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通化市
中國吉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通化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市境東接白山市,北界吉林市,西北達遼源市,西南鄰遼寧省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東南抵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地處長白山腹地,渾江上游,中部為龍崗山,南部為老嶺。渾江自東往西貫穿中部,南部鴨綠江為中朝界河,北部有輝發河及其支流大沙河、一統河、三統河,市人民政府駐東昌區。通化為國民政府時期安東省省會,其境內的集安是高句麗舊都,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通化屬於東北亞經濟圈腹地,是中國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大口岸之一,邊境線長203.5公里,是中國批准的邊境開放城市,為吉林省第五大城市,東北東部最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同時也是吉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素有「人蔘之鄉」、「中國中藥之鄉」、「優質大米之鄉」、「葡萄酒之鄉」和「滑雪之鄉」的「五鄉」之美譽。通化市內有玉皇山森林公園、大型滑雪場。
Remove ads
歷史
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1]。「通化」二字為渾江舊稱佟佳江的音譯(滿語:ᡨᡠᠩᡤᡳᠶᠠ
ᡠᠯᠠ,轉寫:Tunggiya ula),也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 「通」字,含有貫通之意,「化」字則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縣城駐渾江西岸的頭道江(現通化市東昌區)。
1946年2月3日,通化市萬餘舊滿洲國關東軍舊部在國民黨人員鼓動下發動武裝暴動,稱為通化事件。最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共軍隊和朝鮮義勇軍將日軍舊部鎮壓。事件導致四千餘人傷亡。
近年在通化市轄區內發現秦漢時期遼東燕秦漢長城遺址群。

- 1954年,設通化專區,專署駐通化市。原遼東省所屬通化(駐通化市)、柳河、海龍、輝南(駐朝陽鎮)、靖宇、撫松、長白、臨江、輯安等9縣劃歸通化專區。
- 1956年,原由省直轄的東豐縣劃歸通化專區。轄10縣。
- 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通化市劃歸通化專署領導。將東豐縣劃歸四平專區。撤銷長白縣,設立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海龍縣遷駐梅河口鎮。通化專區轄1市、8縣、1自治縣。
- 1960年,撤銷通化縣,併入通化市;撤銷臨江縣,改設渾江市(駐八道江鎮)。通化專區轄2市、6縣、1自治縣。
- 1962年,恢復通化縣(駐通化市)。通化專區轄2市、7縣、1自治縣。
- 1965年,輯安縣改名為集安縣(駐集安鎮)。
- 1970年,通化專區改稱通化地區,地區駐通化市。轄通化、渾江(駐八道江鎮)2市及通化(駐通化市)、撫松、柳河、海龍(駐梅河口鎮)、輝南(駐朝陽鎮)、集安、靖宇等7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 1971年,通化縣遷駐快大茂鎮。通化地區轄2市、7縣、1自治縣。
- 1985年,撤銷通化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通化市升格為地級市,並將通化地區的通化、集安2縣劃歸通化市管轄。渾江市升格為地級市,並將通化地區的撫松、靖宇2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劃歸渾江市管轄。撤銷海龍縣,設立梅河口市(地級),以原海龍縣的行政區域為梅河口市的行政區域,並將通化地區的輝南、柳河2縣劃歸梅河口市管轄。
- 1985年,梅河口市改為縣級市,將輝南、柳河2縣劃歸通化市管轄。
- 1986年9月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通化市東昌區、二道江區[2]。
- 1988年3月16日,國務院同意撤銷集安縣,設立集安市(縣級)。以原集安縣的行政區域為集安市的行政區域。1988年4月4日,集安市歸通化市代管。
- 2005年,對梅河口市、通化縣、柳河縣、輝南縣的部分鄉鎮行政區划進行優化調整。其中,梅河口市調整3個,由24個鄉鎮變為21個,鄉鎮平均幅員面積為100.4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21465人;通化縣調整5個,由21個鄉鎮變為16個,鄉鎮平均幅員面積為233.03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15270人;柳河縣調整3個,由22個鄉鎮變為19個,鄉鎮平均幅員面積為176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18000人;輝南縣調整6個,由17個鄉鎮變為11個,鄉鎮平均幅員面積為207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為32666人。全市調整後,由102個鄉鎮變為85個。
Remove ads
地理
地處東經125°71'至126°44',北緯40°52'至42°49'之間。其東接白山市,西鄰遼寧省的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慈江道隔鴨綠江相望(邊境長約204公里),北連遼源市的東豐、吉林市的磐石、樺甸等縣(市)毗鄰。南北長238公里,東西寬108公里。全境幅員15195平方公里,占吉林省總面積的8.1%,市區位於渾江兩岸的階地上,面積為761平方公里。
通化市2/3以上的面積為山區,屬長白山系。南部是鴨綠江與渾江之間的老嶺山區,中部是渾江與輝發河之間的龍崗山,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是山地和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勢地貌。海拔最高的老嶺山脈東老禿頂子為1589米,最低海拔集安市涼水朝鮮族鄉楊木村為108米。
通化市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氣候變化分明。根據通化氣象站(1956-2000)年觀測資料特徵值統計,冬季長達5個月,嚴寒而乾燥,夏季炎熱而短促。歷年最高氣溫36.1℃,最低氣溫-38.7℃,歷年最長冰凍期183天,最大凍土深度1.5米,最大積雪厚度52厘米,最大降水量1130.6毫升。主導風向西南風,多年平均風速2.3m/s,平均無霜期136天。氣候的基本特徵是高溫、平溫、低溫周期性明顯,主要災害性天氣是低溫冷害、早霜、乾旱、風雹。
Remove ads
政治
|
|
Remove ads
此外,通化市還設立國家級通化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325242人[12]。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7278人,增長0.75%。年平均增長率為0.07%。其中,男性為1184032人,占總人口的50.92%;女性為1141210人,占總人口的49.0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75。0-14歲的人口為270497人,占總人口的11.63%;15-64歲的人口為1862454人,占總人口的80.10%;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92291人,占總人口的8.27%。截至2017年底,通化市總人口為217.1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2萬人,出生率為7.46‰,比上年上升0.93‰;死亡人口3.3678萬人,死亡率為15.51‰,比上年上升9.1‰;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8.04‰,比上年下降10.24‰(上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9‰)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812,114人(含梅河口市,下同)。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324,439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512,325人,下降22.04%,年平均增長率為-2.46%。其中,男性人口為905,916人,占總人口的49.99%;女性人口為906,198人,占總人口的50.0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97。0-14歲的人口為206,814人,占總人口的11.41%;15-59歲的人口為1,145,173人,占總人口的63.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60,127人,占總人口的25.3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09,951人,占總人口的17.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085,368人,占總人口的59.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726,746人,占總人口的40.1%。
截至2022年底,通化市戶籍總人口為151.6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8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093人,出生率為3.35‰[13]。
通化市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24個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627,886人,占89.8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4,228人,占10.1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97,836人,下降23.42%,占總人口比例下降1.6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14,489人,下降7.29%,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62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減少6,815人,下降6.3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93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減少8,926人,下降11.03%,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49個百分點。
Remove ads
交通
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和旅遊
通化市旅遊資源豐富。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集安市的「洞溝古墓群」 和「丸都山城」[15],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集安市內的「國內城」、「霸王朝山城」和「長川壁畫墓」等。「洞溝古墓群」有高句麗古墓1萬多座,最早的有2000多年歷史,最大的「長壽王陵」被稱為「東方金字塔」。高句麗遺址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通化主要旅遊景點:靖宇陵園、羅通山城、五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千葉湖滑雪場、集安·高句麗王城、集安洞溝古墓群、輝發古城、古墓壁畫、千葉湖、萬發撥子遺址、玉皇山公園、雲峰湖、三角龍灣、鴨綠江國境旅遊區、金廠滑雪場、龍灣自然保護區、龍灣國家級森林公園、輝南龍灣國家級森林公園。
紅色旅遊資源豐富,該市紅色旅遊(景點)主要體現在數量多、分布廣、品位高。如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楊靖宇烈士陵園」、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玉皇山烈士陵園」、「輝南縣革命烈士陵園」、「梅河口烈士陵園」、「集安市烈士陵園」、「興林鎮白家堡子慘案遺址」、「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河裡抗日根據地和河裡會議遺址」等極具紀念意義的教育基地都在該市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和開發。市旅遊局推出了4條紅色旅遊推薦線路:(1)靖宇陵園—玉皇山王鳳閣碑—高志航紀念館(2)靖宇陵園—集安鴨綠江大橋—鴨綠江風光(3)靖宇陵園—梅河口中共中央東局會議會址—輝南三角龍灣金伯陽、曹亞范烈士墓(4)靖宇陵園—靖宇縣楊靖宇殉國地—臨江陳雲故居。
體育
通化市是中國滑雪運動的中心。1953年,中國首座標準60米級跳台滑雪比賽場地在通化建設。通化運動員包攬了第八到第十三屆全國冬運會跳台滑雪項目的全部金牌。全國首位滑雪冠軍、首位亞洲滑雪冠軍、首位短道速滑世界冠軍都來自通化。知名通化籍滑雪運動員有單兆鑒、張成燁、朴雪峰等。[16][17]
教育
- 通化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一中學
- 通化市第一中學
- 通化市靖宇中學
- 通化市第二中學
- 通化市第五中學
- 通化市第八中學
- 通化市第九中學
- 通化市第十三中學
- 通化市實驗中學
- 通化市第十一中學
- 通化市第十中學
- 通化市外國語學校
- 通化市東風小學
- 通化市建設小學
- 通化市貴隆小學
- 通化市靖宇小學
- 通化市新站小學
- 通化市勝利小學
- 通化市佟江小學
- 通化市沿江小學
- 通化市東昌區實驗小學
- 通化市東昌區第二實驗小學
- 通化市東昌區第三實驗小學
- 通化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一小學
- 通化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二小學
- 通化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三小學
參見
- 通化事件(亦稱通化二·三事件)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