助选造势,助选团的主角往往是该政治党派的政治明星,由该政治人物为立委候选人站台助讲。助选团在各地的活动也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

弃保

弃保是指在同一阵营或同党之中,支持者如果平均将选票投给每一位候选人,可能导致票数被分散,结果使候选人皆无法当选,让对方阵营获利。为了能够确保当选席次,支持者将选票,集中支持候选人中较具当选机会的人,而放弃支持较无机会当选的人。于是同党候选人之间常会有呼吁支持者放弃支持甲保障乙当选的文宣,特别是在选情紧绷的地区。弃保通常不是政党对内的参选党员的政策,政党提名候选人时通常会估算该政党的支持率可以获得的席次多寡,来提名适当数量的候选人。但在接近投票日的选举末期,竞争激烈的同党候选人之间通常会释出不具名的弃保文宣,并撇清与弃保文宣的关系,以冲高得票率。

弃保有的时会产生“钟摆效应”,即上一次选举如果是弃甲保乙,这次选举若甲乙皆参选,选民为了补偿甲,会变成弃乙保甲。在该次选举中,台北市的亲民党候选人,许渊国庞建国,选前历次民调都离开当选安全排名内太远,虽然喊出告急,但因为上次选举泛蓝选民弃赖士葆支持亲民党,这次泛蓝弃亲民党支持赖士葆,最后两人双双落选,都只获得一万多票,而赖士葆则以超过7万票的高票当选。

Remove ads

配票

200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采行复数选区单记不可让渡投票制,一个选区之内可能有许多候选人竞逐多个席次。因为特殊的选民结构与选制,为了使政党的总体席次增加到可能的最大值,政党或结盟的政党纷纷提出配票方法建议支持者投给指定的候选人,避免选票过于集中在该党少数明星候选人,而降低总席次。

除了政党呼吁支持者的由上而下的配票方式,选民也会依民调结果自行配票。举例来说,若一个支持泛绿的家庭成员中,有四个人拥有投票权,该家庭可能会协议将四张选票平均投给泛绿的候选人,而非只投给自己属意的唯一一位候选人。

泛蓝与泛绿都在选举的末期公布了配票方法。而配票的方式有时会有所争议,引发一些选举恩怨。在台北市,泛蓝阵营的中国国民党与亲民党协商失败,中国国民党宣布的配票方式排除亲民党的立委候选人,秦慧珠以不到300票的落选被认为是泛蓝配票协商破裂的结果。在苗栗县,国民党宣布的配票口号是“山线投给何智辉、海线投给刘政鸿”,引发苗栗选区亲民党候选人徐耀昌的抗议。

在这次选举中常见的配票方式有依照地区划分,依性别划分(通常是两人),依出生月份划分(通常是三或四人),甚至还有身份证尾码以分配选票(通常是五人)。

除了候选人发布弃保文宣,支持者会依照民调来分配选票,民调远远高出于当选门槛的候选人,其支持率可以分配一些给同党的候选人,而民调远远低于当选门槛的候选人,则会被支持者放弃,将所剩不多的选票集中支持当选边缘的同党候选人。

然而有时配票操作不当,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台南市选区泛绿的唐碧娥,选前民调在当选安全排名之外,但因为支持者希望泛绿六席全上,拥有最高民调支持率的钱林慧君的支持者便将手中的选票投给选情危急的唐碧娥,反而导致唐碧娥以第一高票当选,钱林慧君落败。

告急与抢救

若有候选人的民调在当选边缘的情况(例如:应选10席,该名候选人民调排名第11名),候选人常会喊出“告急”与“抢救”,告知选民选情危急,希望能吸纳部分同党的支持者选票,只要再增加一小部分的支持率,当选边缘的候选人就可以跨越当选门槛当选。

造势晚会

造势晚会为台湾选举文化中的特有现象,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汇聚胜选能量来营“造”出强大的胜选架“势”,一来提升支持者的士气与信心,二来压制对手的气势。这种以汇聚人气来营造出胜选架势的方法可能来自于嘉年华会、运动大会以及示威游行等手段的精华,借此带来所谓的“西瓜效应”。在选前的最后一周,参与选举的各主要政党都举办选举造势活动。

参选与当选情况

第6届立委参选登记于2004年10月12日登记截止,区域部分共387人登记,角逐包括原住民席次在内的176个席次,其中1人未通过资格审查[3]:42–43民主进步党推荐129人;中国国民党推荐103人(其中7人自新党并入);亲民党推荐65人;台湾团结联盟推荐40人;无党团结联盟推荐32人;建国党4人;新党推荐1人;台湾慧行志工党1人;工教联盟1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共116人[3]:228–229。全国不分区部分,民进党登记31人;国民党24人;亲民党19人;台联10人(其中一人资格不符遭撤);无盟5人。侨选部分民进党登记6人;国民党5人;亲民党5人;台联3人(其中2人未通过资格审查);无盟1人[3]:45–48

政党 得票数 得票率 区域 不分区 原住民 侨选 总计 席次变动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3,471,429 35.72% 69 16 1 3 89 +2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3,190,081 32.83% 57 15 4 3 79 +11
亲民党 亲民党* 1,350,613 13.90% 25 6 2 1 34 -12
台湾团结联盟 台湾团结联盟* 756,712 7.79% 7 4 0 1 12 -1
 无党团结联盟 353,164 3.63% 5 0 1 0 6 -
 新党 12,137 0.12% 1 0 0 0 1 0
无党籍 577,292 9.63% 4 0 0 0 4 0
选举人数 16,559,254
总投票数(投票率) 9,796,299(59.2%)
无效票数 78,940(0.8%)
有效票数 9,717,359(99.2%)
*获得不分区立委的门槛为5%

登记后不符合参选资格者

经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审定,本届选举共计4位候选人不符合参选资格。[4][3]

更多信息 姓名, 党籍 ...

区域部分

Thumb
各选区得票最高的政党:
  亲民党
  新党
  无党籍人士。
Thumb
各选区最高票当选人党籍:
  亲民党
  新党
  无党籍人士。

北北基

基隆市(3席,最低34,129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基隆市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3席 ...

台北市(共20席)

更多信息 2004年台北市第一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0席 ...
更多信息 2004年台北市第二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0席 ...

台北县(共28席)

更多信息 2004年台北县第一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8席 ...
更多信息 2004年台北县第二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1席 ...
更多信息 2004年台北县第三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9席 ...

桃竹苗地区

桃园县(13席,最低32,077票)

更多信息 2004年桃园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3席 ...

新竹县(3席,最低39,242票)

更多信息 2004年新竹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3席 ...

新竹市(3席,最低31,507票)

更多信息 2004年新竹市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3席 ...

苗栗县(4席,最低41,643票)

更多信息 2004年苗栗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4席 ...

中彰投地区

台中县(11席,最低35,450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台中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1席 ...

台中市(8席,最低30,865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台中市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8席 ...

彰化县(10席,最低35,003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彰化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0席 ...

南投县(4席,最低30,914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南投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4席 ...

云嘉南地区

云林县(6席,最低33,053票)

更多信息 2004年云林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6席 ...

嘉义县(4席,最低37,281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嘉义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4席 ...

嘉义市(2席,最低31,193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嘉义市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2席 ...

台南县(8席,最低33,724票)

备注:本区有妇女保障名额一席。但因前八高票中无女性,因此由女性参选人中之最高票(即第九高票)叶宜津当选。
更多信息 2004年台南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8席 ...

台南市(6席,最低33,833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台南市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6席 ...

高高屏地区

高雄市(共11席)

更多信息 2004年高雄市第一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6席 ...
更多信息 2004年高雄市第二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5席 ...

高雄县(9席,最低33,631票)

更多信息 2004年高雄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9席 ...

屏东县(6席,最低40,187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屏东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6席 ...

东部地区

宜兰县(3席,最低39,331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宜兰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3席 ...

花莲县(2席,最低26,257票)

更多信息 2004年花莲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2席 ...

台东县(1席,38,178票)

更多信息 2004年台东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席 ...

离岛地区

澎湖县

更多信息 2004年澎湖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席 ...

金门县

更多信息 2004年金门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席 ...

连江县

更多信息 2004年连江县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1席 ...

原住民选区

平地原住民

更多信息 2004年平地原住民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4席 ...

山地原住民

更多信息 2004年山地原住民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结果, 应选4席 ...

不分区名单

第6届立委选举的全国不分区席次共有41席,由各政党依照大选中的该党所提名之区域立委候选人得票率,来分配全国不分区立委的席次,民进党推出形象清新的陆委会前主委蔡英文,打政务官牌,前行政院长、现党秘书长张俊雄更列入不分区立委名单第4名;国民党首先把高雄县白派大老、党副主席兼立法院王金平放在不分区第一位。更将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为台湾赢得跆拳道项目的银牌、年仅27岁的黄志雄列在安全名单中的第3位;亲民党则将前财政部长郭婉容的女儿,同为财经专家的刘忆如排列不分区第一。台联党的陈永兴后来被检举具有博士生身份,违反选罢法学生不得参选之规定,在投票前被撤销资格。受到陈永兴案的影响,台湾立法院于2005年修改选罢法,开放学生参加公职人员选举。

以下是各党的不分区当选名单:

侨选名单

以下是各党的侨选立委当选名单:

影响

国家方面

六千亿军购案

选前陈水扁提出以新台币6108亿元向美国购入军备,被蓝营指为浪费不少金钱,蓝营表示要删减金额。因为泛蓝过半,所以军购案仍然留在立法院中未能通过,引起美国的关切。

第四届监察院正副院长及监察委员提名

陈水扁本想提名亲绿人士甚至民进党人(例如张俊雄)为监察院长,但由于泛蓝过半而改变策略,提名在国民党执政时代因“华隆案”而下台的前交通部张建邦为监察院长,并提名亲绿的中研院社会所研究员萧新煌为监察院副院长。虽然张建邦是国民党中评委主席团主席,但为李登辉政府时代所聘任,张与中国国民党已渐行渐远,反与陈水扁日渐亲密。而且监察委员名单虽有数席国民党人士,但推荐审荐小组有争议人物,例如张萧二人均是审荐小组的成员,明显违反利益回避原则。陈水扁昔日任立委时,形容时任交通部长的张是“豪门权贵恣意玩弄司法,昭然若揭”,并要求司法机关强制拘提他。而所推荐的监察委员中,吕系人士不少,例如洪贵参尤美女是吕秀莲在《新新闻嘿嘿嘿案的代理律师,蔡明华曾任副总统办公室主任。因蓝军认为此案政治酬庸性质非常大,故一直把此案押在立法院中,使监察院长与监察委员长期没有新人上任,仅剩审计部正常运作。

台东县长风云

亲民党籍现任台东县县长徐庆元,因与国民党有宿怨而反对国亲合并,誓言在国亲合并之时回复无党籍之身。结果他在陈水扁政府拉拢下退党,挺在上届立委选举败阵的前亲民党籍、后来加入了民进党许瑞贵与国民党籍的现任立委黄健庭竞争。由于台东县只选一人,被视为下届台东县长选举的前哨战。结果黄健庭胜出。来年台东县长选举,徐庆元的连任之路举步为艰,上届与徐庆元对决失利的国民党籍现台东县议会议长吴俊立正准备与徐庆元对决。结果徐庆元放弃连任,力挺民进党籍的现副县长刘櫂豪以无党籍身份出战。

台中县保全

台中县在2004年总统大选时,绿军小胜三万票。2000年时,两组人马合共大胜陈水扁二十二万票,原因一来是三一九枪击案,二来是泛绿选前“牵手护台湾”造势效应,三来是地方上红黑两派未能全力竞选。在今届选举,台中县应选十一席,中国国民党提名五席、亲民党一席全上。加上与宋楚瑜“有情有义”的无盟颜清标,一共七席。而民进党提名六人,比原有四席多两席,加上台联提名两人,希望籍大胜三万票的余威再创住绩,结果只当选四人,蓝军保住台中县。来年台中县长选举,民进党只有推出陆委会副主委邱太三对打寻找连任的国民党籍县长黄仲生,强打政务官牌。

修宪与制宪难行,正名活动被制止

陈水扁宣称,要修宪使下一届总统上任时实行新宪法。但由于美国关切及蓝军过半的政治现实,无论修宪或制宪,都是非常地难。所以陈水扁能否在2008年前修宪成功而且施行他所说“适合台湾的新宪法”,是无可能的。2005年3月1日,陈水扁更在与欧洲议会议员进行视讯会议时表示:“我必须要坦诚,我不能够骗自己,我也不能够骗别人。我做不到,我就是做不到。在我的任期之内,要把我叫的国号改为台湾共和国,我做不到。我也相信,李登辉前总统在他的12年总统任期内,他也没有做到;纵使今天总统给他做,他也做不到。”[7]

本来陈水扁宣称正名,一来是想实行,二来想抢深绿选票。但是蓝军明言会在国会强烈监督,结果陈水扁这举动寸步难行。而且本届选举有另一个意义:本来陈水扁连任成功就是“保住本土政权”,但绿营就视这次选举是台独公投,加上绿营趁总统大胜的余威希望一举攻下过半席次,一来可对国民党与亲民党进行全面性政治清算,二来加速进行正名活动。国民党把这次选举视作“中华民国保卫战”,所以今次蓝军过半显示台湾民众愿意维持台湾现状、不需正名的想法。

2014年7月24日,《新台湾新闻周刊》发行人詹锡奎(老包)批评,本届选举,陈水扁听信民进党新潮流系的内斗计谋,为了打压李登辉带领的台联的选情,抢打“正名制宪”牌,使得民进党原本看好的选情一夕间猪羊变色,“平白丧失国会改选首次打败泛蓝的契机”[8]

政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由于大部分立委的提名采取总量管制,而且在台北更与新党整合票源,加上亲民党的票源回流到国民党,所以席次增加11席。党主席连战已在选举上宣布不续任国民党主席一职,加上倒数几天时推举不分区立委,时任立法院副院长的江丙坤行政院长,为国民党的形象起加分作用。受今届立法委员选举席次上升影响,来年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取得大胜。

王金平已经松口不排除参选国民党主席,加上泛蓝过半,他的立法院长连任之路相当轻松。所以已经是一个参选主席的大热门。来年的国民党主席选举,变成王金平对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的对决。

马英九的市府团队有五人出选,今次只当选三席,对马英九来说是一个打击,但他的超人气仍然未减,并在2005年击败王金平而当选国民党主席。

亲民党方面,由于票源回流,加上有些选区因国民党违反总量管制的规则,引致亲民党席次减少12席之多。由于选举恩怨,党主席宋楚瑜一来抗拒国亲合并,二来选后赴美并制造暧昧迹象,释出与民进党合作的讯息,甚至传出由宋楚瑜或亲民党人组阁的消息。不但加深国亲恩怨,而且他更与陈水扁会面,被陈水扁摆了一道。令王金平的立法院长连任之路非常艰辛,不得不释出立法院副院长职位予亲民党前党秘书长锺荣吉。才中止民进党企图使立法院长由非国民党人士出任的意图。“扁宋会”“民亲合作”效应引致在来年的任务型国大选举,亲民党的票源流向国民党,得票率被台联超越。此后亲民党大批立法委员退党后加入国民党,亲民党影响力急剧下降。

民进党方面,本来民进党以台北101大楼为标志,喊出“民进党一百零一席,立法院就会过半”;结果相反地,民进党加上台联,真的是一百零一席。本来民进党预期绿营两党席次上升至一百零八至零九席左右,加上招降纳叛就会过半;结果大失所望。

本来依陈水扁的规划,在绿营过半后,由不分区立委张俊雄出战立法院长,并企图以监察院长的位置引王金平上钩离开国民党;但泛蓝过半,王金平的位子稳住了;张俊雄只能在立法院当一个“阳春立委”,最后因院长位置无望,索性辞去不分区立委;不久之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逝世,张俊雄遂转任海基会董事长。

陈水扁宣布辞去党主席一职,放弃“党政同步”(总统兼任党主席)。接班的四大天王(吕秀莲游锡堃苏贞昌谢长廷)又再面临执位。由于选举不如预期,游锡堃的行政院长续任之路已经崩溃,且由于游锡堃不愿意选民进党主席、只愿回锅当总统府秘书长,故由苏贞昌一人出选接任民进党主席,被视为苏最大的挫折,因外界预期他有可能出任行政院长。而谢长廷则高升为行政院长。

台联方面,本来台联评估区域立委当选二十五席,结果区域立委却只当选七席,总席次比上届少一席。一来是绿军票源互抢,自动弃保;二来是政治方向与民进党没有做好切割。台联代表的其实是亲李登辉的深绿票源。三年前以李登辉为首分裂国民党而诞生的台联,自许处于深绿地带;望由民进党抢中间地带,台联期许席次及政治势力会在今届立法院选举中能表现出来;但相反地,民进党回头抢票,结果变成这样。台联党主席黄主文被迫请辞。

参考资料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