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蘭·拉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兰·拉蒙
Remove ads

伊蘭·拉蒙希伯來語אילן רמון,英語:Ilan Ramon,1954年6月20日—2003年2月1日),原名伊蘭·沃爾費曼Ilan Wolferman),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以色列太空人。他於2003年代表以色列太空總署參加美國太空總署哥倫比亞號太空梭STS-107任務,返回途中遭遇太空梭失事遇難。拉蒙在成為太空人之前曾是以色列空軍戰鬥機機師。他在空軍服役期間參加了贖罪日戰爭1982年黎巴嫩戰爭,還曾在歌劇院行動中駕駛戰鬥機參與對伊拉克核設施的空襲。1987年,他從特拉維夫大學畢業獲得理學士學位,之後回到空軍繼續服役。服役期間,拉蒙駕駛過A-4天鷹式攻擊機幻象3-C型戰鬥機F-16戰隼戰鬥機三種機型,飛行時間總計超過4,000小時。

快速預覽 伊蘭·拉蒙 אילן רמון, 出生 ...

1997年,拉蒙當選為以色列首位太空人,赴美參加訓練。2003年,他以酬載專家的身份登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和其他六位太空人一同執行STS-107任務。此次任務在以色列國內受到廣泛關注,拉蒙也成為該國的國民英雄。他在任務中不僅完成了多項實驗,還攜帶了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物和猶太文化的象徵物,按照猶太教規飲食起居,與以色列國民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2月1日,太空梭在返回過程中失事解體,七位太空人全部殉職。在此之後,兩國政府舉行哀悼和紀念活動。以色列國防部為拉蒙追授參謀長感謝勳章英語Chief of Staff Medal of Appreciation,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追授予拉蒙和其他六位太空人國會太空榮譽勳章,他因此成為唯一一位獲此勳章的非美國籍人士。天文學家還以拉蒙的名字命名了小行星月球隕石坑火星山峰。以色列和美國兩國民眾也以各種形式紀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學校、機場,設立基金會和獎學金鼓勵航太事業發展。

Remove ads

家庭背景和早年生活

伊蘭·拉蒙於1954年6月20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區拉馬干出生,原名伊蘭·沃爾費曼(Ilan Wolferman)。[2]:7[3][4]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拉蒙的父親埃利澤·沃爾費曼(Eliezer Wolferman,1923-2006)出生於德國,在二戰前的1935年隨全家逃亡至以色列,以躲避納粹德國種族滅絕。1948年時,埃利澤和父親曾一同參加了以色列獨立戰爭[2]:7[5][6]:9拉蒙的母親東尼婭(Tonya[註 1],1929-2003)婚前姓克雷佩爾(Krepel),出生於波蘭,二戰期間一直未能離開。東尼婭家族中很多人都在猶太人大屠殺中遇難,她和母親也一度被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但兩人都得以倖存。東尼婭於1949年搬到以色列,在此與埃利澤相識並結為夫妻。[2]:7[6]:9[8][9][10]伊蘭是沃爾費曼家的次子,他有一個兄長加迪(Gadi)和一個妹妹科哈瓦(Kohava)。[2]:7[7][10]

伊蘭·拉蒙幼年時,父親調任至迪莫納附近的核能研究中心工作,全家人自此搬到貝爾謝巴居住。他自幼熱愛數學和科學,在學校成績優秀,還擅長籃球、跑步和游泳等運動。[2]:7[6]:7-9, 14[11]拉蒙在少年時期經歷了六日戰爭,對參軍嚮往已久。[6]:13-15[11]他16歲時在鄰居帶領下乘坐了一次小飛機,自此迷戀上飛行。1972年,18歲的拉蒙高中畢業入伍英語Conscription in Israel,進入以色列空軍飛行學校英語Israeli Air Force flight academy學習。[1][2]:9[7][11][12]:2

以色列首任總理戴維·本-古里安曾要求該國外交官和軍人必須使用希伯來名,[13][14]該國許多年輕人為響應這一要求紛紛改名。[6]:19伊蘭在飛行學校期間也將自己的姓氏改為希伯來語的「拉蒙」(רמוןRamon),這一名字源自他喜愛的內蓋夫沙漠景區拉蒙凹地英語Makhtesh Ramon[4][6]:14-15

Remove ads

空軍生涯

Thumb
伊蘭·拉蒙在歌劇院行動中駕駛的F-16A,機身前部側面的三角形圖案為此次行動的徽章

在校訓練期間,拉蒙曾在一次飛行中遭遇墜機,跳傘時撞到機尾受傷,一度停飛數月。[2]:9[6]:18-19[11]1973年,他參與了贖罪日戰爭[8][10][15]一年後,他以班級第一的成績自飛行學校畢業,成為戰鬥機機師。[1][2]:9[3][7]

1974年畢業後,拉蒙參加了A-4天鷹式攻擊機的訓練,1976年轉為接受幻象3-C型戰鬥機訓練。1980年,以色列空軍首次建立F-16戰隼戰鬥機中隊,拉蒙成為中隊的12名創始成員之一,赴美國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英語Hill Air Force Base參加訓練。1981年至1983年間,他在F-16中隊任副指揮官。[1][6]:22[7][11]

1981年6月7日,拉蒙直接參與了以空軍的歌劇院行動。在行動中,以色列出動八架F-16戰機空襲摧毀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的奧斯拉克(Osirak核反應爐,其中一架就是由拉蒙駕駛。拉蒙是此次行動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機師,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實彈空襲。他在八架飛機中排在風險最大的末位發動襲擊,最終躲過了伊拉克的兩枚飛彈反擊,順利完成任務。[3][6]:22-24[8][11][16][17][18]1982年,拉蒙還參加了黎巴嫩戰爭[1][7][10][11][12]:2

1983年,拉蒙暫時退役,進入特拉維夫大學就讀。他於1987年畢業,獲得電子科學和計算機工程專業理學士學位,[1][3]畢業後還曾加入獅式戰鬥機的研發團隊。[3][17]1988年,拉蒙又回到空軍,任F-4幽靈II戰鬥機中隊副指揮官。[1][7][17]1990年,拉蒙參加了中隊指揮官訓練課程,並出任空軍F-16中隊指揮官,直至1992年調入作戰需求部(Operations Requirement Department)下屬的飛行器部門,出任該部門最高負責人。1994年,他晉升為上校,同時升至武器開發裝備作戰需求部(Department of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for Weapon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部長一職,直至1998年卸任。整個服役期間,拉蒙在A-4、幻象3-C和F-4三種機型上的飛行時間累計超過3,000小時。1992年時,他在F-16上的飛行時間也已經超過了1,000小時。[1][7]駕駛F-16期間,拉蒙還遭遇了第二次飛行事故。他駕駛的F-16與另一架飛機在空中相撞,他靠彈射座椅跳傘成功逃生。日後他曾表示,這兩次從飛行事故中倖存的經歷使自己打消了對太空飛行的恐懼。[11]

Remove ads

航太經歷

Thumb
美國太空總署拍攝的伊蘭·拉蒙照片

1995年,時任以色列總理希蒙·佩雷斯訪美期間與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達成航太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將幫助以色列訓練太空人參加其航太任務,以色列得以選拔一名太空人作為任務中的酬載專家,負責以方的科學實驗。[7][15][19]1997年,以色列經過層層篩選,選定拉蒙成為該國歷史上的首位太空人,[3][10]另選出空軍上校伊扎克·梅奧(Yizhak Mayo)作為後備人選。[3][20]當時的以色列深陷以巴衝突自殺式炸彈襲擊頻發,民眾情緒低落。以色列人因此將拉蒙入選太空人的新聞視為提振精神的正面消息,把他視作國家英雄。[9][11]次年7月,拉蒙和梅奧奔赴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開始在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接受太空人訓練。[3][7][12]:3[15][17][21]

按最初計畫,拉蒙最早在1999年就可進入太空,但之後多次推遲。[10]他於2000年入選哥倫比亞號太空梭STS-107任務,原計畫於2001年發射,[22]最終延期至2003年。[1][3][17]北美東部時間2003年1月16日上午10:39,拉蒙乘坐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自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與他一起執行任務的還有卡爾帕娜·喬拉里克·赫斯本德勞雷爾·克拉克大衛·布朗威廉·麥庫爾米高·安德森六位太空人。[1][3][23]拉蒙自此成為首個進入太空的以色列人,該國也因此成為全球第30個有本國太空人進入太空軌道的國家。[9]這次發射吸引了以色列廣大民眾的關注,該國前空軍總司令埃坦·本-埃里亞胡英語Eitan Ben-Eliyahu阿維胡·本-努英語Avihu Ben-Nun等人還率代表團到現場觀看。[10][17]拉蒙也成為該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12]他認為這次太空之行實現了以色列的夢想,對整個國家有重要意義,還希望此次任務能讓國民不再沉浸於中東戰亂的痛苦,增強以色列人的民族自豪感。[9][10]拉蒙在任務之前坦承,與以色列相關的議題往往會引發爭議和衝突,美國太空總署也擔心他成為反以恐怖分子的襲擊目標,因此加強了甘迺迪太空中心的安保措施。但他對可能出現的安全威脅反應平靜,更多強調太空探索能向世人展現團結的意義,希望此次任務能彌合人們之間的分歧,稱「我們都是同樣的人,我們都是人類。我相信......我們中絕大部分都是善良的人」。[12][15][24]

Thumb
2003年1月24日,拉蒙在太空梭中操作以色列中學的化學花園實驗

此次任務搭載了80多項實驗,其中包括由特拉維夫大學設計的地中海以色列塵埃實驗(Mediterranean Israeli Dust ExperimentMEIDEX)。這一實驗通過多光譜相機觀測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地區的大氣塵埃,研究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拉蒙此次太空任務的主要工作便是操作這一實驗。作為實驗的兩位首要負責人之一,他在訓練中詳細了解了各項細節,並預先學習了塵埃和氣候的相關研究。[7][11][15][17][24][25]他還參與了以色列科學家和歐洲太空總署等機構設計的諸多實驗,包括測試歐洲太空總署高級呼吸監測系統、研究微重力對植物和微生物的影響、燃燒實驗以及多個生理生化實驗。[17][24][25]除此之外,他在任務中還攜帶了以色列職業技術協會英語ORT Israel莫茨金村中學(ORT Kiryat Motzkin Middle School)和以色列理工學院共同設計的化學花園實驗,以研究無重力條件下的晶體生長[11][17][24][26]

Thumb
彼得·金茲的畫作《月球風景》(Moon Landscape

拉蒙認同錫安主義,對以色列和自己的猶太人身份有深厚的感情。[11][17]他身為以色列首位太空人,同時是大屠殺倖存者的兒子,深感自己肩負著特殊的責任。在執行任務前,拉蒙希望能將一件大屠殺受害者紀念物帶入太空。在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的幫助下,他攜帶了彼得·金茲畫作《月球風景》(Moon Landscape)的複製品。這幅畫是金茲14歲時關押在特雷津集中營期間創作,描繪了他想像中從月球看地球的風景。[7][8][9][10][11]拉蒙認為此舉對自己和以色列國民都有重要意義,證明「儘管大屠殺那一代人受盡苦難,但我們仍在繼續前進」。[8]他攜帶的私人物品中還有一位伯根-貝爾森集中營倖存者送給他的《妥拉》迷你捲軸,以色列總統摩西·卡察夫送給他的微縮本《詩篇》,裝有猶太經典的門柱經卷,以及猶太教重要領袖、拉比梅納赫姆·門德爾·什內爾松的一美元紙幣。[9][10][27][28]在飛行期間與以色列總理艾里爾·夏隆視頻通話時,拉蒙向其國民展示了其中的《妥拉》捲軸,稱其象徵「猶太人戰勝一切的生命力......能從最黑暗的時代走向未來充滿信念和希望的時代。」[11][24][27]

拉蒙在平時生活中是世俗猶太人,並不嚴格按照猶太教教規生活,但他認為自己作為以色列人的代表,應當在任務中展現其文化和宗教遺產。因此他在飛行前請求美國太空總署提供潔食,獲得其許可和大力支持。[9][11][15]他還特意請教了猶太教導師,研究如何在太空中計算安息日,但並不會在這一天休息。[12]:3[15]

Remove ads

事故遇難

Thumb
STS-107任務機組人員在太空梭中的合影,七位太空人分為紅藍兩隊,每隊12小時輪班工作。[15][17]前排紅隊左起依次為:喬拉赫斯本德克拉克和拉蒙;後排藍隊左起依次為:布朗麥庫爾安德森。此照片是由在太空梭殘骸中找到的膠捲復原而成
Thumb
事故發生後,美國民眾自發前往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為遇難太空人獻上鮮花和以美兩國國旗

北美東部時間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完成任務,於8:15開始返航。哥倫比亞號於8:44再入大氣層,按計畫將於上午9:16著陸。進入大氣層後,太空梭逐漸出現一系列壓力和溫度異常,8:59左右在德克薩斯州上空約200,700英尺(61,200公尺)時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上午9時,有地面目擊者稱看到返回的太空梭分解成多個小亮點,伴有巨大的聲響。地面控制團隊最終於12分鐘後得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已在空中解體,於是啟動應急預案,展開搜救工作。此次任務總時長15天22小時20分鐘。當天下午,美國太空總署證實,七名機組人員在此次事故中全部遇難。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隨後向以色列總理艾里爾·夏隆致線傳達了拉蒙的死訊並致以慰問,然後發表講話告知國民哥倫比亞號事故中「沒有倖存者」。[29][30][31]

次日,七位太空人的遺體都已尋獲,身份確認和相關調查工作也已經展開。[32]美國太空總署日後發布的調查報告中顯示,七位機組成員在太空梭失控解體的幾秒內失去意識,數十秒內已經全部死亡,死因是缺氧、暴露於高海拔環境以及太空梭失控造成的鈍器創傷。[33][34][35]而事故發生原因是太空梭發射時外儲燃料箱表面脫落的絕熱材料碎片擊中左翼,損壞了熱防護系統。返航途中太空梭摩擦大氣層產生的大量熱量因此燒穿了其外殼導致最終解體。[36][37]

事故發生後,美國總統和以色列政府各自發表聲明,對包括拉蒙在內的七位太空人表示哀悼。[38][39][40][41]美國白宮國會大廈甘迺迪太空中心以及其他聯邦公共建築都下半旗誌哀。[30][42]事故次日,以色列總理辦公室門前的以美兩國國旗降下半旗,同日的內閣會議在總理艾里爾·夏隆的主持下舉行了哀悼儀式。[39][41][43]美國民眾也在全國各地的航太博物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和德克薩斯州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為殉職太空人獻上鮮花和國旗,有民眾專程為拉蒙獻上以色列國旗和猶太教經典。[44]美國政府於2月4日在休斯敦為七位太空人舉行追悼會,總統布什和太空總署署長肖恩·奧基夫英語Sean O'Keefe等人到場出席。追悼會以希伯來語祈禱開場,以示對拉蒙的紀念。[45][46]

2月5日,美方確認了拉蒙的遺體身份,之後於10日將遺體運抵以色列。[47]遺體抵達時,以色列政府在本-古里安國際機場附近的空軍基地舉行追悼會,總統摩西·卡察夫、總理艾里爾·夏隆、軍方和政府高層人士及美國太空總署代表等人到場出席。[7][48]拉蒙的葬禮於2月11日以軍隊最高榮譽舉行,僅有家人和朋友參加,未對公眾和媒體開放。他的遺體下葬在以色列北部區耶斯列谷納哈拉爾英語Nahalal[7][20][47][49]

Remove ads

私人生活和家庭

伊蘭·拉蒙的妻子羅娜·巴爾·西門托夫(רונה בר סימן טובRona Bar Simantov)是土耳其移民的後代,出生於特拉維夫郊區的奧諾村。她從事體育健康教育和替代醫學的研究,曾在以色列軍隊任輔助醫護人員,後於以色列內坦亞溫格特學院英語Wingate Institute獲得體育健康教育的學士學位。[50]拉蒙在特拉維夫大學就讀期間結識了羅娜,兩人於1986年10月16日結為夫妻,共育有三子一女。[1][3][6]:26, 30[51][52]其中三個孩子在日後曾效力於以色列空軍。[52]他在平時生活中喜愛滑雪壁球[1]

Thumb
拉蒙父子位於納哈拉爾英語Nahalal的墳墓,左為阿薩夫·拉蒙,右為伊蘭·拉蒙。墳墓上的石塊是祭掃者按照按照猶太習俗擺放,以幫助墓主人安息並寄託生者哀思[53]

1998年,拉蒙赴美國參加太空人訓練時,羅娜和四個孩子也陪同他一起前往,之後一直住在美國,2004年才回到以色列。[3][6]:30[54]事故發生時,羅娜帶著四個孩子和其他太空人的家人一同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的預定降落地點等待太空梭返航。丈夫逝世後,羅娜一直生活低調,甚少進入公眾視野,直至2009年長子逝世後才開始重獲媒體關注,逐漸成為以色列的知名人物。[55][56]

拉蒙的長子阿薩夫·拉蒙(אסף רמוןAsaf Ramon[註 2],1988年2月10日-2009年9月13日[54])曾在父親任務前以及事故後多次表示自己希望成為一名機師或太空人。[10][55][57][58]他於2009年6月以班級第一的成績完成了以色列空軍的飛行課程,也和父親一樣成為一位F-16機師。時任以色列總統希蒙·佩雷斯親自為他頒發空軍徽章和榮譽。同年9月13日,拉蒙駕駛的F-16在一次例行訓練中於約旦河西岸希伯侖附近撞山墜毀。他在事故中喪生,逝世時軍階為空軍中尉,逝後追授上尉軍階。阿薩夫·拉蒙的遺體隨後埋葬在父親的墳墓旁,葬在羅娜為自己預留的墓穴中。[55][57][59][60]

阿薩夫逝世後,羅娜前往美國麻薩諸塞州萊斯利大學英語Lesley University研究整體健康,獲得碩士學位。她還向公眾演講介紹如何應對所愛之人逝世的哀思。2018年12月17日,54歲的羅娜因胰腺癌逝世。羅娜逝世後未按習俗舉行葬禮,而是按照其遺願火化,因她「不願子女再經歷埋葬親人(的痛苦)」。羅娜逝世後,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總統魯文·里夫林等政界人士和美國太空總署都公開致以哀悼。[50][60]

Remove ads

紀念

STS-107任務前,以色列國民已經將拉蒙視作國家英雄。該國政府將2002年確定為「太空年」,以紀念拉蒙參加此次任務,藉此推動國內的太空研究和教育。政府還發行了紀念此次任務和太空年的特種郵票。[12][61][62]

拉蒙逝世後,以色列國防軍為他追授參謀長感謝勳章英語Chief of Staff Medal of Appreciation,稱他「代表了以色列國家和軍隊,對文化傳統和祖國人民表現出無限的熱愛和忠誠」。[63][64][65]美國太空總署為他追授太空飛行獎章傑出公眾服務獎章英語NASA 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ice Medal[1][66]2004年2月,美國總統布什為哥倫比亞號事故中遇難的七位太空人頒發國會太空榮譽勳章[1][67]其中拉蒙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該獎項的非美國籍人士。[68][69]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和加利福尼亞州唐尼等地設立了紀念館,政府在阿靈頓國家公墓樹立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紀念碑,背後刻有七位遇難太空人的姓名。[70][71][72]甘迺迪太空中心在太空鏡紀念碑英語Space Mirror Memorial上刻下了七人的名字。[73]2003年6月發射的精神號火星探測車天線背面也寫上了七人的姓名。[74]美國太空總署將精神號著陸點附近的一座火星丘陵群命名為哥倫比亞丘陵,其中一座山峰命名為拉蒙山[75][76]此外還有小行星51828和月球阿波羅環形山中的拉蒙隕石坑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77][78][79]美國太空總署還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附近的德文島(Devon Island)上修建了伊蘭·拉蒙的紀念碑。[21][80]

以色列和美國多地以拉蒙的名字命名學校、公園和建築。[81][82]為STS-107任務設計了一項實驗的職業技術學會莫茨金村中學在拉蒙逝世後也改以他的名字命名。[26]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於2007年建立了「伊蘭·拉蒙青年物理中心」,為中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物理課程和科學項目。[81][83][84]本-古里安國際機場機場控制塔更名為「伊蘭·拉蒙航空交通管制塔」。[85]2010年,以色列交通部將埃拉特新建的機場命名為「伊蘭與阿薩夫·拉蒙機場」,以紀念這對父子。[86][87]

在丈夫和兒子先後逝世之後,羅娜成立了「拉蒙基金會」紀念他們。基金會在以色列40多座城市開展了多項教育計畫,向青年推廣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52]這一組織還同以色列空軍合作培育年輕領導人才,並和教育部、科技與空間部共同設立了一項「拉蒙獎」,鼓勵發展科技和教育,培養年輕人領導力。[52][88]自2006年起,以色列空軍協會下屬費舍爾空天戰略研究院(The Fisher Institute for Air and Space Strategic Studies)聯合科技與空間部、以美兩國航太部門,每年召開「伊蘭·拉蒙國際太空大會」,與以色列及全球的相關人士探討太空航太領域的議題。[89][90][91]這其中也有羅娜·拉蒙的參與。[52]該國的非營利組織亦成立了以拉蒙名字命名的獎學金,鼓勵國內航太事業發展。[92]

2008年,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展出了拉蒙的部分日記。這本日記是拉蒙在任務中的記錄,由美國太空總署從太空梭殘骸中找回並交還給羅娜,後由以色列博物館和警方鑑識人員共同復原而成。展出的這一小部分日記也成為以色列建國60周年歷史紀念展的一部分。[93]2013年,內蓋夫沙漠城鎮密支佩拉蒙英語Mitzpe Ramon在拉蒙凹地新建了一座伊蘭·拉蒙紀念博物館。[94]2014年拉蒙誕辰60周年紀念日當天,搜索引擎Google在以色列推出了以他為主題的Google塗鴉[68][95][96]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