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乡镇市区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鄉鎮市區列表
Remove ads

乡镇市区是对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直辖市所管辖的下级行政区之总称,为中华民国的基层政权单位,包括直辖市、市的(含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以及县所管辖的县辖市

Thumb
台湾的乡镇市
Thumb
台湾的山地原住民乡县辖市直辖市市辖区市辖区、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
Thumb
2010年县市改制前的山地原住民乡县辖市直辖市市辖区市辖区

历史沿革

二战后初期(1945年至1950年)

西元年份 大事记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 1月,台北县罗东区浊水乡改名为“太平乡”[19]:194,高雄县屏东区三地盟乡改名为“三地乡”[12]:16
  • 1月1日,高雄县旗山区玛雅俊乡改名为“玛雅乡”。
  • 2月5日,台中县大屯区北屯西屯南屯三乡并入台中市并改制为区[7]:167[21]:9
  • 2月7日,台东县红头屿乡改名为“兰屿乡”[13]:295
  • 2月18日,台北县基隆区七堵乡并入基隆市并改制为区[5]:行政篇, 68
  • 3月1日,花莲县凤林镇、瑞穗乡分别划出部分土地成立光复乡[15]:62、210、211、254
  • 4月1日,台北县新庄区鹭洲乡改名为“芦洲乡”,并分设三重镇[18]:33
  • 6月1日,新竹县大湖区增设大安乡[22]:194,高雄县冈山区冈山镇分设桥头乡[23]
  • 7月,新竹县大溪区小尖乡改名为“尖石乡”[24]:卷二, 15
  • (月日待查)高雄市第二区改名为“前镇区”,第九区改名为“鼓山区”,第十区改名为“三民区”。
1948年
  • 1月1日,台北县宜兰区头城乡改制为镇[19]:193,花莲县吉野乡改名为“吉安乡”[15]:156-157
  • 10月18日,台南县东石区布袋乡改制为镇[17]:328
1949年
  • 2月1日,基隆市七堵区分设暖暖区[5]:行政篇, 69
  • 7月20日,澎湖县大屿乡改名为“七美乡”[25]:213
  • 8月1日,台东县火烧岛乡改名为“绿岛乡”[13]:278
  • 11月,金门废县并改为军管区,下设第一(管辖沙美、碧山、沧湖、琼山四区)、第二(管辖城厢、金城、金盘、古宁四区)、第三(管辖烈屿区)等三处民政处九区[1]:42、212
1950年
Remove ads

施行小县市制后(1950年至1981年)

西元年份 大事记
1950年
  • 10月1日,屏东市万丹区、长治区、九如区复改为万丹乡、长治乡、九如乡,全数(1市3乡)改隶屏东县[12]:15、351、400
  • 10月25日,新竹市香山区、竹东区、宝山区复改为香山乡、竹东镇、宝山乡,其馀的东、西、南、北四区则维持原状,全数(1市1镇2乡)改隶新竹县[4]:66[24]:卷一, 1
  • 12月25日,嘉义市原管辖的六区改为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镇及水上、太保两乡,全数(2乡4镇)改隶嘉义县[20]:14-15[17]:326[30]:33
  • 12月5日,苗栗县通霄乡改制为镇[22]:117
  • 12月15日,马祖行政公署成立,辖南竿(今南竿乡)、北竿(今北竿乡)、白肯(今莒光乡)、东涌(今东引乡)、西洋、浮鹰、四礵、岱山八区[31]:104、171
1951年
  • 3月1日,屏东县林边乡分设溪州乡[12]:472、490
  • 4月1日,苗栗县后龙乡改制为镇[22]:131
  • 4月21日,高雄县弥陀乡分设梓官乡[27]
  • 4月25日,屏东县长治乡分设麟洛乡[12]:353、383
  • 7月,金门军管区将原管辖的九区改为金城(金城、城厢)、金湖(金琼、金湖)、金沙(金沙、金碧)、金宁(金盘、古宁)、烈屿五区[1]:42、212
  • 8月15日,高雄县仁武乡分设大社乡[32]
  • 10月25日,将嘉义县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镇裁并为县辖嘉义市[20]:15[30]:33
  • 11月30日,将彰化市彰北、彰西、彰南、大竹四区及屏东市东、南、北、中四区分别裁并为彰化县彰化市及屏东县屏东市[3]:68[2]
  • 12月,金门军管区金城区分设金山区[1]:42、212
  • 12月1日,将新竹市东、西、南、北四区裁并为县辖新竹市[4]:67[24]:卷一, 1
  • (月日待查)马祖行政公署东涌区改隶长乐县,改制为“东涌乡”[31]:171
1952年
  • 1月1日,高雄市连雅区改名为“苓雅区”。
1953年
  • 8月15日,国军撤守西洋、浮鹰、四礵、岱山等区,马祖行政公署改制为闽东北行署[31]:104、172
  • 8月17日,闽东北行署下分连江、长乐两县,连江县辖南竿乡、北竿乡,长乐县则辖白肯镇、东肯乡、东涌乡[31]:104、172
  • 11月12日,苗栗县三叉乡改名为“三义乡”[22]:81
  • 12月,金门军管区恢复县制,并将原管辖的六区改为金城金沙两镇及金山、金宁金湖、烈屿四乡[1]:42、212
1954年
  • 3月1日,台东县里垅镇改名为“关山镇”[14]:174
  • 3月,长乐县东涌乡改隶罗源县[31]:104、173
  • 6月,金门县托管原属莆田县乌坵乡[1]:42、207、212
  • 8月3日,苗栗县四湖乡改名为“西湖乡”[22]:98
  • 10月31日,桃园县角板乡改名为“复兴乡”[33]:108
  • (月日待查)苗栗县大安乡改名为“泰安乡”[22]:117
1955年
  • 7月1日,闽东北行署改制为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未变)[31]:104、174
  • 10月10日,台中县内埔乡改名为“后里乡”[34]:60
1956年
  • 1月16日,苗栗县卓兰乡改制为镇[22]:74
  • 7月1日,新竹县红毛乡、屏东县溪州乡分别改名为“新丰乡”、“南州乡”[24]:卷二, 15[12]:17、472
  • 7月16日,马祖地区实施战地政务,裁撤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其所辖的长乐县、罗源县,两县原有辖区并入连江县[31]:177,白肯镇、东肯镇、东涌乡分别改名为“西犬乡”、“东犬乡”、“东引乡”[35]:264[36]:19
  • 10月,高雄县雅你乡改名为“桃源乡”[37]
1957年
1958年
  • 4月,台东县金山乡改名为“金峰乡”[13]:343
  • 4月1日,台北县中和乡分设永和镇[18]:63
  • 7月15日,宜兰县太平乡改名为“大同乡”[19]:198
  • (月日待查)高雄县玛雅乡改名为“三民乡”[39],花莲县万里乡改名为“万荣乡”[15]:367
1959年
  • 7月,金门县金湖、金宁两乡分别划出部分土地成立金琼乡,并将金湖乡改制为镇[1]:42、212
  • 7月1日,彰化县新港乡改名为“伸港乡”[3]:483
1960年
  • 9月1日,连江县西犬乡、东犬乡合并为白犬乡[31]:185
1962年
  • 4月1日,台北县三重镇改制为县辖市[18]:63,为全台第一个因人口符合法令规定而改制的县辖市。
1965年
  • 9月,金门县金山、金琼两乡分别裁并入金城镇、金宁乡与金湖镇[1]:43、213
1966年
1967年
  • 7月1日,台北市由省辖市改制为院辖市,下辖的区数暂不变[40]:行政篇, 219、自治篇, 85[18]:63、67。同日,桃园县中坜镇改制为县辖市[33]:108
1968年
  • 2月2日,台南县学甲乡改制为镇[41]:12、60,是乡改制为镇的最后一例。
  • 7月1日,台北县内湖乡、南港镇、木栅乡、景美镇及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北投镇(连同管理局本身)并入台北市并改制为区[40]:自治篇, 85-86[42]
1971年
  • 4月21日,桃园县桃园镇改制为县辖市[33]:108
  • 10月15日,连江县白犬乡改名为“莒光乡”[31]:205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 1月1日,台北市将阳明山管理局地方行政权去除,士林、北投两区改由台北市直辖[44]:167[42]
1976年
1979年
  • 1月1日,因应1977年新修订之辖区内15万以上人口设县辖市的法规,台北县永和镇、中和乡同时改制为县辖市[18]:67
  • 7月1日,省辖高雄市改制为院辖市,并将高雄县小港乡并入改制为区,其馀市辖区不变[45]
1980年
  • 7月1日,台北县新庄、新店二镇改制为县辖市[18]:67
  • 12月,梨山建设管理局的和平乡梨山、平等二村复归台中县[21]:11
1981年
至新竹市、嘉义市重新改制为省辖市前为止,台湾共有371个乡镇市区(236乡、64镇、22市、49区)。
Remove ads

新竹市、嘉义市再次改制为省辖市后(1982年至2010年)

西元年份 大事记
1982年
  • 7月1日,新竹县新竹市、嘉义县嘉义市恢复改制为省辖市,其中新竹市复将香山乡编入,两市暂不设区[4]:69[20]:17[2]
1988年
  • 10月31日,新竹县竹北乡配合新竹县政府迁建于此而改制为县辖市[47]:卷四, 1
1989年
  • 3月1日,嘉义县吴凤乡改名为“阿里山乡”[17]:323
1990年
  • 3月12日,台北市将原辖的十六区改为士林、大同、大安、中山、中正文山、内湖、北投、松山、信义、南港、万华十二区[44]:135
  • 10月6日,嘉义市划分为西两区[20]:19
  • 11月1日,新竹市划分为、香山三区[4]:69
1991年
  • 7月1日,嘉义县太保乡配合嘉义县政府迁建于此而改制为县辖市[17]:327
1992年
  • 3月1日,桃园县平镇乡改制为县辖市[33]:109
  • 8月,屏东县三地乡改名为“三地门乡”[12]:17、738
  • 9月10日,嘉义县朴子镇由于〈嘉义新县治所在地都市计画〉区域横跨太保与当地,因此改制为县辖市[17]:327。可说是目前唯一非县政府所在地、但算为“县治驻地”而改制县辖市的例子。
1993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 10月6日,台北县芦洲乡改制为县辖市[18]:67
1999年
  • 7月1日,台北县汐止镇改制为县辖市[48]:下册1235
  • 10月4日,台北县树林镇改制为县辖市[48]:上册694
2004年
2007年
  • 10月1日,台北县准用直辖市编制(乡镇市区未改变)。
2008年
  • 1月1日,高雄县三民乡改名为“那玛夏乡”[50]
2010年
2010年中华民国县市改制直辖市前为止,台湾共有368个乡镇市区(226乡、60镇、33市、49区)。
Remove ads

五都改制后(2010年至今)

西元年份 大事记
2010年
  • 12月25日,新北市(台北县改制)、台中市(台中县市合并改制)、台南市(台南县市合并改制)及高雄市(高雄县市合并改制)等四直辖市成立。原县下辖之乡镇市改制为区。
2011年
  • 1月1日,桃园县准用直辖市编制(乡镇市区未改变)。
2014年
  • 6月3日,桃园县芦竹乡改制为县辖市[52]
  • 12月25日,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原县下辖之十三个乡镇市改制为区。
2015年 配合改制县辖市人口门槛于当年5月29日再改回10万人[53]
至此,台湾共有368个乡镇市区(146乡、38镇、14市、170区)。

行政区数量

现今中华民国行政区之“区”数目统计:

更多信息 行政区种类, 直辖市 ...

现今中华民国行政区之“乡镇市”数目统计:

更多信息 县, 新竹县 ...
Remove ads

直辖市("辖区列表"一栏乃依邮递区号顺序排列)

更多信息 县市名称, 区划 ...
Remove ads

市("辖区列表"一栏乃依邮递区号顺序排列)

更多信息 县市名称, 区划 ...

县("辖区列表"一栏乃依邮递区号顺序排列)

更多信息 县市名称, 区划 ...

综合统计资料列表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共计有368个乡镇市区,以下资料时间为2024年底[56],面积资料应来自于内政部统计处。其所列之面积资料,主要系源自战后初期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之统计资料,其后虽因行政区域调整、填海造陆等因素,致面积有所增减,惟因未重新全面检测,致该等统计数据与实际状况或有所差异。[57]

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公里(取至小数点以下第2位),人口消长计算方式为2024年底人口减去2023年底人口。

更多信息 行政区名称, 类别 (乡镇市区) ...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