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漢地鐵
服务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武漢地鐵,又稱武漢軌道交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的都市軌道運輸系統[註 1]。其第一條路線——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於2004年7月28日開通營運,這使得武漢成為中國大陸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長春、大連之後第七座開通都市軌道運輸系統的城市。
Remove ads
規劃與建設歷程
武漢早已開始地鐵計畫的論證,但是因為資金以及過江隧道技術尚未成熟,遲遲沒有將計劃付諸實施。比如1979年武漢市人防辦在一張武漢地圖上畫的兩條黑色的地鐵線,1996年的武漢早期地鐵規劃圖。上世紀80年代,武漢市開始軌道交通研究,迄今為止成功編制兩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支撐主城區一年一條地鐵路線的建設,目前武漢軌道交通正以每年40公里建設速度有序推進。
武漢地鐵的建設、營運單位是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在原武漢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於2007年5月15日經武漢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成立於2007年5月15日。取代武漢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的工作,營運之前已經開通的武漢地鐵1號線(武漢輕軌)一期路線,並負責武漢市地鐵路線的建設與營運。
武漢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1992年武漢市政府成立的武漢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和武漢市軌道交通建設公司。1993年7月,武漢市成立軌道交通建設領導小組。2000年10月,武漢市成立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委託,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於2009年在武漢市主持召開了《武漢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9-2020)》評估會,並通過了該規劃。主城區4條軌道過江通道將承擔45%的過江出行量。
2015年6月,武漢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三期建設規劃(2015-2021年) 獲得發改委批准 。該規劃在上一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0-2017)的基礎上,新增1號線徑河延長線,2號線南延長線、北延長線(即機場線),4號線西延線,5號線,7號線南延線(紙坊線),8號線二期,11號線東西兩段,21號線(陽邏線)等路線,新增距離173.5公里。
2018年12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武漢市都市軌道運輸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 年)建設 12 號線、6 號線二期、8 號線三期、11 號線三期(武昌段首開段、新漢陽火車站段和葛店段)、7 號線北延線(前川線)、16 號線、19號線、新港線計畫,總長 198.4 公里。到2024 年,形成 14 條路線營運、總長 606 公里的軌道網。
根據遠景規劃,武漢市都市軌道運輸遠景(2049 年)線網總長約 1100 公里,形成以軌道交通為主導、與土地集約開發相協調,多元複合、銜接高效的一體化公共運輸體系,實現「60/60 客運目標」,即公共運輸出行比例達到 60%、軌道出行占公共運輸出行的 60%。
Remove ads

- 2004年7月28日,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開通黃浦路站至宗關站,長9.769公里,設站10座,開通9座(太平洋站未通)。線網總長9.769公里。
- 2006年4月8日,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開通太平洋站。
- 2010年7月29日,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東延伸段(黃浦路站至堤角站),長7.04公里,設站6座;西延伸段(宗關站至東吳大道站),長11.454公里,設站10座,開通9座(竹葉海站未通)。線網總長28.263公里。
- 2012年12月28日,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開通金銀潭站至光谷廣場站,長27.152公里,設站21座。線網總長55.415公里。
- 2013年12月28日,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開通武漢火車站至武昌火車站,長15.429公里,設站15座。線網總長70.844公里。
- 2014年
- 5月28日,軌道交通1號線漢口北延長線,開通堤角站至漢口北站,長5.555公里,設站3座。線網總長76.399公里。
- 9月17日,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工程的竹葉海站投入使用。
- 12月28日,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開通武昌火車站至黃金口站,長17.976公里,設站13座。線網總長94.375公里。
- 2015年12月28日,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開通宏圖大道站至沌陽大道站,長29.66公里,設站24座。線網總長124.035公里。
- 2016年12月28日
- 軌道交通機場線(亦稱2號線北延線),開通金銀潭站至天河機場站,長19.957公里,設站7座;
- 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開通東風公司站至金銀湖公園站,長35.512公里,設站27座。線網總長179.5公里。
- 2017年12月26日
- 軌道交通1號線徑河延伸線,開通東吳大道站至徑河站,長4.118公里,設站3座;
- 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開通金潭路站至梨園站,長16.204公里,設站12座;
- 軌道交通陽邏線,開通後湖大道站至金台站,長34.575公里,設站16座。線網總長234.4公里。
- 2018年
- 10月1日
- 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開通園博園北站至野芷湖站,長30.413公里,設站19座;
- 軌道交通11號線東段一期,開通光谷火車站至左嶺站,長18.744公里,設站13座。線網總長283.6公里。(因2號線南延線未通,11號線暫時脫網獨立運轉。)
- 12月28日,軌道交通紙坊線(7號線南延線),開通野芷湖站至青龍山地鐵小鎮站,長16.55公里,設站7座。線網總長300.15公里。
- 10月1日
- 2019年
- 2月19日,軌道交通2號線南延線,開通光谷廣場站至佛祖嶺站,長13.165公里,設站10座。線網總長313公里。(11號線至此開始聯網運轉。)
- 9月25日,軌道交通蔡甸線(4號線西延線),開通柏林站至黃金口站,長16.288公里,設站9座。線網總長330公里。
- 11月6日,軌道交通8號線三期,開通野芷湖站至軍運村站,長4.84公里,設站3座。線網總長335公里。(因8號線二期未通,8號線一期與三期分段運轉。)
- 2021年
- 1月2日
- 軌道交通8號線二期,開通梨園站至野芷湖站,長17.161公里,設站11座。(8號線至此全線貫通運轉。)
- 軌道交通11號線三期葛店段,開通左嶺站至葛店南站,長3.786公里,設站1座。線網總長356公里。
- 12月26日
- 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開通中醫藥大學站至武漢站東廣場站,長34.561公里,設站25座;
- 軌道交通6號線二期,開通金銀湖公園站至新城十一路站,長7.025公里,設站5座;
- 軌道交通16號線一期,開通國博中心南站至周家河站,長31.692公里,設站12座。線網總長435公里。
- 1月2日
- 2022年12月30日
- 軌道交通7號線北延線一期,開通橫店站至園博園北站,長20.890公里,設站7座;
- 軌道交通16號線二期,開通周家河站至通航機場站,長4.766公里,設站2座。線網總長460公里。
- 2023年
- 12月1日
- 軌道交通5號線起點調整工程,開通中醫藥大學站至紅霞站,長2.61公里,設站2座。線網總長463公里。
- 12月30日
- 軌道交通19號線一期,開通武漢站西廣場站至新月溪公園站,長23.3公里,設站7座。線網總長486公里。
- 12月1日
- 2024年
- 10月1日
- 軌道交通7號線北延線二期,開通黃陂廣場站至橫店站,長15.159公里,設站3座。線網總長501公里。
- 12月27日
- 軌道交通11號線二期、三期武昌段首開段,開通江安路站至武漢東站,長16.833公里,設站9座。線網總長518公里。
- 10月1日
營運服務
武漢地鐵工作日早班車發車時間為6:00,節假日為6:30,實行多站同步首班車模式。1~8號線及11號線末班車發車時間為23:00,16號線、19號線和陽邏線會於22:00或22:30開出末班車。各路線具體的首末班車時刻可在武漢地鐵的官方網站或官方社交平台查詢。
逢大型公眾節假日、重大體育賽事或演出、大面積民航或鐵路延誤到達時,會視情況在末班車後加開一定數量的列車,以最大程度方便公眾出行。

Remove ads
- 計價方式:按距離限時計費。
- 計價標準:起價2元可乘坐4公里,3元可乘坐8公里,4元可乘坐12公里,5元可乘坐18公里,6元可乘坐24公里,7元可乘坐32公里,8元可乘坐40公里,9元可乘坐50公里,50公里以上每增加1元可多乘坐20公里。具體的計費標準可參見下表:
¥2
0~4km
0~4km
¥3
4~8km
4~8km
¥4
8~12km
8~12km
¥5
12~18km
12~18km
¥6
18~24km
18~24km
¥7
24~32km
24~32km
¥8
32~40km
32~40km
¥9
40~50km
40~50km
+¥1
~+20km
~+20km
|
- 乘車限時:每次進閘到出閘限240分鐘。
- 乘車優惠:使用武漢通卡享受9折優惠。
- 支付方式:乘客可通過掃描「支付寶」「微信」「雲閃付」「Metro新時代」等手機應用內的地鐵乘車碼乘坐武漢地鐵;以及通過具備閃付功能的銀聯銀行卡、交通聯合卡和武漢通(以上三款均含手機NFC版本)刷卡乘車。
- 定期票:分為1、3、7日定期票,每張價格分別為18元、45元、90元。
- 實體定期票:購買時每張票另收押金20元,乘客可在地鐵各車站客服中心辦理定期票的購買和退票等業務。1日票為發售時間起至當日營運時間結束,3日票為當日發售時間起至第3日營運時間結束,7日票為當日發售時間起至第7日營運時間結束。
- 電子定期票:電子定期票在「Metro新時代」手機應用內購買。1日票為激活後24小時內,3日票為激活後72小時內,7日票為激活後168小時內有效。
-
武漢地鐵支持二維碼乘車
-
單程票
-
自動售票機
-
閘機
Remove ads
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以前,武漢地鐵採用限時分段計價(每相鄰兩站之間為1個區間),起價1.5元,可乘坐6個區間,7~9個區間2元,10~12個區間2.5元,13~15個區間3元,16~20個區間3.5元,21~25個區間4元(2010年7月28日一號線全線通車後,由於實際營運的為25個站,全程票價為4元封頂)。
自2012年12月28日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後,武漢地鐵統一採用限時距離計價。截至2019年1月,票價標準為9公里以內(含9公里)2元/人次,9~14公里(含14公里)3元/人次,3元以上每增加1元可乘坐的距離比上一區段遞增2公里,以此類推。每次進閘到出閘限3小時,超過3小時後須按單程票最高票價補交。
2012年12月28日開始,65歲以上老年人持「老年人優待證」可以免費乘坐軌道交通。2013年5月1日起,普通乘客持武漢通可享受9折優惠。2013年9月1日起,持學生卡可享受7折優惠。
2019年2月1日,武漢地鐵對票價進行了調整,該計價標準沿用至今。

自2號線開始,武漢地鐵全面推行新的地鐵指示標識,包括站內與站外部分。按照規定,車站區域資訊圖每2年更新一次。在新線開通時做到立即更換,周邊資訊有很大變化的車站也會做到及時更換。
2017年,武漢地鐵營運公司將2號線、3號線、4號線的燈箱樣式的車站區域資訊圖全部更新,統一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則繪製,和市民的普遍認知保持一致。
武漢軌道交通在距離各車站500米至100米區域範圍內,均設有藍色站外導向標誌牌。車站每個出入口處均有軌道交通位置標誌、車站位置標誌,如圖所示。
此外,武漢軌道交通車站月台的月台門上方的引導標識為貼附式標識,站點名稱顏色呈淺灰色則是已駛過的站點,顏色鮮亮表示將要前往的站點。列車運轉方向標誌是途經重點車站資訊,如「往天河機場站方向」下面對應增加「途經江漢路、中山公園、漢口火車站」。
- 4G網路:武漢軌道交通機場線開通4G+極速網路,武漢軌道交通機場線沿途共設聯通4G宏站16個、DOT技術室分系統14個,全面覆蓋地鐵車廂內部、月台區、地面段、隧道與車站大廳月台間通道等各個區域,並採用網路最佳化手段實現無縫號誌連接。
- WIFI網路:2016年底武漢軌道交通免費WiFi系統正式啟用,市民乘坐時可免費接入網路,部分新建路線將逐步開放WiFi功能。為保證市民在使用WiFi時的號誌,每輛車上均安裝2台設備,每台可供120人同時接入,系統設置的人數上限為20萬人同步接入。
2012年9月,武漢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武漢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其中規定在列車內進食最高可罰款200元。該規定與港鐵類似,是全國第一個通過的地鐵禁食法規。[3]
另外,根據條例規定,擅自在車站、通道、出入口以及出入口周圍五米範圍內停放車輛、堆放雜物、擺設攤檔;在車站或列車內使用滑板、滑輪鞋;在運轉的電扶梯上逆行;在車站、列車、出入口、通道躺臥,踩踏座椅,表演歌舞;在列車內進食;在列車內售賣物品等行為,均在禁止範圍內。如有上述行為的,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而在以前的條例(草案)中,罰款額為100元。
車站
武漢地鐵高架車站通常為雙側式月台構造。部分車站修建為島式月台方便布置存車線和折返線。車站一般採用棚頂結構,通常有玻璃天棚或雨罩包裹外部。
地下車站則基本使用島式月台。其中中南路、洪山廣場、宏圖大道、鍾家村、香港路是跨月台轉車站。部分車站使用一島一側布局以在站內安排一條存車線;部分轉乘站為考慮轉乘方便而使用側式月台;8號線黃浦路、徐家棚兩站因過江隧道為單洞雙線而使用側式月台。
2號線與4號線的洪山廣場站與中南路站皆為跨月台轉車站。為了方便去行及回行兩個方向兩條路線的轉乘,這兩個車站設計成了以其中一個車站可以實現去行方向同月台平行轉乘,而另一個車站可以實現回行方向同月台平行轉乘。轉乘方式類似港鐵的觀塘綫及荃灣綫的太子站及旺角站。[4]
在中南路站,2號線佛祖嶺方向與4號線柏林方向可同月台平行轉乘,2號線天河機場方向與4號線武漢火車站方向可同月台平行轉乘;相反地,在洪山廣場站,2號線佛祖嶺方向與4號線武漢火車站方向可同月台平行轉乘,2號線天河機場方向與4號線柏林方向可同月台平行轉乘。[5][6]
3號線與4號線的王家灣站、3號線與7號線的武漢商務區站、4號線與8號線的岳家嘴站、3號線、6號線與7號線的香港路站均為一條路線使用側式月台,另一條或多條路線使用島式月台。這種設計可以使用較少的空間進行月台間的轉乘,減少了乘客轉乘步行的距離,提高了轉乘效率。
由於武漢地鐵1號線設計及營運時間較早且全線均為高架路線車站,給後續路線設計轉乘帶來了較大的麻煩。
目前武漢地鐵1號線很多與地下路線的轉乘站都採用超長扶梯的形式進行轉乘。各站均設有4台超長扶梯,兩台上行兩台下行,均位於付費區內。
由於武漢地鐵1號線一期車站大廳和月台面積都較小,為了防止客流過大造成事故,這些轉乘車站都對原有的高架車站結構進行了改擴建。按時間順序分別如下:
武漢地鐵的出入口根據路線和建設年代而有所不同。一號線的出入口的設計相對簡單,由二號線開始,地鐵出入口主要是兩種樣式,分別是「卓越式」及「盒子」。前者「卓越式」現時為2號線一期及4號線一期大部分部分車站所採用;而後者「盒子」型式則是4號線一期以後通車的路線車站出入口所採用,2號線一期及4號線一期中也有少量出入口採用。另外,部分車站有特色出入口,比如中山公園站、循禮門站、江漢路站、寶通寺站等。[7]
未來發展
本條目或章節是關於正在建設或詳細規劃中的公共運輸計畫。 |
此條目講述處於施工或詳細計畫階段的工程。 |
武漢市軌道交通第一、二、三期建設規劃中的大部分路線目前均已建成投入使用,惟第二期建設規劃中的3號線二期工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處於被擱置的狀態,直至第四期建設規劃調整,3號線二期才被重新提上日程。武漢市都市軌道運輸第四期建設規劃於2018年12月25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總長198.4公里,其中5號線一期、6號線二期、8號線三期、7號線北延線(又稱前川線)和11號線三期等路線已建成通車,剩下的新港線一期[註 2]與12號線目前正在建設之中[8]。武漢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調整於2022年獲得批覆,包含3號線二期調整、6號線三期、11號線四期、新港線西延線[9]。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部分計畫未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覆,但它們仍然以前期相關工程調整之名義得以開工建設,例如5號線二期(又稱5號線起點調整工程)、16號線二期(又稱16號線起點調整工程)和12號線連接線工程(即陽邏線西延線,中一路站至後湖大道站)。

識別系統
2009年1月20日,武漢地鐵正式啟用全新的識別系統。該識別系統更換了新的地鐵標識,同時明確了各條不同路線的標識色。[13]
武漢地鐵新LOGO(形象標識)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國際化地鐵標識字母M(地鐵英文Metro之意),下半部分是象徵地域特色的拼音WuHan首字母縮寫「WH」的變形。其中,「H」被拆分成三個等體積色塊,象徵「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武漢地域特徵,也預示著武漢地鐵未來將貫穿東西、縱行南北、連通三鎮。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採用漸變的藍色和上紅下藍兩種色彩方案。[13]
武漢規劃建設的每條地鐵路線分別用不同種色彩表示,選取色彩的靈感來源於武漢各種景觀及文化,比如長江、東湖、歸元寺、古琴台、鸚鵡洲、黃鶴樓、省博物館等重要景點,然後把它們的「色彩」進行提煉。每種色彩代表一條路線,並配以各自特色的名稱,方便市民識別[14]。2009年,全新的武漢地鐵識別系統正式啟用,確定了最初規劃的12條路線的標識色。2013年武漢地鐵4號線開通時,武漢地鐵3號線和武漢地鐵6號線的標識色被調整互換[15]。2017年,武漢地鐵5號線的標識色由「揚子藍」調整為「首義紅」,而「揚子藍」則改成武漢地鐵12號線的標識色[13]。各路線與其路線色具體對應關係如下:
- 1號線:█ 地鐵藍
- 2號線:█ 梅花紅
- 3號線:█ 歸元金
- 4號線:█ 芳草綠
- 5號線:█ 首義紅
- 6號線:█ 鸚鵡綠
- 7號線:█ 鳳凰橙
- 8號線:█ 編鐘青
- 9號線:█ 東湖藍
- 10號線:█ 古琴褐
- 11號線:█ 雲鶴黃
- 12號線:█ 揚子藍
- 16號線:█ 芙蓉紅
- 19號線:█ 靈泉青
- 陽邏線:█ 雲苔紫
車輛

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均使用地鐵B型車,且不設駕駛室緊急通道,其餘路線均使用地鐵A型車。列車的編組數從4至6節不等,並且同一條線上的所有列車都採用相同的編組數。目前營運中的1號線採用B型車4節編組;2號線、3號線和4號線採用B型車6節編組(其中2號線預留擴編為8節編組的條件);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11號線、19號線等均採用A型車,為6節編組(其中7號線、8號線和11號線預留擴編為8節編組的條件);16號線和陽邏線採用A型車4節編組(預留擴編為6節編組的條件)。6號線和19號線的供電方式為電車線供電,其餘路線的供電方式則為第三軌供電。
武漢地鐵B型車帶駕駛室的車廂每節載客量約為230人,中間車廂每節載客量約為245人[16]; A型車每節車廂載客量均為310人。
斜體部分表示未投入使用。
客流量
在線網中,2號線是最繁忙的路線,4號線、3號線和7號線緊隨其後。就各車站而言,客運量最大的是江漢路站[54],轉乘客流最大的是香港路站[55],除此之外,漢口火車站、楚河漢街、中山公園、王家灣和街道口等車站在平日裡也較為繁忙。以下是武漢市統計局公布的武漢地鐵年客流量:
地鐵文化
武漢地鐵上有《武漢地鐵報》,由長江日報社主辦,於2012年3月15日創刊。目前是以武漢晨報(地鐵讀本)的形式免費發行,每周一至周五清晨上班尖峰時間在1號線上投放。2號線開通後也將覆蓋該路線。日後《武漢晨報》將逐步改為《武漢地鐵報》,並已獲得相關單位批准。[73]
2011年7月29日,由武漢廣播電視總台和武漢地鐵集團合辦的武漢地鐵電視隨武漢地鐵一號線二期開通同時開始播放,全天播放時間達到15個小時,在車站大廳和列車內都能看到。[74]
隨著規劃和建設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武漢地鐵。其中很多人透過武漢地鐵微博和網路論壇地鐵族等積極地參與各種線上線下活動,如地鐵集團所組織的施工參觀活動、討論規劃、討論武漢地鐵的特色、為武漢地鐵系統設計標誌標識地圖等等。[75]
2012年12月19日,武漢地鐵公布了地鐵吉祥物「豚豚」和「鶴鶴」。「豚豚」以長江江豚為原型,微笑體現武漢人熱情好客,綠色外套寓意地鐵綠色出行;「鶴鶴」以黃鶴為原型,向上揮翅寓意為武漢發展插上新的翅膀。粉色連衣裙與2號線的主打色梅花紅相呼應。2012年12月22日,武漢地鐵宣布該吉祥物將進行進一步最佳化,並僅作為地鐵安全宣傳片的角色使用,而真正的吉祥物將重新徵集設計後發布。[76]
2013年12月27日,武漢地鐵科普館開館,是全國繼瀋陽之後開設的第二家地鐵科普館,位於武漢地鐵2號線王家墩東站D1出口。[77]
重大事故
2012年6月13日,一男子因失足掉下武漢地鐵1號線循禮門站的月台,雙足被壓斷,後雖送醫,但因失血過多導致死亡。[78]同年12月,武漢地鐵集團開始在循禮門加裝月台門以提高月台安全性,避免在人流增加後,同類慘劇的發生。[79]
2014年6、7月間,4號線2期復興路站發生湧水事故,出現三次險情,險將導致車站隧道廢棄,後經搶險修復。復興路站月台為此而樹立搶險紀念碑一塊。[80]
2015年2月11日,3號線惠濟二路至香港路站盾構區間右線隧道,在掘進過程中發生湧水、涌砂險情,造成建設大道局部路段地面沉降。事發後,武漢地鐵集團組織搶險隊伍,採用隧道內封堵和地面鑽孔注漿等措施,平衡地表,控制地面沉降。4月29日,右線隧道盾構機重新始發掘進,與原廢棄的右線隧道相隔了5.7米至12.5米寬的水平距離,而左線隧道並未受到沉降影響,仍按原設計路線掘進。[81]
大事記
1984年,武漢市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探討武漢軌道交通。
1992年10月,武漢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公司)成立,編制《武漢市輕軌交通一號線首期工程計畫建議書》。
1993年8月,北京市城建設計院編制了《武漢市輕軌交通一號線一期、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4年6月,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對北京城建設計院的「一號線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估。
1998年11月,武漢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武漢輕軌交通一號線一期工程綜合規劃》。
1999年10月,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同年12月,市軌道辦委託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為一號線一期工程總體設計單位。
2000年4月,鐵四院完成總體設計。同年12月,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開工。
2002年6月,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
2003年1月,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開始鋪軌。
2003年5月,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鋪就全程軌道,投資額19億元。
2004年7月28日,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進入觀光試營運,全長10.234千米,設站點10座。
2005年12月15日,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工程東段開工建設,西段開始鋪設管道,為開工做前期準備。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批覆,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全長18.448千米,全線高架,總投資51億元。
2006年6月28日上午9時,武漢首個地下車站在武昌火車站動建,該車站將建設在地下。它也是與武昌火車站改造配套的計畫,二者同步進行。
2006年11月16日,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試驗段正式動工,這是武漢市首條開工建設的地鐵路線。
2008年12月30日凌晨2時許,武漢市首段地鐵盾構區間隧道——漢口范湖至漢口火車站區間貫通。漢范區間為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首段盾構區間,全長1.01千米,為雙洞雙線設計,直徑6.28米,約長江隧道直徑(11.38米)的一半。
2009年12月18日,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虎泉站至名都站區間隧道成功貫通,這是武漢軌道交通首條採用礦山法施工貫通的區間隧道,也是繼2009年6月20日漢口火車站站至范湖站盾構施工區間隧道雙向貫通後,長江南岸首條雙向貫通的區間隧道。
2010年2月4日,2號線首條聯絡通道順利貫通,這是武漢地區首次採用冷凍法施工獲得成功的工程。
2011年7月22日,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金色雅園站至常青花園站左線區間隧道軌道鋪通,成為2號線完成鋪軌的首段區間隧道。
2011年8月6日早晨6時,經過中鐵隧道集團22個月的建設,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右線順利貫通,地鐵2號線隧道位於武漢長江大橋和武漢長江隧道之間,全長約3100米,開挖深度在長江平均水位線下48米處,為雙線雙洞隧道。
2013年11月7日下午3點,在地鐵2號線光谷廣場站C出入口旁,一個占地約130平方米的售票廳投入使用,這是武漢軌道交通第一個地面售票廳。
- 2016年3月28日,隨著武漢軌道交通6號線首列車到武漢,也是首列A型車到達武漢,標誌著武漢進入大運量地鐵時代。
- 2016年8月31日上午,隨著武漢軌道交通6號線第23列「鸚鵡綠」新車到漢,武漢軌道交通迎來第1000輛列車。
- 2017年3月28日上午,隨著武漢軌道交通7號線首列車下線,武漢軌道交通迎來100km/h時速列車。
- 2015年6月,《武漢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5-2021)》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
- 2017年3月,《武漢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7年-2023年)》已通過國家環保部的環評技術審查。
- 2017年6月,武漢市全面開通軌道交通第二、三輪建設規劃路線,已開工第四輪建設規劃計畫,並著手謀劃第五輪建設規劃,擬在全市形成總長400千米覆蓋三鎮、連通六個新城組團的軌道交通網路。
- 2020年7月至9月,為配合軌道交通新線聯合測試,武漢地鐵對8號線三期和11號線部分車站作營運組織調整。7月10日至9月30日,8號線三期黃家湖地鐵小鎮站、軍運村站暫停營運,10月1日恢復營運;8月1日至9月15日,長嶺山站、未來一路站、未來三路站、左嶺站4個站點暫停營運,9月16日恢復營運,暫停營運期間,11號線運轉區段將臨時變更為光谷火車站至光谷七路站 ,列車抵達光谷七路站清客後折返。[82]
- 2020年7月9日凌晨1時,7號線徐家棚——三陽路上行區間漢口段(距離DK12+100處),小盾構隧道與漢口風井洞門處突發滲漏險情。險情發生後,地鐵集團迅速組織多方力量連夜搶修,至上午9時,險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上午10時30分,因搶修需要封閉的長江公鐵隧道公路出入口全部恢復通行。因長江公鐵隧道搶修施工,7號線不過江,行車交路臨時調整為園博園北——香港路,青龍山地鐵小鎮——新河街小交路運轉,三陽路——湖北大學中止營運,7號線三陽路、徐家棚、湖北大學三站關閉。1號線三陽路站、8號線徐家棚站正常營運。[83]7月10日,7號線恢復正常運轉。
為防止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擴散,根據《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1號)通告》要求,自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時起,武漢軌道交通所轄全部路線暫停營運。[84]這是武漢地鐵首次全線網大規模中止營運。
根據省、市最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部署,2020年3月28日起,武漢地鐵部分路線恢復營運。軌道交通1、2、3、4、6、7號線恢復營運,軌道交通8號線、11號線和陽邏線暫不恢復營運。營運時間為工作日6:00至23:00,休息日6:30至23:00。恢復營運初期,軌道交通2、4、7號線按大小交路組織營運,小交路行車間隔約7.5分鐘,大交路行車間隔約15分鐘;軌道交通1、3、6號線按單一大交路組織營運,行車間隔約8分鐘。[85][86]乘車時,市民需要實名制登記。[87]
2020年4月8日,8號線一期恢復營運,營運時間為工作日6:00至23:00,休息日6:30至23:00,行車間隔7至8分鐘。8號線三期、11號線和陽邏線仍保持中止營運。[88]
2020年4月22日,8號線三期、11號線和陽邏線恢復營運,至此武漢地鐵全線網恢復正常營運。[89]
2021年8月3日,因武漢經開區沌口街道再度出現本土疫情,沌口街道區域內的沌陽大道站A、B口,東風公司站A口,體育中心站A、B口關閉,車城東路站、江城大道站、老關村站封站,不進行開門乘降作業[90]。
爭議
2012年武漢地鐵2號線開通前,部分車站引入了商業冠名,例如周黑鴨冠名了武漢地鐵2號線的江漢路站,並引起廣泛輿論關注,引起軒然大波。最終在開通一個月前的2012年11月24日,武漢地鐵宣布取消所有2號線的冠名,包括周黑鴨冠名的江漢路站。[91]
自2016年起,武漢地鐵陸續恢復了2號線幾個車站的冠名,不過僅限於列車的報站,因而未引起更大的爭議。[92]
路網圖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