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思任法
孟卯君主,明朝麓川平緬宣慰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思任法(?—1445年,傣那語:ᥔᥫᥴ ᥕᥪᥢ ᥜᥣᥳ)是孟卯思氏王朝第八代君主、明朝麓川平緬軍民宣慰司宣慰使。
名字
思任法在不同的史書上記載的名字有所不同。中國史籍《明史》和《明實錄》作思任發[1][2],《滇雲歷年傳》作思任[3],《四夷館考》作思仁[4];緬甸史籍《琉璃宮史》作多岸發[5];傣文史籍《廣母貨卯》記作思外法[6],《勐勐土司世系》記載其又名罕雙法、罕府法[7],《孟連宣撫史》記作思南[8],傣文史籍《嘿勐咕勐》中也稱思昂法[9](傣那語:ᥔᥫᥴ ᥒᥛᥰ ᥜᥣᥳ,Hso Ngan Hpa)。
生平
思任法是孟卯君主、首任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思倫法之子,也是前任孟卯君主、麓川宣慰使思行法之弟。洪武年間,孟卯下屬的木邦頭目刀干孟造反,是為刀干孟之亂,驅逐思倫法[10]。思任法時年幼,隨父逃至雲南,作為人質寄養在沐晟府邸,沐晟把他當作自己的小孩照顧[11]。明朝最終擊敗刀干孟叛軍,思倫法回到孟卯,1399年去世[12]。隨後,思行法繼位,明朝趁機拆分孟卯地域,設立了木邦府、孟養府、大侯州、孟璉長官司在內的眾多土司政權[13]。木邦、孟養常常入侵孟卯,思行法無力應付[14],1413年禪位給其弟思任法[1]。
另據《明野史》、《滇考》等文獻記載,思行法之後繼孟卯君位的是思暗,思暗是思行法之子,宣德年間與木邦相仇殺,因而失官,由孟養刀氏代理麓川宣慰。刀玉賓代理時期,能力不足,不能壓服蠻眾,思倫法的後裔思任法又在孟卯擁眾自立[15][16]。但《明史》、《明實錄》中均無此記載。
思任法繼位之初,努力改善與明朝的關係,1414年至1440年間共十五次遣使入貢,另一方面開始兼併鄰近小土司的地盤[17]。1422年,思任法首次發兵南甸州,南甸訴諸朝廷[18],思任法派人進京朝貢謝罪[19]。隨後,思任法轉向南方,與木邦爭奪土地,雙方都向明朝告狀,明宣宗遣使調解[20]。經過多年休養,思任法兵力逐漸雄厚[18]。1428年,思任法發兵南甸、騰衝、潞江等地[21][22]。此時明朝剛結束對交趾藍山起義和四川松潘起義用兵,人疲馬乏,明宣宗拒絕了沐晟發五萬土兵征討的提議,只是敕諭思任法,並表示事不得已再調雲南官軍和木邦土兵進剿[23]。1430年,思任法發兵占領孟養[24]。1433年,木邦向明朝告狀,稱思任法占據了木邦的土地,思任法又稱是木邦宣慰罕門法派兵入侵孟卯[25],明朝派內官雲仙前往孟卯,賜給思任法幣物,諭其勿與木邦爭地[26]。1436年,思任法藉口木邦侵擾其地,百姓逃亡,要求免去欠下的2,500兩差發銀,明英宗應允[27]。
自恢復了對孟養的統治後,孟卯糧餉充裕,十多年內與鄰近土司爭奪土地,也未見明朝採取嚴厲措施,反而經常互派使臣,還減免了孟卯欠下的差發銀[28]。於是,思任法開始了大範圍的擴張戰爭,意圖恢復原思可法、思倫法強盛時代的版圖[29]。1436年底,思任法發兵孟定與灣甸[30];1437年,進占南甸所轄羅卜思莊等地[31];1438年,又發兵南甸、干崖、騰衝、潞江、金齒等地[32],在怒江上造船300艘,擺出奪取雲龍州的架勢[33]。
思任法占領了眾多土司的地盤,又自行任命地方頭目,形同造反[34],明廷派沐晟、方政、沐昂等將領率兵三萬九千,討伐思任法[35]。沐晟念及故情,不願大動兵戈,希望能將其招撫[36],遂遣金齒衛指揮車琳前去招降思任法,任法詐降,晟信以為真,無渡江意[37]。方政不甚憤,拒絕聽從沐晟節制,獨率麾下渡江與思任法將領緬簡交戰[38],政追至空泥,孟卯伏兵四起,以象陣衝擊明軍,明軍大敗,方政戰死[39]。思任法擊敗明軍後,東渡怒江,進攻景東、孟定、大侯等地,孟璉長官司等向孟卯投降[40]。1439年,明廷又令沐昂率軍十萬[41],再征思任法,又被孟卯擊敗[42]。兩次大敗使得明中央朝廷的「主戰派」占了上風,明英宗派兵部尚書王驥領十五萬大軍遠征麓川,史稱「麓川之役」[43]。
1441年,明軍先在大侯擊敗孟卯將領刀令道[44],隨後兵分兩路,一路攻克灣甸、進占鎮康、孟定[45],一路攻克孟卯重鎮上江寨[46],隨後擊破思任法在杉木籠、馬鞍山等地布置的防禦工事[47]。1441年12月初,明軍在孟卯都城匯合,與思任法決戰,任法大敗,與其子走小路渡瑞麗江,逃往孟養[48]。
Remove ads
1442年,思任法被緬甸諸侯東敦枝王抓獲,不久後又被東敦枝王進獻給緬王那臘勃底[49]。1443年2月,以速剌(那臘勃底)向明朝報告擒獲思任法[50],並以思任法為要挾,向明朝索求土地[51]。明朝同意將靠近緬甸的孟卯地劃給緬甸[50],緬甸又說要明軍先將思任法之子思機法殺死,緬甸才能遣送思任法[52]。1443年8月,明朝令王驥率軍進駐騰衝,緬甸答應在冬天交付思任法[53],但最終未能交接,一說因緬甸到了交付地點沒有見到先前與之商議的明軍將領郭登,遲疑不獻[54];一說是緬甸雖答應交付思任法,卻首鼠兩端[55],到了交付日期,緬甸沒有前來[56]。隨後,明軍與緬軍爆發戰鬥,明軍未能取勝,緬甸帶著思任法退走[57][58]。
1445年7月,緬甸宣慰以速剌通知沐昂,表示會在10月末將思任法交給明朝,要求將木邦所轄的眇顙劃給緬甸管理[59]。木邦同意將眇顙劃給緬甸,用以交換思任法[60]。1445年12月,雲南總兵官沐斌遣千戶王政前往緬甸接收,恰逢日食之日,天色昏暗,巫師預言「天兵至矣」,以速剌畏懼,不敢再作要挾,將思任法及妻孥共32人交給王政[61]。思任法在路上絕食,即死,王政將其斬首,首級送往京師[61]。歷史學家劉奮明認為,王政身為一個千戶,是不敢隨意將騷擾明朝多年的思任法斬首的,可能是明朝擔心思機法半路把思任法救走,所以下令王政將思任法斬首[62]。
部分明朝文獻則稱是雲南巡撫楊寧將孟養地許諾給緬甸,以速剌大喜,但又懼於思機法報仇,隨後沐斌遣都指揮李昂進兵相逼,以速剌將思任法斬首,移交明朝[63][64][65]。
另據緬甸正史《琉璃宮史》記載,緬王那臘勃底(以速剌)要中國軍隊幫助攻打占據央米丁造反的緬甸高官明艾覺廷,明朝派四名大臣和10,000騎兵不戰而降央米丁,明軍回到阿瓦,多岸發(思任法)服毒自殺,緬王把多岸發屍體交給中國軍隊,中國人將多岸發剖腹、取出內臟,把屍體烤乾後收起[66]。
Remove ads
思氏後裔對緬甸移交思任法一事懷恨在心,嘉靖初年,思陸法之子思倫聯合木邦、孟密南下攻緬,擊殺緬甸宣慰莽紀歲,占領緬地,緬甸阿瓦王朝亡國[67]。
引用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