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膠遼官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膠遼官話,是漢語官話方言的一區,使用者約逾3000萬,主要分布於山東省的膠東半島、遼寧省的遼東半島、吉林省南部及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此外在黑龍江省還有方言島。內分登連片、青萊片(又稱青州片)和蓋桓片(又稱營通片)三處。
概況

青色:登連片。綠色:青萊片。洋紅:營通片。
在山東省,過去稱在山東半島的膠遼官話為「膠東方言」或「膠東話」。但實際上,山東使用膠遼官話的地區廣於地理、文化上的膠東地區,在山東省東南部地區也有通行。在遼寧省,過去則稱遼寧的膠遼官話為「遼東半島方言」。但膠遼官話在遼寧的通行範圍也要比地理上的遼東半島的區域略大一些。
李榮1985年發表的《官話方言的分區》根據古入聲字的今調類,把北方官話方言大區分為七個區,第一次提出「膠遼官話」的概念[2]:94。《中國語言地圖集》亦採用這一說法。
吉林省南部的一部分方言,曾被稱為吉林方言通化片。《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屬東北官話。但如果嚴格按照「清入字今讀上聲」的標準,則膠遼官話也應該包括這一部分方言,而不只限於山東和遼寧[2]:95。
分布
主要分布在兩個半島:膠東半島,遼東半島。另外在兩省以外的分布有:江蘇省的贛榆區,吉林省的通化市和白山市,黑龍江省的虎林市和撫遠市。
Remove ads
特點
古清聲母入聲字今讀上聲,是膠遼官話區的標誌性特徵,是劃分膠遼官話與周邊方言的首要標準。膠遼官話中古清入字讀上聲的比例有相當一部分在70%以上。也存在少量方言如莒南、桓仁方言等,讀上聲的比例不及一半,但因為有其他的顯著特點而歸入膠遼官話。
膠遼官話中,古清音入聲大部分轉為上聲,全濁入聲大部分轉為陽平,次濁入聲大部分轉為去聲,與元代《中原音韻》音系中的入派三聲變化一致。
除此之外,膠遼官話另一語音特點是古日母字今多讀零聲母:止攝開口字多讀[ǝɭ](膠萊河平原以西)或[ǝr]。其他字大多數地區大多數字讀零聲母齊齒呼或撮口呼,少部分讀如來母字。一些古疑、雲、以母字,如「阮、榮、銳、融、容」等,在普通話中讀如日母字;這些字在膠遼官話中也多讀同日母字。
Remove ads
分區
《中國語言地圖集》將膠遼官話分為青州片、登連片、蓋桓片。《漢語官話方言研究》改稱青州片為青萊片;又因為將吉林省的一些方言包括在膠遼官話中,範圍擴大,因此改蓋桓片為營通片。
這三片的分區標準是中古知、莊、章組聲母在今讀中的分合。
- 營通片:支翅詩=專船准春順=知遲石
- 登連片:支翅詩=專船准春順≠知遲石
- 青萊片:支翅詩≠專船准春順=知遲石
- 營通片中,中古知莊章組聲母都相同。
- 登連片和青萊片中,中古知莊章組聲母分為兩組:知組開口二等字、章組止攝開口字、莊組字、知組和章組合口三等字(除遇、山、臻攝外)為甲組;知組開口三等字、章組開口字(除止攝外)、知組和章組遇攝字為乙組。
- 登連片中,知組和章組山臻攝合口三等字讀如甲組。
- 青萊片中,知組和章組山臻攝合口三等字讀如乙組。
特有詞彙
- 古力蓋,青島多用,來自德語的英語借詞Gully,窨井蓋。
- 暗涵(音),煙臺多用,表示贊同。
- 殼(qiao)白,明亮的白色。
- 墨(mèi/mo)黑(he),純正的黑色。
- 即墨(jí mì),來源於古音,明顧炎武《唐韻正》中記載:「墨,莫北切,平聲則音梅,列子墨防音迷,今山東萊州人呼即墨為濟迷。」
- 歹毒,煙臺多用,通常表示厲害或程度劇烈,部分情況表示殘忍。
- 張(了)歪子:煙臺東部+威海,即青蛙。
- 賊了巴子:煙臺東部+威海,即蛤蟆。
- 趕籃子:威海,錶轉折,可譯為「但是/不過」。
- 草雞:煙威,可譯為「受不了了」,造句「我真草雞了!」。
- 干何麼:煙臺話,即「幹什麼」。
- 血:大連話,即「非常、很」,造詞:血受(太過癮了),血彪(太傻了)
- 彪:傻
- 歡氣:高興
- 耶勒蓋:額頭
- 波楞蓋:膝蓋
- 餶飵(gu4zha):餃子
- 階蟻子(ziez):螞蟻
- 棒棒:玉米
- 時刻('zgar):威海話,表示時間的後綴,麼時刻(mozgar):一會兒,多時刻(dozgar):多久,老時刻(laozgar):很久
- 老:很、非常
- 喝朝飯(ha3je4f):吃早飯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