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5年香港食水管路含重金属超标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5年香港食水管道含重金屬超標事件
Remove ads

2015年香港食水管路含重金属超标事件,官方称食水含铅事件[1],是指从2015年7月起,香港部分公共屋邨[2]居屋私人屋苑医院教育机构被揭发食水重金属量严重超标的事件。建筑商中国建筑于事件后与政府及相关机构分别调查建筑过程以及物料,发现成因是焊工使用了含焊料所致。[3]调查报告也显示,虽然铜合金装置亦会释出铅,但不会导致食水含铅量超标。[3]而事后没有人需要就事件负责和惩处。

事实速览 日期, 地点 ...
Remove ads
Thumb
启晴邨食水管
Thumb
事件发生后,不少启晴邨居民到街外取水
Remove ads

背景

香港民主民生协进会(民协)于2015年1月收到启晴邨居民投诉指食水中含有杂质,并抽取厨房水龙头、厕所水龙头及花洒三个样本进行化验,结果显示水龙头物料可能不符规定[4]。直至2015年7月5日香港民主党公布九龙西13座楼龄由数年至40多年的公屋和私楼住宅单位的食水检验结果,揭发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辖下位于九龙启德发展区公共屋邨启晴邨部分单位内水管流出的食水,含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政府于7月10日公布房屋署及水务署抽取启晴邨食水样本化验后,证实有样本的含铅量超出世卫标准[5],其后再公布同属房委会辖下的公屋水泉澳邨葵联邨部分食水含铅量亦被验出超标。(世卫的饮用水含铅量每升10微克标准,是可容忍污染量,并非安全摄取量。)[6][7]

食水铅超标

资助房屋

启晴邨[8]葵联邨二期[9]是首二条验得食水管路含铅超标的公共屋邨。

启晴邨

民主党社区食物监察计划于4至6月委托政府认可的化验所对西九龙一共13座公屋和私人大厦,共27个食水样本进行化验,调查其重金属含量,又对两座新入伙公屋包括德朗邨启晴邨进行第二阶段抽查,同年7月5日公布化验结果,发现启晴邨四个样本含量,超出世卫标准[10]。其中赏晴楼一个单位的食水,含铅量更超标2.8倍,并指出可能与水管接驳的配件、焊接物等含铅有关[11]。不过房屋署则称已抽查食水样本,全部均符合世卫的标准。[12]

7月9日,房屋署公布发现启晴邨其中两个水喉驳位有使用含铅的烧焊物,违反《水务条例》及房屋建造的合约要求;房署将会有系统地更换有问题的水喉部件[13]。但此时政府仍宣称水质符合世卫标准。[14]

启晴邨的家庭表示对食水含铅量超标的消息非常担心,尤其家中育有儿童者。7月10日下午8时30分,卫生防护中心屋宇署医院管理局一些医生于启晴邨召开居民大会,以释除居民的对食水水质之疑虑。[15]

然而当天下午6时半,运输及房屋局常任秘书长应耀康,声称已证实由水务署在30个抽验样本其中四个含铅量超标,其中一个验出含铅23微克,高出世卫标准一倍[8]。其后声称水务署已向承办商进行处分,并称运输及房屋局已联同承办商调查铅的来源,又指承办商的部件含有铅违反与房屋署合约,责成承办商提出方案纠正合有铅的部件[16]。当天会向受影响较大的家庭,包括有六岁以下的小童、婴儿的住户,需哺乳妇女的家庭以及孕妇派发樽装水,亦会先优先为这些住户更换有问题水喉部件。[17]

居民大会中不少居民情绪激动,担心含铅的食水影响健康,又批评房屋署监管不力。附近超市不少樽装水更给居民抢购一空。[18]

7月13日,卫生防护中心公布,启晴邨满晴楼一名72岁男子,于5月底感染退伍军人症,曾入住深切治疗部;化验显示,在患者启晴邨的单位厨房花洒浴室,均发现退伍军人症病菌。[19]

不少居民感恐慌,纷纷致电卫生署热线登记验血,截至7月15日下午,已有604名居住在启晴邨及葵联邨的居民登记验血,房屋署会安排小巴接送居民到医院。[20]

Remove ads

葵联邨

7月14日,再有屋邨发现食水含铅量超标,与启晴邨同一持牌水喉匠林德深负责水喉工程的葵盛围葵联邨二期及刚入伙的沙田水泉澳邨,共发现6个水办超标,当中葵联邨二期两幢大厦的水办含铅量全数超标,最高含铅超标逾1倍。[21]

民主党在葵联邨所抽取的25个“隔夜水”样本中,7个位于二期联逸楼及联悦楼的样本超标,当中联逸楼有样本更达57及62微克,超标4至5倍。负责验水的民主党立法会议员黄碧云称,部分公屋食水系统受重金属污染。[9]

葵联邨7月15日晚的居民大会有逾百名居民参加,一名男童在居民大会上高呼政府“畀毒水我哋饮”,不应再收水费;亦有居民要求房屋署退回租金,以作补偿。举办大会的政党要求政府,接驳新食水喉至已发现食水含铅量超标的葵联邨楼宇,并安排全面更换葵联邨食水喉,如同政府在启晴邨的做法。[22]

7月18日,政府公布首批受食水含铅影响的居民验血结果,9名启晴邨居民及1名葵联邨二期居民全部“正常”,仅两人较接近“略高”水平,全部人无明显健康风险。食物及卫生局长高永文表示,虽然现时验血结果全部正常,但强调不会掉以轻心,会小心处理,预期有居民血含铅量会超标。[23]

7月20日,无线新闻委托化验所为葵联邨一对母子验血,儿子5岁,母亲正在喂哺母乳,两人血液含铅量为7.2及6.5微克,超出5微克的标准。[24]

Remove ads

牛头角下邨

7月17日,位于观塘牛头角下邨亦首次给民主党验出食水含铅,三个样本铅含量均全部超标 ,当中一个样本更加超标2.8倍。[25]

7月19日,民主党约10名成员到政府总部运输及房屋局递交请愿信,并交出水样本,要求房屋署尽快为该邨抽验食水。并认为政府完成首轮的抽验食水后,应优先抽验该邨食水,以尽快释除居民疑虑。[26][27]

然而,同属政党的民建联于同日亦公布其检验结果,称义工分别在该邨5座楼宇的高、中、低层住宅取水办,共24个样本中,23个在开水喉后2至3分钟取水,另有1个为“隔夜水”,结果全部没有超标。当被问到与民主党结果不同时,立法会议员陈鉴林不点名指其他政党(暗指民主党)的样本数目只有3个,占屋邨单位比例很低。相对于民建联取24个水办,可信性较高。[28]

7月29日,政府公布化验结果,发现该邨5座共有6个水办含铅量超标,录得10.6至38.4微克不等(标准是10微克),5个为住宅单位,1个为警卫室。[29]

Remove ads

石硖尾邨

7月22日,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称早前在石硖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个样本化验,其中第二期美亮楼3个单位的4个水办含铅量超标,最严重的水办更录得每升含87微克铅,超出世卫标准7.7倍。 [30][31]

同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蒋丽芸称,其办事处委托政府认可化验所检验六条屋邨共142个水办后,其中石硖尾邨二期所抽取两户四个水办里,发现其中一个在浴室抽取的水办,含铅量34微克,超出世卫标准上限2.4倍。[32]

香港政府于8月3日公布新一轮验水结果,结果显示石硖尾邨59个水办则有5个超标,数值介乎11至19微克。[33]

其他资助房屋

更多信息 涉事屋邨/屋苑, 相关超标情况 ...
Remove ads

私人屋苑

更多信息 涉事屋苑, 相关超标情况 ...

医院

菲腊牙科医院在7月底抽验院内32部水机,有14部水机样本含铅超标,其中5部样本超标7倍或以上,而2楼A座儿童部冷水机样本,含铅量超标最多达20倍、即每升210微克;另一楼B座X光部的热水机,亦被验出每升含铅100微克,是标准的10倍。[52][53][54]

教育机构

更多信息 涉事学校, 相关超标情况 ...
Remove ads

食水其他重金属超标

民主党抽验全港多区的公屋和居屋屋苑的食水时,发现多个屋邨和居屋含量超标。[36][37]

在以下列表,涉事屋邨/屋苑名粗体者为超标,其余为超标。

更多信息 涉事屋邨/屋苑, 相关超标情况 ...

调查及责任

7月11日,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等六名官员举行记者会,会上公布启晴邨第4批36个食水样本化验结果,当中3个住宅单位样本含铅量超标,每升含铅分别达10.8微克、11.6微克和35.1微克,最严重的样本35.1微克超出世卫标准2.5倍。在所有115个样本中,有7个含铅量超标,比率约6%[74]。水务署署长林天星于记者会上指出,处理启晴邨水喉工程的持牌水喉匠林德深亦负责另外4个屋邨的水喉工程,包括龙逸邨长沙湾邨水泉澳邨葵联邨。林天星指出,可能会暂停或取消林德深的牌照,经与律政司商讨后,更可能提出检控[75]。林德深现职何标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水务总监,根据水务署“持牌水喉匠名册”,林德深持有“一级水喉匠牌照”,将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76]

7月13日,林德深接受传媒专访,列举5大疑点反驳房屋署的指控。林德深指出他只负责监督街喉以至大厦水缸的水管安装,并不包括大厦单位内的水管工程以及水质化验,而启晴邨兴建时,使用包含接驳水管的洗手间及厨房预制组件,但当局未有监管境外制作预制组件内的水管质量。[77]同日中午,林德深到水务署湾仔总部,与署方人员开会,又向记者表示,形容“个个官都A字膊”。[78]

7月14日,房屋署长应耀康处理食水含铅风波10日以来,先后两次因“怕讲错名”而拒于镜头前交代启晴邨由中国建筑承建,又以“小量”、“小部分”形容数量约一半的预制组件数目,结果两次均即晚再向传媒补充资料。当有传媒要求应耀康致歉时,他却未随张炳良一同致歉,但至14日晚又向传媒发稿,对公布预制组件数目造成混乱致歉。[79]

7月17日,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宣布针对事件,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进行独立而全面的调查。委员会进行三方面的工作,包括裁定事件成因;检视和评核现时公共和私人楼宇食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建造、维修和保养,以及装置和物料使用等技术标准和监管制度是否妥当;并提出建议,确保香港食水安全[80]。含铅事件调查料需时3个月完成。[81]

8月13日,行政长官梁振英宣布委任高等法院原讼庭法官陈庆伟以及前申诉专员黎年出任独立调查委员会主席及成员,预计九个月内提交报告。[82]

2016年5月31日,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公报调查报告,指含铅焊料是导致公共屋邨食水含铅超标的直接成因。全部11条屋邨中,清河邨第一期清颂楼36楼的一个铜喉焊接位,含铅量达50%至61%,比英国标准上限0.07%,超标871倍。[83]

报告批评水务署、房委会、承建商等集体失职,未能防范在供水系统中使用违规焊料,直斥各方轮流将责任推卸给别人。但无点名谁人要为铅水事件负责。[84]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表示铅水事件显示现行制度有问题,惟看不到有任何一位公务员要为此负上个人责任。[85]

其后两名分判商被指在2015年12月3至4日的调查聆讯中作假证供,同时在2008年至2012年间欺诈总承建商有利建筑称水喉工程中只用无铅焊料,他们被控宣誓下作假证供及欺诈共5项控罪。到2021年4月10日,区域法院裁定他们全部罪名不成立。法官指当年行业认知不足,举证时各有各说,极之混乱。加上缺乏专家证人协助下,因此无法断定三判商当年知悉焊料含铅,不应将他们的认知与持牌水喉匠一样。[86]

补救措施

7月9日,房屋署公布将会有系统地为含铅量超标的水喉部件进行更换。[13]

7月10日晚上,政府开始向受影响较大的家庭,包括有六岁以下的小童、婴儿的住户,需哺乳妇女的家庭以及孕妇派发樽装水,亦会先优先为这些住户更换有问题水喉部件。有居民不满当局安排,认为当局应该一次性更换所有食水喉。[17]

7月11日中午,水务署派职员从启晴邨两个消防栓,接驳喉管让居民取水[87],水务署并在旁边停泊水车候命。又为启晴邨安装临时供水系统到各座大厦地下向居民供水[88]。政府并宣布,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将于7月18日至19日,在联合医院为较易受影响的居民(六岁以下的小童、婴儿的住户,需哺乳妇女的家庭以及孕妇)进行免费验血,务求令居民安心。

7月12日,房屋署供应大量樽装水,让所有住户都可领取。但居民批评,管理处职员早上一度拒绝派樽装水给居民。房屋署则承认安排曾一度出现混乱,并已训示保安员。[89]

7月13日,政府表示将成立专责小组,由水务署副署长率领小组调查事件起因,并会与主要承建商商讨补救措施,包括重新铺设喉管的可能。[90]

7月15日,运输及房屋局长张炳良宣布额外为10条公共屋邨抽验食水,包括9条于2013年开始落成的新屋邨,以及2011年落成的葵联邨一期,共涉及逾2.4万户。至于会否为2013年以前的屋邨验水,张炳良解释,验水要训练有素的取办人士,但因资源有限,故先集中该十个屋邨,若所有屋邨及居屋都要验水,则要再进一步研究。[91]及后,由于针对“铅水事件”的紧急检查扩展至在建新居屋,原拟在2015年发售的两个居屋屋苑需押后一年发售。

参考来源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