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城巴
香港巴士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城巴有限公司(英语:Citybus Limited,缩写:CTB,通称:城巴),是香港汇达交通服务旗下的一家巴士公司,为香港境内现时四间专营巴士公司之一,路线网络覆盖全港18区,并同时提供非专营巴士服务和巴士租赁服务。
![]() |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Remove ads
历史
1977年8月5日,前中华汽车公司交通经理李日新创办城巴有限公司的前身Passenger Transport Services(Asia)Limited,在香港提供公共交通管理顾问服务。及后于1979年,该公司开始营运非专利巴士路线,并冠以城市巴士或城市纵横巴士(后来改为现今的城巴)的称号,包括香港船坞员工接送车服务。Passenger Transport Services(Asia)于1983年改称为现时的城巴有限公司。

在1981年开办香港首条非专利居民巴士(俗称邨巴)的62R线(该路线于2013年9月30日永久停驶),来往沙田第一城与九龙塘站,它更是香港首条以全线采用空调巴士行走的路线[1],另外亦开办了60R线来往大窝口,61R线来往蓝田,88R线及89R线来往湾仔及中环。不久又跟海洋公园合作,营办来往海洋公园收费穿梭巴士服务。1980年代中期,来往中港两地的人流大增,城巴于1984年成立城巴(中国)有限公司[2]并推出来往中国大陆与香港的直通巴士服务,这服务直至2001年因不敌后继者以及广深铁路而停办。1985年,城巴更从英国购入新型的利兰奥林比安,作为行走中港直通巴士之用。这为日后香港空调巴士的普及化打好基础。城巴亦提供合约及私人巴士租赁服务,其中包括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提供的员工接载服务。
1987年起,城巴获北海集团注资,城巴随即运用资金购置更多的利兰奥林比安三轴巴士,并于1991年收购英国Ensignbus(城巴成立初期的二手车辆提供者)于伦敦东部达根林(Dagenham)的巴士路线营运部门,随后改称首都城巴(于1998年由第一集团收购)。
Remove ads


随著港岛区巴士公司中巴服务水平与质素在88至90年间日走下坡,城巴立刻把业务重点集中在港岛,在中巴大罢驶时开办屋邨巴士线,巩固了港岛区业务的根基和形成竞争。同时城巴跟香港政府商讨进军专利巴士市场,最后港府于1991年批出一条已被中巴取消几年,行走港岛中半山的12A巴士路线予城巴,使城巴在短短10年间便由小型巴士公司摇身一变,成为香港一间专利巴士公司,结束中华巴士自1923年起近70年的垄断局面。在城巴投得这条中半山巴士路线后,便立即派出新型空调巴士行走该线。当港府在1993年决定把中巴26条巴士线拿出来公开竞投时,城巴成功投得专营权,并以“Network 26新里程”作宣传口号;1995年港府再削减14条中巴路线,直接给予城巴营运。自此城巴便正式进军香港岛,在几年间大举扩张,购买大量空调巴士,抢占大量原中巴客源,令中巴的整体客量不断萎缩。
北海集团于1996年分拆“城巴集团有限公司”(Citybus Group Limited)上市,并于11月29日挂牌,股票代号为0523。上市筹集而来的资金,间接加速城巴专营巴士车队全空调化。1997年,北海集团陷入财困,从而出售非核心业务套现,包括城巴集团,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于5月收购城巴集团20%股权。
当中巴专营权在1998年9月1日结束时,港府再批出12条路线予城巴,其馀路线的经营权则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投得。
除了港岛区服务外,城巴也有经营其他地区的巴士业务,如在1997年便成功投得了十多条由香港岛、九龙、将军澳往来赤鱲角机场和北大屿山巴士路线的经营权,此外亦取得几条新界西往来港岛巴士路线的营运权。虽然如此,港岛区始终仍然是城巴的主要服务范围。
1997年,城巴亦开始在中国内地范围内营运,当年1月31日使用富豪B10M开通成渝长途巴士线,同年与北京市电车公司合作成立北京电车城巴有限公司[3][4][5],1998年更与北京市长途汽车公司合作成立北京长运城巴客运有限公司[6],亦与天津市公交集团合作成立天津城巴[7],但均于2000年代初期结束在内地的业务[5][8]。

香港中旅国际投资于1999年2月将持有的23.12%城巴股权以5.28亿港元出售予英国第二大巴士公司捷达集团(Stagecoach)旗下的Stagecoach Asia Ltd,3月捷达再下一城,增持城巴股权成为大股东,城巴集团亦于7月28日正式撤销上市地位。此举令城巴成为首家获得外资收购的本地专利巴士公司,可是不久就遇到香港政府推行铁路为主的政策,对专营巴士公司实施车辆配额限制,限制专利巴士公司开拓新路线,降低专营巴士竞争力保护铁路公司的投资,加上2003年香港爆发沙士疫情,令外资无意继续在香港的专营巴士市场投资,Stagecoach于2003年6月9日宣布把城巴转售予新创建集团,令新创建同时拥有新巴与城巴,港岛区巴士的激烈竞争因此宣告结束。两巴及后推出路线重组、八达通转乘优惠等,并编制、管理后勤人手及合并资源等,以节省资源,而城巴、新巴和新渡轮已于2005年7月1日时同为新世界发展旗下运输业务。此外,城巴总办事处由上环京光商业中心(德辅道西9号)13楼迁往新巴创富道车厂。
2000年,城巴与九龙巴士属下之路讯通合作,在数百辆巴士上安装液晶体电视屏幕,播放预录节目。
城巴与新巴于2005年6月1日起,推出八达通“即日来回证”计划,同时亦已推出跨越城巴与新巴的八达通转乘计划,使八达通卡持有人乘搭城巴或新巴路线时,可以以优惠价转乘对方的特定路线。
2006年1月10日,行政会议通过向城巴批出为期10年的专营权,以及“可加可减”的新票价机制。新机制和相关的优惠措施在2月19日实施,优惠为期3年。而在周日或公众假期为长者提供HK$2或半价(以较低者为准)的车费优惠,则提早由1月28日推行。
城巴亦为首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自动报站的巴士公司,于1998年起在城巴机场快线的巴士上使用。于2006年起,城巴亦陆续试验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统自动报站系统,其中2006年中引入于城巴机场快线A10线的系统,随后更容许乘客以手提电话向城巴发送短讯来取得巴士预计到站时间的短讯。2007年1月,另一套系统亦开始在路线11、12、511的猛狮NL262上试用,该批巴士上设置了使用GPS系统报站的报站机。城巴更于2008年起在旗下大部分巴士车辆安装以GPS驱动的报站系统,并于2009年起在旗下大部分路线启用。目前,城巴旗下所有专利巴士皆已启用GPS驱动的报站系统。
2007年7月1日于深港西部通道正式启用当天,城巴亦开办了两条由屯门往来深圳湾口岸公共运输交汇处的专利巴士路线,分别是来往屯门码头的B3线,以及来往屯门市中心的B3X线。
2011年,城巴、新巴推出同时适用于iPhone及Android平台的手机应用程式,同时推出全新地图版路线搜寻功能,除提供路线搜寻功能外还提供班次资讯。
2012年7月1日,城巴、新巴与Buspak合作,在约1,200辆已安装液晶体电视屏幕的巴士上,播放预录节目,EyePress的即时新闻走马灯,Webus App的优惠等,而该媒体命名为Buzplay。8月5日,城巴根据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为年满65岁长者使用长者或个人八达通及合资格残疾人士使用“残疾人士身分”个人八达通乘客提供优惠,每程收费只需港币2元。同年,政府宣布向城巴专营权二(即机场与北大屿山路线)批出两个为期十年的专营权,于2013年5月1日开始生效。
2014年,城巴引入首批油电混合动力版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双层巴士,投放到市区路线作试验。
2015年,城巴引入全港首批专利单层电动巴士,运作时完全零废气排放,并安排于市区路线行走,进一步改善路边空气污染。同年,政府宣布延续城巴专营权一(即香港岛及过海巴士网络)的专营权十年。新专营权于2016年6月1日开始生效。
2016年6月1日,城巴8条路线展开“Next Bus”实时抵站时间查询试验服务[9]。11月30日推出城巴、新巴手机应用程式3.0版,换上全新设计介面,并提升路线搜寻功能。12月,新创建集团向周大福企业收购新创建交通服务其馀的50%股权。城巴及新巴成为新创建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2017年10月4日,城巴所有专利路线均采用特低地台巴士行走。
2018年4月10日,城巴夺得启德发展区3条路线的经营权。5月28日,城巴所有专营路线均设有“Next Bus”实时抵站时间查询[10]。
2019年3月26日,城巴高地台巴士全数退役。除了新大屿山巴士部分路段不能使用特低地台巴士行走外,全香港所有巴士都已经是特低地台巴士(其中3辆非专利巴士因牌照问题而不能接载轮椅乘客)。8月6日,流动应用程式及网站由上午10时起显示所有联营路线的九巴班次的实时抵站时间。10月28日推出城巴、新巴手机应用程式4.0版,引入全新主页版面及附近路线搜寻功能,并即时显示巴士路线的实时抵站时间及巴士的行车状态。同年加入Wi-Fi.HK计划。
Remove ads


2020年8月21日,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以32亿元出售城巴及新巴业务,接手的国际财团由3间公司组成,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善水资本旗下Templewater Bravo Holdings Limited、在香港上市的汉思能源,及总部设在英国并在剑桥郡和智利提供公共交通营运服务的Ascendal集团,分别持股90.8%、8.6%及0.6%。交易完成后,城巴及新巴现有营运模式将维持不变,员工现有薪酬待遇、雇佣条款及福利保持不变。新创建行政总裁马绍祥指,交易符合集团改善业务组合以达致长远可持续发展策略。[11][12]
2022年2月27日,根据调整后之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60-64岁香港居民使用“乐悠咭”,每程收费只需HK$2,并取代原有部分专营路线为60-64岁自行提供之票价优惠。
2022年7月12日,汇达交通获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后,宣布城巴及新巴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合并,届时将会统一以城巴经营。
2023年5月31日,城巴于与新巴合并前一个月公布新标志。
2023年7月1日凌晨4时,正式与姊妹公司新巴合并,从后者接办所有路线及车队。
2024年8月25日,根据优化后之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60岁或以上香港居民(包括合资格残疾人士)必须使用“乐悠咭”,方可享有每程HK$2优惠票价。
Remove ads
管理层
- 主席:张堃[13]
- 副主席:锺泽文
- 董事总经理:锺泽文 (暂代)
- 营运总监:马詹唯
- 商务总监:吴义君
- 风险合规及人才管理总监:陈婉婷
副主席:
- 马良(Nicolas de Mascarel)
行政总裁:
- 谭利民(Adam Leishman)[14]
董事总经理:
- 李卓豪(Richard Hall)
营运总监:
- 韦仁成(Tony Williamson)、李卓豪(Richard Hall)、冯家辉
财务总裁:
- 冬天乐(Stephen Winter)
营运及工程总监︰
- 冯家辉
总经理(工程):
- 苏国健
车队
架构
早期城巴只有非专利巴士[15]业务,后来第1条专利路线12A投入服务,加上经营Network 26新里程,便出现了专利部,负责经营专利路线。1997年,城巴开始经营北大屿山及机场巴士服务,由于这批路线的专利权是与港岛区的分开,所以便成立专利二部,负责营运北大屿山及机场的巴士,而原先管理港岛区及过海路线的部门便称为专利一部。随著城巴的业务续渐扩展,原先的架构便显得不合时宜,便改为现今分为营运一部及营运二部(但是政府给予的专营权分界维持不变)。维修方面,可从车头挡风玻璃近司机位处的标贴作识别,却有别于九巴根据此作车务调动,分区只是适用于车辆维修及车长管理时使用,日常收车的安排并不会受此限制。
营运一部负责管理香港岛区内专营路线及大部份过海专营路线(包括九龙、将军澳、西贡、马鞍山等地区),超过90条路线,是城巴内最大的部门。负责管理有关路线的车队、车长、站长、后勤人员、稽查、车厂、车站设施等等,主要工作为处理日常车务,包括分派车辆、编排各员工的更份、车辆维修等。
部分由营运二部管理的过海路线(如170系列、182系列、930系列等)之用车及更份亦会由营运一部负责。
各车厂地方有限,晚间大部份巴士都需要泊在巴士总站,而营运壹部的车辆亦会停泊于上环海傍警署(现中区警署)侧的巴士停车场及位于启德世运道泊车场(九龙湾泊车场)。
维修方面,主要分为:
东区设有柴湾车厂(代号CWD,简称柴厂)位于柴湾常安街38号,创富道车厂(代号CFD,简称创富厂)位于柴湾创富道8号,上环车厂位于上环干诺道西,及将军澳车厂位于将军澳运隆路15号,替东区路线的车辆作维修及提供收集钱箱、添补燃油、洗车等日常工作,并负责城巴所有车辆之年验、大修、新车检验及退役处理等大型项目。部份东区(E)车辆会同时贴上“东区”(E)和“北区”(N)厂徽,代表该车主要行走由营运贰部管理的北区路线,但由营运壹部柴湾车厂负责维修保养。[16]
南区设有黄竹坑车厂(代号WCD,简称黄厂)及海洋公园车厂(代号OPD,简称海厂)。南区黄厂前身为黄竹坑车厂隔邻的泊车场,于2006年投入服务,事因海洋公园车厂部份地方需要交还给海洋公园作扩建用途,而已停止运作的鸭脷洲车厂未能用作替代,就在黄竹坑车厂隔邻作临时车厂,以供南区的巴士日常收集钱箱、添补燃油,洗车及维修等。海厂为1993年时,政府提供给城巴作日常运作之用,分为大场及细场,大场为于海洋公园道及黄竹坑道之间,香港仔运动场隔邻,主要用作停泊车辆之用,亦有洗车机作日常之用,现在亦肩负南区编更部的地方。细场则位于海洋公园巴士总站旁,昔日为城巴的重要基地,是南区控制中心、日常收集钱箱、补添燃油、洗车的地方,现已停用。
营运二部负责管理机场及北大屿山专营路线、深圳湾口岸专营路线、来往港岛对新界部分地区(荃湾、屯门、天水围、部分沙田区)的过海专营路线及海洋公园629线,以及所有非专营巴士,超过30条路线。负责管理有关路线的车队、车长、站长、后勤人员、稽查、车厂、车站设施等等,主要工作为处理日常车务,包括分派车辆、编排各员工的更份、车辆维修等。
各车厂地方有限,晚间大部份巴士都须泊在巴士总站,而营运贰部的车辆亦会停泊于上环中区警署侧的巴士停车场、由营运壹部管理的柴湾车厂、黄竹坑车厂、海洋公园车厂及启德世运道泊车场(九龙湾泊车场)。如果营运贰部车辆收车时停泊在由营运壹部管理的车厂和停车场,收集钱箱、添补燃油、洗车等日常工作就会由营运壹部管理的车厂负责;车辆大修及年检等工作则全数在营运壹部柴湾车厂处理。
在火炭车厂因兴建居屋彩禾苑而关闭后,大部分营运二部车辆已转投营运一部继续服役,因此大部分路线已改由营运一部派车。
维修方面,主要分为:
北区设有屯门车厂(代号TMD)和西九龙车厂(代号WKD)[17],替北区路线及所有非专利部的车辆作维修及提供收集钱箱、添补燃油、洗车等日常工作。
大屿山设有小蚝湾车厂(代号SHD)及东涌车厂(代号TCD),替北大屿山路线的车辆作维修及提供收集钱箱、添补燃油、洗车等日常工作。
巴士短期票价优惠
城巴按照2006年与政府协议按照“可加可减机制”须以票价优惠回赠乘客。
2006年1月10日,行政会议通过向城巴批出为期10年的专营权,以及“可加可减”的新票价机制。
2011年2月3日,城巴按照上述协议,推出2项为期3个月的短期票价优惠包括“即日回程车资折扣”及“即日每2程减2元”,创出香港专营巴士服务的纪录。
2012年1月22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协议,再次推出两项为期8周的短期票价优惠包括“即日回程车资折扣”及“即日每2程减2元”。
2013年2月3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协议,分别推出两项为期6周的短期票价优惠包括“即日回程车资折扣”及“即日每2程减2元”。
2014年1月20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协议,推出两项为期10周的短期票价优惠包括“即日回程车资折扣”及“即日每2程减2元”。
2015年1月15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协议,分别推出两项为期12周的短期票价优惠包括“即日回程车资折扣”及“即日每2程减2元”。4月8日再按照上述协议将两项乘车优惠延长4周的短期票价优惠包括“即日回程车资折扣”及“即日每2程减2元”。
路线
过海隧道巴士
2025年初,城巴推出新设计的巴士站牌,惟因字体过小、路线编号取消底色等问题,引发网民批评,指站牌难以辨读,对视障人士尤其不便,被形容为“新不如旧”。香港失明人协进会等团体亦向城巴反映相关问题。经过数月谘询,城巴于2025年8月中推出改良版站牌,恢复路线底色(如黄色底色配蓝底白字路线号码),字体加大及加粗,月台编号分开摆放,城巴标志则缩小。新款站牌已于北角码头及观塘警署等巴士站投入使用。[18]
城巴回应表示,自与新巴专营权合并后,持续与乘客及关注团体沟通,根据意见修订站牌设计,以提升字体大小及颜色对比度,确保所有乘客,包括视障人士,享有更佳的候车体验。香港失明人协进会政策研究及倡议主任罗普铬对《独媒》表示,新设计显著改善视障人士的辨读体验,感谢城巴迅速回应并采纳建议。城巴强调,将继续欢迎乘客提出意见,以优化服务。[19]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