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加坡地鐵

新加坡快速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加坡地鐵
Remove ads

新加坡地鐵(英語:Mass Rapid Transit,簡稱:MRT馬來語Sistem Pengangkutan Gerak Cepat坦米爾語சிங்கை பெருவிரைவு ரயில்),又名大眾快速交通/大眾捷運系統,是新加坡都市軌道運輸系統,由新加坡地鐵公司新捷運營運。

快速預覽 新加坡地鐵, 概要 ...

新加坡地鐵是繼馬尼拉輕軌之後,東南亞地區第二個興建的地鐵系統。自1987年開通以來,新加坡地鐵已經發展成有7條路線(包括機場地鐵支線)的地鐵系統。地鐵最早的路線於1987年通車,位於楊厝港大巴窯之間。新加坡地鐵系統穿行整個新加坡,每天平均搭乘人數為340萬。[1]

截至2022年11月,新加坡地鐵有134個車站(地鐵轉乘站不重複計算),[2]203.8公里的標準軌距路線。全自動的東北線環線濱海市區線湯申-東海岸線,總體成為世界最長的全自動地鐵路線系統。[3]地鐵由陸路交通管理局負責建造,並為盈利公司SMRT和新捷運(SBS Transit)提供特許經營權。這兩家公司同時也經營公車計程車業務,以保證各種公共運輸服務的有效結合。新加坡地鐵也與政府組屋區裡的輕軌系統相連接。[4]新加坡地鐵的服務從早上5點30分起到晚上11點多結束。地鐵服務班次非尖峰時間約5分鐘一次,尖峰時間約2-3分鐘。節假日服務時間通常會延長。[5]

新加坡地鐵曾是軌道運輸標竿聯盟(NOVA)的成員之一[6],目前是國際地鐵聯盟(CoMET)成員。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一列 阿爾斯通Movia CR151型電聯車 列車

1967年,都市計畫人員預計在1992年新加坡就必須建立地鐵系統以滿足公共運輸的需求。新加坡國會在辯論發展單一的公共公車系統是否更加節省資金成本後,意識到只有公車系統是無法滿足公共運輸需求的。因為在土地有限的城市國家新加坡,建立和擴充公車系統必定會與其他方面爭奪土地資源。1983年10月22日,初始投資為50億元新幣的新加坡地鐵在SHAN ROAD正式開始施工,這是當時新加坡最大的公共工程計畫。新加坡地鐵網路分階段修建。最早修建的是南北線,因為南北線穿越的中部地區對公共運輸的需求極大。1983年10月14日新加坡地鐵公司(MRTC)成立,後更名為SMRT。新加坡地鐵公司也接管了原新加坡地鐵管理局的職責。1987年11月7日,南北線的第一段開始營業,共有5個車站和6公里路線。15個車站之後也加入營運。1988年3月12日在當時的總理李光耀主持下,新加坡地鐵正式投入運轉。另外21個車站相繼投入營運。1990年7月6日東西線的文禮地鐵站投入營業,標誌著地鐵系統提前2年建成。

新加坡地鐵隨後不斷擴建。其中包括耗資12億新元的南北線兀蘭延線擴建工程,使南北線和東西線形成環狀。

利用軌道路線將人們直接送到家門的想法是引進與地鐵相連的輕軌路線(LRT)的原因。1999年11月6日,武吉班讓輕軌正式運轉。為了促進旅遊業,樟宜機場站和博覽站也加入地鐵網路。2003年6月20日,由SBS Transit經營的東北地鐵線(NEL)開始運轉。這是世界上第一條全自動的重型地鐵路線。2006年1月15日,在公眾的強烈要求下,東北地鐵線的萬國站也正式投入使用。全長3.81公里的文禮延長線已於2009年2月28日正式啟用。

2009年5月28日與2012年1月14日期間,環線的四個階段開始運轉。2013年12月22日,濱海市區線的第一階段開始營運,第二階段在2015年12月27日開始運轉。2017年6月18日,東西線的大士延長線通車。濱海市區線第三階段則在2017年10月21日被啟用。

軼事:MRT初期並不叫新加坡地鐵,而是「新加坡快鐵幹線」[7]。至1987年開通時,已更為現名。[8]

Remove ads

路線通車時間表

更多資訊 年份, 日期 ...
Remove ads

車廠

SMRT地鐵公司有5個車廠。碧山車廠是南北線列車的中央維修車廠,而大士車廠是東西線列車的中央維修車廠。[9]樟宜和烏魯班丹車廠負責檢查和夜間存放車輛,位於巴耶利峇路上段,建於地下的金泉車廠是地鐵環線列車的維修與中央指揮中心,整個車廠可停放77列車(3節車廂)。金泉車廠曾經也是濱海市區線(Downtown Line)列車的維修和中央指揮中心,但大多數的工作在2015年被搬到新開的卡利巴株(Gali Batu)地鐵車廠,剩餘的工作在2017年被搬到大成設備大樓(Tai Seng Facility Building)。巴耶利峇站環線月台,宏茂橋站,裕廊東站和丹那美拉站都修建了一條位於中間的軌道,以便不需要的列車能返回車廠。裕廊東站和丹那美拉站目前分別當作南北線和樟宜機場段的終點站,而宏茂橋站也用作南北線特別班次終點站。 盛港車廠用於存放東北線,盛港輕軌,榜鵝輕軌的車輛。在結構上,這是其上方可供工業發展使用的第一個車廠,從而減少浪費土地資源。

地鐵路線

Thumb
新加坡地鐵與輕軌線未來建設願景圖(官方路線圖可訪問交通管理局的官方網站).
目前已建成、在建中路線圖
更多資訊 路線名稱和顏色, 營運日期 ...
Remove ads

東西線

東西線是由SMRT地鐵有限公司營運的路線,由巴西立大士連路,並於丹那美拉設機場鐵路支線,經過博覽站往來於樟宜機場站

南北線

南北線是由SMRT地鐵有限公司營運的路線,由濱海灣碼頭裕廊東,途經烏節路、宏茂橋及兀蘭。

東北線

東北線為新捷運營運的路線,由港灣榜鵝海岸,途經牛車水、小印度民族區,為新加坡地鐵和全世界地鐵路線中第一條無人駕駛的重型地鐵路線,亦是新加坡地鐵第一條全線均於地底行駛,沒有任何路段建於橋面上的路線。

環線

環線是由SMRT地鐵有限公司營運的路線,共28個車站,已於2011年10月8日全線通車啟用;濱海灣支線於2012年1月14日啟用。

濱海市區線

濱海市區線共33個車站,其中11個轉線站,全長40公里。工程將會分三個階段興建,第一期工程已於2013年年底投入營運,第二、三期分別於2015年及2017年落成通車。

濱海市區線是新加坡的第5條地鐵路線。目前首三段已通車,第三段延長線並定於2024年通車。濱海市區線全長約40公里,有33個車站。跟東北線和環線一樣,濱海市區線亦是全線無人駕駛的地鐵路線。同時也是一條全線均建於地底的地鐵路線。濱海市區線將為武吉知馬地區和東部地區的乘客服務,使乘客可以迅速前往新市區。在地鐵路線圖上以藍色標示。2007年4月27日陸交局宣布了轉乘站的名單。包括武吉班讓,植物園,紐頓,小印度,武吉士,麥波申,澹濱尼和博覽。與地鐵環線類似,濱海市區線將採用3節車廂的列車。每天乘客人數估計約50萬人次。

濱海市區線第一階段的車站位置已經宣布。包括武吉士、寶門廊,海灣舫,市中心、直落亞逸和牛車水。濱海市區線第一階段已於2013年完工並投入試運轉。第二階段在2015年完工,第三階段則在2017年建成。

需要指出的是,市區線第一階段過去曾一度被稱為地鐵環線的「市區延長線」。

市區線的建造計劃重組了原定的幾條通往濱海灣的地鐵路線,同時為目前與東西線相平行而又無法使用東西線的走廊地區提供地鐵服務。2005年7月14日,當局宣布了環線的「市區延長線」計劃,市區延長線長3.4公里,5個車站。並計劃2007年開始修建。在隨後的報道和「新加坡藍圖2001」中,當局暗示會修建沿武吉知馬走廊直到武吉班讓的地鐵線,以及修建在一條東海岸地區的環線。陸交局之後將這兩條地鐵線稱為武吉知馬線和東區線。並計劃定於在10到15年內完工。

2007年2月15日,財政部第二部長尚達曼宣布當地鐵環線在2010年建成後,就將立刻開始修建120億元通往武吉班讓的市區線部分。2007年4月27日,市區延長線,武吉知馬線和東區線的北半部被結合在一起成為一條40公里長的單一地鐵線,即市區線。市區延長線,武吉知馬線和原東區線北半部被改稱為市區線的第1,2,和3階段。第一階段的工程也包括修建從寶門廊到武吉士的新段落。並在武吉士站與第2階段的地鐵相連接。而第3階段的路線將以博覽站為終點。原東區線的南半部已化為湯申-東海岸線的一部分。

2019年3月7日,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Janil Puthucheary)在國會宣布,濱海市區線唯一未開的謙道站在2025年2月28日啟用。[10][11]

湯申-東海岸線

2008年1月25日,交通部長林雙吉宣布將修建湯申線(Thomson Line)。湯申線在目前的南北線的西邊,與目前的南北線大致平行,站名和車站位置尚未宣布。湯申線從兀蘭起,途經哥本峇魯、新民、湯申和金聲區、中央商業區,終點為濱海灣。部長也宣布將修建東區線(Eastern Region Line)。東區線的北半部分路線已成為濱海市區線的一部分。計劃中的東區線從濱海灣往東部的丹戎禺、經馬林百列、實乞納、勿洛南和東海岸上段,以樟宜為終點。路線大致在目前的東西線南面,與東西線幾乎平行。

2014年8月15日,陸交局把湯申線和東區線合併,並改名為湯申 - 東海岸線(Thomson-East Coast Line)。湯東線第一階段於2020年1月31日投入服務,[12]全線定於2024年建成,總長43公里,共有31個車站。[13]由於發生冠狀病毒疫情,第二階段的啟用日期延遲到2021年首三個月期間。[14]

2019年1月7日,陸交局宣布將於濱海灣花園站及丹戎禺站間修建建國先賢紀念園站,定於2027年建成。[15]

2019年5月25日,陸交局宣布將把路線從雙溪勿洛站延長到樟宜機場,經過未來的第5航廈,連接到現有的樟宜機場站樟宜機場鐵路支線也將成為延長線的一部分。延長線定於2040年或之前啟用。[16]

Remove ads

建造和規劃中的地鐵路線

更多資訊 路線名稱和顏色, 啟用日期 ...
Thumb
陸路交通管理局的地鐵網路總體規劃 (2013)。
Remove ads

紅磚站及雙溪加株站

2019年5月25日,陸交局發布2040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宣布在武吉甘柏站蔡厝港站之間興建新的紅磚站,油池站克蘭芝站之間建造新的雙溪加株站,雙溪加株站也將與濱海市區線成為轉乘站。兩站規劃於2030年代中期啟用。[16]

濱海市區延長線

2013年1月17日,交通部長呂德耀宣布將從第三階段的路線終點博覽站延長至東海岸地區,與東區線交匯,此延長段則定於2025年建成。[22]

2019年5月25日,陸交局宣布將濱海市區線的第二期延長到雙溪加株站,與南北線成為轉乘站。延長線定於2030年代中期啟用。[16]

跨島地鐵線

2013年1月17日,交通部長呂德耀宣布將修建新加坡的第8條地鐵線,跨島地鐵線。跨島地鐵線從樟宜經羅央,白沙,後港,宏茂橋,武吉知馬,金文泰,西海岸,直到裕廊工業區。2019年1月25日,交通部長許文遠宣布第一階段將長29公里。第一階段包括航空園(Aviation Park)至光明山站,第一階段共有12站,定於2030年建成。陸交局也顯示,往榜鵝的支線將於2032年建成。第二階段包括馬城至裕廊湖區站,第二階段共有6站,定於2032年建成。[23][24][25]

裕廊區域線

2013年1月17日,交通部長呂德耀宣布將修建裕廊區域線。2018年5月10日,交通部長許文遠宣布地鐵線定於2026開通,全線定於2028年建成,全長24公里。[26]

環線第六期(成環段)

2013年1月17日,交通部長呂德耀宣布將修建環線第六期,由支線濱海灣起,途徑吉寶至港灣,把現有的缺口打通成環,乘客無需再繞路經歐南園和萊佛士坊轉車來往另一端。全長4公里,定於2026年建成。

實里達綫及登加綫

自2019年以來,作為2040年陸地運輸總體規劃的一部分,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以建立可能的第九條地鐵線,將新加坡北部和東北部地區與該島南部連線起來,後來被賦予了實里達綫的暫定名稱。新線路建議從兀蘭到三巴旺、盛港西、實里達、實龍崗、黃埔、加冷、濱海東,並在南海岸地區結束。

2025年3月,交通部長徐芳達宣佈了暫定命名的登加綫,該線路將提供一條從西部和西北部地區到市中心的替代路線,服務於登加、武吉巴督、女皇鎮和紅山等地區。研究目前也在進行中,目前已經確定將線路延伸到南海岸地區並與擬議的實里達綫合併連線的可行性。

列車

更多資訊 路線, 列車型號 ...

車站設施與服務

Thumb
博覽車站與擁有10萬平方公尺的新加坡博覽中心相鄰,設計極具未來派藝術特色

碧山地鐵站建在地面上外,其它的新加坡地鐵車站都建在地下月台內或高架月台上。多數地下車站都深入地下,相當堅固,可以用於防空。

在地鐵站和地鐵線上都有手機服務。地下月台和地鐵車廂都安裝了冷氣(空調)。每個車站都有至少4台售票機(GTM)與一個乘客服務中心。車站也有電視螢幕顯示列車服務資訊。所有車站都有廁所和公用電話,不過有些廁所是設在地面層(不在月台上)。有些車站,特別是主要車站還擁有各類服務,如零售商店、超級市場、便利店(7-Eleven、Cheers)、自動提款機、自動服務亭等等。接送乘客的電扶梯的速度為每秒0.75公尺,比一般的電扶梯速度快50%。東西線和南北線的舊車站開始並沒有修建為殘疾人士使用地鐵的設備,如電梯,斜坡,地板盲人點字點字,供殘疾人出入檢票口等等。當局曾經積極勸阻殘疾人士使用地鐵。但是地鐵系統現在正逐步安裝供殘疾人士使用的設備以方便老年人和殘疾人士。從2009年4月21日,所有地鐵站都已做到無障礙,可以讓老年人和殘疾人士使用。 2012年3月7日交通部長呂德耀宣布將在六個地鐵站附近的人行天橋旁修建電梯。同時20個地鐵站附近增建自行車存放架。

新傳媒今日報英語Today (website)新加坡報業控股我報每個早上被免費分發到大多數地鐵站。今日報的下午版也被分發到位於中心商業區的政府大廈丹戎巴葛等指定地鐵站。因讀者人數下滑,我報於2016年10月結報。 我報編輯團加入The New Paper編輯部,之後The New Paper以免付費的形式在地鐵站內分發。[27]

車費和車票

有鑑於經營地鐵的公司是以盈利為性質,車票的價格都調整到至少收支平衡的水平。經營公司以行程距離為基準計算車費,並售賣充值車票予乘客。以行程距離為基準的車費計算有異於其他、諸如倫敦的地鐵系統。所有付費系統由陸交局轄下的 TransitLink 公司統一經營,乘客只需通過付費門、車費便會自動被計算及扣除,因此轉換路線十分方便。此外,使用單程車票的乘客也可以於途中決定延長行程,在到達目的車站時支付差額。

車站劃分為已付費、未付費二區,乘客需通過付費門才能進入已付費區。付費門的電子系統為連接區域網路型,可於乘客途中讀取、更新電子車票內晶片的資料。乘客可利用自動售票機購買普通車票或為再使用車票加額。普通車票能在30天內被用六次。[28]再使用車票可重複使用至卡上所標明的截止日期,且需維持一定數額的款項。

雖說經營地鐵的公司是以盈利為性質,車費的定價還需呈交並通過公共交通理事會核准。車費的定價一般以公車行程的定價為考量,以保持合理、且鼓勵更多人捨棄公車而以地鐵代之。然而,過去數年的車費漲價已引起人們的關注。[29]人們亦對東北線、環線、濱海市區線車費稍高頗有微言,而公共運輸理事會則以全地下地鐵較高的營運費用,如設有冷氣的地鐵月台,作為車費稍高的理由。然而,2016年10月27日,公共運輸理事會宣布年底將調低全地下地鐵路線的車資,簡化現有的車資結構(收費與基本公車路線、東西線、南北線及各輕軌路線看齊)。簡化的車資結構在2016年12月30日啟用。[30]

車站建築風格和藝術作品

Thumb
中文書法藝術嵌入地面與車站內部裝潢緊密結合牛車水地鐵站

早期的地鐵車站建築強調實用而非美觀。 這點可以從最早開始建造和營運的車站上看出來。從1987年到1988年南北線和東西線上的楊厝港站到金文泰站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烏節車站,地鐵系統的設計者有意將其建成一個地鐵車站的「樣板」而建造了半球形的屋頂。地鐵車站的建築風格在後續的階段里漸漸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從而產生了圓筒狀的車站(從加冷到巴西立的絕大多數車站),和有屋檐的車站(從裕廊東站往西的所有車站)。

在主要的地鐵車站裡,可以看到一些藝術作品,主要是表現新加坡近代歷史的繪畫雕塑。兀蘭站投入使用時,展示了一件4000公斤重的雕塑。東北線啟用時,陸交局主持了一個稱為「ART IN TRANSIT」的計畫,19位本地藝術家創作了一批藝術作品,並與車站的內部建築裝潢相結合,目的是為乘客在搭乘地鐵時可以有鑑賞公共藝術的機會。每個車站的藝術作品都與車站的特點相配合。不過只有東北線的車站在這個計畫下受惠。當局也舉行了一項藝術作品比賽,為正在建造中地鐵環線的車站設計做準備。

東西線樟宜機場支線上的博覽車站與擁有10萬平方公尺的新加坡博覽中心相鄰。博覽車站由福斯特建築事務所設計,於2001年建成。車站的特點是整個月台都為一個巨大的橢圓型無柱鈦合金屋頂所覆蓋,而一個直徑40公尺的不鏽鋼圓碟高懸於車站入口處與其相映成輝。整個設計極具未來派藝術特色。

新加坡地鐵早在建成時即在所有地下車站安裝全高式月台門,是全球首條裝設全高式月台門的重型鐵路系統。2012年,地上車站的半高式月台門亦完成安裝。[31]

規定

優先座位

通常,每節地鐵車廂在車門附近都會有一定數量的座位被指定為「優先座位」,供老年人、孕婦、帶嬰兒的父母和其他行動不便的人士使用。不符合上述描述或表面上看起來不需要地鐵座位的人如何使用這些座位,在新加坡一再成為公眾辯論的主題。

2019 年,陸路交通管理局啟動了「請給我一個座位?」倡議。根據該倡議,陸路交通管理局應要求為患有隱性健康問題或殘疾或短期或暫時性疾病(例如休病假)的乘客提供掛繩或貼紙,上面寫著「請給我一個座位?」。 進食或飲水。根據《快速運輸系統法規》第 14 條,禁止在捷運車廂內或捷運車站內飲食。違者最高可被罰款 500 新元。 SMRT 表示,此項禁令也適用於吃小零食 如糖果和喝白開水。一些評論員認為,SMRT 嚴格執行這一禁令,尤其是在炎熱天氣或針對有正當需要的人(如因醫療原因需要飲食)時,是不相稱且不必要的。

攝影

僅在工作日從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期間,所有地鐵站內拍照和錄影必須獲得允許,否則會被要求刪除。

輕軌路線

輕軌路線(LRT)包括以下路線: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