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滅絕生物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動物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年代 | 附註 | 圖片 |
---|---|---|---|---|---|
台灣雲豹 | 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 | 貓科 | 全新世 (2014年) |
最後紀錄為1983年,但直到2013年4月才宣布滅絕。2017年有DNA分析認為特有亞種說法不成立。 | ![]() |
虎 | Panthera tigris | 更新世 | ![]() | ||
豹 | Panthera pardus | 更新世晚期 | 僅有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出土的三顆牙齒化石[1] | ![]() | |
似劍齒虎屬未定種 | cf. Homotherium sp. | 中更新世 | 原件標本佚失[2] | ![]() | |
最後鬣狗 | Crocuta crocuta ultima | 鬣狗科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 | ![]() |
大型靈貓科[3] | Viverridae sp. | 靈貓科 | 中更新世 | ||
獾 | Meles leucurus | 鼬科 | 全新世 (400~1000年前左右) |
出土自臺中市的惠來遺址、鹿寮遺址與嘉義縣的魚寮遺址[4] | ![]() |
歐亞水獺 | Lutra lutra | 全新世 (1989年) |
臺灣本島滅絕,但在金門縣有小群族落。 | ||
豬獾[3] | Arctonyx collaris | 更新世中期 | ![]() | ||
棕熊 | Ursus arctos | 熊科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 | ![]() |
貉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 犬科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 | ![]() |
犬科[5] | Canidae | 更新世 | |||
豺? / 狼? | Cuon alpinus / Canis lupus | 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 | 大甲溪河床出土[6] |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年代 | 附註 | 圖片 |
---|---|---|---|---|---|
台灣梅花鹿 |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 鹿科 | 全新世 (1969年野外滅絕) |
墾丁國家公園及綠島的野生族群來自人工復育野放 | |
新竹梅花鹿 | Cervus nippon sintikuensis | 更新世晚期 | |||
東北梅花鹿 |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 | ![]() | |
日本古鹿相似種 | Cervus cf. praenipponicus | 更新世 | |||
古蝦夷鹿相似種 | Cervus cf. paleoezoensis | 更新世 | |||
國分古鹿 | Cervus (Deperetia) kokubuni | 更新世 | 可能為加津佐鹿(C. kazusensis)或日本古鹿(C. praenipponicus)的次異名 | ||
左鎮古鹿 | Cervus (Deperetia) syatinensis | 更新世 | 可能為國分古鹿未成熟雄鹿的鹿角 | ||
鬣鹿? | Rusa? timorensis | 更新世 | ![]() | ||
臺灣古狍? | Capreolus? formosanus | 更新世 | 出土自臺南市左鎮區菜寮溪,可能來自崎頂層 | ||
四不像[7] | Elaphurus davidianus | 晚更新世 | ![]() | ||
梅氏四不像 | Elaphurus menziesianus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 | ||
台灣麋鹿[8] | Elaphurus formosanus | 更新世 | |||
真枝角鹿未定種[9] | Eucladoceros sp. | 早更新世 | |||
琉球侏儒鹿 | Cervus(Metacervulus) astylodon | 更新世 | ![]() | ||
步氏麂相似種 | Muntiacus cf. bohlini | 更新世 | |||
獐 | Hydropotes inermis | 全新世 (19世紀) |
在中部鐵器時代遺址出土,根據恆春縣志的紀錄,可能在19世紀初滅絕[10] | ![]() | |
Tragoceras sp. | 牛科 | 更新世 | 出土自左鎮區,屬於左鎮動物群 | ||
原牛 | Bos primigenius | 更新世 | 出土自臺南市左鎮區菜寮溪,可能來自崎頂層 | ![]() | |
亞洲野牛 | Bos (Bibos) geron | 更新世 | 出土自新竹縣關西鎮、臺南市左鎮區與關廟區、高雄市旗津區,屬於左鎮動物群 | ![]() | |
野牛屬 | Bison sp. | 更新世 | 出土自新竹縣關西鎮[11] | ![]() | |
德氏水牛 | Bubalus teilhardi | 晚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屬於澎湖動物群 | ||
楊氏水牛 | Bubalus youngi | 晚更新世 | 可能與德氏水牛為同種,外型差異實為雌雄個體差異 | ||
侯氏豬 | Sus houi | 豬科 | 更新世 | ||
李氏野豬相似種 | Sus cf. lydekkeri | 更新世 | |||
南方豬 | Sus cf. australis | 更新世 | |||
河豬 | Potamochoerus sp. | 更新世 | ![]() | ||
河馬?[9] | Hippopotamus? sp. | 河馬科 | 更新世 | ||
苑裡偽虎鯨 | Pseudorca yuanliensis | 鯨下目 | 更新世 | 出土自苗栗縣苑裡鎮 | |
台灣鯨 | Balaenoptera taiwanica | 上新世 | 出土自新竹縣,為右顳骨的鼓泡 | ||
真露脊鯨屬未定種 | Eubalaena sp.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為左顳骨的鼓泡 | ![]() | |
灰鯨屬未定種 | Eschrichtius sp. | 全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 | ![]() |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年代 | 附註 | 圖片 |
---|---|---|---|---|---|
臺灣類象劍齒象 | Stegodon elephantoides taiwanicus | 劍齒象科 | 中更新世 | 發現於崎頂層過嶺段[14] | |
三重劍齒象 | Stegodon miensis | 更新世 | ![]() | ||
曙光劍齒象[15] | Stegodon aurorae | 更新世 | 三件標本中有兩件標本重新鑑定為東方劍齒象。剩下一件,雖然具有非常相似於日本的曙光劍齒象的特徵,但是因為太過於破碎,因此無法建立確切的鑑定。 | ![]() | |
東方劍齒象 | Stegodon orientalis | 更新世 | ![]() | ||
顯明劍齒象 | Stegodon insignis | 更新世 | 出土自台中市,標本目前已佚失 | ||
亞洲象屬 | Elephas | 象科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 | ![]() |
諾氏古菱齒象 | Palaeoloxodon naumanni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12] | ![]() | |
副猛獁古亞洲象 | Elephas hysudricus paramammonteus | 更新世 | |||
納瑪象 | Palaeoloxodon namadicus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 | ||
淮河古菱齒象 | Palaeoloxodon huaihoensis | 更新世 | 原被認為是諾氏古菱齒象的亞種 | ||
臺灣猛獁 | Mammuthus armeniacus taiwanicus | 更新世 | |||
草原猛獁 | Mammuthus trogontherii | 更新世 | ![]() | ||
真猛獁象 | Mammuthus primigenius | 更新世 | 出土自澎湖水道 | ![]() | |
乳齒象 | Mammut sp. | 乳齒象科 | 更新世 | 出土自大甲溪河床[16] | ![]() |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年代 | 附註 | 圖片 |
---|---|---|---|---|---|
台灣下鱵 | Hyporhamphus taiwanensis | 頜針目鱵科 | 全新世 (1969年) |
主要棲息於淡水河口 | |
大鱗梅氏鯿 | Metzia mesembrinum | 鯉形目鯝科 | 全新世 (1920年) |
1920年後在台灣本島已無發現紀錄,目前野生族群僅出現在金門島的少數溪流。大鱗細鯿為本種之次異名。 | |
楊氏羽衣鯊 | Myersina yangii | 鰕虎目鰕虎科 | 全新世 (1960年) |
在1960年發表後已無新的採獲記錄,被認為已滅絕。 | |
小林氏華棘鰍 | Sinobdella sinensis kabayashii | 合鰓目刺鰍科 | 全新世 (1970年) |
||
銳頭銀魚 | Salanx acuticeps | 胡瓜魚目銀魚科 | 全新世 (1920年) |
模式種採集自日月潭,1960年後便無發現紀錄。 | |
香魚降河型亞種 | Plecoglossus altivelis altivelis | 胡瓜魚目香魚科 | 全新世 (1968年) |
原生族群已滅絕,目前的族群為1984 年自日本引進。 | ![]() |
曾氏金梭魚 | Sphyraena tsengi | 鱸形目金梭魚科 | 中新世 | 出土於高雄市甲仙區 | |
劉氏大眼鯛 | Priacanthus liui | 鱸形目大眼鯛科 | 中新世 | 出土於台灣嘉義縣[18] | |
柯氏黃魚 | Larimichthys koae | 石首魚科 | 中新世晚期 | 出土於新北市樹林區,為黃魚屬(Larimichthys)最早的化石紀錄 | |
趙氏黃姑魚 | Nibea chaoi | 中新世晚期 | 出土於新北市樹林區 | ||
陶氏石首魚屬 | Taosciaena | 中新世晚期 | 出土於新北市樹林區 |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年代 | 附註 | 圖片 |
---|---|---|---|---|---|
劉氏半鋸鯊 | Hemipristis liui | 真鯊目沙條鮫科 | 中新世 | 出土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四德化石區[19] | |
半鋸鯊 | Hemipristis serra | 中新世 | 出土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四德化石區[19] | ![]() | |
尖銳錐齒鯊 | Araloselachus cuspidatus | 鼠鯊目錐齒鯊科 | 更新世 | 出土於台南市 | ![]() |
砂錐齒鯊屬未定種 | Odontaspis sp | 更新世 | 出土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四德化石區[19] | ||
阿諾爾迪鯊 | Carcharodon arnoldi | 鼠鯊目鼠鯊科 | 更新世 | 出土於台南市 | |
槍型泛鯖鯊 | Cosmopolitodus hastalis | 中新世 | 出土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四德化石區[19] | ![]() | |
巨齒鯊 | Otodus megalodon | 鼠鯊目耳齒鯊科 | 中新世 | 出土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四德化石區[19] | ![]() |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年代 | 附註 | 圖片 |
---|---|---|---|---|---|
熱帶蘭灰蝶 | Hypolycaena othona | 鱗翅目 | 全新世 (1940年) |
![]() | |
單點藍灰蝶 | Famegana nisa | 全新世 (1932年) |
1866年華萊士在高雄採集到模式標本並命名為「Lycaena nisa」 | ![]() | |
罕波眼蝶 | 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 全新世 (1930年代) |
|||
大紫斑蝶 | Euploea phaenareta juvia | 全新世 (1960年) |
最後一筆記錄為1962年在埔里採集的一隻雄蝶。 | ||
帝王斑蝶 | Danaus plexippus | 全新世 (1930年) |
台灣的族群可能是19世紀時,從北美洲本土擴散來的 | ![]() | |
楊氏淺色小豹蛺蝶 | Boloria pales yangi | 全新世 (1964年) |
最後一筆記錄為1964年在梨山採集的模式標本 | ||
馬尼拉薄翅天牛 | Raphipodus manillae | 鞘翅目 | 全新世 (1930年) |
目前只在蘭嶼上有一筆記錄 | |
溝翅薄翅天牛 | Megopis sulcipennis | 全新世 (1930年) |
在臺灣僅有一筆產自阿里山的記錄 | ||
黑尾螢花天牛 | Ephies apicalis | 全新世 (1933年) |
唯一的標本發現於嘉義縣阿里山鄉 | ||
姬藍星天牛 | Rosalia lameerei | 全新世 |
過去曾經活躍在中部山區 | ||
台灣食蝸步行蟲 | Carabus blaptoides hanae | 全新世 (1967年) |
僅有一筆1967年在八仙山採集的紀錄 |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年代 | 附註 | 圖片 |
---|---|---|---|---|---|
文吉鬼面蟹 | Nobilum wenchi | 十足目 | 上新世 | 由薛水順與薛文吉二兄弟於1980年發現,與文吉長臂蟹以及水順輪轉蟹合稱為「薛氏蟹化石」 | |
文吉長臂蟹 | Myra wenjii | 上新世 | |||
水順輪轉蟹 | Arcania shuishuni | 上新世 | 最初被命名為「Ixoides shuishuni」 | ||
顆粒靜蟹 | Galene granulifera | 中新世 | 主要分布在桃園以南到苗栗之間 | ||
嘉義鱗斑蟹 | Demania chayiensis | 中新世-上新世 | |||
曾氏隆背蟹 | Carcinoplax tsengi | 上新世 | |||
臺灣王氏蛄蝦 | Wongastacia taiwanica | 中新世 |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年代 | 附註 | 圖片 |
---|---|---|---|---|---|
阿圖爾鸚鵡螺 | Aturia chaohsini | 頭足綱 | 漸新世 | 出土自南投縣國姓鄉北山坑[20] | ![]() |
台灣菊石 | Holcophylloceras caucasicum taiwanum | 白堊紀早期 | 1957年台灣中油在北港鎮鑽井時發現 | ||
臺灣鸚鵡螺 | Nautilus taiwanus | 中新世早期 | 出土自南投縣中寮鄉 | ![]() | |
高麗花月蛤 | Loripes goliath | 雙殼綱 | 中新世 | ||
德永旗蛤 | Acharax tokunagai | 中新世 | |||
長沼掌型扇貝 | Pecten naganumanus | 更新世 | |||
苗栗掌型扇貝 | Pecten byorituensis | 更新世 | |||
桃園假簾蛤 | Pseudamiantis tauyensis | 更新世 | |||
秀英翁戎螺 | Entemnotrochus siuyingae | 腹足綱 | 中新世 | 出土自南投縣中寮鄉大坑 | |
南投翁戎螺 | Mikadotrochus nantoensis | 中新世 | 出土自南投縣中寮鄉 | ||
甲仙翁戎螺 | Perotrochus chiasienus | 上新世 | 出土自高雄市甲仙區 | ||
潘常武翁戎螺 | Entemnotrochus panchangwui | 中新世 | 出土自南投縣中寮鄉大坑 | ||
謝廣和翁戎螺 | Perotrochus hsiehkwanghoi | 漸新世 | 出土自新北市烏來區 | ||
曾氏核螺 | Cancellaria tsengi | 中新世-更新世 | 出土自高雄市甲仙區和嘉義縣 |
- 孔隙海膽 - Porosoma sp. (中新世)
- 小笠原楯海膽 - Clypeaster ogasawaraensis (更新世)
- 將軍山楯海膽 - Clypeaster chiangchunshanensis (更新世)
- 馬鞍寮楯海膽 - Clypeaster maanliaoensis (上新世)
- 白沙屯楯海膽 - Clypeaster paishatunensis (更新世)
- 鼻頭楯海膽 - Clypeaster pitouensis (上新世)
- 日本楯海膽相似種 - Clypeaster cf. japonicus (更新世)
- 顏氏楯海膽 - Clypeaster yeni (中新世)
- 鶯歌楯海膽 - Clypeaster yingkoensis (中新世)
- 長枝坑餅海膽 - Peronella chiangchihkengensis
- 日本餅海膽 - Peronella japonica (上新世)
- 馬氏餅海膽 - Peronella mai
- 苗栗餅海膽 - Peronella miaoliensis
- 蛋形餅海膽 - Peronella ovalis
- 頭嵙山餅海膽 - Peronella toukoshanensis
- 苗栗星楯海膽 - Astriclypeus miaoliensis (更新世)
- 高雅星楯海膽 - Astriclypeus elegans (中新世)
- 鼻頭星楯海膽 - Astriclypeus pitouensis
- 野柳星楯海膽 - Astriclypeus yeliuensis (中新世)
- 外武崙星楯海膽 - Astriclypeus waiwulunensis
- 台灣圓碟海膽 - Echinodiscus formosus (始新世中期)
- 香蘭圓碟海膽 - Echinodiscus hsianglanensis
- 地利圓碟海膽 - Echinodiscus tiliensis
- 截切圓碟海膽 - Echinodiscus truncatus
- 野柳圓碟海膽 - Echinodiscus yeliuensis (中新世)
- 米拉羽軸海膽 - Scaphechinus mirabilis (更新世)
- 古亭坑扣海膽 - Sinaechinocyamus gutingkengensis
- 鼻頭扣海膽 - Sinaechinocyamus pitouensis
- 壓棘燈形海膽 - Echinolampas depressus
- 棘燈形海膽 - Echinolampas sp.
- 史丟得海膽 - Studeria sp.
植物
- 烏來杜鵑 - Rhododendron kanehirae (1984年野外滅絕)
-
烏來杜鵑
- 龍潭莕菜 - Nymphoides lungtanensis (2017年野外滅絕)
- 寬葉母草 - Lindernia nummularifolia (區域滅絕)
- 齒萼挖耳草 - Utricularia uliginosa (區域滅絕)
- 禿梗露珠草 - Circaea glabrescens (區域滅絕)
- 秦椒 - Zanthoxylum armatum (區域滅絕)
- 龜山茶樹[22] - Camellia kueishanensis sp. (早中新世)
- 中華柳 - Salix miocinica (中新世)
- 雅美芭蕉 - Musa yamiensis (2017年野外滅絕)
- 大藨草 - Actinoscirpus grossus (區域滅絕)
- 寬穗薹 - Carex metallica (區域滅絕)
- 鹼簣 - Carex scabrifolia (區域滅絕)
- ⽔社扁莎 - Cyperus unioloides (區域滅絕)
- 尖穗飄拂草 - Fimbristylis acuminata (區域滅絕)
- 四⽅型飄拂草 - Fimbristylis tetragona (區域滅絕)
- 華刺子莞 - Rhynchospora chinensis (區域滅絕)
- 赤箭莎 - Schoenus falcatus (區域滅絕)
- 印尼珍珠茅 - Scleria sumatrensis (區域滅絕)
- 彎果茨藻 - Najas ancistrocarpa (區域滅絕)
- 日月潭羊耳蒜 - Liparis hensoaensis
- 缺環翼鐵粉- Zonalapoll enites azonalis (中新世)
- 石底小型雙氣囊粉- Vitreisporites shihtiensis (中新世)
- 出磺坑皺球粉- Psophosphaera chuhuangkengensis (中新世)
- 出磺坑麻黃粉- Ephedripites chuhuangkengensis (中新世)
- 關刀山麻黃粉- Ephedripites kauntaoshanensis (中新世)
- 觀音山麻黃粉- Ephedripites kaunyinshanensis (中新世)
- 孔紋麻黃粉- Ephedripites punctatus (中新世)
原生生物
相關條目
註解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