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對習近平的獨裁統治爭議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獨裁者的爭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有觀點認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以以反腐之名打壓異己,破壞鄧小平建立的集體領導和幹部接班制度,恢復毛澤東時代的終身制,建立個人極權專制統治。還有觀點認為他任內推動個人崇拜,限縮國民人權,破壞香港法治,打壓少數民族的文化和語言。有人戲稱他是帶領中國倒退的「總加速師」。他被指控大搞言論管控,使中國公民沒有言論、遊行示威的自由。批評者認為習近平已經事實上終止了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時代[1],批評「習近平新時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為一個新極權主義國家[2]。

![]() |
Remove ads
長期執政
在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開啟改革開放以來首例第三個總書記任期。[3]
2023年3月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在2018年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的法律背景下,習近平以2952票贊成、0票反對、0票棄權獲全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4][5][6],成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位任期超過十年,並開啟第三個任期的國家主席,任期超越了毛澤東[註 1]。
派系爭議
習近平派系,簡稱「習派」,是外媒對中國共產黨內部以習近平為首派系的稱謂[7],正如以往稱呼江澤民為首的上海幫和胡錦濤為首的團派[8]。 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後,習近平派系在中共領導集體中佔據主導地位[9]。
法國世界報社評認為,這種倒退不僅對中國很危險,對世界其他國家也是一種危險。法國塞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分析認為二十大的權力格局顛覆性變化帶有政變性質[10]。
個人集權爭議
習近平在第一個任期內,除了與前任江澤民和胡錦濤一樣擔任黨政軍一把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外,還擔任軍委聯指總指、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小組組長、中央外事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以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等,其頭銜數量超越中共歷屆領導人。[11]有媒體認為,習近平以身兼各種「小組」組長的方式從中國國務院手中奪取領導權。[12][13]有媒體嘲諷他是「萬能主席」、「全面主席」[14][15]。冠名習近平的各種書籍也紛紛出現[16]。有人認為,「膜蛤文化」顯示中國內部亦有為數不少的批判習近平之聲[17][18]。
2016年,習近平推動軍隊改革,改變了解放軍的負責和指揮結構。有觀點認為軍隊最高指揮權被習近平個人掌握。習近平上任後舉行過5次重要的閱兵,分別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2018年南海海域海上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是繼1959年之後,舉辦閱兵次數最多,規模最大的領導人。莫斯科高等經濟學院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瓦西里·卡辛說:「習近平把解放軍變成了他的政治權力基礎。」[19]
2016年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後,官方報道開始使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20]。自由亞洲電台[21]和美國之音[22]等媒體 [23]則認為「習核心」的確立是效仿普丁的打破先例[24][註 2][25],利用中國共產黨黨章的漏洞,進一步通過不符合慣例的方式修改憲法,以便使連任掌握實權的總書記和軍委主席兩大要職超過兩屆[26]。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分析家、現為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專家強生(Christopher K. Johnson)等眾多分析家表示,視習近平將尋求續任總書記為既定安排,布局連任超過十年乃至終身執政合法化。[27][28][29][30][31]
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與李克強全票當選十九屆中央委員[32],全票通過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成為黨的指導思想[33]。十九大後,包括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五大機構的所有領導每年要向習近平書面述職。[34]BBC中文網認為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地位已經達到毛澤東和鄧小平的高度[35]。有全國人大代表以「英明領袖」、「總設計師」稱讚習近平[36]。隨後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一中全會上,新當選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沒有一位年齡合適的接班人,香港經濟日報預料習近平將有極大機會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後連任第三屆總書記,仿效俄羅斯的普丁和土耳其的埃爾多安,長期掌握權力[37]。
2018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提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憲法刪除國家主席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38][39]習近平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兩個掌握實權的職務本身已經沒有任期限制,廢除國家主席連任限制,意味他可以成為繼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之後的終身領導人。[40]《蘋果日報》認為習近平的做法有如仿效袁世凱「稱帝」[41][42]。布魯金斯學會認為修憲詮釋了中國領導層推動改革的堅定決心和意志,更有利於經濟的發展[43]。
201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開始推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44],3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頒布,大幅調整國務院組織結構及職能,由中共的黨內機構承擔實際職責,進一步加強黨對政府的領導,同樣被外界視為習近平削弱李克強及其領導的國務院的權力[45][46][47]。
Remove ads
2019年11月,BBC中文網發表文章認為「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有可能走上蘇共前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的老路」。認為其上台後的做法與勃列日涅夫上台後結束赫魯曉夫開始的改革、背離有自由化色彩的承諾和加強國家集中控制的做法相似。[48]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在2019年11月的報告建議,美國不應該再稱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國家主席」(英語:President),避免外界以為其為民選領袖,應該以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的職銜「總書記」(英語:General Secretary)稱呼他。[49]
壹傳媒、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在2020年12月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中形容習近平是「人類歷史上最絕對的獨裁者(the most absolute dictator of human history)」,因從沒有人好像他那般有電子科技和監控系統,來監視人民的一舉一動和言論。他又指很多人說習近平好比毛澤東般強大,但是這說法錯誤。習近平比毛澤東更強大,因毛澤東的時代經濟不如現在那麼強大,也還沒有監控人民的科技,故我認為西方應該警惕這強大的「毛澤東二號」(「So I think the West should be alert of this powerful Mao Zedong no.2.」)。[50]
起初對於習近平的改革表態支持的中共中央黨校原教授蔡霞,因批評習近平的言論流出而於2020年被開除黨籍。中共官方理由是她發表有政治問題和損害國家聲譽的言論,違反中國共產黨的紀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將其開除黨籍[51],之後蔡霞移居國外繼續批評指責習近平[52]。
傳媒普遍將習近平中後期態度強硬的外交路線稱為戰狼外交,批評其收效甚微,而且不願意溝通恐加大隔閡,外交官員與外事工作多被架空。[53][54][55]
Remove ads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召開期間發生了胡錦濤二十大離場事件,之後1955年出生,當時67歲的李克強和汪洋兩位屬於團派的原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沒有連任中央委員,不過同樣1955年出生,與習近平關係密切的王滬寧、蔡奇、何立峰等皆得以連任,年紀更大的習近平本人、王毅、張又俠也繼續連任[56]。同樣,當時只有59歲的胡春華在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上沒有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至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召開後不再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僅被安排以中央委員身份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57]。胡春華曾經出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職務,被視為胡錦濤重點培養的隔代接班人選,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認為從胡錦濤培養的隔代總書記接班人到59歲就被迫退居二線,胡春華和2017年就被中紀委拿下的孫政才都是習近平為了再次連任和提拔親信的權鬥犧牲品[58]。2023年卸任總理僅半年多的李克強突然逝世,也出現習近平與其死因有關的猜測[59][60][61]。
Remove ads
由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當下被指控形成空前的個人獨裁體制,借反貪腐運動大量清除異己,例如當年7月和10月時任外交部長秦剛遭解職以及時任國防部長李尚福上任半年多即被解職,加上習近平任內一直打壓李克強所屬的團派,例如在中共二十大後將當時年僅59歲的胡春華清除出中共中央政治局[62]。同時身為自由派和改革派的李克強不支持習近平終結改革開放的倒退政策且權力被架空[63][64][65],所以有陰謀論觀點認為其死因和習近平有關,或者是「被心臟病」死亡[66][67][68]。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認為李克強之死是習近平對團派的政治清洗,更將胡錦濤二十大離場事件與李克強驟逝聯想在一起[69]。民運人士王丹在Facebook指出,李克強之死「正常死亡的可信度,小於非正常死亡的可信度」[70]。《日經新聞》前中國分社社長中澤克二稱得到消息:「如果習近平因為意外事件不得不提前退休,那麼李克強就會接替他的位置」;習對李始終沒有放鬆警惕[71][72]。新華社前廣東分社社長、退休記者顧萬明在網上發公開信要求調查死亡真相,於2024年11月被上海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1年徒刑,並被新華社剝奪退休金[73]。
「紅二代」泛指中國參加過「革命」的幹部的後代,特別是中共元老以及高級領導人的子女,又稱太子黨或高幹子弟,這些「紅二代」在中國從政或經商都擁有相當的特權和資源優勢,因此大多身居政企要職,如前中共元老薄一波的兒子薄熙來、葉劍英的兒子葉選平,陳雲的兒子陳元等,習近平本身也屬於這一群體。但有境外媒體稱,習近平上台後,大多數「紅二代」和「高級幹部子弟」被習近平打壓和驅逐出權力中心[74],甚至因貪污腐敗等罪名被查處免職追究刑事責任等,包括:
- 前中共統戰部部長令計劃的父親令狐野是延安時期的軍醫幹部,與中共元老薄一波相識。
- 雲南前省委書記白恩培的伯父白治民,堂伯祖父白如冰和白棟材是革命時期的高級幹部,建國後曾任職省委書記及第一書記[75]。
- 北京市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之父任泉生是新四軍幹部,建國後任商業部副部長。
- 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是鄧小平的外孫女婿。
- 雲南省政法委書記孟蘇鐵的父親是八路軍幹部、太行軍區、山西軍區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建國後曾任內蒙古公安廳廳長、內蒙古區委常委的孟琦[76]。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時多名中共元老或高級幹部子女皆喪失代表資格,包括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女婿劉曉江,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的兒子張海陽,中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兒子劉源,中國前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劉亞洲[74]。而到了2018年兩會期間,紅二代們大規模落選政協委員,包括毛澤東的孫子毛新宇、鄧小平女兒鄧楠、陳雲之子陳元、朱德之孫朱和平、朱德外孫朱成虎。江澤民妹妹江澤慧、李鵬女兒李小琳、朱鎔基女兒朱燕來等[77]。對於以上動作,境外媒體多以集權或派系鬥爭等負面角度來解讀[74][78]。境外媒體認為,中共二十大和中國人大第十四屆全國代表大會後,中國紅二代已經基本被習近平排除出中國的最高決策層和省部級領導層[79]。
Remove ads
個人崇拜爭議

美國之音認為[81][需要更多來源],2012年秋中共十八大習近平上台後借反腐打貪的幌子清除了包括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等在內的政敵,建立起自己的個人權威。中國國內媒體隨後鋪天蓋地為習近平的個人形象宣傳,先後有「學習粉絲團」,《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包子舖》[82],《習大大愛著彭麻麻》,《東方又紅》等出現。特別是「定於一尊」的提法被美國之音認為是中國出現「習近平的個人崇拜」的表現。[來源請求]
2017年8月28日,圍繞習近平定製的紀錄片《大國外交》在央視首播後,被大量密集播放於各大電視台黃金時段[83]。時任外交部長王毅在《學習時報》發表文章認為習近平外交思想是「對過去300多年西方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的創新和超越」。[84]
台灣《蘋果日報》認為,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後,官方對習近平的個人宣傳達到文革以來的最高點[85]。香港《東方日報》認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甚至極其誇張地以「最高領袖」、「最高統帥」、「總設計師」稱呼習近平,令其地位直逼擁有「四個偉大」的建國領袖毛澤東,被認為有獻媚邀功之嫌[86]。
2016年3月,香港《蘋果日報》及澳洲新聞網報道習近平本人對宣傳機構的一些做法不滿,此後中共中央宣傳部下令全國各級媒體在今後的報道中不可再稱習近平為「習大大」[87][88]。而『大大』在習近平的故鄉陝西一帶的方言中意為『父親』。習大大這一稱呼始於習近平2014年9月9日視察北京師範大學之時一貴州教師給其起的稱呼。[89]
2019年10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開展2019年新聞採編人員崗位培訓考試的通知》。全國新聞單位採編人員崗位培訓考試內容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倫理與政策法規、新聞採編業務等。[90][91]多家媒體認為習近平向個人崇拜再邁出一步[92]。
2020年1月10日,中共中央黨校刊物《學習時報》發表文章,稱習近平同時具有「平民情懷和貴族氣質」。[93]《北京之春》主編胡平批評稱,文章一方面說習近平有「貴族氣質」,一方面又說他是「平民情懷」,極為矛盾。[94][95]
Remove ads
破例連任爭議
有觀點認為,習近平自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最高領導人後,假藉差別性的反腐敗清除政敵[96],推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集中個人權力[97],摒棄集體領導制度,要求全體政治局委員向總書記述職[98],要求「黨媒姓黨」,扼殺中國新聞自由[99],修改憲法廢除連任限制,打壓民營企業扶植國營企業,導致國進民退[100],又發起個人崇拜[101],「兩個確立、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成為日常的政治口號。[102]哈佛大學博士、史丹佛大學教授許成鋼認為習近平執政後不斷強化中共對社會各方面控制,從改革開放以後的威權體制重返毛澤東時代的極權體制[103]。
2022年10月,中共先後召開十九屆七中全會、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其中,中共中央總書記與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在二十屆一中全會上重新進行選舉,習近平在這兩個最有權力的職務上成功連任。被認為是打破鄧小平時期訂下的「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原則,在兩屆任期屆滿後再次連任最高領導人,同時他也在2023年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被繼續選舉為國家主席。有人認為習近平甚至有可能在2027年的中共二十一大繼續連任,屆時他將會高齡70多歲,更甚者預計他將仿效毛澤東終身掌權。[104]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閉幕後公布的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中,李克強和汪洋兩位67歲的原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沒有連任。這兩位常委被外媒視為屬於以前任總書記胡錦濤為首的團派,而非習近平派系。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閉幕後公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層名單中,曾經擔任中國共青團第一書記,年僅59歲的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沒有入選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而二十屆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全部都是習近平派系成員。有觀點認為,以上的人事安排顯示習近平已經將黨內高層的團派勢力全部消滅,建立起個人極權統治[105]。
2022年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式中途,工作人員將身為二十大會議主席團常委的中共中央原總書記胡錦濤帶離會場[106][107][108]。事發當時各國媒體都已進入會場,事件經廣泛報道後迅速成為國際報道的焦點[109][110][111]。
損害人權爭議
2022年9月6日,國際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指出,2013年到2021年期間,有56萬至86萬人遭到形同軟禁的「監視居住」,監視居住無須檢察院、法院裁定。2013年時有5549起被監視居住案件,2014年時增加至28704件,2020年時增加至40184件。[112]
2019年11月14日,習近平在巴西利亞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時,指香港「持續發生的激進暴力犯罪行為,嚴重踐踏法治和社會秩序,嚴重破壞香港繁榮穩定,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表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香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113]」。自由亞洲電台報道稱,香港人對這個沒有新意的說法不領情,要求在香港「施行普選和保障香港人的自由」[114]。
2020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多方質疑香港的一國兩制已經變成「一國一制」[115]。《紐約時報》認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透過「港區國安法」挫敗香港的民主運動,對各國的反對毫不在意,顯示他按照自己的獨裁方式重塑香港的決心[116]。
2021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被認為完全顛覆香港選舉制度,剝奪了反對派的參選權[117][118]。
打壓少數民族爭議
受中東極端伊斯蘭教派影響的維族恐怖分子製造了昆明火車站暴力襲擊事件,造成31人死亡,141人受傷。此後,習近平要求全面開展「反恐怖、反滲透、反分裂」的鬥爭,使用「專政機關」,「毫不留情」。紐約時報2019年11月16日據收到未經證實的洩露政府內部資料稱,中國政府對數十萬名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穆斯林進行了大規模拘禁。[119]
關注新疆維吾爾穆斯林人權的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里克·斯科特,在致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一封信中說:「只要習近平總書記繼續堅持這一無法辯護的道路,共產中國絕對不應該獲得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獎勵」。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也暗示,英國可能會抵制這次冬奧會。[120][121]
2021年1月1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稱中國共產黨當局對維吾爾人犯下「種族滅絕罪與反人類罪」,蓬佩奧的繼任者布林肯同意蓬佩奧的說法[122][123]。
2022年8月31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發布《新疆人權報告》,稱中國以反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為名嚴重侵犯新疆維吾爾族和穆斯林的人權[124]。報告中稱在新疆發現一系列人權受到不當限制的情況,並引用受害者的話證實酷刑和不人道待遇廣泛存在,伊瑪目阿西姆神廟等聖地被毀,中國政府的行為可能構成國際罪行,特別是反人類罪[125]。
內蒙古自治區原來的語言教育政策是所謂「一類雙語」,即允許民族學校以蒙古語教授各科目,小學2年級開始另開一科目教普通話,本意是推廣國語以便受教兒童更好融入中國主流社會,也有另開朝鮮語科等少數民族語言授課課程。有觀點認為,中國推進漢語教學過程一刀切,簡單粗暴。引發質疑。
有觀點認為,習近平在上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加強了中國的民族融合政策。[126]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於2020年8月26日發布小學課程改革,要求以蒙古語授課的小學(民族學校)的語文科自2020年9月1日起改用教育部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科(2016年前稱品德與社會)在2021年秋改用教育部統編教材、以上兩科目取消地方語言教學改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通話)授課,結果引發大規模抗議活動。[127]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