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雷金纳德·约瑟夫·米切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金纳德·约瑟夫·米切尔
Remove ads

雷金纳德·约瑟夫·米切尔(英语:Reginald Joseph Mitchell,1895年5月20日—1937年6月11日)是一名英国飞机设计师,1916年至1936年间任职于南安普顿航空公司超级马林英语Supermarine。他最知名的成就包括设计了超级马林S.6B等竞速水上飞机,以及带领团队设计出超级马林“喷火”战斗机

事实速览 出生, 逝世 ...

米切尔出生于斯塔福德郡巴特巷英语Butt Lane,曾就读于汉利高中英语Hanley High School, Stoke-on-Trent,之后在一家机车工程厂当学徒,同时利用夜间学习工程学与数学。1916年,他移居南安普顿,加入超级马林公司。1920年,他被任命为总工程师,1927年又出任技术总监。1920年至1936年间,他设计了24款飞机,类型涵盖水上飞机、竞速水上飞机、轻型飞机战斗机轰炸机。1925年至1929年,他致力于研发一系列竞速水上飞机,这些飞机由超级马林公司制造,用于参加施耐德杯航空赛,该系列的最后一款机型是超级马林S.6B。1931年,S.6B机型成功赢得了这一赛事的奖杯。随后,超级马林公司授权米切尔推进一项新设计——300型英语Supermarine Spitfire (early Merlin-powered variants)飞机,这一设计方案后来发展成为“喷火”战斗机。

1933年,米切尔接受手术治疗直肠癌。他此后仍继续工作,并在1934年获得了飞行员执照英语Pilot licensing and certification,但1937年初,癌症复发迫使他放弃工作。同年米切尔去世后,约瑟夫·史密斯英语Joseph Smith (aircraft designer)接任超级马林公司首席设计师一职。

Remove ads

家庭与教育

Thumb
汉利高中,摄于约1900年

雷金纳德·约瑟夫·米切尔于1895年5月20日出生在英国斯塔福德郡巴特巷的康格尔顿路115号[1]。他是家中五个孩子里的老二,也是三个兄弟中的大哥。他的父亲赫伯特·米切尔(Herbert Mitchell)是约克郡人,退休前曾担任斯塔福德郡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地区三所学校的校长。之后,赫伯特协助在汉利英语Hanley创办了一家名为“伍德-米切尔及C有限公司”的印刷企业[2]。赫伯特·米切尔的妻子伊莱扎·简·布雷恩(Eliza Jane Brain)是一名制桶匠的女儿。雷金纳德小时候,一家人住在诺尔马科特英语Normacot——如今这里是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的一个郊区[3]

雷金纳德(家人称他“雷格”Reg)从八岁起就读于昆斯伯里路高级小学,之后升入汉利高中[2]。在高中期间,他对制作和放飞飞机模型产生了兴趣[3]。1911年,16岁的他毕业后,进入芬顿英语Fenton, Staffordshire克尔·斯图尔特公司英语Kerr, Stuart and Company(一家铁路工程英语Railway engineering厂)当学徒[4]学徒期英语Apprenticeships in the United Kingdom结束后,他在该公司的绘图室工作,同时在当地一所技术学院学习工程学和数学,在学院里他展现出了数学天赋[3]

1916年离开克尔·斯图尔特公司后,米切尔曾短暂担任兼职教师。他两次申请加入军队,但每次都因具备工程师培训背景而被拒绝。[5]

雷金纳德有一个侄子是一名艺术家,名叫J. W. 米切尔(J. W. Mitchell)。他曾创作了多幅以其叔父设计的“喷火”战斗机为主题的画作,画作销售所得利润均捐赠给了英国皇家空军慈善基金英语RAF Benevolent Fund[6]

Remove ads

在超级马林公司的职业生涯

早期职业生涯和晋升

1916年,米切尔加入位于南安普顿的超级马林航空工厂,最初可能处于试用期[7][8]。该公司自1912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水上飞机制造[3],并在1914年生产出了其首款飞机——潘伯顿-别林P.B.1[a][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超级马林公司被英国政府接管,在此期间,该公司研制出了英国首款单座水上战斗机——超级马林“婴儿”[b][11]

Thumb
1919年施耐德杯航空赛举办时,的超级马林“海狮”I正停泊着。25岁的米切尔很可能在这架飞机的研发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加入公司后,米切尔获得机会在多个岗位上培养技能,以积累航空业相关经验[7]。他接受过的基础工程培训为他立足提供了帮助,助力他从熟悉机车领域过渡到理解飞机领域[12]。米切尔不仅数学能力出色,在设计工作中展现出的创新思维与运用直觉的能力也很快得到认可[13]。目前已知他在超级马林公司最早的工作记录是1916年担任绘图员英语Drafter[7]。到1917年时,他已成为公司老板兼总设计师休伯特·斯科特-潘恩英语Hubert Scott-Paine的助理[3]。1919年超级马林宝贝为参加施耐德杯赛事进行改装并更名为超级马林“海狮”英语Supermarine Sea Lion[c]时,米切尔很可能在该机型的研发中发挥了作用[15]

1918年,米切尔晋升为工厂经理助理[16]。晋升后,19岁的米切尔回到斯塔福德郡,与未婚妻弗洛伦斯·戴森(Florence Dayson)结婚,弗洛伦斯是一名幼儿学校校长,比他大11岁[17][18][d]。1919年夏天,超级马林公司首席设计师威廉·哈格里夫斯(William Hargreaves)离职后,米切尔接替了这一职位,并在同年晚些时候开始履行新职责,当时他带领的团队在1918年时仅有六名绘图员和一名秘书[21][22]。到1921年,他已担任超级马林公司的总工程师[23]。1923年11月斯科特-潘恩离职后,米切尔成功协商签订了一份新合同,这让他在公司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24]。这份为期十年的合同表明,他对超级马林公司而言不可或缺[3]

目前尚不清楚米切尔年轻时为何能如此迅速地获得晋升,因为有关他早期职业生涯的文献留存下来的很少。不过,在当时,他这种早期晋升的情况并非个例;与米切尔同龄的其他人在其他飞机公司也担任着类似职位。米切尔去世数十年后,当有人联系那些曾与他共事过、仍在世的超级马林公司同事,希望获取关于他的信息时,这些同事都不愿回忆个人层面的相关往事。[25]

20世纪20年代的民用与军用飞机设计

Thumb
超级马林“海狮”Ⅱ[e]机身和奈皮尔狮[f]发动机安装前的画面。米切尔站在左二。[27]

1920年至1936年间,米切尔设计了24款飞机[23]。他早期的项目常涉及对超级马林公司以往机型的改造;1920年6月,英国空军部宣布举办一场民用飞机竞赛,超级马林公司的参赛机型是商用水陆两用机[g],这款机型由米切尔在公司原有超级马林“海峡”[h]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该水陆两用机最终获得第二名,但在设计和可靠性方面,被评为三款参赛机型中最佳的一款。经他重新设计的超级马林宝贝更名为超级马林“海上霸王”[i],并于1920年在奥林匹亚国际航空展上展出[28],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举办的首场国际航空展[29]。1922年,智利政府购买了一架经米切尔改造的“海峡”机型[30]。同年,他还重新设计了“商用水陆两用机”的一个衍生型号——超级马林“海鹰”英语Supermarine Sea Eagle[j][31]

米切尔在职业生涯早期就推出了多款新飞机设计;1920年他设计了超级马林“海豹”II[k],次年又设计出三翼英语Triplane水上鱼雷载机。历史学家拉尔夫·佩格拉姆(Ralph Pegram)指出,这款未投入建造的鱼雷载机,是“米切尔作为设计师设计思路的首个真实体现”[32]。1921年,超级马林“天鹅”[l]商用运输机的研发工作启动,但最终只建造了原型机[34]超级马林“海鸥”II英语Supermarine Seagull II——后来成为后续多款设计的基础机型——在1922年开始收到生产订单。1924年,米切尔设计出“水陆两用轰炸运输机”(Amphibian Service Bomber),该机型后来更名为超级马林“圣甲虫”英语Supermarine Scarab[m]西班牙海军购买了12架,这些飞机一直服役到1928年[35]

Thumb
“南安普敦”水上飞机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成功的水上飞机之一。[36]

超级马林公司首款陆基飞机设计——超级马林“麻雀”英语Supermarine Sparrow[n],在1924年英国空军部举办的轻型飞机竞赛中未能胜出,此后也没有获得订单。米切尔则利用该机型的衍生型号超级马林“麻雀”Ⅱ(Supermarine Sparrow II)[o],对自己设计的不同翼型进行了测试。[37]

超级马林“南安普顿”英语Supermarine Southampton[p]的研发工作于1924年3月启动,次年3月完成首飞,并在1925年7月正式服役[39]。到1925年底,米切尔的团队设计出了“南安普顿”Ⅱ——即在“南安普顿”基础上采用金属机身的型号。这款飞机比前代机型动力更强、重量更轻、耐用性也更高,于1927年完成首飞[40]。1926年3月出版的《飞行》杂志上,刊登了米切尔撰写的一篇关于“南安普顿”使用情况的论文[41]。1928年10月14日,一队超级马林“南安普顿”II从费利克斯托出发飞往澳大利亚,同年12月11日返回英国。这次飞行任务为米切尔的设计团队提供了关于在热带地区操作飞机的宝贵信息[42]。“南安普顿”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成功的水上飞机之一[36],也让英国确立了在海上飞机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截至1936年,该机型共装备了英国皇家空军的六个中队英语Squadron (aviation)[3]

1926年,英国空军部发布了21/26号技术规格,以满足对新型战斗机的需求。米切尔的设计团队——他已于当年将团队重组为独立的绘图办公室和技术办公室——为此提交了多款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单座战斗机[43]。此时,超级马林公司正逐步放弃木质水陆两用机英语Amphibious aircraft的研发,转而专注于设计更大型的金属水上飞机,例如1927年11月设计的三引擎双翼水上飞机[44]。1928年6月,超级马林“空中游艇”[q]以及一款新设计“南安普顿”X(Southampton X,与其他同名机型无关)获得了订单。米切尔在设计“空中游艇”和“南安普顿”X时,摒弃了机翼与机身复杂的曲面设计,因此这两款飞机外形显得“方方正正”[45]

1928年发布的R.6/28号技术规格,促使超级马林公司设计了一系列六引擎水上飞机,其中一款设计对米切尔而言是重大突破——该设计采用了全新研发的、翼展140英尺(约43米)的悬臂式机翼,机翼表面积大且横截面尺寸大。不过这款飞机最终并未投入建造[46]。1929年至1931年间,米切尔继续以“南安普顿”和“南安普顿”X为基础设计飞机,例如超级马林“海鹰”(Supermarine Sea Hawk)及其衍生型号“海鹰”Ⅱ、179型英语Supermarine "Giant"“那诺克”英语Supermarine Nanok[r]“欧洲海鸥”[s][47]

Remove ads

新设计、生产订单和专利(1929-1934)

Thumb
米切尔专利GB 329411 A

1929年2月,米切尔提交了英国专利GB 329411 A,专利名称为“机动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该专利涉及一种可安装在飞机机翼内的冷凝器。英国空军部否决了超级马林公司关于此类机翼冷却式飞机的提案,但在1929年5月,一项新的技术规格出台,让米切尔得以再次运用自己的这一设计理念。1931年,他又提交了一项类似的专利[48]。这种冷凝器被应用于1934年4月研制的232型飞机上,不过该机型从未参与投标[49]

20世纪30年代初,米切尔的许多设计理念都没能突破早期设计阶段[50]。超级马林公司曾尝试推销一款五引擎水上飞机,但1932年初相关合同被取消,推销以失败告终,这导致公司出现裁员和降薪情况[51]。不过到了1933年,公司命运迎来转机——根据R.19/33号技术规格,公司接到了12架“斯卡帕”英语超级马林“斯卡帕”[t](此前名为“南安普顿”IV[u])的订单,这是自1924年以来米切尔的新设计首次获得合同[52]。在这之后,公司又接到了“斯特兰瑞尔”英语Supermarine Stranraer[v]的订单,该机型于1937年投入生产[53]

1933年6月“海鸥”V(Seagull V)完成首飞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表现出兴趣,并订购了24架。同年,英国皇家空军初步订购了12架该机型,此时该机型已更名为超级马林“海象”英语Supermarine Walrus[w][54]。英国空军部发布5/36号技术规格后,米切尔着手对“海象”进行重新设计,新机型被命名为超级马林“海獭”英语Supermarine Sea Otter[x]。“海獭”的研发工作在1937年米切尔去世后才完成,该机型于1938年9月完成首飞[56]

1934年10月,米切尔在《每日镜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航空运输当下发展如何?》(What is happening now in Air Transport?)的文章,他在文中预测,航空运输将成为最安全的交通方式[57]

Remove ads

施耐德杯比赛(1922-1931)

米切尔和他的设计团队研发了一系列竞赛用水上飞机,这些飞机是为参加施耐德杯竞赛而制造的[3]。他的团队成员包括艾伦·克利夫顿(后来担任技术办公室负责人)、阿瑟·舍瓦尔和约瑟夫·史密斯。这些人对超级马林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也同样关键——该实验室通过详细报告的形式,提供了宝贵的支持、指导和专业科学知识[58]。这场竞赛帮助米切尔跻身航空设计领域的前沿[59]

海狮系列(20世纪20年代初)

Thumb
Thumb
米切尔设计的超级马林“海狮”II英语Supermarine Sea Lion II在1922年赢得了施奈德杯,还有次年英国参赛的超级马林“海狮”III英语Supermarine Sea Lion III

米切尔对超级马林“海上霸王”II进行改造,研制出超级马林“海狮”II[y],该机型前往那不勒斯参加了1922年的施耐德杯竞赛[61]。“海狮”Ⅱ最终赢得比赛,飞行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145.7英里每小时(234.5千米每小时)[3][62]

超级马林公司没有足够时间为1923年的竞赛设计新的水上飞机,因此从英国空军部借回了“海狮”Ⅱ,供米切尔进行改造。在纳皮尔父子公司(D. Napier & Son)的协助下,他将机型的最大速度提升了10节(约合每小时19公里、每小时12英里)——该公司为改造提供了功率525马力(约391千瓦)的“狮”III型(Lion III)发动机。为减小阻力影响,米切尔将机翼翼展从32英尺(约9.8米)缩短至28英尺(约8.5米),还对支柱、浮筒和机身进行了改造,并调整了发动机的安装方式。[63]

在1923年的竞赛中,英国三支参赛队伍的机型里有两架在赛前损坏至无法修复,只剩“海狮”III独自参赛[64]。美国队驾驶柯蒂斯水上飞机在竞赛中占据优势[3],其中获胜飞行员戴维·里滕豪斯(David Rittenhouse)驾驶的机型最高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77.27英里每小时(285.29千米每小时)[65]

Remove ads

超级马林S.4(1925年)

Thumb
1925年在航行试验中坠毁沉没的超级马林S.4

即便“海狮”Ⅱ还在伍尔斯顿英语Woolston, Southampton工厂进行改造,米切尔已着手研发一款新飞机——因为超级马林公司清楚,当时美国的单翼机是性能最佳的设计[66]。这款新飞机即超级马林S.4,型号由米切尔指定,其中“S”代表“施耐德杯”(Schneider),它是奈皮尔公司与超级马林公司联合研发的项目。超级马林的研发团队得到了英国空军部的支持,相比美国政府给予其设计师的权限,该团队拥有更大的研发自由度[67]。米切尔去世后,S.4被评价为“他首个卓越的成功之作”[68]。后来他设计S.4的后续机型超级马林S.5时,就运用了研发S.4所积累的实践经验[3]

米切尔深知要提高速度就必须减小阻力。他的这款新设计是一款中单翼悬臂式水上飞机,性能可与法国的单翼机贝尔纳SIMB V.2英语Bernard SIMB V.2相媲美,而后者曾在1924年12月打破飞行速度纪录[67][69]。当时新型表面散热器尚未问世,S.4因此未能配备,但该机型气动性能优良,外观也颇具美感。其试飞速度达到了226.742英里每小时(364.906千米每小时),在媒体上引起了轰动[67]

S.4在1925年竞赛前坠毁,事故原因始终未能明确查明[70]。在导航试飞当天,这架飞机先失速,随后从100英尺(30米)高空平直坠入海中。当飞行员亨利·比亚德英语Henri Biard (pilot)被一艘救援艇英语Launch (boat)救起时,当时也在救生艇上的米切尔笑着问这位受伤的飞行员:“海水暖和吗?”[71]

Remove ads

1926年和1927年的比赛

Thumb
1927年威尼斯施耐德奖杯获得者超级马林S.5

英国空军部、英国飞机制造商协会英语Society of British Aerospace Companies以及英国皇家航空学会英语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RAeS)决定不参加1926年的施耐德杯竞赛,但米切尔能够确定超级马林公司已做好参赛准备。他于当年11月开始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开展工作。通过在该实验室进行的风洞测试,他发现S.4的散热器英语Radiator (engine cooling)产生的阻力占飞机总阻力的三分之一,若去除这部分阻力,S.4本会成为当时世界上气动外形最流畅的飞机[72]。英国各飞机公司原本计划为1926年的竞赛研发参赛机型,但空军部发布的技术规格要求存在问题,导致没有任何一款机型能及时完成研发与测试并获得参赛资格[73]

超级马林公司的两架S.5水上飞机参加了1927年在威尼斯举办的施耐德杯竞赛[74]。米切尔知道,采用双浮筒的单翼机比当时其他任何类型的飞机阻力都更小,而且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风洞测试也让他确信,悬臂式机翼设计过重,应当放弃[75]。该实验室证明,平面蒙皮散热器在减小阻力方面,比美国设计师青睐的波纹状散热器效果更好,因此米切尔采用平面蒙皮散热器对S.5进行改进。他缩小了机身横截面积,使其比S.4的横截面积减少了35%——还曾抱怨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体型太大,无法塞进改进后S.5的座舱。此外,他使用硬铝材料,减小了机身蒙皮的厚度[72]

在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以及威尼斯利多岛上聚集的大批人群的见证下,两架超级马林S.5水上飞机是唯一完成比赛的水上飞机,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英国的第三架参赛机型——格洛斯特IV英语Gloster IV,以及驾驶马基M.52英语Macchi M.52参赛的三架意大利机型,均被迫退出了比赛[76]

米切尔于191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员。1927年,他获得了该学会颁发的银质奖章[68][z]。同年年底,他出任超级马林公司的技术总监[78]。1928年该公司被维克斯有限公司收购时,他仍担任超级马林的首席设计师[18]——此次收购的条件之一,便是他在未来五年内继续留任设计师一职[3]

超级马林S.6(1929年)

Thumb
1929年施耐德杯竞赛当天,在南海城的观众们注视着获胜的超级马林S.6水上飞机从上空飞过。

1927年的竞赛结束后,人们对这项赛事的兴趣逐渐减弱。次年没有举办竞赛,因为国际航空联合会英国皇家航空俱乐部英语Royal Aero Club的劝说下,决定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赛事[76]

米切尔是最早意识到的人之一:未来任何参加竞赛的飞机,都需要一台比奈皮尔狮发动机功率更大的发动机。英国空军部因此邀请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为超级马林公司当时已定名为S.6的新型水上飞机专门设计一款新发动机。罗尔斯·罗伊斯面临着既要及时造出发动机、又要使其符合S.6流线型外观的压力,于是采用了一款尚未完全研发成熟、功率为825匹马力(615千瓦特)的罗尔斯·罗伊斯“秃鹫”英语Rolls-Royce Buzzard发动机。相应地,米切尔也不得不对自己的部分设计进行修改,以适应因换装更大发动机而增加的总重量,比如重新调整前浮筒支柱的位置,并重新设计发动机整流罩英语Cowling[79]。英国空军部订购了两架S.6水上飞机,到1929年8月两架飞机均已制造完成。期间米切尔还对这两架水上飞机进行了改造,以便发动机能以最大功率运行——因为研发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散热器性能不足;发动机扭矩过大导致S.6会绕圈行驶;以及重心位置存在偏差[80]

1929年在卡尔肖特英语Calshot举办的施耐德杯竞赛中,超级马林公司凭借S.6获胜,该机的平均速度达到了528.89千米每小时(328.64英里每小时)[81]。四架新型参赛飞机中有三架来自英国。意大利的老式机型马基M.52R英语Macchi M.52获得第二名,超级马林公司的备用机S.5则获得第三名[82]

Remove ads

超级马林S.6B(1931年)

Thumb
超级马林S.6B[83]

英国在该系列赛事中的最后一款参赛机型——超级马林S.6B,标志着米切尔“完善竞赛用水上飞机设计”这一目标的巅峰[84]。这款机型由富有的慈善家休斯顿夫人英语Lucy, Lady Houston资助,她捐赠了£100,000 (相当于2019年的£10 million)[85]——此前英国政府已决定不派英国皇家空军代表队英语High Speed Flight RAF参加1931年的竞赛[86]

米切尔选择设计一款S.6的改进型,同时尽可能减少改动。改进包括使用更强劲的发动机,并考虑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和额外扭矩的增加,以及冷却油和燃料需求的增加等影响。S.6B比S.6更大,因此必须配备更高效的冷却系统和更坚固的机身。[87]

S.6B顺利完成了比赛赛程,并赢得了1931年的施耐德杯竞赛[88]。由于施耐德杯的规则中规定,若任一国家能在五年内三次赢得该奖杯,赛事便会终止[89],因此S.6B的此次胜利让英国彻底夺得了该赛事的永久所有权。同年,这架飞机还打破了世界飞行速度纪录,速度达到407.5英里每小时(655.8千米每小时)[88]。1931年12月29日,米切尔因在施耐德杯竞赛中作出的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CBE)[90]

Remove ads

224型

Thumb
超级马林224型英语Supermarine Type 224

1930年,英国空军部发布了F7/30技术规范,要求研发一款可同时供昼间和夜间中队使用的战斗机[91][92]。米切尔提出的224型设计方案,是三款被空军部选中并制成原型机的单翼机设计方案之一[93]。该机型的最终设计包含开放式座舱、四挺维克斯机枪、一台功率660匹马力(490千瓦特)的罗尔斯·罗伊斯“苍鹰”英语Rolls-Royce Goshawk发动机,以及固定起落架。设计中还加入了倒海鸥翼,这是由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需求而必须配备的。不过该机型的机翼没有安装襟翼,而襟翼是保证飞机以安全速度降落的必要部件[94]

224型机型虽未正式命名,但有“喷火”(Spitfire)这一俗称[95],它于1934年2月首次试飞[96]。这款飞机外形显得笨拙,性能也不尽如人意,部分原因是冷却系统无法阻止发动机过热[92]。英国皇家空军认为224型的性能不符合要求,最终选择了格洛斯特“角斗士”机型作为替代[91][96]

超级马林喷火战斗机

Thumb
1936年超级马林喷火战斗机的原型机K5054

1933年224型仍在制造时,米切尔已着手研发300型的设计。这款机型后来成为了他的代表作——超级马林喷火战斗机[97][98][aa]。他对224型的设计进行了优化,沿用了同款发动机,但采用了更短的机翼和可收放式起落架。英国空军部起初否决了米切尔的这一设计,不过他对其进行了修改,比如将机翼改得更薄、更短,换装了新设计的罗尔斯·罗伊斯梅林发动机,还采用了创新的新型冷却系统——后者体现出他愿意接纳他人想法的态度[100]

有一小段时间,这款机型的设计工作依靠私人资金继续推进,但在1934年12月,英国空军部与超级马林公司签订合同,委托该公司基于米切尔的设计制造一架原型机[101]。空军部坚持要将“喷火”战斗机修改为配备尾轮英语Conventional landing gear的设计,米切尔对此表示反对。当时他并不知道,为备战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英国政府已决定为皇家空军修建硬质跑道——这一决定意味着对“喷火”战斗机的这项修改是极其必要的[102]

“我才不管(机翼形状)是不是椭圆形的,只要能把机炮盖住就行!”
R.J. 米切尔, 引自阿尔弗雷德·普莱斯(Alfred Price)《喷火战斗机的故事》(The Spitfire Story)[103]

序号为K5054的“喷火”战斗机原型机,于1936年3月6日在汉普郡伊斯特利首次试飞。米切尔见证了这次试飞。尽管当时身体不适,他还是在K5054的试飞期间前往了伊斯特利[104][ab]。1936年6月,在该原型机尚未完成全部测试的情况下,英国空军部就订购了310架“喷火”战斗机[105]

“喷火”战斗机的许多技术突破并非由米切尔完成:薄型椭圆机翼是加拿大空气动力学家贝弗利·申斯通英语Beverley Shenstone设计的,且“喷火”与亨克尔He 70“闪电”机型有相似之处;翼下散热器由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设计;硬壳式机身结构则最早在美国研发。米切尔的成就在于将这些不同来源的技术融合成一个统一的设计,而这源于他“在高速飞行领域无可匹敌的专业知识……以及卓越的实用工程能力,这一点在此次设计中体现为,他融入了从超级马林公司未获成功的224型战斗机中吸取的关键经验教训”[3]。正是出色的设计质量,使得“喷火”战斗机在整个二战期间都能不断得到改进[3]

疾病和晚年

Thumb
米切尔1933年的肖像

1933年,米切尔因患直肠癌接受了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术后留下了终身残疾[3]。尽管如此,他仍继续投身“喷火”战斗机以及四引擎轰炸机317型英语Supermarine B.12/36的研发工作。在那个年代,飞机设计师学习飞行并不常见,而米切尔却参加了飞行课程。他获得了飞行员执照,并于1934年7月完成了首次单飞[106][107]

1936年,米切尔再次被诊断出癌症,次年年初,疾病迫使他放弃工作。他离开后,助手哈罗德·佩恩(Harold Payn)接管了超级马林公司的设计团队[108]。米切尔曾飞往维也纳接受专科治疗,并在当地停留了一个月,但由于治疗无效,他最终返回了英国[109]。1937年6月11日,42岁的米切尔在南安普顿海菲尔德英语Highfield, Southampton的家中去世[3][110]。他的遗体经过火化,骨灰安葬在南安普顿的南斯通厄姆公墓英语South Stoneham Cemetery[111]

米切尔为英国皇家空军设计的水上飞机性能出色,这使他成为英国顶尖的飞机设计师[3]。1937年《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期刊》刊登的他的讣告中,称他“才华横溢”,是“世界顶尖设计师之一”[68]。该学会也对这位同事表达了敬意,形容他是“一位沉静、敏锐、不张扬的天才”,“天生具备抓住核心、直击要点并坚持到底的能力”[68]。米切尔去世后接任超级马林公司首席设计师的史密斯[108],在谈及米切尔时表示:“他总爱在设计图上涂涂画画,尤其是总体布局图……通常这些修改后的设计图重新绘制出来后,都会被采纳。”[101]

身后影响

米切尔的职业生涯被改编成了1942年的英国电影《空中喷火机英语The First of the Few[ac]莱斯利·霍华德不仅在影片中饰演米切尔,还担任了该片的制片人及导演[113][ad]

米切尔纪念青年剧院(现名为米切尔艺术中心英语Mitchell Arts Centre)于1957年在特伦特河畔斯托克(Stoke-on-Trent)开放,其建设资金£50,000 (相当于2019年的£1.214 million)[85]来自公众捐款[114]。巴特巷小学(Butt Lane Junior School)于1959年更名为雷金纳德·米切尔郡立小学(Reginald Mitchell County Primary School)[115],汉利中学(Hanley High School)则在1989年更名为米切尔高中英语Mitchell High School, Stoke-on-Trent[116]霍恩彻奇的R·J·米切尔小学(R J Mitchell Primary School)同样以他的名字命名,该校最初于1968年12月2日开办时名为米切尔小学(Mitchell Junior School)[117]。曾有由英联邦及欧洲飞行员驾驶的“超级马林喷火”战斗机从英国皇家空军霍恩彻奇基地英语RAF Hornchurch起飞[118]

1986年,米切尔入选圣地亚哥航空航天博物馆英语San Diego Air & Space Museum国际航空航天名人堂英语International Air & Space Hall of Fame[119]。2005年,美国慈善家西德尼·弗兰克英语Sidney Frank伦敦科学博物馆为米切尔的雕像揭幕[120]。雕像的石板绘图板表面,呈现的是1936年6月“喷火”战斗机原型机的设计图。这座石雕由斯蒂芬·凯特尔英语Stephen Kettle创作,由西德尼·E·弗兰克基金会(Sidney E. Frank Foundation)捐赠给该博物馆[121]

在米切尔位于南安普顿的故居[122]以及他在巴特巷的出生地,都设有纪念他的牌匾[123]。与他在超级马林公司工作相关的文件,被保存在伦敦皇家空军博物馆[68]。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Southampton Solent University)最高的建筑,也以米切尔的名字命名。

Thumb
由科林·墨尔本创作的雷金纳德·米切尔青铜雕像,位于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的汉利,于1995年揭幕。

1995年5月21日,一尊米切尔的青铜雕像在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的汉利揭幕[124]。这尊雕像由科林·墨尔本英语Colin Melbourne创作,由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市议会英语Stoke-on-Trent City Council委托建造,矗立在陶器博物馆与美术馆英语Potteries Museum & Art Gallery外。雕像中的米切尔身着西装,右手持笔,左手拿书[125]

位于特伦特河畔斯托克汉利的陶器博物馆与美术馆收藏着一架马克十六型(Mark XVI)“喷火”战斗机(编号RW388)。这架战斗机由英国皇家空军于1972年捐赠给特伦特河畔斯托克,以纪念该城市与雷金纳德·米切尔之间的关联。[126]

南安普顿市立美术馆英语Southampton City Art Gallery收藏着一幅米切尔的油画,这幅画由弗兰克·欧内斯特·贝雷斯福德英语Frank Ernest Beresford于1942年创作。[127]

性格

米切尔生性内敛、为人谦逊[3]。他在公开场合发言时较为沉默寡言,也不喜欢发表学术报告[128]。据他所在部门的一位同事回忆:“除非有值得说的事,否则他从不说话”[68]。米切尔不愿抛头露面,直到去世后,他才为广大公众所熟知[3]

据米切尔的儿子戈登(Gordon)回忆,米切尔反感他人对自己发号施令,也厌恶刻板的职场流程,他脾气急躁,“有时让人难以相处”。尽管在超级马林公司,他通常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但作为一位要求严格的管理者,他却难以应对像超级马林这样的公司所需的组织管理工作[129]。1930年,公司曾聘请工程师巴恩斯·沃利斯来提高米切尔所在部门的效率,最终却因两人性格冲突,不得不将沃利斯调回[128]。《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ODNB)称米切尔天赋异禀、聪慧过人,但“面对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时,往往态度严厉、容易动怒”。不过,他对超级马林的下属极为投入,对他们展现出善意与人文关怀,而下属们也以忠诚与爱戴作为回报[3]

脚注

注释

  1. 译名参考自《飞机》[9]
  2. 译名参考自《飞机》[10]
  3. 译名参考自《航空知识》2000年3月刊[14]
  4. 雷金纳德·米切尔与弗洛伦斯·戴森(Florence Dayson)在斯塔福德郡米尔英语Meir, Staffordshire的教堂结婚。他们的儿子戈登(Gordon)于1920年11月出生[19]。弗洛伦斯·米切尔(Florence Mitchell)于1946年在南安普顿去世[18][20]
  5. 译名参考自《飞机》[10]
  6. 译名参考自《飞机的历史 山本忠敬的交通工具图鉴》[26]
  7. 译名参考自《飞机》[10]
  8. 译名参考自《飞机》[10]
  9. 译名参考自《飞机》[10]
  10. 译名参考自《飞机》[10]
  11. 译名参考自《飞机》[10]
  12. 译名参考自《飞机》[33]
  13. 译名参考自《飞机》[33]
  14. 译名参考自《飞机》[33]
  15. 译名参考自《飞机》[33]
  16. 译名参考自《飞机》[38]
  17. 译名参考自《飞机》[33]
  18. 译名参考自《飞机》[33]
  19. 译名参考自《飞机》[33]
  20. 译名参考自《飞机》[38]
  21. 译名参考自《飞机》[38]
  22. 译名参考自《飞机》[38]
  23. 译名参考自《飞机》[38]
  24. 译名参考自《飞机》[55]
  25. 译名参考自《飞机》[60]
  26. 1929年1月,米切尔当选为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AeS)会员[77]
  27. 对于这款新型战斗机的拟定名称,米切尔并没有发言权。有报道称,他曾表示:“这就是他们会选的那种该死的蠢名字。”[99]
  28. 航空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普莱斯(Alfred Price)称,人们常提及的K5054号原型机首飞日期——3月5日——是不正确的[104]
  29. 译名参考自《英国电影与国家形象》[112]
  30. 在美国发行时,片名被改为《喷火战斗机》(Spitfire)[113]

参考书籍

文献报刊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