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民國—俄羅斯關係

雙邊關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俄羅斯關係
Remove ads

中華民國俄羅斯聯邦的關係可以指1912—1922年與俄羅斯帝國(通稱帝俄、沙俄)及蘇維埃俄國(通稱蘇俄)之間的關係,也可以指1922—1991年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通稱蘇聯)之間的關係,以及1991年至今與俄羅斯聯邦(通稱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快速預覽 中華民國, 俄羅斯 ...

1913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作為清朝的後繼政權獲得俄羅斯帝國的外交承認。1917年俄羅斯爆發革命內戰。1918年8月22日,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作為協約國成員發表《海參崴宣言》,拒絕承認蘇維埃俄國,隨後出兵西伯利亞。1920年9月23日北洋政府宣布中止與沙俄政府的外交關係。

1922年,蘇聯成立後與中華民國數次建交與斷交。1924年5月,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和蘇聯互換恢復外交關係的協議。1927年12月14日,南京國民政府廣州事變發布對蘇聯斷絕邦交令,此時國際上代表中華民國的北洋政府還存在。1929年7月17日,因中東鐵路事件,蘇聯政府宣布與南京國民政府絕交,撤回蘇聯駐中國使館及僑務代表。1932年12月12日,中蘇恢復外交關係。

1949年10月2日,蘇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隔日即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的外交原則,不承認中華民國,但和臺灣互設代表機構

Remove ads

中華民國與帝俄/蘇俄關係

俄羅斯帝國時期

快速預覽 中華民國, 俄羅斯 ...

從1911年起,俄羅斯布爾什維克的合法報紙《明星報英語Zvezda (newspaper)》就開始連續報道中國革命情況。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月5日,由流亡國外的列寧多瑙河之畔起草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決議》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大會上獲得通過,這是列寧及其領導的社會民主工黨對孫中山及新成立的中華民國進行聲援。[6]

1912年2月,中華民國派駐俄羅斯帝國代表,由前清廷出使俄國欽差大臣陸徵祥直接擔任。

1912年3月31日,孫中山卸任臨時大總統前夕,在南京同盟會成員的餞別會上發表《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主張國家按地價收稅,使中國農民問題在發展中逐漸解決。他不贊成另外一條道路,即立即由國家沒收土地分配給農民。1912年7月15日孫中山這篇文章被譯為俄文,發表在布爾什維克的《涅瓦明星報》上。而列寧也在這天的報上發表了《中國的民主主義民粹主義》,對孫中山的主張給予嚴厲批評:「從學理上來說,這個理論是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反動分子的理論,因為在中國可以『防止』資本主義,認為中國既然落後,就比較容易實行『社會革命』等等,都是極其反動的空想。」列寧認為道路只有一條,即「在土地方面實行國有化以保證資本主義最迅速的發展」。後來對於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後的一系列政策,孫中山也持有異議。[7]

Thumb
中俄蒙協約》簽訂現場(1915年)

1912年11月3日,沙俄不顧中國政府不承認外蒙古獨立的嚴正聲明,強迫外蒙傀儡政府簽訂《俄蒙協約》,聲稱「蒙古對中國的過去關係已經終止」,規定俄國政府「扶助蒙古的自治」,在蒙古享有特權。11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概不承認俄國與外蒙叛亂集團所訂任何條約。1913年9月18日,中國外長孫寶琦同俄國駐華公使庫朋斯齊俄語Крупенский, Васил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達成《中俄聲明文件》,中國不在外蒙駐兵、殖民、設官,承認外蒙自治,承認《俄蒙協約》及其專條,換回俄國承認中國在外蒙的宗主權,基於宗主權而衍生出俄國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一部分。中國對蒙權力已由主權改為宗主權[8]。1913年10月6日,俄羅斯帝國承認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於首都彼得格勒設立中華民國駐俄羅斯帝國公使館、於首都北京設立俄羅斯帝國駐中華民國公使館,並互派公使。1915年中華民國、俄羅斯帝國與外蒙古簽訂《中俄蒙協約》,實際承認俄羅斯對外蒙古的控制權。

更多資訊 日期, 簽署 ...
Remove ads

蘇維埃俄國時期

快速預覽 中華民國, 蘇俄 ...
快速預覽 中華民國, 蘇俄 ...
Thumb
外蒙古撤銷自治儀式(1920年1月)

1917年3月,俄羅斯帝國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駐華公使由原俄羅斯帝國公使續任。

1917年11月,布爾什維克十月革命中奪取政權後,由於消息來源有限,對當時中國發生的事以及中國政治勢力間的分化實際上並不了解,從而弄不清應如何與中國當時存在的兩個政府打交道[10]。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追隨各協約國政府的政策,拒絕承認蘇維埃政府。1918年2月26日,駐俄國公使劉鏡人根據北洋政府的命令撤離彼得格勒。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繼續承認克倫斯基政府舊俄國的外交代表,並在1918年5月同日本政府簽訂了關於反對蘇俄的秘密軍事協定,不久就加入了帝國主義各國[註 2]對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武裝干涉。[11]

俄國內戰中,俄國白軍退至中俄邊界繼續抵抗。1917年12月,蘇俄紅軍和俄國白軍在海參崴郊外展開激戰。陸是元於12月5日以「中國駐海參崴總領事」的名義致電北洋政府外交部,請求仿照美國和日本的做法,派遣軍隊進入西伯利亞,保護僑民。1918年2月26日,駐俄公使館撤退回國,兩國邦交中斷。1918年8月22日,北洋政府發布出兵宣言,稱此次出兵系贊同聯合各友邦之義舉,而以尊重俄國領土與主權為目的,絕不干涉俄國內政。一俟貫徹此目的,即當撤退全部軍隊。中國政府外交部表示,中國出兵西伯利亞的兵力為1,700人,分兩期運送。但實際上兩次出兵,共有4,000多人。1919年,北洋政府海軍部又調派了四艘武漢的長江江防艦隊,開赴海參崴。從1918年4月18日海容號抵達海參崴算起,到1921年中國最後一艘換防艦「永健」號離開海參崴截止,三年間,中國艦隊一直在執行撤僑護僑的任務。[12]

1919年10月29日,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徐樹錚到達外蒙古視察部隊,將博克多汗軟禁起來,脅迫其簽訂《改善蒙古未來地位六十四條》,完全放棄外蒙古自治,將一切權力上交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以此為由,宣布外蒙古取消自治,廢除《中俄蒙協約[13]

1920年,遠東共和國派駐中華民國外交代表。

北洋政府面對沙俄政府的徹底垮臺,蘇俄政權日益鞏固的事實,於1920年9月23日宣布中止同沙俄政府的外交關係,並對蘇俄政權予以極大的關注。[14]

1921年,中華民國與蘇維埃俄國互派外交代表。

中華民國與蘇聯關係

快速預覽 中華民國, 蘇聯 ...
快速預覽 中華民國, 蘇聯 ...

1949年前

1923年1月16日,孫中山蘇聯外交部副部長越飛上海見面,商談政黨合作問題,並共同發表《孫文越飛宣言》。

1923年10月,中華民國派駐蘇聯外交代表。

1924年,兩國簽署《中俄協定》,蘇聯宣稱放棄在華條約特權。5月31日,簽署《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恢復邦交並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係,於首都莫斯科設立中華民國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使館、於首都北京設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駐中華民國大使館,並互派大使,中華民國皆由臨時代辦使事。

1927年4月19日,由於北洋政府下令搜查蘇聯大使館,兩國外交關係緊張,駐華大使館人員返國。12月14日,因為廣州張黃事變廣州暴動南京國民政府宣佈對蘇聯斷交,但蘇聯當時承認北京北洋政府,因此斷交令未生效。

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國民革命軍北伐結束、南京國民政府實現中國南北統一及北京北洋政府時期告終。

1929年7月18日,中東路事件導致兩國斷交。7月23日,國民政府外交部下令關閉駐蘇聯大使館。

1932年12月12日,兩國再次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於首都南京與莫斯科互設大使館,並互派大使,蘇聯大使由原外交代表加拉罕升任。

自1930年代起,蘇聯勢力就已染指新疆地區,當時主政新疆盛世才在蘇聯政府和民國政府之間搖擺。最終在蘇聯支持下,1944年在新疆多地爆發武裝叛亂,而其中伊寧武裝暴動又成為三區革命開始的標誌。

Remove ads

1949年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日,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成為國府在國共內戰失利後第一個與其斷交的國家。11日,關閉大使館。[15]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以「反共抗俄」為號召,並稱中共為「俄帝國主義者」侵略世界的一環,[16][17][18]在國際新聞上也多次使用「俄帝」一詞指責蘇聯政權。[19]如1956年因埃及納瑟政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建交、宣布與埃及斷交時,《中央日報》就以「埃及甘附俄帝承認共匪偽政權 我政府採斷然措置與埃斷絕外交關係」為頭版標題[20]

1950年11月30日,蘇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伍修權等提出之「美國侵略臺灣案」,為該案唯一的贊成國。[21]

1952年,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國提出《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控蘇案)獲得通過,次年經立法院通過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Thumb
1953年,臺灣臺東鹿野鄉敬老會全體合影。背後建物,以超過兩人寬的中文字體由右至左書寫著「反共抗俄」字樣。此一口號曾在1950至60年代的臺灣廣為傳播。
Thumb
綠色國家表示在1971年的投票中反對中華民國續留聯合國,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俄羅斯當時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由蘇聯作為主權國家參與投票。

1954年6月,發生蘇聯油輪中華民國海軍扣留之陶普斯號事件

冷戰期間,中華民國在意識形態和制度上均偏向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復加上蘇聯本身的封閉,使雙方幾乎沒有往來。中華民國政府認為在國共內戰中敗退且失去中國大陸的原因,就在於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長期資助和扶持,遂在臺灣長期宣揚「反共抗俄」的立場,不斷在教育及社會各層面貶抑蘇聯及共產主義的形象,並嚴禁相關事物在臺灣的傳播。蔣中正擴充《蘇俄在中國》一書,詳述俄國自清末以來對華之侵略歷史,以做為對蘇聯的警惕和提防。此一時期的教育宣傳至今仍影響臺灣社會對俄國的觀感。

1968年10月22日,蘇聯記者維克多·路易斯抵臺,展開秘密外交,曾與國防部長蔣經國密談。[22]:759

1969年4、5月間,路易斯緊急要求臺灣提出所需武器的清單。1969年6月,路易斯急邀臺灣指派人員赴歐洲與蘇聯聯絡,並稱一旦戰事開始,不便聯絡。希望臺灣在下次會見時開出所需軍備清單。路易斯聲稱武器不必直運臺灣……而可在臺灣反攻時運達登陸地點。蘇聯需臺灣反攻詳細計畫。例如如何利用蘇聯軍事基地的具體方式、在何種區域所需何種和數量的武器等。臺灣登陸期間蘇軍會製造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邊境衝突事件。出於對蘇聯與路易斯的提防,蔣中正拒絕與路易斯進行有關武器援助種類的談判。[23]

1971年10月25日,身為共產陣營龍頭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蘇聯在中蘇交惡珍寶島衝突的背景下,仍然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排除中華民國的會籍,即《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民國稱為「排我納匪」案)。而早在1950年代蘇聯就曾多次提案排除中華民國(是為「中國」代表權問題)。

1982年10月15日,流亡在海外,立場反共的蘇聯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吳三連基金會之邀來臺訪問,在臺北中山堂發表題目為《給自由中國》的演說。[24]

1985年,戈巴契夫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提出「新思維」及經濟改革政策後,雙方始逐漸恢復少量交流。1988年,連戰出任外交部長,一上任即促成「蘇聯貿易訪問團」成行。訪蘇是臺灣經貿外交的一大突破,但這項大膽的外交行動由於事先未按過去的常例徵詢沈昌煥的意見,在決策定案之後,又不理會沈的勸阻,引起沈昌煥的恐慌和不滿,於是沈昌煥便在國民黨中常會中大舉反攻,手拿《蘇俄在中國》一書,痛斥「訪蘇團」的成行,引發了一場風暴。結果總統李登輝順勢解除沈的總統府秘書長職務,轉任總統府資政,在外交上結束了近30年的「沈昌煥時代」。

Remove ads

雙邊協定

更多資訊 日期, 簽署 ...
Remove ads

中華民國與俄羅斯聯邦關係

外交

依據中華民國的「法定領土」,中華民國對現由俄羅斯實際控制的唐努烏梁海江東六十四屯等地在名目上均有領土聲張。但目前就外交部的說明,事實上均已承認其屬於俄國之現狀。[註 6]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獨立國家國協(獨立國協)成立,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繼承國。1992年9月15日,俄羅斯總統葉爾辛簽署關於俄羅斯聯邦與臺灣關係的總統令,重申俄羅斯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7]

2001年5月,俄羅斯與其他9個國家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總務委員會中,發言反對中華民國(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28]

2002年,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主委應「俄羅斯基礎科學研究基金會」邀請參加該會十週年慶祝活動,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阻撓,俄羅斯外交部拒發國科會主委赴俄簽證,曾志朗也決定不參加該活動。[29]

2002年7月,全國性之社團法人「臺俄協會」成立,以增進臺俄雙方人民的友誼和合作,並促進臺灣與俄羅斯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在經貿、投資、科技、文化、教育、觀光等領域的交流[30]

2020年4月,對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俄羅斯女醫師協會(RMWA)會長岡察洛娃(Olga Goncharova)致函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呼籲將臺灣納入WHO各項會議、機制與活動,並邀請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俄羅斯總統普丁前經濟顧問伊拉里翁諾夫英語Andrey Illarionov俄羅斯語讀者介紹臺灣的防疫模式與成果,包括全文翻譯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對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演講,並對比「自由臺灣與集權中國」在疫情因應上的優劣。[31]

2021年6月,俄羅斯總統普丁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專訪時被問及,若中國進攻臺灣,俄羅斯會有何反應,普丁笑了幾聲後表示「什麽?你知道中國要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我對此事一無所知。」「我無法評論此事,這件事還未發生。過去幾年,中國與美國各通過不同方式與臺灣發展關係,幸運的是並未走向軍事衝突。」[32]

2021年10月12日,有媒體詢問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如何評價中國大陸在臺灣問題上的行動、統一臺灣的企圖以及中國大陸的涉臺措施是否對該地區的安全構成威脅時,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將臺灣視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又稱「俄羅斯的政策會以此為出發點」。[33]13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是強大的經濟體,通過這種經濟實力,完全有能力實現統一臺灣的目標,根本不必動用武力,因此現在看不到任何戰爭的威脅。這是俄羅斯連續兩天對臺灣問題表態,積極呼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的統一政策。[32]

2022年2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北京舉行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其中提到俄羅斯完全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灣獨立[34]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華民國外交部嚴厲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35]先前傳出臺灣可能禁止半導體等科技產品進入俄羅斯,外交部強調,臺灣作為國際社會一員,願意參與各項有助於和平解決爭端的努力。[36]2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將參與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37]3月7日,俄羅斯聯邦政府公布對其採取不友好國家與地區名單中華民國被以「臺灣(中國)」(Тайвань (Китай))列入名單中[註 7][38]

2022年10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丁發表外交政策演說,在評論臺海議題時,重申支持中國對臺灣的主張,並稱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是對中國的「挑釁」,批評美國為此毀掉與中國的關係實屬錯誤。[39]12月30日,普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舉行視訊會談,普丁再次表示支持中國對臺灣議題的立場,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中華民國外交部對於普丁的言論均表達抗議與譴責。[40]

2023年3月30日,俄羅斯外交部資訊暨新聞司長兼發言人札哈洛娃在記者會對於今日俄羅斯記者提問,近期美臺高層互動頻繁,以及「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訪美,回應「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海兩岸關係純屬中國內政,中方有權在臺灣問題上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主權和領土完整。」4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對此表達嚴厲譴責,痛批其「貶抑臺灣主權地位的不當言論」,抨擊俄羅斯「扈從極權中共並為其侵略擴張的陰謀尋找藉口」。[41][42]

2023年4月10日,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周邊舉行軍演一事,表示「中國有權在臺灣周邊演習,因為中國面臨多次挑釁行為,各國都該尊重中國或其他國家,採取相應行動的權力。」[43]

2023年6月27日,俄羅斯2艘守護級護衛艦由南向北航經臺灣宜蘭縣蘇澳外海約26海里處,接近臺灣24海里鄰接區[44]

2024年1月13日,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結束後,俄羅斯外交部資訊暨新聞司長兼發言人札哈洛娃表示,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俄羅斯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灣獨立。[45]14日,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其扈從中國的「一中原則」謬論,悖離事實且不尊重臺灣人民自由意志,予以嚴厲譴責。[46]

2024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宣誓就職,扎哈洛娃表示,這是不尊重他國主權與其外交政策文件中的國際義務的行為。華盛頓與其僕從國繼續使臺海局勢升級,蓄意破壞亞太地區的穩定與安全,阻礙中國的和平統一。島內分裂勢力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推波助瀾下,給臺海兩岸關係帶來不和諧因素。[47]

2024年7月30日,巴黎奧運女子羽量級拳擊比賽開始後,中華臺北選手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選手克莉芙捲入性別爭議風波,美國拳擊協會英語USA Boxing執行長麥卡提(Mike McAtee)指控幕後黑手是俄羅斯籍的國際拳擊總會(IBA)主席克列姆列夫,企圖擾亂巴黎奧運賽事。[48]8月5日,由IBA執行長與前醫療委員會主席召開記者會,克列姆列夫則透過視訊方式參與,但IBA未提出任何實質證據,克列姆列夫甚至提到「臺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49]8月7日,俄羅斯駐聯合國副常任代表、前駐臺灣代表紀柏梁(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Полянский)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表示「有些運動員此前未能通過IBA的荷爾蒙測試,從該會的測試來看,這些人是男性。」8月9日,中華民國外交部對於紀柏梁的說法給予以最嚴厲的譴責。教育部體育署則研議賽後與選手、律師以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討論如何採取對IBA提告。此前在IBA召開記者會前,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於4日已委託律師向IBA發出警告信函,必要時將會提告。[50][51]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許宇甄呼籲政府停止購買俄羅斯天然氣[52]8月12日,林郁婷表示,對於IBA與網路上的不友善言論,「我已經用奧運金牌證明」。IOC已多次公開聲明與證明其參賽資格完全沒問題,不需要再向外界證明任何事。[53]

2024年9月1日,臺灣年代電視臺播出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的專訪,賴清德表示「中國要併吞臺灣其實也不是為了領土的完整,如果真的是為了領土的完整,他為甚麼不拿回俄羅斯佔有的《璦琿條約》所簽的那些土地?現在俄羅斯是最弱的時候,對不對,你清朝時期所簽的《璦琿條約》,你中國現在可以跟俄羅斯要,可是你也沒有。所以很顯然,他不是因為領土的關係才要來侵略臺灣。」[54]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札哈洛娃回應,俄羅斯一貫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因此「臺灣當局領導人無權代表北京發表任何聲明」。俄方建議賴清德不如更專注於處理臺灣的經濟問題,並以具建設性的態度對待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層關於「和平統一」的提案。俄方相信「我們在北京的朋友們也採取相同立場」。希望「臺北盯著別人東西看時別高估自己能耐」;受美國人煽動、主張「分離主義」的「賴」可以恣意「吠叫」[註 8],但這不會給他個人或臺灣民眾帶來任何好處。[55]

Remove ads

人員互訪(1992年至今)

僅列舉部分名單: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連戰[註 9]、前行政院長張俊雄[57]、司法院大法官城仲模[58]謝在全[59]陳新民[60]、經濟部長施顏祥[61]、財政部長張盛和[61]、交通部長林陵三[57]毛治國[61]、教育部長蔣偉寧[62]、政務委員陳士魁[62]曾志朗[62]、國際貿易局長陳瑞隆[63]黃志鵬[59]、環境保護署長沈世宏[61]、衛生署長邱文達[61]、消防署長趙鋼[64]、中央健康保險署長李伯璋[65]、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尹啟銘[61]、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碧端[66]、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61]、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57]王如玄[61]、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趙麗雲[63]戴遐齡[61]、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孔廉[67]、許志雄[59]、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黃大洲[63]、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林振國[63]、許志仁[68]梁國新[69]、民主進步黨主席許信良[58]、臺北市長郝龍斌[62]、臺北市議會議長吳碧珠[65]、高雄市議會議長康裕成[65]、臺中市議會議長林士昌[65]、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陳維昭[59]李嗣涔[7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69]、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71]、國立成功大學校長黃煌輝[62]、國立體育大學校長高俊雄[69]

1992年1月,中華民國外交部次長章孝嚴訪俄,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致贈俄羅斯10萬噸食米人道援助

1995年12月,臺北市長陳水扁普列漢諾夫經濟學院之邀訪問俄羅斯,與聖彼得堡副市長普丁會晤。陳水扁在擔任總統後更積極開展雙邊關係,如包機直航、航太研究合作等。[72]

2010年6月8日,中華民國總統夫人周美青雲門舞集榮譽團長身分訪問俄羅斯,並參加契訶夫國際劇場藝術節,這也是中華民國總統夫人首度訪問俄羅斯;[73]2013年6月3日,周美青再度以榮譽團長身分率領雲門舞集和無垢舞蹈劇場訪問俄羅斯,並參觀托爾斯泰紀念莊園,由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文化顧問,也是托爾斯泰的玄孫親自接待和導覽。[74]

俄羅斯:前第一副總理羅伯夫[75]、下議院議長、上議院教育科學委員會主席索羅寧(Yuri Solonin)[70]、下議院地緣政策委員會主席米特方諾夫英語Aleksey Mitrofanov[58]、下議院情報小組委員會主席溫格洛斯基(Aleksandr D. Vengerovskiy)[76]、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主席吉里諾夫斯基[63]、濱海邊疆區長納茲德拉成科[67]、俄羅斯聯邦卡爾梅克共和國總統伊柳姆日諾夫[67]、商工總會長史密爾諾夫(Smirnov)[67]、俄羅斯工程學院長古謝夫(Boris Gusev)[60]、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長謝爾基研科(Valentin Sergienko)[71]、韃靼共和國創新城市經濟特區管理局長諾索夫(Igor Nosov)[65]、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薇兒碧芝卡亞(Verbitskaya)[67]、克里姆林宮博物館長羅金齊娃(Rodimtseva)[63]普希金博物館安東諾娃[63]

1994年3月23日,擔任過蘇聯最高領導人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巴契夫應立法委員黃煌雄與《聯合報系》邀請抵臺訪問。當晚與黃煌雄夫婦晚宴並贈送給戈巴契夫象徵臺灣精神的臺灣水牛銅鑄。[77][78]並與總統李登輝會晤,共同強調民主自由是世界潮流,而民主的改革與自由的追求應在平和的環境下進行。[79]3月24日,赴立法院發表演說。[80]

Remove ads

代表機構

1992年9月2日,俄羅斯總統葉爾辛指示設立莫斯科臺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莫北協),並於9月15日簽署頒布1072號總統令《俄羅斯聯邦與臺灣關係條例》賦與設處的法律依據[81]

1993年7月12日,中華民國在莫斯科設立具大使館功能臺北莫斯科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莫斯科代表處,1994年4月11日,自莫斯科都市酒店的臨時辦公室遷入新址。除俄羅斯業務,另兼轄9個獨立國家國協,與前會員國喬治亞烏克蘭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駐莫斯科辦事處亦合署辦公[4][82][60][83]2022年6月10日,再搬遷至現址。[84]外交部對於是否與俄烏戰爭有關,表示有很多原因,空間或租金等因素考量都有可能,且搬遷不是短期就可以完成,沒有政治力介入。[85]

1996年12月15日,俄羅斯也於臺北設立類似功能的莫斯科臺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臺北代表處[5][60]其具有領務功能,可協助處理有關簽證、文件證明等業務。[86]

Remove ads

經濟

中華民國政府自1990年3月開放對蘇聯直接貿易、投資。[58]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顧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對與中華民國的高層官員互訪交流並不熱衷,有礙兩國經貿關係成長。[87]

貿易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首都莫斯科設立臺灣貿易中心[88]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也於莫斯科設立駐俄羅斯代表處經濟組[89]

更多資訊 年分, 貿易總額 ...

2023年的兩國貿易項目如下:

出口至俄羅斯的前10大項目為:特定用途器具之零件;機動車輛所用之零件與附件;手用扳手扳鉗、有無把手之可互換扳手套筒;手工具噴燈老虎鉗夾子、手提鍛爐、磨輪電音響或視覺信號器具;橡膠塑膠加工機或以此類原料製造產品之機械;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螺旋鉤、車用螺釘、鉚釘、橫梢、開口梢墊圈與類似製品;特定用途機器之零件與附件;由兩件或以上配合成套供零售之工具;自行車或機動車輛用之電氣照明或信號設備、擋風板刮刷器、去霜或去霧器等。[91]

自俄羅斯進口的前10大項目為:煤磚英語Briquette煤球與煤製類似固體燃料石油與提自瀝青礦物之油類(原油除外)、以石油或瀝青質礦物為基本成份之未列名製品、廢油;或非合金鋼之半製品;未經塑性加工石油氣與其他氣態碳氫化合物生鐵鏡鐵英語Spiegeleisen;僅具有氮雜原子雜環化合物;未經塑性加工合金鐵甲殼類動物等。[92]

投資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統計,截至2023年,臺商對俄羅斯的總投資金額為2,943萬美元,計有12件。[93]以業別區分主要為資通訊、運輸旅遊、食品貿易等。將地區總部設於莫斯科的國際廠商,通常亦兼轄鄰近的多國家市場,2022年俄烏戰爭至今,臺商在俄羅斯仍有部分運營情形,主因是經營周邊國家市場。旅遊與食品貿易業者則自2020年起在疫情管制限制措施以及海運不順暢之條件下已大規模縮減,近乎停止運營。先前已成立俄羅斯臺灣商會。[94]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統計,截至2023年,俄羅斯對臺灣的總投資金額為1,539萬美元,計有152件。[93]

會展

舉辦的會議有:臺俄民間經濟合作會議(皆於莫斯科舉辦,至2017年已第6屆)、臺俄經貿合作研討會(2005年第2屆)、臺俄雙邊企業執行長論壇、臺俄合作論壇等。[93][87][95]

事件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華民國政府嚴厲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並宣布將參與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37]27日,《華盛頓郵報》報導,台積電已完全停止供貨給俄羅斯與上游供應商,中華民國經濟部表示,臺灣配合國際民主國家陣營對俄羅斯啟動制裁,已根據防止武器擴散的《瓦聖納協定》,對輸往俄羅斯戰略高科技貨品進行嚴格審查。台積電亦聲明「將致力遵守剛宣布的新出口管制規定」,臺灣其他半導體廠商也表達配合政府措施。[96]

2022年3月,俄羅斯將中華民國(以「臺灣(中國)名稱」,Тайвань (Китай))列入「不友好國家與地區名單」,規定俄國公司與不友好國家的國民與企業交易將受政府外國投資控制委員會批准,包括信貸證券不動產所有權等交易。[38][94]

2022年4月,中華民國經濟部公告修正「戰略性高科技貨品種類、特定戰略性高科技貨品種類及輸出管制地區」,增列「輸往俄羅斯及白俄羅斯高科技貨品清單」,將具有軍商兩用特性,並可能用於大規模武器擴散的57項貨品嚴格管理,後於2023年1月起擴大對俄羅斯的出口管制,新增核能物質、設施與設備;材料化學品微生物毒物等52項貨品,共109項貨品輸俄許可證申請,從嚴審查。依《貿易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規定,非經許可,不得輸出[註 10],並應依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入管理辦法規定,向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或經濟部委任或委託之機關(構)申請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許可證,獲准後憑以報關出口。[94][87][98]

交流

學術

中華民國教育部自1991年7月設立「獨立國家國協及東歐地區國家來華留學獎學金」,其中包括俄羅斯。後改為教育部的「華語文獎學金」,以及外交部的「臺灣獎學金」,提供俄羅斯學生申請赴臺研習中文或攻讀博士。截至2016年,臺灣留俄學生有178人,主要集中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在臺的俄羅斯留學生則有375人,攻讀學位及研修語言者各佔半數。此外,有多位華語文教師在俄羅斯各大學任教,推動正體中文教學。[71]

1999年12月,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薇兒碧芝卡亞(Verbitskaya)與副校長抵臺訪問,期間頒贈中華民國副總統連戰榮譽博士學位,並參加中國文化大學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67]

2006年11月,國立政治大學舉辦「俄羅斯文學傳統與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莫斯科論壇:俄羅斯在東北亞的角色」(2008年11月續辦[99][95]。2007年5月,舉辦「獨立國協國家民主發展的挑戰與展望」學術研討會。[95]

2002年4月設立駐俄羅斯代表處科技組後,便積極拓展科技合作、共同執行各項協定與備忘錄,除了科技合作之外,還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自2008年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後升格為科技部)與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人文科學基金會、科學基金會,以及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院共同補助多年期研究計畫案,以及舉行研討會。[99][71]

援助

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大地震俄羅斯聯邦政府派遣緊急救援小組70人,搭乘另有10名機員的軍用伊留申76專機運送重型車3輛和30噸搜救裝備於9月22日下午抵達臺中清泉崗機場協助救災,一降落之後馬上趕往東勢鎮東勢王朝大樓的倒塌現場,成為首度降落臺灣的俄國軍機。[100]俄羅斯救難隊一行共計83人,實際投入救援工作的有73人。

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奧斯卡級核子動力潛艇庫斯科號」在巴倫支海沉沒,艦上118名官兵全數罹難。29日,中華民國外交部致電俄羅斯聯邦政府表達哀悼及慰問之意;總統陳水扁代表政府及人民捐贈20萬美元給予罹難官兵的家屬。[64]

2002年10月,俄羅斯莫斯科歌劇院發生脅持事件,造成重大死傷,臺俄協會募款1萬6,000美元給予罹難人士家屬。[101]

2003年9月,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發生地震英語2003 Altai earthquake,中華民國外交部與臺俄協會捐贈1萬美元做為賑災之用。[101]

2004年9月,俄羅斯北奧塞提亞共和國發生武裝恐怖份子挾持校園人質事件,中華民國外交部與臺俄協會捐贈家屬5萬美元慰問金;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與臺俄協會捐贈12萬美元,用於阿爾泰邊疆區進行防治肺結核計畫。[59]

在臺俄羅斯人

截至2022年4月,在臺灣的俄羅斯人有637人。[102]

雙邊協定(1991年至今)

更多資訊 日期, 簽署 ...

簽證

Thumb
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俄羅斯可以電子簽證
Thumb
俄羅斯護照俄羅斯國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中華民國需要簽證

持有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可以電子簽證的方式入境俄羅斯,最早於入境前40天、最晚於入境前4天提出申請,最多停留16天並不得延期。抵達俄羅斯後7個工作日內,須辦理「抵俄報告通知書」。經俄羅斯轉機,須申請過境簽證[107][108][109]

持有俄羅斯護照俄羅斯國民原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21天,期限至2022年7月31日,後正研議是否延長免簽證,因此目前需要申請簽證。[110]

事件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期間,持「球迷證(Fan ID)」可免簽證入境俄羅斯。但申請球迷證的官方網站中,臺灣後面被加註中國「Taiwan (China)」。對此,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3月初就發現此事並請俄方更正,但俄羅斯外交部表示,俄羅斯遵行「一個中國」政策,向來以「Taiwan (China)」稱呼臺灣,並且更改官網有技術上的困難,之後便無正面回應。[111]

2019年6月20日,對於俄羅斯政府在入境簽證簡化政策適用國家,將臺灣列為「中國臺灣」(Taiwan, China),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無法接受,並指示相關駐處要求更正。[112]

交通

航空

1993年7月,雙方航權代表團於莫斯科磋商臺俄空運通航事宜,並簽署《臺俄民航合作協定》。1997年9月3日,透過臺北莫斯科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北莫協)與莫斯科臺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莫北協)的架構下完成換函生效。9月4日,由雙方外交部同時宣布臺北桃園↔莫斯科正式通航,雙方指定的航空公司為臺灣的中華航空與俄羅斯的全祿航空[58]但俄羅斯要求兩家航空公司須先簽署商業協定(Commercial Agreement),並由民航主管機關核准,以致通航計畫延宕。[64]2001年4月,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獲飛越西伯利亞領空權。[104]

客運

2001年4月,長榮航空與海參崴航空首度以包機直飛臺北桃園海參崴[104]2002年8月-2003年底,全祿航空與中華航空開辦臺北桃園↔莫斯科伏努科沃包機航班。[57]2014年、2015年,全祿和華航(共用全祿班號)再度開辦臺北桃園↔莫斯科伏努科沃短期定期航班,在全祿航空於2015年宣告破產後,航班亦宣告終止。2017年,俄羅斯皇家航空開辦臺北桃園↔莫斯科謝列梅捷沃聖彼得堡包機航班。2019年,西伯利亞航空開辦臺北桃園↔海參崴航班。但自2020年起受疫情嚴重影響而全面中斷。[87]

兩國目前無直航班機,可經由(不計航點遠近,截至2023年7月13日):

俄羅斯領土廣大機場眾多英語List of airports in Russia,為求航點準確性及節省篇幅,故只選擇經常往返的三地機場。

中華民國→直航第三地→俄羅斯莫斯科機場1234

中華民國→直航第三地→俄羅斯聖彼得堡機場

  • 臺北松山→上海-浦東、成都→聖彼得堡。
  • 臺北桃園→北京-首都、上海-浦東、成都、普吉(季節性包機飛聖彼得堡)、杜拜、伊斯坦堡→聖彼得堡。
  • 高雄→北京-首都、上海-浦東→聖彼得堡。

中華民國→直航第三地→俄羅斯海參崴機場

  • 臺北桃園→曼谷、普吉(季節性包機飛海森崴)→海參崴。
  • 高雄→曼谷→海參崴。
事件

1994年3月23日,俄羅斯航空一架由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飛往香港啟德機場的客機,途中於西伯利亞地區失事墜毀。機上75名機組員及乘客全部罹難,包括5名中華民國籍乘客。[113]

海運

1998年1月9日,《臺俄海運通航議事錄》於莫斯科簽署,20日在臺北舉行相互換函確認儀式。2月10日,俄羅斯遠東航運公司沙托瓦號貨輪,滿載鐵礦首航高雄港[63]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