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14257號行政命令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於2025年4月2日簽署的行政命令行政命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14257號行政命令
Remove ads

第14257號行政命令,標題為《透過對等關稅調整貿易行為以糾正導致美國商品貿易長期巨額逆差的問題》(英語:Regulating Imports with a Reciprocal Tariff to Rectify Trade Practices that Contribute to Large and Persistent Annual United States Goods Trade Deficits),亦即「解放日關稅」(英語:Liberation Day tariffs),是一項由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於2025年4月2日於白宮玫瑰園簽署的行政命令,為川普第二屆任期關稅的一部分。該命令概述了廣泛的全球關稅政策,他將其形容為美國的「經濟獨立宣言」。

快速預覽 行政命令序號, 總統 ...
Remove ads

川普透露,這是一項全面的貿易政策改革,大幅改變美國與全球貿易夥伴的經濟關係,也代表川普承諾的「對等關稅」(英語:Reciprocal Tariff)策略達到頂峰,他曾形容這是糾正數十年來對美國製造商及工人不利的不公平貿易關係所必需的。川普更將4月2日命名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並稱之為「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1]

Remove ads

背景

川普宣佈實施「解放日關稅」之前,其自2025年1月展開第二次總統任期後,已實施多項關稅政策,包括對進口鋼鐵材徵稅,並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拿大墨西哥施加特定關稅。此外,政府亦公佈計劃自2025年4月3日午夜起,對進口汽車汽車零部件徵收25%關稅。據德意志銀行研究部指出,這些政策已將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推高至約12%,創下自二戰以來的最高紀錄[1][2]

關稅宣佈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發表演說,正式將4月2日定為「解放日」,並形容當天的宣佈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同時也是「美國的經濟獨立宣言」。川普公佈一項全新的雙層關稅制度:第一層為10%的基準關稅,適用於所有進口商品,但加拿大和墨西哥例外;第二層則針對約60個國家,基於美國政府認為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徵收額外的「對等關稅」[1][3]。基準10%的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間2025年4月5日0時01分生效,而針對特定國家的額外關稅則將於4月9日0時01分起實施[3]

為應對所謂「美國龐大且持續的貿易逆差」,川普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賦權,實施10%的全面進口關稅,並於4月5日正式生效[4]。此外,他亦公佈約60個國家的進口貨品將面臨更高關稅,自4月9日起適用[5]白宮表示,這些新關稅將與現行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稅政策並行,令4月9日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品的有效關稅總額將達到54%[6]

新關稅將影響超過100個貿易夥伴,但部分商品將獲得豁免,包括鋼鐵、鋁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以及美國本土無法供給的能源產品與特定礦物[1]

部分最高關稅稅率包括[1][2][7]

  • 柬埔寨:49%
  • 越南:46%
  • 斯里蘭卡:44%
  • 孟加拉:37%
  • 泰國:36%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含香港、澳門):34%(原為34%,中國政府宣布同樣對美國商品加徵34%關稅報復後,美國繼續追加50%,現為84%[8][9];另加現行20%稅率)
  • 印尼:32%
  • 台灣:32%
  • 瑞士:31%
  • 南非:30%
  • 巴基斯坦:29%
  • 印度:26%
  • 南韓:25%
  • 日本:24%
  • 歐盟:20%

此外,美國政府亦取消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進口貨物享有的800美元免關稅門檻,並計劃在行政機關具備處理能力後,進一步對其他國家取消該門檻[10]。此措施將於2025年5月2日正式生效[3]

美國未對俄羅斯白俄羅斯古巴朝鮮、加拿大、墨西哥、布吉納法索塞席爾索馬利亞梵蒂岡徵收新一輪關稅[11]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稱,俄羅斯之所以未被加徵關稅,是因為現行美國制裁已經導致兩國貿易幾乎停滯,不再具「實質性意義」。然而,2024年美俄雙邊貿易額仍達35億美元,超過此次被徵收關稅的模里西斯與汶萊[12]。萊維特進一步指出,白俄羅斯、古巴與朝鮮的關稅與制裁本已處於高位,而加拿大與墨西哥早在先前已被徵收25%的關稅[12]敘利亞則成為特例,儘管該國已受美國制裁20年,仍被額外徵收41%的「解放日關稅」[13]

此外,白宮的受影響地區名單還包括一些鮮為人知的地區,例如澳洲無人居住領土赫德島麥克唐納群島[14]。而澳洲領土諾福克島則被加徵29%關稅,儘管該島人口僅約2000人,而澳洲本土則維持10%的關稅[15]。同樣被徵收10%關稅的還有英屬印度洋領地,該地人口約3000人,主要為駐紮於迪戈加西亞島的美英軍事人員及承包商[16]

在所有受影響地區中,最高關稅50%落在賴索托及法國的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兩地。川普曾形容賴索托是「一個沒人聽過的國家」,而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也僅有5000人居住[14]

Remove ads

計算方式

新政策公布後不久,財經記者詹姆士·蘇羅維茨基英語James Surowiecki指出,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計算方式,似乎是先將美國對某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再將所得數值除以二,以此確定該國應徵收的「對等」關稅率[17]

不久後,美國貿易代表署在官網上正式發布了其貿易壁壘計算公式,結果與蘇羅維茨基描述的公式一致[18][19]。該公式中納入兩項係數:彈性係數(ε = 4)和調整係數(φ = 0.25),但兩者相乘後得出ε × φ = 1,最終在整體計算過程中未產生任何實際影響[18]。公式如下:

該部門解釋,關稅的設計目標,是根據雙邊貿易逆差計算出「平衡」所需的關稅稅率,最終使美國與各貿易夥伴的貿易逆差歸零[20]。一名白宮官員則向《紐約郵報》表示,這項政策的核心理念是:「美國對某國的貿易逆差,反映出該國所有貿易行為與作弊(不公平競爭行為)的總和[21]。」

然而,《政客》報導指出,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川普政府制定的關稅稅率,與各國對美國商品與服務的實際貿易壁壘關聯甚微[22]

華盛頓郵報》報導指,這項公式在川普總統舉行記者會前不到三小時才拍板。[23]

演說

在實施「解放日關稅」的演說中,川普將新關稅措施形容為應對「國家緊急狀態」的必要行動,並強調這將推動本土製造業發展,創造更多美國就業機會。他表示:「我們要開始精明起來,讓美國重新變得富有」,並聲稱新政策將為美國帶來「數兆、數兆美元」,減輕國民稅負英語Tax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並幫助償還國債[1]。他以1.2萬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為例,指責全球貿易體系對美國不公[10]

川普形容自己的關稅政策是「仁慈的」,並解釋政府實際徵收的關稅僅為根據各國貿易行為計算出的應課稅額的一半。在演說期間,他展示一張圖表,列出各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稅率。根據白宮發佈的文件,這些計算考慮「貨幣操縱貿易壁壘」等因素,但政府並未公開具體計算方式[1][3]

他向美國的貿易夥伴發出明確訊息:「取消你們的關稅,撤除你們的貿易壁壘。」並將自己的關稅政策概括為:「想讓你的關稅降到零,那就把你的產品在美國生產[3]。」

Remove ads

徵收關稅列表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受「解放日關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及其稅率列表
更多資訊 受影響國家或地區, 百分比 ...
Remove ads

關稅反應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對新關稅政策作出強烈負面反應。S&P 500指數期貨在正常交易時段曾上漲0.7%,但在川普公佈消息後,隨即急挫超過3%。日本日經平均指數期貨亦下跌約2%[1]韓國綜合股價指數大跌近5%,S&P/ASX 200 指數跌6.3%。[25]

關稅宣布時台灣適逢清明連假,4月7日台股首日開盤台灣加權指數便無量崩跌2065點,跌幅9.7%,宣洩兩日假期賣壓,同時寫下台股歷史最大跌點及跌幅,上市櫃共1702家跌停[26],台指期貨及台積電開盤即跳空跌停一字鎖死,4月8日及9日台股也分別下跌700逾點及1000逾點,,三天累積跌幅達到18.35%,國安基金亦於9日宣布進場護盤[27][28]。中港股市也大跌。[29]

金融分析師對關稅幅度感到震驚。Academy Securities宏觀戰略主管彼得·奇爾形容這些關稅「遠超市場預期」,並直言這項宣佈是「一場災難」。亦有分析認為,高關稅可能只是談判策略的起始點,而非長期政策[1]

Remove ads

美國國內

政界

在白宮外,典禮結束後,抗議者聚集示威,高舉標語,部分標語印有大富翁先生角色,並批評新政策實際上是「將消費者的金錢解放給富人」[1]

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於4月2日警告「各國」:「不要採取報復行動,先觀望情勢發展,看看結果如何。因為如果選擇報復,局勢將進一步升級[30]。」

4月3日,在股市大幅下跌後,總統川普仍樂觀表示,關於關稅問題,當前形勢「進展順利」,並宣稱:「市場將會繁榮,股市將會繁榮,國家將會繁榮[31]。」

民主黨參議員普遍反對新關稅。俄勒岡州參議員榮恩·魏登批評關稅是「對幾乎所有家庭必需品的徵稅」,認為這不但無助於振興美國製造業,也無法改善工薪階層的生活[1]

華盛頓州眾議員、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主席蘇珊·戴貝尼則將關稅視為「混亂與失序」的一部分,並質疑總統是否應該擁有單方面決定這類政策的權力[10]

共和黨領導層大體上支持總統的關稅政策,但亦承認短期內經濟可能受衝擊。路易斯安那州眾議院議長麥克·強生強調,儘管初期會帶來挑戰,但最終「這項政策對美國人來說是合理的,並將惠及所有人」[10]

紐約州州長凱西·霍赫爾批評關稅措施是「對辛勤工作的紐約人來說,這不過是一項魯莽的稅收」,並警告此舉將嚴重衝擊紐約州經濟,尤其是依賴加拿大遊客的企業[1]

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更批評,這是「美國和平時期史上最大規模的加稅」,並指出這些關稅的規模「幾乎是川普—彭斯政府時期的10倍」,恐令美國家庭每年額外負擔$3500美元[32]

商界

美國商界與專家對關稅可能帶來的通膨與供給鏈問題表達憂慮。全國零售聯合會英語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發表聲明警告,新關稅將「進一步加劇美國企業與消費者的焦慮與不確定性」,並強調最初承擔成本的將是美國進口商,而非外國供給商或政府[1]

全國製造商協會英語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則警告,大規模關稅將威脅美國就業、供給鏈與投資,進一步削弱美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強國的競爭力與領導地位」[1]

全國餐廳協會英語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亦表達憂慮,指關稅可能帶來「劇變與混亂」,令餐飲業者難以維持生計,特別是食品與包裝成本很可能上升[1]

自由意志主義智庫加圖研究所的經濟學者則警告稱,此次關稅水準已接近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的水準,而該法案普遍被認為加劇經濟大蕭條[10]

Remove ads

國際

  •  澳洲總理安東尼·艾班尼斯批評美國對澳洲徵收10%關稅「毫無邏輯」,稱「真正的對等關稅應該是零」。他形容此舉「不是朋友該有的行為」,但強調澳洲不會立即報復[1]
  •  巴西外交部指出,美國對巴西徵收10%關稅「不符合現實」,並強調美國在過去15年來對巴西的累計貿易順差高達4100億美元[1]
  •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表示:「這是一場悲劇,但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新現實。我們將以堅定決心和強硬手段作出回應。加拿大是一個自由、主權獨立且充滿抱負的國家。」他隨後承諾,將對所有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加徵25%關稅[36][37]
  •  智利總統加夫列爾·博里奇在印度與商界領袖會面時表示,他「遺憾」美國單方面加徵關稅,並指政府正評估影響,同時尋求貿易多元化,以減少對美國決策的依賴。他指出,目前銅和木材等重要出口商品未受影響[35]
  •  瑞士總統卡琳·凱勒-祖特爾表示,瑞士已「注意到」美方施加的31%關稅,並將「迅速評估應對措施」,強調瑞士「將以長遠經濟利益為優先」,同時維持「忠於國際法與自由貿易的核心價值」[1]
  •  中華民國:行政院對川普的關稅表示「強烈不合理」,表示他們不瞭解32%關稅的計算方法,並將尋求在美國華盛頓的談話中討論。[41] 4月6日,總統賴清德在演說影片中表示政府將與美國進行談判改善關稅,並且給予受關稅政策影響的產業必要的支援。[42]隨後於4月7日,行政院長卓榮泰邀集立法院朝野黨團幹部前往行政院會商,針對美國對台灣加徵關稅所引發的影響進行討論。[43]
  •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對於美國課徵對等關稅表達關切,強調這項舉措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震盪,雖然馬來西亞的股市跌幅相對較小,但仍受到影響。安華呼籲國人團結一致,並以面對新冠疫情時的精神作為借鑑,攜手渡過經濟難關。他表示已主動透過個人管道接觸美國高層,外交部也展開行動,嘗試展開談判,以緩和當前情勢。[48]
  •  新加坡新加坡總理黃循財透過影片指出美國的新關稅政策象徵全球貿易秩序的重大轉變,對依賴自由貿易的新加坡而言構成深遠威脅。他將此政策視為對WTO體系的重大打擊,擔憂其他國家效仿將導致全球貿易架構崩解。黃總理強調新加坡不會採取報復措施,認爲報復性連鎖效果可能引爆全面貿易戰。[49]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