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坜车站

中華民國鐵路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壢車站map
Remove ads

24°57′13.5″N 121°13′32.7″E

事实速览 中坜车站Zhongli Station(台湾铁路)Zhongli Railway Station(桃园捷运), 位置 ...
Thumb
中坜车站临时后站

中坜车站位于台湾桃园市中坜区,为台湾铁路公司纵贯线铁路车站,因应桃园都会区铁路地下化计画工程,现今车站站房为临时建物,于2024年6月启用[3]

Remove ads

车站概要

本站为一等站。目前为地面车站,分为铁路西侧的前站和东侧的后站两栋建筑,两者以跨站天桥连接。本站未来将配合桃园都会区铁路地下化计画改建为地下车站,不再有前后站之分,并成为台铁纵贯线桃园捷运机场线绿线(中坜延伸线)的交会站,其中机场线与绿线共用月台,形成同月台平行转乘[4]。车站附近设有公车站牌可转乘市区公车。

车站构造

  • 台铁纵贯线,即将改建为地下化):
    • 纵贯线车站代码:1100(旧编码:108)
    • 前站及后站站房均为地上两层之建筑。其中临时前站为2栋建筑物,并进行出入口分流。(不包括3楼跨站天桥)
    • 侧式月台(第1月台)1座、岛式月台(第2月台)1座。(原2024年6月15日以前的第1月台与第2月台停用)
    • 侧式月台紧贴铁路警察局中坜派出所与临时后站,北端另设置站内天桥1座。
    • 因侧式月台狭窄且须进行人潮分流,于5至6车间设有[后站出口]通道,供电子票证旅客出站。
  • 桃园捷运机场捷运延伸段兴建中)
    • 未来将延伸至此站。
    • 台北车站方向(老街溪站)。
    • 规划为地下3层之车站,设有1座岛式月台及2股轨道,站体长约153公尺、宽约16.4公尺。设有2处独立出入口,分别设置电扶梯、楼梯及无障碍电梯。

临时站第一阶段月台配置(2024年6月16日启用[5][6]

1 1 西部干线(逆行) 湖口新竹竹南方向
西部干线(逆行通过) 不靠站通过
2 2A 西部干线(顺行通过) 不靠站通过
西部干线(顺行) 桃园板桥台北基隆 方向
东部干线(直通顺行) 七堵苏澳花莲 方向
3 2B 西部干线(顺行待避) 内坜莺歌台北方向
西部干线(逆行待避)[7] 埔心杨梅富冈 方向
西部干线(逆行到达、顺行发车) 八堵瑞芳福隆 方向

计画地下化后车站楼层[8]

地面层 台铁共构大楼 出入口
B1F 共用穿堂层 台铁售票处、剪票口
、验票闸门
转换层 预办登机区
B2F 台铁月台层 1A月台 西部干线 往台北基隆宜兰方向中原
1B月台 西部干线 往台北基隆宜兰方向中原
2A月台 西部干线 往台中高雄方向平镇
岛式月台
2B月台 西部干线 往台中高雄方向平镇
穿堂层 服务台、自动售票机
、验票闸门、化妆室
B3F 月台层 ②月台 机场线 往台北车站方向老街溪站
岛式月台
①月台 机场线 往台北车站方向老街溪站
  • 紫字表示为机场捷运的设施,黑字则属于台铁。

历史月台配置

2006年6月前
轨道

□|||□|||||
左起第一股道(前站一侧)

  • 台铁车站前、后站与各月台间以地下道相互连结。地面有岛式月台一座,侧式月台一座,8条股道,其中三条为停靠轨。
1 1   西部干线 (顺行待避-
对号列车不靠站情况)
内坜莺歌山佳方向
  西部干线(顺行) 桃园树林板桥台北 方向
2   西部干线(顺行通过) 通过线
3 2A   西部干线(逆行) 杨梅湖口新竹 方向
  西部干线(逆行通过) 不靠站通过
4 2B   西部干线(逆行待避) 埔心杨梅富冈方向
  西部干线(顺行待避-
对号列车有靠站情况)
内坜莺歌山佳方向
5~8 无月台   工务用 中坜车站货场轨道
2006年6月~2019年3月9日
轨道

□|□||□|||||
左起第一股道(前站一侧)

  • 因捷运化之改建,增建一座岛式月台,同时第2月台改称第3月台。(第2股道在月台改建后从通过线改为与新建岛式月台相邻)
1 1   西部干线(顺行) 桃园树林板桥台北 方向
  西部干线(顺行待避-对号列车不靠站情况) 内坜莺歌山佳 方向
  东部干线(直通逆行) 桃园板桥台北 方向
2 2   西部干线(顺行待避-对号列车有靠站情况) 内坜莺歌山佳 方向
  西部干线(顺行通过) 不靠站通过
3 3A   西部干线(逆行通过) 不靠站通过
  西部干线(逆行) 湖口新竹竹南 方向
4 3B   西部干线(逆行待避) 埔心杨梅富冈方向
5 无月台    中坜车站货场轨道 公务用
6~8 2015年6月拆除停用
2019年3月10日~2024年6月15日

□|□||□
左起第一股道(前站一侧)

  • 第一月台与第二月台中间包夹一股道(西班牙式月台布局),大部分停靠顺行列车(列车门只开第一月台侧,第二月台A侧原则上不使用)。
  • 站内设有地下道连接第一、第二、第三月台;北边天桥连接第一、第二、第三月台并设有无障碍电梯;南边临时后站天桥连接各月台及后站[9],也设有无障碍电梯。
  • 因新建车站立体化前的临时站,4、5股道停用拆除。本站取消逆行待避功能,所有须待避的逆行列车改至其他车站待避。
1 1   西部干线(顺行-区间车) 内坜莺歌山佳树林万华 方向
  西部干线(顺行-对号列车) 七堵基隆 方向
  西部干线(顺行待避-对号列车不靠站情况) 七堵基隆 方向
  东部干线(直通逆行) 桃园板桥台北 方向
1 2A   西部干线 与第1月台使用同股道,一般不使用本侧月台
2 2B   西部干线(顺行待避-对号列车有靠站情况) 台北基隆 方向
  西部干线(顺行通过) 不靠站通过
  西部干线(区间车逆行到达、顺行发车) 桃园松山南港七堵 方向
3 3A   西部干线(逆行-对号列车/区间车) 杨梅湖口新竹 方向
  西部干线(逆行通过) 不靠站通过
4 3B    此股道已拆除 因为新建车站立体化前的临时站
4、5股道于2019年3月10日起停用拆除
5 无月台
6~8 股道已于2015年6月停用拆除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中坜车站旧站轨道图
Thumb
1904年中坜车站周围街道图

本站在前清乾隆时一片荒芜,尚属蕃社,乾隆30年始有福建漳州人招募民众开垦移居本地,当时地名为“涧仔坜”。乾隆50年淡水、新竹两县设立,因位属两县中央,故称中坜并成为交通要冲。光绪19年(1893年)11月30日台北-新竹间铺设铁路,同时设立“中坜火车码头”,为中坜站起源[10]

站房曾经历3次改建:

  •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台湾割让日本,于1896年7月5日更名“中坜驿”,办理一般运输业务,当时站房属木造站房。
  • 1945年:因地方日渐繁荣,且日式木造站房已经不敷使用,于1950年改建为钢筋水泥站房,该建筑是台湾战后由铁路局最先改建之车站。
  • 1970年:由于地方快速发展、站房设施不敷使用而再度改建,于1971年1月18日完成使用[11]

后站之增建

有鉴于中坜地区因发展迅速、市区交通四通八达而造成前站交通壅塞,后站工程于1993年开工、1995年12月31日正式启用,不但纾解旅客进出车站之问题,也带给后站地区繁荣及旅客进出极大的方便(该站体于2020年10月14日起停用并即将拆除,请见中坜车站#立体化之改建)。

捷运化之改建

工程于2004年2月动工将原岸壁式第1月台缩减,并增建新第2月台(岛式月台),旧第2月台在工程完工后改为第3月台。全部工程已经于2006年6月底完工,车站北端并增建天桥一座,连接前站至第2及第3月台,方便旅客进出站。

立体化之改建

  • 2009年9月30日:台铁都会区捷运化桃园段地下化计画先期工程临时轨铺设工程开工。
  • 2018年9月15日:中坜临时车站及跨设天桥设计规划,2019年4月正式开工兴建,预计在2020年9月份完工启用[12][13][14]
  • 2020年10月14日:中坜后站临时站启用,同时停用旧后站与连接的站内地下道(地下道仅通各月台)。
  • 2020年10月15日:封闭站外地下道往旧后站的通道。
  • 2020年10月22日:封闭站外地下道往前站与临时后站的通道,站外地下道完全封闭。
  • 2024年6月15日:22时33分,发出北上最后一班屏东往七堵150次自强号列车;同日22时34分,发出南下最后一班基隆往苗栗1267次区间列车后,原前站站房、月台及铁轨走入历史。前站改往一旁的临时前站,月台及铁轨改往靠后站一侧的平面临时站场继续营运。
  • 2024年6月16日:中坜前站临时站启用[15]

预定时程

电子票证业务之发展

  • 2008年8月1日:可使用悠游卡搭乘基隆至本站间的19个站,并接受悠游卡加值服务。
  • 2010年3月26日:本站可使用一卡通搭乘瑞芳新竹间的29个站(不含暖暖),并接受一卡通加值服务。
  • 2011年1月1日:因应台铁多卡通验票闸门启用,于本站持悠游卡或一卡通皆可使用多卡通验票闸门,并将悠游卡之使用范围扩展至与一卡通相同。

桃园捷运

利用状况

根据2024年资料,本站每日旅运量约为49,366[2],在台铁各站中排行第5名。

更多信息 -2000年, 年 ...
更多信息 2001年至今, 年 ...

图片集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