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斯卡最佳影片剪輯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學院獎最佳剪輯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Film Editing)是一個由美國影藝學院頒發的年度獎項。多數情況下,能夠得到該獎項提名的電影獲最佳影片獎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從1981年起至今,任何一部最佳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電影都得到了剪輯獎的提名,其中大部分也最終獲得了這個獎項(有約三分之二)[1]總的來說,只有出現在影片主創人員名單上的剪輯師會得到提名(登記在提名名單上),其他的如後備剪輯師、監督剪輯師一般不會被提名。[2]提名名單的確定由美國影藝學院的剪輯分支進行,2008年時該分支擁有233名成員[1],任何成員可以投票選擇最多5部電影,之後統計獲得票數最多的5部電影將獲得提名參加最終的角逐[2]確定提名影片後,美國影藝學院的所有活動或終身會員都可以投票來決定最終勝出的電影。這一程序正好與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剪輯獎相反,後者是先由所有成員投票決定提名影片,再由剪輯分支投票決定最終勝出的作品。[3]
Remove ads
歷史
剪輯獎延生於1934年,獎項的名稱曾偶有改動。2008年,獎項定名為「學院獎電影剪輯成就獎」("Academy Award for Achievement in Film Editing")。至今共有四位剪接師各拿下三次獎項:
- 拉爾弗·道森:《仲夏夜之夢》(1935年)、《風流世家》(1936年)、《羅賓漢冒險記》(1938年)
- 丹尼爾·梅登:《洋基隊的驕傲》(1942年)、《黃金時代》(1946年)、《公寓春光》(1960年)
- 麥可·卡恩:《法櫃奇兵》(1981年)、《辛德勒的名單》(1993年)、《搶救雷恩大兵》(1998年)
- 塞爾瑪·斯昆梅克:《蠻牛》(1980年)、《神鬼玩家》(2004年)、《神鬼無間》(2006年)
此外共有兩位導演曾經獲頒獎座,分別為詹姆士·卡麥隆(以《鐵達尼號》獲獎)和艾方索·柯朗(以《地心引力》獲獎);曾身兼導演且獲最佳影片剪輯獎提名的人包括:大衛·連(以《印度之旅》獲提名)、斯蒂夫·詹姆士(以《籃球夢》獲提名)、柯安兄弟(以《冰血暴》和《險路勿近》獲提名,且皆化名為羅德里克·傑恩斯)、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以《大藝術家》獲提名)、尚-馬克·瓦利(以《藥命俱樂部》獲提名)。
身兼影片剪輯和音效兩項專業的沃爾特·默奇曾以《英倫情人》拿下最佳影片剪輯獎和最佳音效獎;曾以《大國民》入圍最佳剪輯獎的勞勃·懷斯後來則轉行從事導演工作,包括《西城故事》、《真善美》皆為代表作。
Remove ads
熟面孔
以上數據來源於學院獎官方網站資料庫。[4]
獲獎與提名
獲獎影片在最上方一行用加粗字體顯示[5]。
- 1934 《愛斯基摩人》 – 康拉德·涅威戈
- 《埃及豔后》 – 安妮·鮑切恩斯
- 《蝴蝶美人》 – 吉恩·米爾福德
- 1935 《仲夏夜之夢》 – 拉爾弗·道森
- 《塊肉餘生記》 – 勞勃·柯恩
- 《告密者》 – 喬治·海維里
- 《悲慘世界》 – 芭芭拉·麥克林
- 《抗敵英雄》 – 埃爾斯沃思·霍格蘭
- 《叛艦喋血記》 – 瑪格麗特·布茲
- 1936 《風流世家》 – 雷夫·道森
- 《月缺難圓》 – 愛德華·柯帝斯
- 《歌舞大王齊格飛》 – 威廉·格雷
- 《倫敦勞埃德》 – 芭芭拉·麥克林
- 《雙城記》 – 康拉德·涅維格
- 《孽海狂濤》 – 奧托·梅耶
- 1937 《西藏桃源》 – 吉恩·哈夫里克和吉恩·米爾福德
- 1938 《羅賓漢冒險記》 – 雷夫·道森
- 《亞歷山大的爵士樂團》 – 芭芭拉·麥克林
- 《翠堤春曉》 – 湯姆·海爾德
- 《試飛員》 – 湯姆·海爾德
- 《浮生若夢》 – 吉恩·哈夫里克
- 1939 《亂世佳人》 – 哈爾·C·克恩和詹姆士·E·紐康
Remove ads
- 1940 《騎軍血戰史》 – 安妮·鮑切恩斯
- 1941 《約克軍曹》 – 威廉·荷姆斯
- 1942 《洋基隊的驕傲》 – 丹尼爾·梅登
- 1943 《空軍》 – 喬治·艾米
- 1944 《威爾遜總統傳》 – 芭芭拉·麥克林
- 《與我同行》 – 勒羅伊·史東
- 《簡妮》 – 歐文·馬克斯
- 《寂寞芳心》 – 羅蘭·格羅斯
- 《自君別後》 – 哈爾·C·克恩和詹姆士·E·紐康
- 1945 《玉女神駒》 – 勞勃·柯恩
- 《失去的週末》 – 杜恩·哈里遜
- 《聖瑪麗鐘聲》 – 哈里·馬克
- 《反攻緬甸》 – 喬治·艾米
- 《一曲難忘》 – 查爾斯·尼爾森
- 1946 《黃金時代》 – 丹尼爾·梅登
- 《風雲人物》 – 威廉·霍恩貝克
- 《一代歌王》 – 威廉·里昂
- 《繡巾幪面盜》 – 亞瑟·希爾頓
- 《鹿苑長春》 – 哈洛·克里斯
- 1947 《靈與慾》 – 法蘭西斯·D·里昂和羅勃·派瑞許
- 《仁慈天使》 – 莫妮卡·柯林伍德
- 《君子協定》 – 哈蒙·瓊斯
- 《紐西蘭地震記》 – 喬治·懷特
- 《諜網亡魂》 – 弗格斯·麥克唐納
- 1948 《不夜城》 – 保羅·韋瑟瓦克斯
- 《聖女貞德》 – 法蘭克·蘇利文
- 《心聲淚影》 – 大衛·魏堡特
- 《紅河谷》 – 克里斯汀·尼比
- 《紅菱艷》 – 雷金納·米爾斯
- 1949 《奪得錦標歸》 – 哈里·W·格斯達德
Remove ads
- 1950 《所羅門王的寶藏》 – 拉爾夫·E·溫特斯 和 康拉德·涅威戈
- 1951 《郎心如鐵》 – 威廉·霍恩貝克
- 《花都舞影》 – 阿德琳恩·法贊
- 《血戰萊茵河》 – 多蘿西·斯賓塞
- 《暴君焚城錄》 – 拉爾夫·E·溫特斯
- 《井》 – 切斯特·沙弗
- 1952 《日正當中》 – 艾爾摩·威廉斯和哈里·W·格斯達德
- 1953 《亂世忠魂》 – 威廉·里昂
- 1954 《岸上風雲》 – 吉恩·米爾福德
- 1955 《野餐》 – 查爾斯·尼爾森和威廉·里昂
- 1956 《環遊世界八十天》 – 吉恩·魯吉羅和保羅·韋瑟瓦克斯
- 1957 《桂河大橋》 – 比得·泰勒
- 1958 《金粉世界》 – 阿德琳恩·法贊
- 《瑪咪姑媽》 – 威廉·齊格勒
- 《牛仔》 – 威廉·里昂和阿爾·克拉克
- 《逃獄驚魂》 – 弗雷德里克·克魯特森
- 《我要活下去》 – 威廉·霍恩貝克
- 1959 《賓漢》 – 拉爾夫·E·溫特斯和約翰·丹寧
Remove ads
- 1960 《公寓春光》 – 丹尼爾·梅登
- 《邊城英烈傳》 – 斯圖亞特·吉爾莫爾
- 《雄才怪傑》 – 弗雷德里克·克魯特森
- 《小人物狂想曲》 – 維奧拉·勞倫斯和阿爾·克拉克
- 《萬夫莫敵》 – 羅伯·勞倫斯
- 1961 《西城故事》 – 湯瑪斯·斯坦福
- 1962 《阿拉伯的勞倫斯》 – 安妮·V·科茨
- 1963 《西部開拓史》 – 哈洛·克里斯
- 1964 《歡樂滿人間》 – 科頓·沃伯頓
- 《窈窕淑女》 – 威廉·齊格勒
- 《雄霸天下》 – 安妮·V·科茨
- 《呆鵝爸爸》 – 泰德·J·肯特
- 《最毒婦人心》 – 麥克·盧西亞諾
- 1965 《真善美》 – 威廉·雷諾斯
- 1966 《霹靂神風》 – 弗雷德里奇·斯坦坎普 、亨利·博曼、斯圖·林德和法蘭克·桑提洛(Frank Santillo)
- 1967 《惡夜追緝令》 – 哈爾·亞西比
- 1968 《警網鐵金剛》 – 法蘭克·P·凱勒
- 1969 《大風暴》 – 弗朗索瓦·博諾
Remove ads
- 1970 《巴頓將軍》 – 休伊·S·福勒
- 1971 《霹靂神探》 – 傑拉爾德·B·格林伯格
- 《人間大浩劫》 – 斯圖亞特·吉爾莫爾(過世後獲提名)和約翰·W·霍姆斯
- 《發條橘子》 – 比爾·巴特勒
- 《吾父!吾子!》 – 拉爾夫·E·溫特斯
- 《往事如煙》 – 福爾馬·布朗斯泰德
- 1972 《酒店》 – 大衛·布雷瑟頓
- 1973 《刺激》 – 威廉·雷諾斯
- 1974 《火燒摩天樓》 – 哈洛·克里斯和卡爾·克里斯(Carl Kress)
- 1975 《大白鯊》 – 維娜·菲爾德斯
- 1976 《洛基》– 理察·哈爾西和史考特·康拉德
- 1977 《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 – 保羅·赫希、瑪西亞·盧卡斯和理察·周
- 1978 《越戰獵鹿人》 – 彼得·齊納
- 1979 《爵士春秋》 – 亞倫·海姆
Remove ads
Remove ads
- 1990 《與狼共舞》 – 尼爾·特拉維斯
- 1991 《誰殺了甘迺迪》 – 喬·哈申和皮特羅·斯卡利亞
- 1992 《殺無赦》 – 喬爾·考克斯
-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 麥可·卡恩
- 1994 《阿甘正傳》 – 亞瑟·施密特
- 《捍衛戰警》 – 約翰·萊特
- 《籃球夢》 – 弗雷德里克·馬克思、斯蒂夫·詹姆士和威廉·豪格斯(William Haugse)
- 《黑色追緝令》 – 薩莉·門克
- 《刺激1995》 – 理察·弗朗西斯-布魯斯
- 1995 《阿波羅13號》 – 邁克·希爾和丹尼爾·P·漢利
- 《火線追緝令》 – 理察·弗朗西斯-布魯斯
- 《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 – 馬庫斯·達西和傑伊·弗里德金
-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 史提芬·羅森布魯姆
- 《赤色風暴》 – 克里斯·里本總
- 1996 《英倫情人》 – 沃爾特·默奇
- 1997 《鐵達尼號》 – 康拉德·巴夫、詹姆士·卡麥隆和理察·A·哈里斯
- 《空軍一號》 – 理察·弗朗西斯-布魯斯
- 《愛在心裡口難開》 – 理察·馬克斯
- 《心靈捕手》 – 皮特羅·斯卡利亞
- 《鐵面特警隊》 – 彼得·霍內斯
- 1998 《搶救雷恩大兵》 – 麥可·卡恩
- 1999 《駭客任務》 – 扎克·斯坦伯格
Remove ads
- 2000 《天人交戰》 – 史蒂芬·米瑞奧尼
- 2001 《黑鷹計劃》 – 皮特羅·斯卡利亞
- 2002 《芝加哥》 – 馬丁·沃爾什
-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 – 邁克·J·霍頓
- 《紐約黑幫》 – 塞爾瑪·斯昆梅克
- 《時時刻刻》 – 彼得·博伊爾
- 《戰地琴人》 – 埃爾維·德魯茲
- 2003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 傑米·塞爾柯克
- 2004 《神鬼玩家》 – 塞爾瑪·斯昆梅克
- 2005 《衝擊效應》 – 休斯·溫伯恩
- 2006 《神鬼無間》 – 塞爾瑪·斯昆梅克
- 2007 《神鬼認證:最後通牒》 – 克里斯多福·勞斯
- 2008 《貧民百萬富翁》 – 克里斯·狄更斯
- 2009 《危機倒數》 – 克里斯·英尼斯和鮑勃·穆拉維斯基
Remove ads
- 2010 《社群網戰》 – 柯克·巴克斯特和安格斯·瓦爾
- 2011 《龍紋身的女孩》 – 柯克·巴克斯特和安格斯·瓦爾
- 《大藝術家》 – 安蘇菲·比安和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
- 《繼承人生》 – 凱文·藤特
- 《雨果》 – 塞爾瑪·斯昆梅克
- 《魔球》 – 克里斯托夫·特里夫森
- 2012 《亞果出任務》 – 威廉·戈登伯格
- 2013 《地心引力》 – 艾方索·柯朗和馬克·桑格
- 2014 《進擊的鼓手》 – 湯姆·克洛斯
- 2015 《瘋狂麥斯:憤怒道》 – 瑪格麗特·西賽爾
- 《大賣空》 – 漢克·考文
- 《神鬼獵人》 – 史蒂芬·米瑞奧尼
- 《STAR WARS:原力覺醒》 – 瑪麗安·布蘭登和瑪麗·喬·馬基
- 《驚爆焦點》 – 湯姆·麥卡德爾
- 2016 《鋼鐵英雄》 – 約翰·吉爾伯特
- 2017 《敦克爾克大行動》 – 李·史密斯
- 2018 《波希米亞狂想曲》 – 約翰·奧特曼
- 《黑色黨徒》 – 巴里·亞歷山大·布朗
- 《真寵》 – 尤格·馬夫羅帕薩里迪斯
- 《幸福綠皮書》 – 派屈克·J·唐維托(Patrick J. Don Vito)
- 《為副不仁》 – 漢克·考文
- 2019 《賽道狂人》 – 麥可·麥卡斯克和安德魯·巴克蘭(Andrew Buckland)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