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經漢語譯本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表羅列各種聖經漢語譯本,包括深文理(文言文)、淺文理(淺文言文)、官話(白話文)以及漢語各方言的譯本。「深文理」和「淺文理」是十九世紀的傳教士發明的術語,用以指代中國古代的艱深文言文和淺易文言文。但比較各深文理聖經和淺文理聖經,發現它們在難度上差別不是很大。
深文理譯本



更多資訊 譯本, 譯者 ...
譯本 | 譯者 | 年份 | 翻譯藍本 | 備註 |
---|---|---|---|---|
天主降生言行紀略 | 艾儒略 | 1635-1637年 | 又名《出像經解》,最早的中文節譯本[1] | |
天主降生聖經直解 | 陽瑪諾 | 1636年 | 四福音書[1] | |
巴設譯本 | 巴設 | 1707年 | 武加大譯本(拉丁通俗譯本) | 含四福音書、使徒行傳、保羅書信、希伯來書[2] |
馬士曼譯本 | 馬士曼、拉撒 | 1822年 | 英王欽定本聖經及公認文本(Textus Receptus) | 首部完整的漢語聖經[1] |
神天聖書(馬禮遜譯本) | 馬禮遜、米憐 | 1823年 | 英王欽定本聖經及公認文本 | 在中國本土首部完整的漢語聖經,與馬士曼譯本合稱「二馬譯本」[3][4] |
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 | 馮亞生 | 1834年 | 1816年,馮亞生與馮亞學離開中國,前往歐洲。1821年在英國受邀前往德國,於1823年抵達柏林。之後在德國馮亞生翻譯了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1834年手稿獻給皇家圖書館,今天在柏林的國家圖書館。[5]。 | |
新遺詔書(新約) | 郭士立、麥都思、裨治文、馬儒翰 | 1837年 | 英王欽定本聖經及公認文本 | 在馬禮遜譯本基礎上修訂,又稱「四人小組譯本」[3][2]。麥都思、郭士立做主要的工作,裨治文和馬儒翰的角色次要。後來,郭士立反覆修訂此譯本,前後至少有十六次,太平天國的版本就是以郭士立翻譯的舊約與修訂的新約為藍本的[5]。 |
舊遺詔書(舊約) | 郭士立 | 1838年 | 英王欽定本聖經及公認文本 | [3]新約做完之後,麥都思和郭士立打算翻譯舊約,但後來麥都思退出,只剩下郭士立一人。於是他一人將舊約做完。之後郭士立繼續修訂新約,前後至少有十六次。太平天國的版本就是以郭士立翻譯的舊約與修訂的新約為藍本的[5]。 |
新約全書(委辦譯本/代表譯本) | 麥都思、施敦力、文惠廉、裨治文、婁理華等 | 1852年 | 英王欽定本聖經及公認文本 | 分為美國聖經公會「神」版與大英聖書公會「上帝」版[4][6] |
舊遺詔聖書 新遺詔聖書 |
1853年 | 太平天國刊印,以郭士立譯本為底本進行修改,1860年更名為《欽定舊遺詔聖書》、《欽定前遺詔聖書》再次刊印[3] | ||
倫敦差會譯本(委辦譯本/代表譯本) | 麥都思、施敦力、米憐等 | 1854年 | 委辦譯本翻譯小組在翻譯舊約時出現分歧,英、美傳教士分為兩支,分別譯成倫敦差會譯本與裨治文譯本,其中倫敦差會譯本與新約部分合稱「委辦譯本」[4][2] | |
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 | 何進善 | 1856年 | 何進善於1838年成為基督徒,後在傳教士理雅各的幫助下開始學習英語、希臘語、希伯來語。他翻譯了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經理雅各修訂後在香港出版。[5] | |
裨治文譯本 | 裨治文、克陛存等 | 1863年 | 英王欽定本聖經及公認文本 | 參見倫敦差會譯本 |
新遺詔聖經 | 固利乙 | 1864年 | 首部東正教聖經漢語譯本[7] | |
胡德邁新約譯本 | 胡德邁(Thomas Hall Hudson) | 1867年[5]。 | 修訂馬士曼譯本而成[8] | |
聖經新舊遺詔全書(高德譯本) | 浸信會的高德(Josiah Goddard)、憐為仁(William Dean) 、羅梯爾(Edward Lord) | 1868年 | 英王欽定本聖經及公認文本 | 高德修訂馬士曼譯本而成,於1853年出版新約,舊約因健康原因未能完成,後由憐為仁(William Dean)在1868年譯完。羅梯爾後修訂了新約,並在1872年出版。此譯本語言通俗易懂,文字表達清晰,較麥都思譯本和代表譯本更貼近原文。此譯本將baptism譯為浸。[5] [3] |
四福音書、宗徒大事錄 | 王多默 | 1875年 | [9] | |
湛約翰、韶瑪亭新約譯本 | 湛約翰、韶瑪亭 | 1897年 | [8] | |
馬可所傳福音 | 嚴復 | 1908年 | 英國修訂本 | 馬可福音前四章,受大英聖書公會之託翻譯[10] |
新約聖經 官話聖詠經 |
英諾肯提乙 | 1910年 | 東正教譯本[11][12] | |
四史聖經譯註 | 德雅 | 1913年 | [9] | |
文理和合本 | 湛約翰、謝衛樓、韶瑪亭、惠志道、艾約瑟、皮堯士、羅為霖、安飽德 | 1919年 | 英國修訂本 | [4] |
聖詠譯義初稿 | 吳經熊 | 1946年 | [9] | |
新經全集 | 吳經熊 | 1946年 | [9] |
關閉
Remove ads
淺文理譯本
淺文理譯本使用的文言文其實也不淺,而深文理譯本的文言文不是特別深,所以淺文理譯本和深文理譯本可以統稱為文理譯本。

白話文/現代漢語譯本


更多資訊 譯本, 譯者 ...
譯本 | 譯者 | 年份 | 翻譯藍本 | 備註 |
---|---|---|---|---|
古新聖經 | 賀清泰 | 1803年 | 武加大譯本(拉丁通俗譯本) | [4]賀清泰的《古新聖經》翻譯了舊約的大部分(除雅歌、部分先知書)。譯文中帶有不少北方俚語,較為通俗易懂。只是此譯本也未刊行,亦未得流傳。原稿現存於北京北堂圖書館。[14] |
南京官話新約譯本 | 麥都思、施郭力 | 1857年 | 委辦譯本 | 根據文言文的委辦譯本翻譯成南京官話,首部白話聖經譯本[2] |
南京官話舊約譯本 | 偉烈亞力 | 1876年 | 只是翻譯出來,沒有出版發行。[13] | |
北京官話新約全書 | 北京翻譯委員會(包約翰、艾約瑟、施約瑟、白漢理、丁韙良) | 1872年 | 英王欽定本聖經及公認文本 | 分為大英聖書公會「上帝」版、「天主版」,美國聖經公會「神」版[4][2] |
北京官話舊約全書 | 施約瑟 | 1875年 | 希伯來語馬所拉聖經 | 1878年與《北京官話新約全書》合併為《北京官話新舊約全書》出版[4][2] |
楊格非官話譯本 | 楊格非 | 1889年 | 楊格非將其淺文理新約翻譯為官話新約,並增譯舊約部分,蘇格蘭聖經公會出版[4] | |
新經全集 | 李問漁 | 1897年 | [9] | |
官話和合本 | 狄考文、富善、鮑康寧、文書田、鹿依士 | 1919年 | 英國修訂本 | 當今中文世界使用最普遍的聖經譯本[4] |
新經全集(蕭靜山譯本) | 蕭靜山 | 1922年 | 拉丁通俗譯本 | [9][15] |
新譯新約全書(朱寶惠譯本) | 朱寶惠、賽兆祥 | 1929年 | 從希臘原文翻譯。賽兆祥1930年去世後,朱寶惠繼續修訂,1936年出版《重譯新約全書》[16] | |
王宣忱譯本 | 王宣忱 | 1933年 | 首部華人獨立翻譯的中文新約,王宣忱是官話和合本委員會所請的中文助手之一。[4] | |
救世福音 | 馬相伯 | 1937年 | 四福音書,1949年以《福音經》之名出版[17] | |
國語新舊庫譯本 | 鄭壽麟、陸亨理 | 1939年 | 1939年出版《國語新舊庫譯本:新約全書》,1958年出版《新約附詩篇》[15] | |
四福音 | 上海徐匯總修院 | 1948年 | 照蕭靜山《四福音》重譯[9] | |
新經全書 | 李山甫、申自天、狄守仁、蕭舜華 | 1949年 | [9][15] | |
新經全集新譯本 | 狄守仁、宋安德 | 1959年 | [15] | |
新譯新約全集(蕭鐵笛譯本) | 蕭鐵笛 | 1967年 | [4] | |
思高本 | 思高聖經學會 | 1968年 | 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 Merk希臘文聖經 |
天主教使用的華語權威譯本[15] |
呂振中譯本 | 呂振中 | 1970年 | 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 Souter希臘文聖經 |
[15] |
現代中文譯本 | 許牧世、周聯華、駱維仁、王成章、焦明等 | 1979年 | 現代英文譯本 基托爾氏希伯來文聖經 希臘文新約聖經 |
「意義相符、效果相等」為原則翻譯 天主教版本將「上帝」改為「天主」、「聖靈」改為「聖神」[9] |
當代聖經 | 1979年 | 活潑真道 | 意譯本[15] | |
新標點和合本 | 1988年 | |||
聖經·新約全集 | 天主教上海教區佘山修院 | 1992年 | 新耶路撒冷聖經 | [15] |
聖經新譯本 | 中文聖經新譯會 | 1992年 | 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 Nestle-Aland希臘文聖經 |
環球聖經公會出版[18] |
牧靈聖經 | 王凌、曹雪等 | 1998年 | 英文牧靈聖經 | 馬德里天主教國際聖經學會出版[15] |
新世界譯本 | 2001年 | 英文新世界譯本 | 耶和華見證人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19] | |
恢復本 | 李常受等 | 2003年 | 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 Nestle-Aland希臘文聖經 |
|
新譯簡明聖經 | 凸桑中文聖經協會 | 2006年 | 新國際版聖經 新美國標準版聖經 |
意譯本[20] |
馮象譯本 | 馮象 | 2006-2010年 | 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 Nestle-Aland希臘文聖經 |
先後出版《摩西五經》(2006)、《智慧書》(2008)、《新約》(2010)[21] |
NET(新英語譯本聖經)中譯本 | 德仁文化交流中心 | 2009年 | 新英語譯本聖經 國語和合本 |
經文使用和合本略作修改,註解譯自新英語譯本聖經[22] |
和合本修訂版 | 2010年 | 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 Nestle-Aland希臘文聖經 |
香港聖經公會出版[23] | |
新漢語譯本 | 張慕皚等 | 2010年 | 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 Nestle-Aland希臘文聖經 |
漢語聖經協會出版,目前僅有新約[24] |
環球聖經譯本 | 張達民等 | 2011年 | 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 Nestle-Aland希臘文聖經 |
聖經新譯本之修訂版,環球聖經公會出版[18] |
中文標準譯本(新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全球聖經促進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011年 | Nestle-Aland第27版希臘文新約聖經 | 全球聖經促進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與Holman Bible Publish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出版 [25] |
聖經新普及譯本 | 2012年 | 新生活譯本 | 漢語聖經協會出版[26] | |
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 | 國際聖經協會 (Biblica Inc.) | 2016年 | 繁體版由聖經資源中心出版 | |
三一聖經公會譯本(即三一本) | 三一聖經公會(Trinitarian Bible Society) | 2022年(新約) | 希伯來瑪索拉文本
希臘公認文本 |
新約2022年完成,舊約聖經翻譯中 |
關閉
Remove ads
方言譯本
關於上海話眾多譯本的簡述,可參見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郭紅在2009年的考證。[27]
更多資訊 譯本, 譯者 ...
譯本 | 譯者 | 年份 | 翻譯藍本 | 備註 |
---|---|---|---|---|
約翰書 | 麥都思 | 1847年 | 第一本聖經漢語方言漢字譯本[28] | |
馬太福音 | 米憐 | 1848年 | [28] | |
約翰書 | 蘇謀斯 | 1853年 | 最早的羅馬字上海土白聖經單篇[29] | |
馬可福音、約翰福音、羅馬書 | 文書田 | 1864年 | 漢字本和羅馬字本[28] | |
新約全書 | 美華聖經會(文惠廉、西爾斯(E. W. Syles)、斯波爾丁(F. Spaulding)、麥麗芝、吉牧師、孫羅伯、白漢理) | 1870年 | [30] | |
新約全書 | 吉牧師 | 1872年 | 羅馬字本[30] | |
新約全書 | 慕維廉 | 1881年 | [29] | |
詩篇 | 慕維廉 | 1882年 | 參考淺文理本譯[29] | |
馬太福音 | 海淑德 | 1886年 | 使用譯者自行設計的羅馬字拼音系統[29] | |
和合本上海土白譯本 | 潘慎文、惠雅各、范約翰、湯姆生、戴維思、包克私、薛思培 | 1908年 | 和合本 | [28] |
關閉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譯本, 譯者 ...
譯本 | 譯者 | 年份 | 翻譯藍本 | 備註 |
---|---|---|---|---|
約翰福音 | 羅啻 | 1852年 | 羅馬字本[28] | |
新約 | 打馬字、胡理敏、施敦力 | 1868-1872年 | 節譯,羅馬字本[29] | |
新約 | 倪為霖、宣為霖、高休、馬雅各 | 1873年 | [28] | |
舊約 | 1884年 | 據深文理本譯出[29] | ||
新舊約(巴克禮譯本) | 巴克禮 | 1933年 | 羅馬字本,使用希臘文與希伯來文原文改譯,在台灣出版[28][32] | |
高陳台灣白話聖經譯本(紅皮聖經) | 高積煥、陳邦鎮等 | 1972年 | 台語羅馬字本,語音為台中腔[32] | |
路加福音傳漢羅試寫 | 許明昭、陳正旺、鄭良偉 | 1987年 | 巴克禮譯本 | 將巴克禮譯本《路加福音傳》改為漢羅並用[32] |
台語漢字本 | 1996年 | 巴克禮譯本 | 台灣聖經公會出版,將巴克禮譯本改為漢字[32] | |
現代台語譯本 | 駱維仁等 | 2021年 | 台語漢字羅馬字本,語音為台北腔,2009年出版新約、詩篇和箴言[32][33];2021年出版完整舊約。 | |
全民台語聖經 | 蕭清芬、郭得列等 | 2015年 | 語音為台灣通行腔,使用功能對等(funtional equivalence)原則翻譯。一些譯名如地名跟人名直接採用接近原文語音的台語音,而不沿用傳統的華語漢字譯名。早期先有網路版,後成立「全民台語聖經協會」出版紙本聖經,分成成白話字版、漢羅版及漢羅Ruby版。[34] |
關閉





更多資訊 譯本, 譯者 ...
譯本 | 譯者 | 年份 | 翻譯藍本 | 備註 |
---|---|---|---|---|
客家俗話馬太傳福音書 | 黎力基(Rudolf Lechler) | 1860年 | 最早出版的一部羅馬字本的客語聖經,也是最早出版的一部客家方言文獻。[35] | |
客家俗話路加傳福音書 | 黎力基(Rudolf Lechler) | 1865年 | [35] | |
新約 | 黎力基(Rudolf Lechler)、韋腓立、畢安(Charles Phiton)、古斯曼(G. A. Gussman)、康發林 (Kong Fat-lin)、李承恩 | 1874-1883年 | 羅馬字本[29][30] | |
新約聖書 | 畢安、莫根羅特(G. Morgenroth)、齊耶格萊(H. Ziegle) | 1883年 | [29] | |
舊約 | 史鄂圖(Otto Schultze)、畢安等 | 1886年 | [30][36] | |
新約修訂本 | 顏瓊林、古斯曼(G. Gussman)、艾伯特(W. Ebert) | 1906年 | [28] | |
馬太福音 | 休斯小姐(L. R. Hughes)、雷尼小姐(E. R. Rainey) | 1919年 | 使用汀州土白翻譯,參照廈門土白羅馬字拼法略加修改[29] | |
台灣客語譯本 | 彭德貴等 | 2012年 | 台灣聖經公會出版,漢羅對照,以苗栗四縣腔為基準[37][38] |
關閉
更多資訊 譯本, 譯者 ...
譯本 | 譯者 | 年份 | 翻譯藍本 | 備註 |
---|---|---|---|---|
四福音書、使徒行傳、哥羅西書 | 俾士、丕思業、公孫惠等 | 1871-1873年 | 聯合譯本,因翻譯分歧而終止[29][30] | |
羅馬人書-啟示錄 | 俾士 | 1877年 | 續完新約[29] | |
聖經全書 | 那夏禮、香便文等 | 1894年 | [28] | |
廣東話新舊約全書 | 大英聖書公會(英語: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 1907年 | [39][40] | |
新約 | 1913年 | 羅馬字本,上海大英國聖書公會出版、在橫濱印刷[29] | ||
聖約全書 | 1915年 | 羅馬字本,上海大英國聖經會出版、在橫濱印刷[29] | ||
新約全書 | 詹克斯(P. H. Jenkins)、王(Wang T.N.) | 1926年 | [28] | |
新約全書廣東話新譯本 | 美國聖經公會 | 1927年 | [39][41] | |
舊約修訂本 | 詹克斯(P. H. Jenkins)、Kwang Ning Fat | 1938年 | [28] | |
聖經全書(《新廣東話聖經(粵語:新廣東話聖經)》) | 香港聖經公會 | 1997年、2006年 | 1997年初版、2006年修訂。全書使用繁體字,用字按香港習慣。另備朗讀錄音。 [42] |
關閉
盲文聖經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