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民主进步党

中华民国政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主進步黨
Remove ads

民主进步党(英语: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缩写:DPP),简称民进党,是台湾主要政党之一,也是中华民国目前的执政党立法院(国会)第二大党。成立于1986年9月28日,由党外运动各团体在台湾戒严党禁解除前整合而成,为战后台湾首个本土路线政党。以其为首的泛绿阵营、与中国国民党为首的泛蓝阵营,并列为台湾的两大政治阵营

事实速览 民主进步党, 英语名称 ...
事实速览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 ...

民进党现任党主席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秘书长徐国勇中央党部位于台北市华山。其以台湾的自由民主、本土发展及国家独立为主要政治理念,但因组党之时为汇集各方反国民党威权统治人士的集合体,随著党员间在经济、社会等政治思想政治光谱的不一,遂在党内形成多个派系

民进党在2000年首度执政,实现台湾历史中华民国历史上首次政党轮替,但以“朝小野大”的少数派政府格局执政至2008年为止。2016年台湾大选再度执政取得国会过半席次,达成同时掌握行政权及立法权的“完全执政”格局;至2024年台湾大选失去国会多数席次,使其第二次组成少数派政府。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华山商务大楼,为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所在地

民主进步党的成立源自台湾戒严时期党外运动,其中的标志性事件为1979年12月10日发生于高雄的美丽岛事件。民主进步党早期许多主要领导人都和美丽岛事件有关。美丽岛事件大审判八位受刑人(施明德林义雄黄信介陈菊吕秀莲张俊宏姚嘉文林弘宣),除林弘宣外,其他七人都曾在出狱后担任民主进步党主席或代理主席。民进党其他的领导层人物如江鹏坚许信良陈水扁王拓苏贞昌谢长廷游锡堃等人也都与美丽岛事件有所关联。

1986年9月28日,为准备年底举行的第一届第三次增额国民大会代表以及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党外运动人士于台北市圆山大饭店举行“‘1986党外选举全国后援会’候选人推荐大会”,会中临时动议提出组建新政党,经过与会人士讨论后,定名为“民主进步党”。11月10日,民主进步党召开第一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章、党纲及纪律仲裁办法等议案,江鹏坚当选第一届党主席。

党外选举后援会于1986年12月6日举行的第一届第三次增额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中当选11人;第一届第五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中当选12人。民主进步党共23位民意代表进入国会。

1987年11月10日,姚嘉文当选第二届党主席。

1988年10月29日,黄信介当选为第三届党主席。

1991年11月12日,许信良当选为第四届党主席。

1989年12月2日,县市长选举中,民主进步党当选6席,包括执掌全国人口最多的台北县。12月25日,民进党以“总统民选”及“声援许信良”为诉求,发动大规模群众游行。[28]

1996年,党主席施明德联合新党参选立法院院长,但以一票之差落败。同年民主进步党提名彭明敏和谢长廷参加1996年总统副总统选举,但败于中国国民党提名的李登辉连战

1997年县市长选举,民主进步党拿下12席县市长。加上陈水扁执政之台北市,全国直辖市与县市长席次首次超过中国国民党,“绿色执政”下的人口占全国的71.6%。

Thumb
Thumb
陈水扁、吕秀莲是民主进步党籍首位中华民国正副总统。

2000年总统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陈水扁和吕秀莲获得近四成的选票,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成为台湾政治史上首次政党轮替

2004年总统选举中,国亲联盟的连战和宋楚瑜三一九枪击事件影响而以微弱差距败选,陈水扁和吕秀莲惊险连任正副总统。

2005年县市长选举,民进党大惨败,流失台湾大多数的县市执政权,苏贞昌辞去党主席为败选负责。

2006年8月,已经退党的前党主席施明德发动百万人民倒扁运动,要求总统陈水扁下台,陈水扁政府开始摇摇欲坠。

2008年总统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代理党主席的谢长廷以及苏贞昌来参选正副总统,谢长廷和苏贞昌都曾做过陈水扁政府的行政院院长,但谢长廷和苏贞昌由于受到陈水扁家族贪腐案的影响而败给了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萧万长,民进党再度成为在野党。选后谢长廷辞去代理党主席为败选负责,后由蔡英文接任党主席,为首位女性党主席。

2012年,民进党提名时任党主席的蔡英文和苏嘉全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但败给了国民党的马英九和吴敦义,蔡英文因此而辞去党主席。

2014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夺下13席县市长。

Thumb
Thumb
蔡英文、陈建仁当选第14任中华民国正副总统。

2016年总统选举蔡英文陈建仁当选正副总统,同时民进党首次在立法院取得过半席次,苏嘉全和蔡其昌当选立法院正院长,民进党首次全面执政。[28]

2018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惨败,丢失了大多数县市的执政权,当时兼任党主席的总统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为败选负责,后由基隆市市长林右昌接任代理主席。

2019年1月,前行政院秘书长卓荣泰正式接任民进党主席。

2020年总统选举,蔡英文和赖清德当选中华民国正副总统,与四年前一样在立法院再次囊括过半席次,游锡堃和蔡其昌当选立法院正副院长,民进党再度全面执政。

2020年5月,蔡英文第二度以总统身分兼任民进党主席。

2022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面临自1989年以来最大惨败,未能取得大多数县市的执政权,当时兼任党主席的总统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为败选负责,后由高雄市市长陈其迈接任代理主席。

2023年1月18日,副总统赖清德正式接任民进党主席。

Thumb
Thumb
赖清德、萧美琴是现(第16)任中华民国正副总统,亦为中华民国第三位民主进步党籍总统、副总统。

2024年总统选举,赖清德和萧美琴虽然当选正副总统,但得票率仅四成;同时民进党丢失原先在立法院过半优势,退居国会第二大党,继2008年后再度成为少数派政府

迄今为止,民进党共有三位党员担任总统(陈水扁、蔡英文和赖清德);三位党员担任副总统(吕秀莲、赖清德和萧美琴)[注 1];七位党员担任行政院院长(游锡堃、苏贞昌、谢长廷、张俊雄、赖清德、陈建仁和卓荣泰);九位党员担任行政院副院长(游锡堃、张俊雄、叶菊兰、蔡英文、邱义仁林锡耀、陈其迈、郑文灿郑丽君);两位党员担任立法院院长(游锡堃和苏嘉全);一位党员担任立法院副院长(蔡其昌);两位党员担任考试院院长(姚嘉文和周弘宪);两位党员担任考试院副院长李逸洋和周弘宪)。

Remove ads

政治理念

党纲

1988年4月17日,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通过“四个如果”决议文:“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不实施真正的民主宪政,则民进党主张台湾独立。”

1991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前,民进党正式通过台独党纲,党纲内容正式有主张台独的立场。

民进党在1999年陈水扁正式参选总统后,为求执政的预备,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正式承认中华民国的行政地位,认为台湾已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其国号目前依照《宪法》,定为“中华民国”。后来曾任党主席的苏贞昌赖清德均表示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无需再宣布独立。[29][30]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民进党发言人郑运鹏代表党中央发出“一直都捍卫中华民国”的声明,批评中国国民党在与中国共产党谈判及对话时,只提及“两岸同属一中”而不提及中华民国,没有坚守及捍卫台湾的主权。国民党方面则认为此为选战策略的两面手法,但是亦有部分人士认为此与民进党近年的冻独议题(冻结“台独党纲”)有关[31]

民进党主张遵循民主自由的宪政秩序;施行成长均衡的经济财政;建立公平开放的福利社会;创新精进的教育文化;全球国际的国防外交;以台湾的名义来争取加入联合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用文攻武吓胁迫台湾[32]

意识形态

在民进党党纲里的“基本纲领”中,财政方面提到:“制订合乎社会正义的财税制度,缩短国民所得差距,杜绝贪污浪费,减轻人民税赋负担。重建有秩序的金融制度,以利企业筹措资金,改善民间储蓄收益。”“为避免政治酬庸及市场独占垄断并提高经营效益,应确立公营事业开放民营之原则;部分具有独占或寡头垄断且短期未能开放民营之公用事业,应调整其功能并接受民意机关之严格监督。”此外亦有主张推动中间偏左进步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为蔡英文[33][34]。民进党亦因为其本土立场而被认为具有保守主义的成分,例如在社会议题上较为保守的台湾长老教会也在党内具有一定影响。

两岸关系

为了积极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当时以施明德许信良为首的民进党领导阶层自1995年开始,曾先后提出“大胆西进”、“大联合”、“大和解”等主张。民进党于2000年成为执政党后,党内对于台湾前途及国家定位问题乃至对中经贸政策,在坚持台湾主体性的前提下,呈现多元论述的状态。

Thumb
一部分民进党立委举行召开中国政策辩论记者会(2013年)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就职典礼演说中提出“四不一没有”主张。2002年8月2日,陈水扁总统在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二十九届东京年会上提出一边一国论。2006年1月1日,陈水扁总统宣布紧缩两岸政策,将由“积极开放,有效管理”转变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2006年1月26日,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就职典礼时,陈水扁总统指示:民进党应进行中国政策大辩论。2006年1月29日, 陈水扁总统在春节谈话中表示考虑是否要废除国统会、废除国统纲领。2006年2月7日,民进党发布新闻稿“迈向正常国家 废除国统纲领”。之后原定3月所举行的中国政策大辩论,由于行政院发布“积极管理”政策,引起预定参加辩论之部分的人选反弹、退出辩论,辩论会因而取消。2007年3月4日,陈水扁总统在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二十五周年庆晚宴上,并提出“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没有所谓的左右路线问题,只有问题”的“四要一没有”诉求。

2008年大选再度成为在野党后,民进党“逢中必反”的中国政策受部分人批评及诟病[35][36]。2015年2月15日,蔡英文于登记参选民进党总统提名时指出,民进党与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巩固国家主权”[37]

2019年1月2日,蔡英文总统召开临时记者会回应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习五条[38],表示:“始终未接受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一国两制[39]

2025年3月13日,赖清德总统于敞厅明确指出中国为境外敌对势力[40],并同时发布恢复军事审判法等十七条因应策略[41]

Remove ads

组织机构

民主进步党的组织架构分为中央、地方两级,中央包含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全代会)、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中执会)与中央党部评议委员会(中评会);而地方则包含县市党员(代表)大会县市党部执行委员会县市党部评议委员会

全国党员代表大会是民主进步党最高权力机关,每一年由中执会召集一次,主要职责是修改党纲、党章、选举或罢免中央执行委员及中央评议委员等。

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是党内常设执行机关,主要职责是执行全代会决议、制订及执行党政计划、编制预算及决算、议决重要人事案等。中执会由中央执行委员(中执委)组成,由全代会直接选出30人、候补5人,任期2年。中执委互选10人为常务执行委员(中常委),由于中常委为党内核心职务,因此也是各派系竞逐的焦点。党主席直辖市市长、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干事长及书记长为当然中执委及当然中常委,任期依其职务调整;长亦为当然中执委,并互推一人为当然中常委,任期依其职务调整[42]

中央党部评议委员会同样为党内常设执行机关,主要职责是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审查预决算等。中评会由中央评议委员(中评委)组成,由全代会直接选出符合资格[a]的11人、候补3人,任期2年。中评会主任委员由中评委互选一人,任期亦为2年[42]

若民进党在野,党主席则为党员直选,任期2年,可以连任1次;若民进党执政,则由总统兼任党主席,如总统未出任党主席,则同样由党员直选,任期与总统任期相同[42]

中央党部还下设组织推广部、社会运动部、新闻舆情部、青年发展部、性别平等事务部、客家事务部、原住民族事务部、新住民事务部、国际事务部、中国事务部等10个部,财务委员会、政策委员会等2个会;新媒体中心、民意调查中心等2个中心;1所党校(台湾民主学院)和1个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民进党也在各地方设立海外党部、地方党部与基层组织。

更多信息 职位, 姓名 ...
更多信息 职位, 姓名 ...
更多信息 职位, 姓名 ...
Remove ads

派系

民主进步党历史上有最多党员的时期是2009年,共有党员总数458,551人,至2012年民主进步党全国党员总数有335,643人,其中民主进步党全国党代表共计287人(包括全国各个地区党部284人、劳工党部2人、全国原住民代表1人)。民主进步党成立之初,是反中国国民党党外人士的联合体,是在野政治明星及地方山头的结合体。由于各领导人政治阅历及社会经济基础的不同,彼此在政治观念,运动路线等方面存有较大的分歧,形成形态各异的诸多山头派系。主要有“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党外编联会)人马形成的新潮流系、“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党外公政会)中“美丽岛连线”人马形成的美丽岛系[44],还有原党外公政会的康系、前进系和超派系等。随著台湾政治形势发展,各派系势力不断变化,并重新分化组合。康系瓦解,分别被美丽岛系和新潮流系所收编,前进系亦并入美丽岛系。

长期以来,民主进步党内存在著新潮流系与美丽岛系之间的较量。两大派系在运动目标、政治路线以及国民党政权性质和台湾前途走向等方面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歧异,甚至严重对立与激烈较量。

2006年7月23日,民主进步党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中,立法委员王幸男提出的“解散派系”提案,在出席的279位党代表中,获得153票赞成票,以过半票数通过。除了禁止以派系名义设办公室、招募会员、对外募款,亦规定党内公职人员不得加入派系,并将解散派系的配套措施送至全代会议决。但其后仍有实质延续或新成立的派系存在。

更多信息 派系, 简介 ...

以下为消失及拆解的派系:[48]

更多信息 派系, 简介 ...
Remove ads

参与的主要选举

总统副总统选举

更多信息 选举, 总统候选人 ...

国会选举

更多信息 选举, 区域、原住民、团体 ...
Remove ads

地方首长选举

更多信息 选举, 得票率 ...
Remove ads

注释

  1. 中评委候选人须具有下列资格之一:
    1. 曾任县市级或中央级组织执行委员、评议委员。
    2. 曾任县市以上行政首长。
    3. 曾任省市议员以上民意代表。
    4. 曾任法官、检察官。
    5. 具有律师、会计师资格。
  2. 1991年底之前,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届立法院仅有少数增额民大会代表与立法委员定期改选。占绝大多数由中国大陆选出的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第一届立法委员中华民国政府坚持“法统”而无限延长任期不必改选,俗称“万年国会”。因此民主进步党当时在国民大会立法院内所占的整体席次比例,远远低于选举所得之比例。
  3. 党外运动人士于1986年增额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选举竞选时宣布筹组“民主进步党”。由于当时戒严时期之党禁仍然有效,相关侯选人实际上以无党籍参选。
  4. 国民大会立法院自第二届起在台湾全面改选,所有席次均由台湾人直接选举产生,包括以区域与原住民立委单一选票的政党得票率,来分配政党不分区立委名额。
  5. 民主进步党虽为第五届立法院第六届立法院第一大党,但泛蓝阵营仍掌控多数席次。
  6. 依据2005年选出之任务型国民大会通过之第七次宪法增修条文立法院自第七届起立法委员人数减半,选举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两票分别决定区域及原住民立委,以及不分区立委。
  7. 第7届立法委员选举为创党后,历次选举最大败选,也是民主进步党在立法院内所掌握席次,首度降低至国会全面改选前的比例。
  8. 第9届立法委员选举,再度取得立法院第一大党地位,并首度掌握立法院多数主导权,至2024年第十一届立法院选举后又退为第二大党。
  9. 福建省金门县连江县2县之县长首次开放民选。
  10. 省长直辖市长首次开放民选。此为唯一一届台湾省省长选举,民主进步党提名陈定南为省长、苏贞昌为副省长侯选人。此次选举唯民主进步党提名副省长候选人,其他的候选人并无此举。
  11. 直辖市与县市长席次首次超过中国国民党,“绿色执政”下的人口占全国的71.6%。
  12. 预定于2010年改制直辖市的相关6台北县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首长任期延长一年,并未举行改选。
  13. 各级地方选举合并,全国共6直辖市、13、3之首长同时举行改选。

参考资料

相关学术研究书目

注脚

关连项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