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電影界獎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Remove ads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ress)是美國影藝學院頒發的一個年度獎項,旨在獎勵在電影中有傑出表現的女性主演演員。獎項於1929年的第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首度頒發,獲獎者是主演《第七天堂》、《馬路天使》和《日出》的珍妮·蓋諾[1]。目前,獎項提名人選由學院演員分部成員通過可轉移單票制選出,獲獎者則由學院全部投票成員通過多數制決定[2]

快速預覽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授予對象 ...

第1到3屆時,所有提名人都可以因相應年度的多部作品獲得同一項提名,這其中最多的達到3部,片名均會列在提名人選的姓名之後[3]:56。不過,在1930年第3屆時,獲獎者瑙瑪·希拉雖然是因兩部電影獲得提名,但最終的獲獎作品只列出了一部[4]。次年,這套既不實用、又容易造成混亂的制度被新的制度取代,這一新制度也沿用至今,每位男演員均是因單獨一部電影中的表演獲提名,但仍然可以憑藉多部電影獲得多項提名[3]:56。從1937年舉行的第9屆頒獎典禮開始,這一獎項正式固定為每年提名5位人選[3]:56

凱瑟琳·赫本曾4次勝出,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女演員;梅莉·史翠普曾入圍17次,是入圍次數最多的女演員(兩次獲獎);路易絲·賴納是第一位連續獲獎的女演員(1936-1937);索菲婭·羅蘭是第一位以非英語演出獲獎的女演員;荷莉·貝瑞是第一位獲獎的黑人女演員;楊紫瓊則是第一位獲獎的亞裔和華人女演員。此外,第41屆凱瑟琳·赫本芭芭拉·史翠珊兩位票數相同,因此同獲此獎,也是至今唯一一次雙影后的紀錄。至今一共有78位女演員獲得了這一獎項,最近的一位獲獎者則是以《艾諾拉》首度獲獎的麥琪·麥迪遜

Remove ads

獲獎和提名

以下列表中列出了所有曾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及提名的演員、提名影片、獲獎年份及頒獎典禮的屆數。絕大多數頒獎典禮都是於提名影片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上映的次年舉行。[5]:257第1到第5屆獎項角逐的電影上映周期則是從8月1日到次年7月31日[3]:52。角逐第6屆獎項的電影上映周期很長,從1932年8月1日一直持續到了1933年12月31日[3]:52。從1935年舉行的第7屆頒獎典禮開始,電影要獲得提名資格,則必須是在上一日曆年發行,即1月1日至12月31日[3]:52

Thumb
珍妮·蓋諾因1927年的《第七天堂》、《日出》,以及1928年的《馬路天使》成為首位獲獎者
Thumb
瑪麗·碧克馥因1929年的《貴婦人》獲獎
Thumb
瑙瑪·希拉因1930年的《棄婦怨》獲獎
Thumb
凱瑟琳·赫本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女演員,先後因1933年的《牽牛花》、1967年的《誰來晚餐》、1968年的《冬獅》和1981年的《金色池塘》獲獎
Thumb
貝蒂·戴維斯先後有10次獲提名,並因1935年的《女人女人》和1938年的《紅衫淚痕》梅開兩度
Thumb
露薏絲·蕾娜因1936年的《歌舞大王齊格飛》和1937年的《大地》獲獎,成為首位連莊影后
Thumb
費雯·麗因1939年的《亂世佳人》和1951年的《慾望街車》兩次勝出
Thumb
琴吉·羅傑斯因1940年的《女人萬歲》獲獎
Thumb
瓊·芳登因1941年的《深閨疑雲》獲獎
Thumb
瓊·克勞馥因1945年的《慾海情魔》勝出
Thumb
奧莉薇亞·德·哈維蘭先後因1946年的《風流種子》和1949年的《女繼承人》兩度獲獎
Thumb
奧黛麗·赫本因1953年的《羅馬假期》勝出
Thumb
葛莉絲·凱莉因1954年的《鄉下姑娘》封后
Thumb
瓊安·伍華德因1957年的《三面夏娃》得獎
Thumb
西蒙·仙諾因1959年的《金屋淚》獲獎
Thumb
伊莉莎白·泰勒曾5次獲提名,並因1960年的《青樓艷妓》和1966年的《靈慾春宵》兩次獲獎
Thumb
蘇菲亞·羅蘭因1961年的《烽火母女淚》勝出,成為首位在電影中未說英語而得獎的女演員[6]
Thumb
安妮·班克勞夫特曾5次獲提名,並因1962年的《海倫凱勒》封后
Thumb
茱莉·安德魯絲因1964年的《歡樂滿人間》獲獎
Thumb
芭芭拉·史翠珊因1968年的《滑稽女郎》勝出
Thumb
珍·芳達先後6次獲提名,並因1971年的《柳巷芳草》和1978年的《榮歸》兩度封后
Thumb
莎莉·菲爾德因1979年的《諾瑪·蕾》和1984年的《心田深處》兩次得獎
Thumb
西西·史派克曾獲6次提名,並因1980年的《礦工的女兒》一度封后。
Thumb
梅莉·史翠普先後17次獲提名,並因1982年的《蘇菲亞的選擇》和2011年的《鐵娘子:堅固柔情》兩度獲獎
Thumb
莎莉·麥克琳共有5次獲提名,並因1983年的《親密關係》得獎
Thumb
瑪麗·麥特琳因1986年的《悲憐上帝的女兒》獲獎時年僅21歲,是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后
Thumb
雪兒因1987年的《發暈》獲獎。
Thumb
茱蒂·佛斯特因1988年的《被告》和1991年的《沉默的羔羊》兩度勝出
Thumb
傑西卡·坦迪(左)因1989年的《溫馨接送情》獲獎時已是80歲高齡,創下最年長影后紀錄。
Thumb
凱西·貝茲因1990年的《戰慄遊戲》封后
Thumb
荷莉·杭特因1993年的《鋼琴課》勝出
Thumb
潔西卡·蘭芝先後有5次提名,並因1994年的《藍色天空》得獎
Thumb
法蘭西絲·麥朵曼先後有3次提名,全部獲獎,分別為1996年的《冰血暴》、2017年的《意外》和2020年的《游牧人生
Thumb
葛妮絲·派特洛因1998年的《莎翁情史》勝出
Thumb
希拉蕊·史旺因1999年的《男孩別哭》和2004年的《登峰造擊》兩次獲獎
Thumb
荷莉·貝瑞因2001年的《擁抱豔陽天》勝出,是首位封后的黑人女性[5]:88
Thumb
莎莉·賽隆因2003年的《女魔頭》封后
Thumb
瑞絲·薇斯朋因2005年的《與歌同行》勝出
Thumb
海倫·米蘭因2006年的《女王》得獎
Thumb
瑪莉詠·柯蒂亞因2007年的《玫瑰人生》勝出
Thumb
凱特·溫絲蕾因2008年的《為愛朗讀》獲獎
Thumb
珊卓·布拉克因2009年的《弱點》封后
Thumb
娜塔莉·波曼因2010年的《黑天鵝》勝出
Thumb
珍妮佛·勞倫斯因2012年的《派特的幸福劇本》封后
Thumb
凱特·布蘭琪因2013年的《藍色茉莉》得獎
Thumb
茱莉安·摩爾先後有3次提名,並因2014年的《我想念我自己》獲獎
Thumb
布麗·拉森因2015年的《不存在的房間》得獎
Thumb
艾瑪·史東因2016年的《樂來越愛你》和2023年的《可憐的東西》得獎
Thumb
奧莉薇雅·柯爾曼因2018年的《真寵》得獎
更多資訊 * ...
Remove ads

192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193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194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5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6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7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8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199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200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201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Remove ads

2020年代

更多資訊 年份, 姓名 ...

獲獎及提名次數

年齡紀錄

更多資訊 紀錄, 姓名 ...

參見

注釋

A1 2 :根據前3屆奧斯卡獎的角逐規則,一位演員可以因多種電影獲得同一項提名。葛麗泰·嘉寶瑙瑪·希拉均因兩部影片獲提名,但現行規則中已經禁止了這種情況。希拉本因兩部電影獲提名,但獲獎時列出的電影只有一部,對此影藝學院沒有給出正式解釋。[106]
B^貝蒂·戴維斯並沒有因《人生的枷鎖》獲得提名[107]:1002,但由於這年(和次年)有多位富於影響的人為戴維斯宣傳,要求給予她提名,所以學院這年放鬆了規定,允許投票者將她的名字直接寫在選票上來參加角逐[107]:1045。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意味著任何女演員都有可能因主演相應年份的某部電影獲提名,但學院並不正式認可戴維斯的提名[3]:51[107]:65
C1 2凱瑟琳·赫本芭芭拉·史翠珊獲得的支持票數完全相同,因此根據學院的規則兩人並列獲獎[3]:116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