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子王旗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四子王旗(蒙古語:ᠳᠥᠷᠪᠡᠳ
ᠬᠣᠰᠢᠭᠤ,鮑培轉寫:Dörbed qosiɣu,西里爾字母:Дөрвөд хошу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一個旗。
Remove ads
歷史
經考古發現,在1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期,四子王旗轄境就有古人類在此生活。境內草原自古以來為塞北各遊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唐虞時代屬山戎、葷粥,夏商時期屬鬼方、獫狁,春秋戰國時期屬林胡、樓煩。秦漢時為匈奴中部單于庭。魏晉時期屬鮮卑拓跋部,南北朝時期南部屬北魏撫冥鎮,北部為柔然汗國牧地。隋唐時期屬東突厥汗國,唐代曾設振武軍兼單于大都護府。遼代屬豐州。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在今旗境設立天山縣,元代天山縣屬中書省淨州路。[2]
14世紀元朝滅亡後淨州也被廢棄,由瓦剌等部落游牧。首領也先死後被東部蒙古驅逐,屬土默特萬戶,陰山北麓部分地區由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統轄。[3]清初,清廷將原在呼倫貝爾草原游牧的四子部遷到旗境內,此為該旗得名之始。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薩爾十五世孫諾延泰(腦音泰敖特根)有四個兒子:長子僧格、次子索諾木、三子鄂木布、四子伊爾扎木。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四人相繼歸附皇太極。清崇德元年(1636年),因功賜第三子鄂木布「達爾汗卓哩克圖」封號。四子部隨後因參加征服明朝的戰爭西遷到旗境內。順治六年(1649年),授鄂木布四子部落旗扎薩克多羅郡王,屬烏蘭察布盟,此後其子孫世襲罔替該旗王位。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蒙漢分治,析四子部落旗部分地區歸新設置的武川廳,隸屬山西省歸綏道。[2]

民國成立後,四子部落旗正式改稱四子王旗。[4]1914年隨烏蘭察布盟歸屬綏遠特別區,1928年改屬綏遠省。1937年10月被日軍占領,由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管轄。抗戰期間,八路軍曾在此設立抗日根據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該地仍歸綏遠省。1949年5月26日,被中共解放軍占領,組建四子王旗臨時人民政府,廢除封建王公制度。1950年4月1日,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2年,撤銷烏蘭察布盟烏蘭花直屬區,轄地劃入四子王旗。1953年,武東縣供濟堂鄉、吉慶鄉劃入四子王旗。1954年,武東縣日特廟劃入四子王旗。同年,綏遠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1958年5月,撤銷武東縣,其部分區域劃入四子王旗,四子王旗的部分區域劃歸察哈爾右翼後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卓資縣。2003年12月1日,烏蘭察布撤盟改市,四子王旗隸屬烏蘭察布市。[3]
Remove ads
環境資源
四子王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西北部,總面積2.55萬平方公里[5],東邊與察右中旗、察右後旗及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相鄰,南邊與卓資縣、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相鄰,西邊與包頭市達茂旗相相鄰,北邊與蒙古國東戈壁省接壤,國境線全長104公里。[6]地形從南到北由陰山山脈北緣、烏蘭察布丘陵和蒙古高原三部分組成,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1000到2100米之間,平均海拔1400米。南部多為山地丘陵,北部為荒漠草原,全境丘陵起伏,平原相間。主要山脈有筆架山、阿日嘎郎圖山、道勞斯日博山和腦木更山。主要水係為5條內陸河即錫拉木倫河、大清河、席邊河、烏蘭花河及白音敖包河組成。[7]
全旗地處溫帶,屬典型的大陸性乾旱氣候兼有山地氣候,[7]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寒冷,多寒潮天氣;夏季短促涼爽,降水少而集中,溫差大,日照充足;春秋兩季氣溫變化劇烈,大風日數多,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在1~6℃,由南向北隨地勢降低,氣溫逐漸遞增。旗境陰天少,晴天多,大氣透光好,光照時間長,日照時數南部少,北部多。由於旗地處內陸,南部又有陰山山脈阻擋。太平洋暖濕氣流經長途跋涉,進入旗境後水汽漸少且來遲去早,因而境內雨季短暫降水稀少,蒸發量由南向北逐漸增多,而且超過降水量,致使空氣乾燥,乾旱嚴重。[8]
四子王旗境內有豐富的礦產、植物和野生動物。已探明礦藏有40餘種,儲量豐富的是銅、鎳、金、錳、鉛、鋅、鐵、鎢、螢石、石膏、芒硝、石灰岩、珍珠岩、電氣石、煤、石英等。野生植物有45科、225種,其中以禾本科、菊科最多。有白樺、胡楊、黃榆、山楊等天然喬木。藥用植物產量較高的是黃芪、知母、甘草、鎖陽、柴胡、麻黃、百合、大黃、秦艽、遠志、杏仁、枸杞、龍膽、車前子、蒲公英、黃芩、防風、益母草、蓯蓉等。優良牧草19種,其中分布廣產草量高的是羊草、冰草、花苜蓿、山野豌豆、針茅屬、冷蒿、三裂亞菊、寸草苔、細中苔、鹼蓬、馬藺、多根蔥等。有不少野味野菜,如髮菜、厥菜、黃花、野磨、蒙古蔥、山蔥、山韭菜、田苣菜等。有毒植物主要有狼毒、野罌粟、天仙子、蕁麻等。數量較多的野生動物為黃羊、野雞、盤羊、野驢、野駱駝、野馬、野鼠、野兔、狐狸、刺蝟等。[9]
Remove ads
人口經濟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四子王旗常住人口為129372人。[10]
四子王旗以蒙古族為自治民族,人口中漢族占多數,此外還有回族、滿族、達斡爾族、錫伯族、東鄉族、布依族、裕固族、土族、瑤族。2019年底,四子王旗總人口21.4萬,其中蒙古族人口1.9萬人,農牧業人口占總人口83%,男、女分別占52%,48%。[11]
四子王旗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農牧結合的邊境少數民族聚居旗。[12]通過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來發展現代農牧業,其中以馬鈴薯種薯繁育、倉儲、加工為一體的農業和以杜蒙肉羊、肉牛、雙峰駝、獺兔為主的畜牧業為特色產業。由於旗內礦產豐富,因此有相關礦產開發和發電行業,也有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開發。[13]
2019年,四子王旗地區生產總值為58.9億元人民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8元人民幣,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93元人民幣。[14]
行政區劃
烏蘭花鎮、吉生太鎮、庫倫圖鎮、供濟堂鎮、白音朝克圖鎮、紅格爾蘇木、江岸蘇木、查干補力格蘇木、腦木更蘇木、東八號鄉、忽雞圖鄉、大黑河鄉、巴音敖包蘇木和烏蘭牧場。
太空飛行器著陸地
四子王旗著陸場大部分位於四子王旗境內,是神舟一號至神舟十一號共11艘神舟載人飛船返回艙、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嫦娥五號[16] 以及嫦娥六號返回器的著陸地。
國家為了神舟一號至神舟七號返回艙落點各修建了紀念碑,但神舟二號落偏了,也沒有設紀念碑,故總共六座。[17][18][19]
神舟十二號任務開始,四子王旗著陸場不再作為載人航天任務主著陸場,改為副著陸場,正常情況下載人飛船不再使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